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八 (1)
卷十八 (1)
1. 調經順氣
【加減四物湯】,治胎前產後腹痛。及月事不調。或亡血去多。或惡露不下。婦人一切疾證。
當歸,白芍,熟地,川芎(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帶熱服。無時。日進二服三服。平常產乳。服至三臘。如虛弱者。至一月止。○妊婦下血。加阿膠末一錢。艾葉五七片。○因虛致血熱。熱與血搏。口乾欲飲水。加麥門冬三分。栝蔞根一兩。○血崩。加地黃、蒲黃各一兩。○惡露不下。
白話文:
【加減四物湯】
此方主治懷孕前、生產後腹痛,月經不調,或出血過多,或惡露不排,以及婦女各種疾病。
藥方:
- 當歸、白芍、熟地、川芎(各二兩)
用法:
-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
- 每服四錢,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八分滿,去渣,溫熱服用。
- 無固定時間限制,每日服用兩到三次。
- 平常生產及哺乳,服用至產後三個月。虛弱者服用至一個月即可。
加减方:
- 孕婦出血:加阿膠粉末一錢,艾葉五至七片。
- 因虛損導致血熱,口渴想喝水:加麥門冬三分,栝蔞根一兩。
- 血崩:加生地黃、蒲黃各一兩。
- 惡露不排:… (原方未記載具體藥材,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注: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需遵醫囑。
- 藥材重量單位為兩,約為37.3克。
腹中刺痛。加當歸、白芍藥各一分。○因熱生風。加川芎一分、柴胡半兩。○身熱脈躁。頭昏項強。加柴胡、黃芩各半兩。○秘澀。加大黃半兩炒、桃仁一分。○滑泄。加附子、官桂各一分。○嘔吐。加人參白朮各半兩。○發寒熱。加乾薑、芍藥。牡丹皮各一分。○腹脹。加厚朴、枳實各一分。
白話文:
腹部有刺痛感,請加入一錢的當歸和白芍藥。
如果疼痛是因熱氣引起,則需在方中加入一錢的川芎和半兩的柴胡。
若伴有身熱脈搏急躁,頭昏且頸部僵硬的情況,則需增加半兩的柴胡和黃芩。
若出現大便不通暢,則加入半兩的炒大黃和一錢的桃仁。
如果表現為水腎下注,則需加入一錢的附子和一錢的官桂。
若有嘔吐現象,請加入半兩的人參和白朮。
若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則需加入一錢的乾薑、芍藥和一錢的牡丹皮。
若腹部感到脹滿,則需加入一錢的厚朴和一錢的枳實。
○虛煩不得眠。加人參、竹葉各一分。○煩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兩。○水停心下吐逆。加豬苓、茯苓、防己各二分。○寒熱類傷寒。加人參柴胡、防風各三分。○婦人血積。加三稜、蓬朮、桂、乾漆炒、共等分。
【逍遙散】,治血虛發熱。經候不調。
白話文:
逍遙散
主治: 血虛發熱,經候不調。
加減用法:
- 虛煩不得眠: 加人參、竹葉各一分。
- 煩躁大渴: 加知母、石膏各半兩。
- 水停心下吐逆: 加豬苓、茯苓、防己各二分。
- 寒熱類傷寒: 加人參、柴胡、防風各三分。
- 婦人血積: 加三稜、蓬朮、桂、乾漆(炒)各等分。
甘草(炙。半兩),當歸,白茯苓,白朮,柴胡,白芍藥(各一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薑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溫經湯】,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
阿膠(炒),當歸,川芎,人參,肉桂,甘草,芍藥,牡丹皮(各二兩),半夏(二兩半),麥門冬(五兩半),吳茱萸(三兩)
白話文:
甘草(炙,半兩),當歸、白茯苓、白朮、柴胡、白芍藥(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大碗水,燒一塊生薑切碎,加入少許薄荷,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趁熱服用,不拘時間。此方名為溫經湯,主治衝任虛損、月經不調。阿膠(炒)、當歸、川芎、人參、肉桂、甘草、芍藥、牡丹皮(各二兩)、半夏(二兩半)、麥門冬(五兩半)、吳茱萸(三兩),以上藥材亦需研磨成粉末服用。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熱服。空心食前。
【黃耆白朮湯】,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際頸項而還。惡風躁熱。
黃耆(一兩),人參,白朮(各半兩),黃柏(酒製),羌活,甘草(各二錢。炙),柴胡,升麻(各一錢),當歸(一錢半),川芎,吳茱萸(各五分),細辛(三分),五味子(三十個)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黃耆白朮湯,主要用於治療女性患者出現四肢沉重、容易出汗、汗水甚至流到頭頸部、怕風、身體燥熱等症狀。
方劑中包含了黄芪、人参、白术等補氣健脾的藥材,以及黄柏、羌活等清热解毒的藥材,還有柴胡、升麻等疏散風寒的藥材,以及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的藥材,以及細辛、五味子等溫陽止汗的藥材。
使用方法是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約300毫升的水加生薑三片煎煮至藥液剩下約240毫升,趁熱服用,最好是在空腹或飯前服用。
注意事項
- 以上僅為中醫古籍記載,實際用藥需遵醫囑。
- 患者體質、病症不同,用藥需謹慎。
上十三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汗出不止。加黃柏半錢。腹中不快。加炙甘草一錢。
【異方油煎散】,治婦人血風勞氣攻疰。四肢腰背疼痛。嘔吐噁心。不思飲食。日漸瘦弱。面色痿黃。手腳麻痹。血海冷敗。
川烏頭(炮。去皮),白芍藥,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等分)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油浸開通錢一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日三服。不拘時。○如常服。用油浸五七文錢。煎藥用。
白話文:
