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4)

1. 食勞疳黃

【膽礬丸】,治男子婦人食勞食氣。面黃虛腫。痃癖氣塊。

膽礬(無石者。三錢),黃蠟(二兩),青州肥棗(五十個)

上以沙鍋或石器內。用頭酷三升。先下膽礬。共棗子慢火熬半日。取出棗子去核。次下蠟二兩。再慢火熬一二時辰如膏。入好蠟茶二兩。同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清下。日三服。食後。如久年腸風痔疾。陳米飲下。日三服。一月見效。

【棗礬丸】,治食勞黃、目黃、身黃者。

皂礬(不以多少。沙鍋子木炭燒通赤。用米醋內點之赤紅)

白話文:

膽礬丸用於治療男性或女性因飲食勞損、氣虛所致的面黃虛腫、痃癖氣塊等症狀。製法是將膽礬(無石者,取三錢)與黃蠟(二兩)、青州肥棗(五十個)放入沙鍋或石器內,用頭酷三升,先將膽礬與棗子一起慢火熬煮半日,取出棗子去核,再加入蠟二兩,繼續慢火熬煮一二時辰至膏狀,加入好蠟茶二兩,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茶水送服,一日三次,飯後服用。若患有久年腸風痔疾,則可用陳米飲送服,一日三次,一個月可見效。

棗礬丸則用於治療飲食勞損所致的食勞黃、目黃、身黃等症狀。製法是將皂礬(不以多少)放入沙鍋內,用木炭燒至通紅,再用米醋點之,使之呈赤紅色。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五疳丸】,治小兒疳瘦面黃。眼澀羞明。好吃泥土。乳食不消化。常服退黃化蟲。

綠礬(成塊者。燒通赤取出。一兩),密陀僧(燒赤取出一兩),夜明沙(燒過。二兩半)

上為末。棗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米飲下。量大小加減。日三服。不計時。

【茯苓滲濕湯】,治黃疸寒熱嘔吐。渴欲飲冷。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臥。

白話文:

[棗肉丸] 方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五疳丸] 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表現為面黃瘦弱,眼澀怕光,愛吃泥土,乳食難消化等症狀。經常服用此方可以改善面色,驅除蟲積。

藥材

  • 綠礬:取成塊的綠礬,燒至通紅後取出,用量一兩。
  • 密陀僧:燒至通紅後取出,用量一兩。
  • 夜明沙:燒過後,用量二兩半。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五至七丸,溫米飲送服。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用量,每天服用三次,不拘時間。

[茯苓滲濕湯] 方

此方用於治療黃疸,症狀包括寒熱交替、嘔吐、口渴喜飲冷水、全身和面部發黃、小便不利、無法進食、無法躺臥等。

茵陳(六分),白茯苓(五分),木豬苓,澤瀉(各三分),黃連,黃芩(生),梔子,漢防己,白朮,蒼朮,陳皮,青皮(各二分)

上十二味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白話文:

藥方

  • 茵陳:六分
  • 白茯苓:五分
  • 木豬苓、澤瀉:各三分
  • 黃連、黃芩(生)、梔子、漢防己、白朮、蒼朮、陳皮、青皮:各二分

用法

  1.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
  2. 取藥粉一服,加水兩盞,煎煮至一盞,去渣。
  3. 溫服,空腹,飯前服用。

2. 谷疸治驗

完顏正卿丙寅二月間。因官事勞役。飲食不節。心火乘脾。脾氣虛弱。又以恚怒。氣逆傷肝。心下痞滿。四肢困倦。身體麻木。次傳身目俱黃。微見青色顏黑。心神煩亂。怔忡不安。兀兀欲吐。口生惡味。飲食遲化。時下完穀。小便癃閉而赤黑。辰巳間發熱。日暮則止。至四月尤盛。

其子以危急求予治之。具說其事。診其脈浮而緩。金匱要略云。寸口脈浮為風。緩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則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宜茯苓梔子茵陳湯主之。

白話文:

