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五 (2)
卷十五 (2)
1. 灸腰痛法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下兩傍各寸半陷中。灸五壯。主腰痛不可俯仰。轉側難。身寒熱。食倍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又主丈夫婦人冷積氣勞病。中膂俞二穴。在十一椎下兩傍各寸半。灸五壯。主腰痛不可俯仰。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手者。從項後始至此穴。痛皆灸之。
立愈也。腰俞一穴。在二十一椎節下。間陷中。灸五壯。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起坐難。腰脊痛不能立。急強不得俯。腰重如石。難舉動也。
張仲文傳神仙灸法。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難。及冷痹腳筋攣急。不可轉側屈伸。灸曲踿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到肉。初覺疼痛。用二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人定己來。臟腑自動一兩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白話文:
腎俞穴共有兩個,位於第十四節脊椎下兩側各相距1.5寸的凹陷處。灸此穴五次。主要治療腰部疼痛,無法彎腰或仰頭,轉動困難,身體寒熱,食量增大,體力減弱,臉色黃黑,眼睛模糊不清。此外,還能治療男性和女性的冷積氣勞病。
中膂俞穴也有兩個,位於第十一節脊椎下兩側各相距1.5寸的地方。灸此穴五次。主要治療腰部疼痛,無法彎腰或仰頭,脊骨疼痛,按壓上下部位都有反應。從後頸開始到此穴位,有疼痛感的部位都需灸治。
立竿見影。腰俞穴在第二十一節脊椎下,凹陷處。灸此穴五次。主要治療腰部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腰部以下至腳部冰冷,起身困難,腰部和脊骨疼痛,無法站立,急劇強烈的疼痛無法彎腰,腰部沈重得如同石頭,難以活動。
張仲景傳授神仙灸法,用於治療腰部沈重疼痛,起身困難,以及腳筋因寒冷而僵硬,無法轉動伸展。灸治曲踿兩文頭,左右腳各四處,每處灸三次。每次灸一隻腳時,兩側同時點燃兩堆艾草,直到艾草到達皮膚。初次感到疼痛時,使用兩人分別對著兩側吹風,直到火焰熄滅。中午時分灸治,到了子夜,五臟六腑自然運轉,或者活動如雷聲般響亮。這種方法效果神妙,無法估計其療效。
疝氣痛及腰痛膝無力及控睪證。(啟玄子云。控。引也。睪陰丸也)
至真大要論云。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悲善忘。甲乙經曰。邪在小腸也。小腸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貫肝肺。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厥之證。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胸。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則衝心胸。蓋其經絡所屬所繫也。
【控引睪丸】,治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引心臆。
茴香(炒),楝實(銼炒),食茱萸,陳皮,馬蘭花(各一兩。醋炒),芫花(五錢。醋炒)
白話文:
疝氣疼痛、腰部酸痛、膝蓋無力,以及睪丸下垂的症状。疝氣會牵引腰脊向上冲击心脏,导致唾液清稀、打嗝反胃,严重时会入侵心脏,让人容易悲伤健忘。这类病症是由于小肠病变导致的,小肠疼痛会牵连腰脊,贯穿肝脏和肺部。如果经络虚弱,风寒乘虚而入,邪气入侵就会导致厥逆症状,向上冲击肝脏和肺部,寒气散布到胸部,积聚在肚脐周围,牵引睪丸上提不下,疼痛蔓延到腹部,严重时会冲击心胸,这是因为经络相互关联的缘故。
针对小肠病变导致的睪丸上提、疼痛蔓延到心胸的症状,可以用茴香、楝实、食茱萸、陈皮、马兰花、芫花等药材来治疗。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陰疝足厥陰之脈。環陰器。抵少腹。或痛。腎虛寒水涸竭。瀉邪補肝。宜以蒺藜湯主之。
【蒺藜湯】,治陰疝牽引小腹痛。諸厥疝即陰疝也。喜欲勞痛不可忍也。
蒺藜(炒。去尖),附子(炮。去皮臍),梔子(去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前。
【茴香楝實丸】,治陰疝痛不可忍。及小腸氣痛。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至二十個,用溫酒送下。在空腹時或飯前食用。陰疝是足厥陰經絡所引起的病,循環在陰部周圍,抵達少腹。若出現疼痛的情況,可能是腎虛、寒氣侵襲、水份乾涸,需要排出邪氣並補充肝臟機能。這種情況適宜使用蒺藜湯來治療。
【蒺藜湯】用於治療陰疝所導致的小腹疼痛。所有類型的厥疝、疝氣,都包括陰疝,患者常因勞累或疼痛而無法忍受。
成分:
- 蒺藜(炒製,去除尖端)
- 附子(烘焙,去除皮與子)
- 梔子(去皮)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取水半杯半,煎煮至剩下一杯的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最好在飯前。
【茴香楝實丸】用於治療陰疝所導致的無法忍受的疼痛,以及小腸氣痛。
川楝實(炒),茴香(炒),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青皮(去白),馬蘭花,芫花(醋炒),陳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食前。
【丁香楝實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乃腎肝受病。治法同歸。
