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2)

1. 盛則為喘治驗

己未歲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盤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時承上命治不鄰吉歹元帥夫人。年逾五旬。身體肥盛。因飲酒吃湩乳過度。遂病腹脹喘滿。聲聞舍外。不得安臥。大小便澀滯。氣口脈大兩倍於人迎。關脈沉緩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濕。飲食之熱。濕熱大盛。上攻於肺。神氣躁亂。故為喘滿。邪氣盛則實。實者宜下之。故制平氣散以下之。

【平氣散】

青皮(去白),雞心檳榔(各三錢),大黃(七錢),陳皮(去白。五錢),白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半)

白話文:

己未年秋季開始後的第三天,我奉命前往六盤山。到了八月中的時候,大雨不斷。當時奉命為不鄰吉歹元帥夫人治病。夫人年逾五十,體態肥胖。因過度飲酒吃乳酪,導致腹脹喘滿,聲音響徹屋外,無法安睡,大小便排泄不暢。氣口脈搏比人迎脈大兩倍,關脈沉緩有力。我考慮到連綿雨水的濕氣,加上過度飲食的燥熱,濕熱之氣過盛,上攻肺部,導致神氣躁動,所以喘滿。邪氣盛則身體實證,實證宜下,因此開了平氣散方以瀉下。

【平氣散】

青皮(去白,三錢),雞心檳榔(三錢),大黃(七錢),陳皮(去白,五錢),白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生薑湯一盞調下。無時一服減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煩熱口乾。時時咳嗽。以加減瀉白散治之。

內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故白牽牛苦寒。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故以為君。陳皮苦溫。體輕浮。理肺氣。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滯氣。故以為臣。檳榔辛溫。性沉重、下痰降氣。大黃苦寒。盪滌滿實。故以為使也。

【加減瀉白散】

知母,陳皮(去白。各五錢),桑白皮(一兩),桔梗,地骨皮(各五錢),青皮(去白)。甘草,黃芩(各三錢)

白話文:

服用藥物,每次三錢,用生薑湯煎煮一碗,調和後服用。沒有特定時間限制,每次可以減半服用。再次服用藥物後,喘息症狀就會減輕。如果只有胸膈不適、煩熱口乾、時常咳嗽等症狀,則可以用加減瀉白散治療。

《內經》中記載,肺部容易氣逆上衝,可以用苦味藥物來瀉之。白牽牛性寒味苦,能瀉氣分濕熱,治療上攻喘滿,所以作為君藥。陳皮苦溫,質地輕浮,能理肺氣。青皮苦辛平,能散肺中滯氣,所以作為臣藥。檳榔辛溫,性沉重,能下痰降氣。大黃苦寒,能盪滌滿實,所以作為使藥。

加減瀉白散的藥材包括知母、陳皮(去白)、桑白皮、桔梗、地骨皮、青皮(去白)、甘草、黃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數服良愈。

華佗云。盛則為喘。減則為枯。活人書云。發喘者氣有餘也。凡看文字。須要曉會得本意。且盛而為喘者。非肺氣盛也。喘為氣有餘者。亦非肺氣有餘也。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果盛又為有餘。當清肅下行而不喘。以火入於肺。衰與不足而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氣盛也。

言肺中之火盛。言有餘者。非言肺氣有餘也。言肺中之火有餘也。故瀉肺用苦寒之劑者。非瀉肺也。瀉肺中之火。實補肺氣也。用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華佗說,氣盛則會喘,氣虛則會枯竭。《活人書》說,發喘的人是氣有餘。凡是看這些文字,必須要理解其本意。並且,氣盛而喘的人,並不是肺氣盛,喘是因為氣有餘,也不是肺氣有餘。氣盛應該理解為氣衰,有餘應該理解為不足。肺氣如果真的盛並且有餘,應該清肅下降而不喘。因為火入於肺,才會導致氣衰不足而喘。所以說「盛」不是指肺氣盛。

指的是肺中的火盛,說有餘,不是指肺氣有餘,而是指肺中的火有餘。所以用苦寒的藥物瀉肺,不是瀉肺,而是瀉肺中的火,實際上是補肺氣。使用者不可不知。

2. 嘔吐呃逆

【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嘔吐不待腐熟。

人參,丁香(各一錢),藿香(七分半),陳皮(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涼服。

【二陳湯】,治痰飲為患。

半夏,橘紅(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白話文:

「藿香安胃散」專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未消化的症狀。藥方為:人參、丁香各一錢,藿香七分半,陳皮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兩盞,生薑三片,煎煮至一盞,去渣,冷卻後服用。

「二陳湯」專治痰飲引起的疾病。藥方為:半夏、橘紅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烏梅半個。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以時。嘔吐甚者。加丁香一兩。