上十三味藥材要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稍熱服用,飯前服用。如果出汗不止,加入黃柏半錢。如果腹中不適,加入炙甘草一錢。
此方名為異方油煎散,用來治療婦女血風勞氣侵襲,導致四肢腰背疼痛、嘔吐噁心、食慾不振、逐漸消瘦、面容萎黃、手腳麻木、血海冰冷等症狀。
烏頭(炮製,去皮)、白芍藥、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五味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油浸開通錢一文,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天三次,不拘時間。如果長期服用,可以用油浸五七文錢,煎藥時使用。
【活血丹】,治衝任不足下焦大寒。臍腹疼痛。月事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出血。或帶下不止。面色痿黃。肌肉瘦瘁。肢體沉重。胸脅脹滿。氣力衰乏。飲食減少。一切血氣虛寒。並宜服之。
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虎杖,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當歸,杜仲(去粗皮。銼炒),柏子仁(炒),附子(炮。去皮),木香,山茱萸(去核),延胡索,安息香(各二十兩。搗碎。入好酒研。澄清。去渣。銀器內慢火熬成膏),乾薑(炮),肉桂(去粗皮),牝丹皮,黃耆(去蘆),艾葉(微炒),澤蘭葉(各二斤半),肉蓯蓉(酒浸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令熟。
白話文:
活血丹的功效與藥方
活血丹,主治衝任二脈虛弱、下焦寒氣過盛導致的各種病症。例如:
- 臍腹疼痛
- 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或持續不斷,或延期不來,或崩漏出血
- 白帶異常
- 面色萎黃,身體消瘦
- 四肢沉重乏力
- 胸脅脹滿,體力虛弱
- 食慾不振
凡是一切因血氣虛寒引起的病症,都可服用活血丹。
藥方:
- 桃仁(去皮尖,用麩皮炒至微黃色)
- 虎杖
-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遍,晾乾,微炒)
- 當歸
- 杜仲(去粗皮,切片後炒)
- 柏子仁(炒)
- 附子(炮製去皮)
- 木香
- 山茱萸(去核)
- 延胡索
- 安息香(各二十兩,搗碎後加入好酒研磨,澄清去渣,用銀器慢火熬製成膏)
- 乾薑(炮製)
- 肉桂(去粗皮)
- 牝丹皮(即鹿皮)
- 黃耆(去蘆)
- 艾葉(微炒)
- 澤蘭葉
- 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烘乾)
- 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炙烤至熟)
各五斤)
上為細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麵。同煮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溫酒下。醋湯亦得。
【滋血湯】,治婦人血熱氣虛。經候澀滯不通。致使血聚。肢體麻木。肌熱生瘡。渾身疼倦。將成勞瘵。不可妄服他藥。但宜以此滋養通利。(又治證與前活血丹同。可互服之)
馬鞭草,荊芥穗(各四兩),牡丹皮(一兩),赤芍藥,枳殼(去穰。麩炒),肉桂(去粗皮),當歸(去苗。炒),川芎(各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安息香膏與白麵,一起煮成糊狀,再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溫酒或醋湯送服。此方名為滋血湯,用於治療婦女血熱氣虛,經期不順,導致血瘀、肢體麻木、發熱生瘡、全身疼痛疲倦,將要發展成勞瘵的症狀。服用此方需注意,不可隨意服用其他藥物,只需用此方滋養調理,使血流通暢。此方與活血丹功效相似,可互相服用。藥材包括馬鞭草、荊芥穗各四兩,牡丹皮一兩,赤芍藥、枳殼(去瓤,麩炒)、肉桂(去粗皮)、當歸(去苗,炒)、川芎各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烏梅一個。水二盞。煎一盞。去渣。食前空心日四五服。有此證服至半月或一月。經脈自通。百病皆除。神效。
【增損四物湯】,治婦人血積。
當歸,川芎,熟地黃,芍藥,廣朮,桂(去粗皮),三稜,乾漆(炒),
上八味。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稍熱服。
【當歸丸】,治婦人經血不調血積證。
當歸,川芎,赤芍藥,廣朮,熟地黃,京三稜(各半兩),神麯,百草霜(各二錢半)
白話文:
上藥研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烏梅一個,加水兩碗,煎煮至一碗,去渣,飯前空腹服用,每日四到五次。如果有此症狀,服用半月或一月,經脈就會自然通暢,百病皆除,效果神奇。
【增損四物湯】,治療婦女血積。
當歸、川芎、熟地黃、芍藥、廣朮、桂皮(去粗皮)、三稜、乾漆(炒),以上八味藥材,各等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兩碗,煎煮至一碗,飯前溫服。
【當歸丸】,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血積症。
當歸、川芎、赤芍藥、廣朮、熟地黃、京三稜(各半兩)、神麯、百草霜(各二錢半)。
上八味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水送下。食前。溫酒亦得。
【玄胡苦楝湯】,治臍下冷撮痛。陰內大寒。
甘草(炙。五分),肉桂,附子(炮。各三分),玄胡,苦楝子(各二分),熟地黃(一錢)
上㕮咀。入黃柏二分為引用。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
白話文:
將八種材料研磨成粉。用酒調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顆,用溫水送下,最好在吃飯前服用,用溫酒也可以。
這是「玄胡苦楝湯」,用來治療肚臍下方冷痛和陰部大寒的症狀。
材料包括:炙甘草五分、肉桂三分、炮製的附子三分、玄胡、苦楝子各兩分、熟地黃一錢。
將這些材料研磨後,加入兩分黃柏作為引藥,全部煮成一劑,使用兩盞水,煎煮至剩下一盞,過濾渣後稍微加熱服用,空腹時飲用,並在吃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