當歸(去蘆銼),附子(炮。去皮臍),川楝(銼),茴香(炒)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丁香楝實丸,主要用來治療男性的七疝痛以及女性的瘕聚帶下,這兩種病都是屬於任脈所主陰經的疾病,根源在於腎肝受損。本藥方使用的藥材包括川楝實、茴香、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青皮、馬蘭花、芫花、陳皮。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送服,飯前服用。
除了丁香楝實丸以外,還有一個藥方使用當歸、附子、川楝、茴香等藥材,具體用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注意
上四味各一兩。以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焙乾為細末。每秤藥末一兩。再入下項藥。
丁香,木香(各半錢),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
上四味同為末。與前項藥末拌和勻。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一百丸。用酒送下。空心食前。凡疝氣帶下。皆屬於風。全蠍治風之聖藥。茴香、川楝、皆入小腸經。當歸、玄胡。活血止痛。疝氣帶下。皆積寒邪入於小腸之間。故用附子佐之。丁香、木香為引導也。
【沉香鹿茸丸】,大補益脾胃。強壯筋骨。闢除一切惡氣。令人內實五臟。外充肌膚。補益陽氣。和暢榮衛。
白話文:
以上四種草藥各使用一兩份量,將其與三升的好酒一同煮沸,待酒液蒸發後,將藥物烘焙乾燥,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藥末一兩,再加入以下的藥物:
丁香、木香(各使用半錢份量)、全蠍(共十三個)、玄胡索(五錢份量)
以上四種草藥研磨成細末,與先前的藥末混合均勻。用酒調製成糊狀,做成像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一百顆丸子,用酒送服。在早晨空腹時服用。所有涉及疝氣和帶下症狀,都是由於風邪所引起。全蠍是治療風邪的神藥。茴香和川楝進入小腸經絡,當歸和玄胡則有活血止痛的效果。疝氣和帶下症狀,都是因為寒冷邪氣進入小腸之間所導致,因此使用附子作為輔助,丁香和木香作為引導。
沈香鹿茸丸具有大補脾胃,強壯筋骨的功效,能消除一切邪氣,使人內髒充實,肌膚飽滿。補益陽氣,調和榮衛。
沉香(一兩。另為末),麝香(一兩。研),鹿茸(一兩。先用草火燒去毛為末)
上三味同研勻。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暖酒送下。空心食前。
【三白散】,治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
白牽牛(二兩),桑白皮,白朮,木通(去節),陳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湯調下。空心服。未覺再進。
白話文:
沉香一兩,研成末;麝香一兩,研成末;鹿茸一兩,用草火燒去毛後研成末。將三味藥材混合研勻,用水糊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溫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此方名為「三白散」,主治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白牽牛二兩,桑白皮、白朮、木通(去節)、陳皮各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調服,空腹服用,未覺好轉可再次服用。
【葫蘆巴丸】,治小腸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物如卵。上下去來。痛不堪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吐悶亂。
葫蘆巴(一斤。炒),吳茱萸(十兩。洗炒),川楝子(炒。一兩),巴戟(去心。炒),川烏頭(炮。去皮。各六兩),茴香(鹽炒。去鹽。十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
【川苦楝散】,治小腸氣痛。
木香(一兩。另為末),茴香(一兩。鹽炒黃。去鹽),川楝子(一兩銼。用巴豆十個碎與川楝炒黃。去巴豆)
白話文:
葫蘆巴丸
功效: 治小腸疝氣。陰囊下墜腫脹。小腹有如雞蛋大小的物體,上下移動,疼痛難忍。或絞痛繞臍,針刺般疼痛,伴隨嘔吐、胸悶、頭昏眼花。
藥材:
- 葫蘆巴 (一斤,炒製)
- 吳茱萸 (十兩,洗淨炒製)
- 川楝子 (一兩,炒製)
- 巴戟 (去心,炒製)
- 川烏頭 (炮製,去皮,各六兩)
- 茴香 (鹽炒,去鹽,十兩)
製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溫酒送服。
川苦楝散
功效: 治小腸氣疼痛。
藥材:
- 木香 (一兩,另研成細末)
- 茴香 (一兩,鹽炒至黃色,去鹽)
- 川楝子 (一兩,銼碎,與十個巴豆一起炒至黃色,去巴豆)
製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註: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
- 文中括號內的文字為現代藥名或處理方式,以方便理解。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一盞調下。空心食前。許學士云。大抵此疾因虛得之。不可以虛驟補。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必先滌所蓄之熱。然後補之。是以諸方多借巴豆氣者。蓋謂此也。
白話文:
把上面的文字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溫酒調和後喝下去。在空腹時吃之前服用。許學士說:「大多數這種疾病是因為身體虛弱而得到的。不能突然大量地進補。古書上有句話叫做『邪氣聚集的地方,正氣一定會衰弱』。如果邪氣停留在人體內不走,那麼病症就會變得更嚴重。因此必須首先清除積聚在體內的熱量,然後再進行滋補。所以許多藥方都使用了巴豆來幫助治療,這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