【丁香柿蒂散】,治諸種呃噫嘔吐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羌活附子湯】,治呃逆。

木香,附子(炮),羌活,茴香(各半兩。炒),乾薑(一兩)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錢藥材,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五片生薑和半個烏梅,煎至八分,去渣後趁熱服用,不拘時間。如果嘔吐嚴重,可以加一兩丁香。

丁香柿蒂散可以治療各種呃逆嘔吐痰涎。

將丁香、柿蒂、青皮和陳皮各等份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羌活附子湯可以治療呃逆。

將木香、炮附子、羌活、炒茴香各半兩以及乾薑一兩混合使用。

上五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鹽一捻。煎二十沸。和渣熱服。一服止。治一切呃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黑盡處一韭葉許。灸三壯。病甚者灸二七壯。

白話文:

以上五種材料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一小撮鹽,煮至二十次沸騰後,連同渣滓一起溫熱地喝下去。一次就可停止嘔吐,可以治療所有因胃氣不順引起的不停打嗝。男性在左手、女性在右手的手腕處,在皮膚黑色素沈著的地方有一片韭菜大小的位置,使用艾草薰烤並進行三次針灸,病情嚴重的人則要進行二十四次的針灸。

3. 消渴治法並方

【生津甘露飲子】,治膈消大渴。飲水無度。舌上赤澀。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食不下。腹時脹滿疼痛。渾身色黃。目白睛黃。甚則四肢瘦弱無力。面塵脫色。脅下急痛。善嚏善怒。健忘。臀肉腰背疼寒。兩足冷甚。順德安撫張耘夫。年四十五歲。病消渴。舌上赤裂。飲水無度。小便數多。先師以此藥治之。旬日良愈。古人云。消渴多傳瘡瘍。以成不救之疾。既效亦不傳瘡瘍。享年七十五歲。終。名之曰生津甘露飲。

人參,山梔子,甘草(炙),知母(酒洗),薑黃,升麻(各二錢),白芷,白豆蔻,蓽澄茄,甘草(各一錢),白葵,蘭香,當歸,麥門冬(各半錢),黃柏(酒拌),石膏(各二錢半。一方石膏用一兩一錢),連翹(一錢),杏仁(一錢半),木香,黃連,柴胡(各三分),桔梗(三錢),全蠍(一個),藿香(二分)

白話文:

生津甘露飲子

此方用於治療膈消大渴,症狀包括:

  • 口渴難忍,飲水無度。
  • 舌頭赤紅乾燥,表面粗糙。
  • 上下牙齒麻木。
  • 舌根僵硬腫痛。
  • 食慾不振。
  • 腹部時常脹滿疼痛。
  • 全身皮膚發黃。
  • 眼白泛黃。
  • 嚴重者四肢無力瘦弱,面色蒼白,脅肋部疼痛,容易打噴嚏生氣,健忘,臀部、腰背疼痛發冷,雙腳冰冷。

案例:

順德安撫張耘夫,四十五歲,患消渴症,舌頭赤紅乾燥並有裂紋,飲水無度,小便頻多。先師以生津甘露飲治療,十天後病癒。

古人云: 消渴症多會傳染成瘡瘍,導致無法治療。此藥方不僅治癒消渴症,還能防止傳染瘡瘍。張耘夫服用後,最終享年七十五歲,可見此藥方功效顯著。

因此,此方被命名為「生津甘露飲」。

藥方組成:

  • 人參、山梔子、甘草(炙)、知母(酒洗)、薑黃、升麻(各二錢)
  • 白芷、白豆蔻、蓽澄茄、甘草(各一錢)
  • 白葵、蘭香、當歸、麥門冬(各半錢)
  • 黃柏(酒拌)、石膏(各二錢半,一方石膏用一兩一錢)
  • 連翹(一錢)、杏仁(一錢半)、木香、黃連、柴胡(各三分)
  • 桔梗(三錢)、全蠍(一個)、藿香(二分)

注:

  • 上述藥材的用量單位為“錢”。
  • 方中的石膏用量有兩種,一種是二錢半,另一種是一兩一錢,可根據患者病情選擇。

上為末。湯浸蒸餅和成劑。捻作餅子。曬半乾。杵篩如米大。食後每服二錢。抄在掌內。以舌舐之。隨津嚥下。或白湯少許送亦可。此治制之緩也。不惟不成中滿。亦不傳瘡瘍下消矣。

論曰。消之為病。燥熱之氣盛也。內經云。熱淫所勝。佐以甘苦。以甘瀉之。熱則傷氣。氣傷則無潤。折熱補氣。非甘寒之劑不能。故以石膏、甘草之甘寒為君。啟玄子云。滋水之源以鎮陽光。故以黃連、黃柏、梔子、知母之苦寒瀉熱補水為臣。以當歸、麥門冬、杏仁、全蠍、連翹、白芷、白葵、蘭香。

