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卷十

2. 眼目諸病並方

上命周都運德甫。諸路求醫治眼名方。得金露膏於濟南劉太醫。用之多效。此藥除昏退翳。截赤定痛。

【金露膏】,治一切眼。神效。

淄州黃丹,蕤仁(捶碎。各一兩),黃連(半兩),蜜(六兩)

上先將黃丹鐵鍋內炒紫色。入蜜攪勻。下長流水四升。以嫩柳枝五七條。把定攪之。次下蕤仁。滾十數沸。又下黃連。以柳枝不住手攪。熬至二升。笊籬內傾藥在紙上。慢慢滴之。無令塵汙。如有瘀肉。加硇砂末一錢。上火煨開。入前膏子內。用此藥多效。故錄於此。

【加味春雪膏】,治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癮澀難開。多淚疼痛。或生翳膜。

黃連(四兩洗淨。用童便二升。浸一宿。去渣用汁。淬爐甘石汁盡。留石為用)

方爐甘石(十二兩),好黃丹(六兩。水飛),烏魚骨(燒存性),乳香,當歸(各三錢),白丁香(半錢),麝香,輕粉(各少許),硇砂(一錢。研細。水調盞內。放湯瓶中。候乾為度)

上十味。各為末。另裹起。用白砂蜜二十兩。煉去蠟。下爐甘石末不住手攪。次下黃丹及諸藥末。不住手攪。至紫色不黏手為度。搓作鋌子。每用一粒。新汲水少許化開。時時點之。忌酒、濕面、豬肉、蕎麥。

【上清散】,治上熱鼻壅塞。頭目不得清和。此二方予從軍徵南數年。有病眼者。用之多效。

川芎,薄荷,荊芥穗(各半兩),盆硝,石膏,桔梗(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字。口噙水。鼻內搐之神效。加龍腦三分尤妙。

【重明散】,治一切風熱之毒。上衝眼目。暴發赤腫疼痛。或生翳膜瘀肉。癮澀羞明。兩瞼赤爛。

爐甘石(一斤。火燒。用黃連水淬為末),川椒(二錢。熬膏子。入爐甘石末。以火焙乾為度),黃連,銅綠(各半兩),硇砂(三錢),蒲黃(半兩),雄黃(二錢),綠豆粉(四兩)

上上六味。同爐甘石末。密羅羅過乳細。齒上嚼不糝為度。後用腦子一錢。南硼砂一錢。研細。用大豆養之。每用少許。以骨箸乾點。臥少時。忌酒濕面諸雜魚肉辛熱等物。此方得之路大夫家。數口為生。

【夜光散】,治赤眼翳膜昏花。

宣黃連,訶子(各二兩),當歸(一兩),銅綠(一錢)

上㕮咀。以河水三升。同浸兩晝夜。於銀石器熬取汁。約一大盞。內八分來得所。看渣黑色為度。生絹紐取汁。再上文武火熬。槐柳條攪。滴水成珠為度。入後膏和劑,豵豬胰子(二個。先去脂。以禾稈葉梢裹攪水內。搓洗令脂盡切。入黃連膏內。煮黑色。取出用之)

爐甘石(一兩。童便一大碗。炭火燒紅淬之。令小便盡。爐甘石粉白為度。研細末)

黃丹(四兩。新汲水。淘淨。飛細。焙乾),鵝梨(十個。竹刀切去皮心。生布。取汁用)

白話文:

眼目諸病並方

周都運德甫,遍訪名醫治療眼疾,從濟南劉太醫處得到金露膏方劑,療效顯著。此藥能消除眼昏目翳,止血止痛。

金露膏:治一切眼疾,神效。

取淄州黃丹、蕤仁(捶碎)、黃連(分量為黃丹、蕤仁的一半),蜂蜜(分量為黃丹、蕤仁的六倍)。先將黃丹在鐵鍋中炒至紫色,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再倒入四升清水,用嫩柳枝五七根不停攪拌,然後加入蕤仁,煮沸十幾次,再加入黃連,繼續不停攪拌,熬至剩餘二升,用篩子將藥液過濾到紙上,慢慢滴下,避免沾染塵土。若有瘀肉,可加入硇砂末一錢,用火煨開,再加入藥膏中。此藥療效甚佳,故記錄於此。

加味春雪膏:治風熱上攻眼目,造成眼昏暗、癢痛、眼澀難睜、流淚疼痛,或生翳膜。

取黃連(四兩,洗淨後用童尿二升浸泡一夜,去渣取汁,用此汁淬煉爐甘石,直至汁液用盡,留下爐甘石),爐甘石(十二兩),上好黃丹(六兩,水飛法處理),烏魚骨(燒存性),乳香、當歸、(各三錢),白丁香(半錢),麝香、輕粉(各少許),硇砂(一錢,研細,用水調和成糊狀,置於湯瓶中晾乾)。以上十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另行包好。取白沙蜜二十兩,煉去蠟質,加入爐甘石末不停攪拌,再依次加入黃丹及其他藥末,不停攪拌,至呈紫色且不黏手為止,搓成條狀備用。每次取一粒,用少量新汲水溶化後,隨時點眼。忌酒、濕面、豬肉、蕎麥。

上清散:治上火導致鼻塞,頭目不清。此方及下方的加味春雪膏,作者在從軍征南的數年間,治療眼疾患者,療效顯著。

取川芎、薄荷、荊芥穗(各半兩),盆硝、石膏、桔梗(各一兩),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許藥末,含入口中,用水送服,並用藥末鼻內搐之,神效。加入龍腦三分,效果更佳。

重明散:治一切風熱之毒上攻眼目,導致眼部紅腫疼痛,或生翳膜瘀肉,眼澀畏光,眼瞼紅爛。

取爐甘石(一斤,火燒後用黃連水淬煉成末),川椒(二錢,熬成膏狀,加入爐甘石末,用火焙乾),黃連、銅綠(各半兩),硇砂(三錢),蒲黃(半兩),雄黃(二錢),綠豆粉(四兩)。將以上六味藥材與爐甘石末混合,研磨至極細,細緻到牙齒咀嚼也不覺得粗糙。然後取腦麝一錢,南硼砂一錢,研細,用大豆養之。每次取少許,用骨筷乾點於患處。點藥後臥息片刻。忌酒、濕面、各種魚肉及辛辣熱性食物。此方得自路大夫家,救活了不少人。

夜光散:治赤眼、翳膜、眼花。

取宣黃連、訶子(各二兩),當歸(一兩),銅綠(一錢),研磨成粗末。用河水三升浸泡兩天兩夜,然後用銀或石器熬取藥汁,約一大盞,觀察藥渣顏色呈黑色為止,用生絹過濾藥汁。再用文武火熬煮,用槐柳條攪拌,直至藥汁滴水成珠為止,加入以下膏藥:取豬胰子(兩個,先去脂,用禾稈葉梢包裹,在水中搓洗乾淨,去除所有油脂後切碎,加入黃連膏中,煮至黑色,取出備用)。爐甘石(一兩,用童尿一大碗,炭火燒紅後淬煉,直至童尿用盡,爐甘石呈白色為止,研磨成細末),黃丹(四兩,用新汲水淘洗乾淨,水飛法處理,焙乾),鵝梨(十個,用竹刀削去皮和核,用生布榨取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