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2)

1. 瘡總論

大凡瘡疾有五善七惡之證。不可不察也。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或泄利無度。或小便如淋。一惡也。膿血大泄。腫焮尤甚。膿血敗臭。痛不可近。二惡也。喘粗短氣。恍惚嗜臥。三惡也。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反青。瞳子上看。四惡也。肩項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不能下食。

服藥則嘔。食不知味。六惡也。聲嘶色敗。口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調勻。二善也。膿潰腫消。色鮮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語言清爽。四善也。體氣和平。五善也。若五善見三則瘥。七惡見四則危。然則病有源同七惡。皮緊急者如善。

病有源同五善。皮緩虛者如惡。夫如是者豈凡醫之所知哉。若五善病至。則妙無以加也。如七惡並臻。則惡之劇矣。

2. 汗之則瘡已

丁巳歲。予從軍回。住冬於曹州界。以事至州。有趙同知謂予曰。家舅牛經歷。病頭面赤腫。耳前後尤甚。疼痛不可忍。發熱惡寒。牙關緊急。涕唾稠黏。飲食難下。不得安臥。一瘍醫於腫上砭刺四五百餘針。腫赤不減。其痛益甚。不知所由然。願請君一見。予遂往診。視其脈浮緊。

按之洪緩。此證乃寒覆皮毛。郁遏經絡。熱不得升。聚而赤腫。經云。天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身中。皮膚緻密。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內堅澀。當是之時。善行水者不能注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針者亦不得取四厥。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後水可行。地可穿。人脈亦猶是也。

又云。冬月閉藏。用藥多而少針石也。宜以苦溫之劑。溫經散寒則已。所謂寒致腠理。以苦發之。以辛散之。宜以托裡溫經湯麻黃苦溫。發之者也。故以為君。防風辛溫。散之者也。升麻苦辛。葛根甘平。解肌出汗。專治陽明經中之邪。故以為臣。血留而不行者則痛。以香白芷當歸身辛溫以和血散滯。

濕熱則腫。蒼朮苦甘溫。體輕浮。力雄壯。能泄膚腠間濕熱。人參甘草甘溫。白芍藥酸微寒、調中益氣。使托其里。故以為佐。依方餌之。以薄衣覆其首。以厚被覆其身。臥於暖處。使經血溫。腠理開。寒乃散。陽氣伸。大汗出。後腫減八九分。再服去麻黃、防風。加連翹、黍黏子。

腫痛悉去。經言汗之則瘡已。信哉斯言。或人以仲景言。瘡家雖身腫痛。不可發汗。其理何也。予曰。此說乃營氣不從。逆於肉理而患瘡腫。作身疼痛。非外感寒邪而作疼痛。故戒之以不可發汗。若汗之則成痓也。又問仲景言鼻衄者不可發汗。復言脈浮緊者。當以麻黃發之。

衄血自止。所說不同。其故何也。願聞其說。予曰。此議論血正與瘡家概同。且夫人身血之與汗。異名而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今衄血妄行。為熱所逼。更發其汗。反助邪熱。重竭津液。必變凶證。故不可汗。若脈浮則為在表。脈緊則為寒。寒邪郁遏。陽不得伸。

熱伏榮中。迫血妄行。上出於鼻。則當麻黃湯散其寒邪。使陽氣得舒。其衄自止。又何疑焉。或者嘆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弊無窮。潔古之學。可謂知其要者矣。

【托裡溫經湯】,治寒覆毛皮。郁遏經絡。不得伸越。熱伏榮中。聚而為赤腫。痛不可忍。惡寒發熱。或相引肢體疼痛。

人參(去蘆),蒼朮(各一錢),白芍藥,甘草(炙。各一錢半),白芷,當歸身,麻黃(去根節。各二錢),防風(去蘆),葛根(各三錢),新升麻(四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重。水三盞。先煎麻黃令沸。去沫。再下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訖。臥於暖處。以綿衣覆之。得汗而散。

3. 凡治病必察其下

戊午冬。予從軍住冬於成武縣。有賈倉使父。年逾六旬。冬至後數日。疽發於背。五七日腫勢約七寸許。不任其痛。瘍醫視之。曰膿已成。可開發矣。公懼不從。越三日。醫曰。不開恐變證生矣。遂以燔針開之。膿泄痛減。以開遲之故。迨二日變證果生。覺重如負石。熱如焫火。

痛楚倍常。六脈沉數。按之有力。此膏粱積熱之變也。邪氣酷熱。固宜以寒藥治之。時月嚴凝。復有用寒遠寒之戒。乃思內經云。有假者反之。雖違其時。以從其證可也。與瘍醫議。急作清涼飲子黃連。秤一兩五錢。作一服服之。利下兩行。痛減七分。翌日復進前藥。其證悉除。

後月餘平復。又陳錄判母。年七十有餘。亦冬至後腦出疽。形可甌面大。命瘍醫診視。俟瘡熟以針出膿。因怒笞侍妾。瘡輒內陷。凹一韭葉許。面色青黃不澤。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時復嘔吐。脈極沉細而遲。蓋緣衰老之年。嚴寒之時。病中苦楚。飲食淡薄。已滌肥膿之氣。

獨存瘦瘁之形。加之暴怒。精神愈損。故有此寒變也。病與時同。與瘍醫議。速制五香湯一劑。加丁香附子各五錢。劑盡瘍復大發。隨證調治而愈。內經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謂察時下之宜也。諸痛瘡瘍。皆屬心火。言其常也。如瘡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熱終寒。此反常也。

固當察時下之宜而權治。故曰。經者常也。法者用也。醫者意也。隨所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