完顏正卿在丙寅年二月間,因為官務勞累,飲食不節制,心火乘虛侵犯脾臟,導致脾氣虛弱。又因為生氣惱怒,氣逆上衝傷了肝臟,出現心下痞滿、四肢困倦、身體麻木等症狀。之後身體和眼睛都泛黃,臉色略帶青色,呈現黑色。心神煩躁,心悸不安,時常想吐,口中生出惡味,飲食消化緩慢,時常拉肚子,小便閉塞且顏色赤黑。辰巳時分發熱,日落則停止,到了四月症狀更加嚴重。

他的兒子見狀十分焦急,特地來求我醫治。他詳細講述了病情。我診脈發現脈象浮而緩。根據《金匱要略》記載:「寸口脈浮者,為風;緩者,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者,脾色必黃。瘀熱通行,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則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此症宜用茯苓梔子茵陳湯治療。

【茯苓梔子茵陳湯】

茵陳葉(一錢),伏苓(去皮。五分),梔子仁,蒼朮(去皮炒),白朮(各三錢),黃芩(生六分),黃連(去須),枳實(麩炒),豬苓(去皮),澤瀉,陳皮,漢防己(各二分),青皮(去白一分)

白話文:

茯苓梔子茵陳湯,由茵陳葉、茯苓、梔子仁、蒼朮、白朮、黃芩、黃連、枳實、豬苓、澤瀉、陳皮、漢防己、青皮等藥材組成。

具體用量:

  • 茵陳葉:1錢
  • 茯苓:去皮,0.5錢
  • 梔子仁:適量
  • 蒼朮:去皮炒,3錢
  • 白朮:3錢
  • 黃芩:生,0.6錢
  • 黃連:去須,適量
  • 枳實:麩炒,適量
  • 豬苓:去皮,適量
  • 澤瀉:適量
  • 陳皮:適量
  • 漢防己:2分
  • 青皮:去白,1分

注意

  • 以上僅是藥材組成和用量,具體劑量和用法應遵醫囑。
  • 此方為中醫方劑,請勿自行服用。

上十三味。㕮咀。作一服。用長流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一服減半。二服良愈。內經云。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又濕化於火。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以苦泄之。以淡滲之。以梔子、茵陳苦寒。能瀉濕熱而退其黃。故以為君。難經云。並主心下滿。

以黃連、枳實苦寒。泄心下痞滿。肺主氣。今熱傷其氣。故身體麻木。以黃芩苦寒。瀉火補氣。故以為臣。二術苦甘溫。青皮苦辛溫。能除胃中濕熱。泄其壅滯。養其正氣。漢防己苦寒。能去十二經留濕。澤瀉鹹平。茯苓、豬苓甘平。導膀胱中濕熱利小便而去癃閉也。

白話文:

上十三種草藥,研磨後混合,做成一劑藥。使用長流水三杯,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在飯前。每次用量減半,第二次服用後病情應會好轉。內經提到,內部熱毒過盛,治療方式為使用鹹味寒性的藥物,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又說濕氣被火氣化開,熱毒反而更勝,治療方式為使用苦味寒性的藥物,通過苦味來排泄,使用淡味來滲透。其中梔子和茵陳具有苦寒的特性,能清解濕熱、消黃疸,因此被選為主要成分。難經提到,這兩種藥物對於心下滿脹的症狀有療效。

以黃連和枳實的苦寒特性,可以消除心下痞滿的症狀。肺主管氣息,現在因熱毒傷害了肺氣,導致身體麻木。以黃芩的苦寒特性,可以清熱補氣,因此被選為副要成分。二術(白朮和蒼術)具備苦甘溫的特性,青皮具備苦辛溫的特性,可以清除胃中的濕熱,排除壅塞,養護正常氣息。漢防己具備苦寒特性,可以去除十二經絡中的積聚濕氣。澤瀉具備鹹平特性,茯苓和豬苓具備甘平特性,可以引導膀胱中的濕熱,通利小便,解決尿頻尿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