甘辛寒和血燥潤為佐。以升麻、柴胡、苦平。行陽明少陽二經。白豆蔻、木香、藿香、蓽澄茄、反佐以取之。因用桔梗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東垣先生嘗謂予曰。潔古老人有云。能食而渴者。白虎倍加人參。大作湯劑多服之。不能食而渴者。錢氏白朮散、倍加葛根。大作湯劑廣服之。

白話文:

製法

將藥末放在湯水中浸泡蒸餅,和成藥劑。搓成餅狀,曬至半乾。用杵搗碎過篩,篩成米粒大小。飯後每次服用二錢,放在掌心,用舌頭舔食,隨著唾液嚥下。或者用少量白湯送服也可以。這種方法屬於緩和的治療方式,不僅不會造成腹脹,也不會讓瘡瘍向下蔓延。

理論

消渴病是因燥熱之氣盛行而致。內經說:「熱邪盛行,要用甘苦之藥來治療,用甘味瀉火。」熱邪傷氣,氣傷則無滋潤。要折除熱邪,補益氣虛,非甘寒藥物不可。因此以甘寒的石膏、甘草為君藥。啟玄子說:「滋養水源以鎮壓陽光」,所以用苦寒的黃連、黃柏、梔子、知母瀉熱補水為臣藥。

以當歸、麥門冬、杏仁、全蠍、連翹、白芷、白葵、蘭香等甘辛寒和血燥潤之藥為佐藥,以升麻、柴胡、苦平等藥行陽明少陽二經。白豆蔻、木香、藿香、蓽澄茄等藥為反佐藥,因其性質相反而取其效用。最後以桔梗為舟楫,讓藥物浮而不沉。

東垣先生曾經對我說,潔古老人曾經說過:能吃卻口渴的人,白虎湯加倍人參,大量煎湯服用;不能吃卻口渴的人,錢氏白朮散加倍葛根,大量煎湯服用。

【酒蒸黃連丸】,治消渴

用黃連半斤。酒一升。湯內重蒸。伏時取出。曬乾為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參苓飲子】,治口乾燥。生津液。思飲食。

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熟地黃,黃耆(各三兩),白茯苓(二錢半),天門冬,人參,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酒蒸黃連丸】,治療口渴

取黃連半斤。加一升酒,放入熱水中重複蒸煮。待時間夠長後取出,晾乾,研磨成粉末。然後將粉末滴水和勻,做成如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個,用水溫服。

【參苓飲子】,治療口乾,增加唾液分泌,增加食慾。

使用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熟地黃、黃耆(各三兩)、白茯苓(二錢半)、天門冬、人參、甘草(各五錢)來調製飲品。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二個。烏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

【麥門冬飲子】,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燥少短氣。多為消渴。

人參,茯神,麥門冬,知母,五味子,生地黃,甘草(炒),栝蔞根,葛根(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竹葉十四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麥門冬湯】,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此方並冬瓜飲子。得之張文叔。

白話文:

麥門冬飲子:

  • 這個藥方由麥門冬、生薑、大棗、烏梅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口乾舌燥、胸悶煩躁、呼吸急促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體內津液不足,或者糖尿病引起的。

麥門冬湯:

  • 這個藥方由人參、茯神、麥門冬、知母、五味子、生地黃、甘草、栝蔞根、葛根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表現為口渴,大量喝水,喝完水馬上就排尿。

說明

  • 藥方的用法劑量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 中藥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對於任何疾病,請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切勿自行用藥。

麥門冬,黃連,冬瓜干(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如無干者。用新冬瓜一枚重三斤去皮穰子分作十二片。為十二服。又方。冬瓜一片擘破。水三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

【冬瓜飲子】,治消渴能食而飲水多。小便如脂麩片。日夜無度。

冬瓜(一個),黃連(十兩為末)

上先取冬瓜割開。去穰淨。糝黃連在冬瓜內。再將頂蓋熱灰。火中煨熟。去皮細切爛。研。用布取汁。每服

一盞至二盞。食前。日三服。夜二服。

白話文:

麥門冬、黃連、冬瓜乾(各二兩)

以上材料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杯,煮至剩下一杯的七分,然後過濾掉藥渣,喝溫藥。若沒有乾的冬瓜乾,可用三斤重的新鮮冬瓜一片,去皮和籽,分成十二片,做成十二副藥。又有一方,使用一片冬瓜,劈開後,用三杯水煮至剩下一杯的七分,過濾後喝溫藥,每日三次。

冬瓜飲子,治療因消渴症而食量大增、飲水量多,小便如脂麩片,不分日夜。

冬瓜(一個)、黃連(十兩磨成粉末)

首先將冬瓜切開,去掉內部的纖維部分,將黃連粉末放入冬瓜內,再用熱灰覆蓋冬瓜頂端,將其放在火中烤熟,去皮後細切,研磨,用布過濾取汁。每次服用一到二杯,於餐前,每日三次,夜晚可再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