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九 (2)
卷九 (2)
1. 驚癇治驗
魏敬甫之子四歲。一長老摩頂授記。眾僧唸咒。因而大恐。遂驚搐。痰涎壅塞。目多白睛。項背強急。喉中有聲。一時許方省。後每見衣皂之人。輒發。多服朱、犀、龍、麝鎮墜之藥。四十餘日。前證仍在。又添行步動作神思如癡。命予治之。診其脈沉弦而急。黃帝針經云。
心脈滿大。癇瘛筋攣。又肝脈小急。癇瘛筋攣。蓋小兒血氣未定。神氣尚弱。因而驚恐。神無所依。又動於肝。肝主筋。故癇瘛筋攣。病久氣弱小兒。易為虛實。多服鎮墜寒涼之藥。復損其氣。故行步動作如癡。內經云。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者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陽之脈所發。
陽癇附而行也。又云。癲癇瘛瘲。不知所苦。兩蹺主之。男陽女陰。潔古老人云。晝發取陽蹺申脈。夜發取陰蹺照海。先各灸二七壯。陽蹺申脈穴在外踝下容爪甲白肉際陷中。陰蹺照海穴。在足內踝下陷中是也。次與沉香天麻湯。服三劑而痊愈。
【沉香天麻湯】
沉香,川烏(炮。去皮),益智(各二錢),甘草(一錢半。炙),姜屑(一錢半),獨活(四錢),羌活(五錢),天麻,黑附子(炮。去皮),半夏(泡),防風(各三錢),當歸(一錢半)
上十二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溫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寒處坐臥。素問舉痛論云。恐則氣下。精竭而上焦閉。又曰。從下上者。引而去之。以羌活、獨活苦溫。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氣上行。又入太陽之經為引用。故以為君。天麻、防風辛溫以散之。
當歸、甘草辛甘溫。以補氣血不足。又養胃氣。故以為臣。黑附、川烏、益智。大辛溫。行陽退陰。又治客寒傷胃。腎主五液。入脾為涎。以生薑、半夏燥濕化痰。十劑云。重可去怯。以沉香辛溫體重。清氣去怯安神。故以為使。氣味相合。升陽補胃。恐怯之氣。自得而平矣。
白話文:
[驚癇治療經驗]
魏敬甫的兒子四歲時,一位長老摸著他的頭預言未來,眾僧在旁唸咒,孩子因此受到極大的驚嚇,隨後開始出現抽搐現象,口吐大量泡沫痰液,眼睛多露出白色眼白,頸部和背部肌肉緊繃,喉嚨發出聲音,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才恢復正常。之後,只要看到穿黑色衣服的人就會發作。他服用了很多含有硃砂、犀角、龍骨、麝香等成分的鎮靜安神藥物,但四十多天過去,症狀依然存在,而且還新增了行動遲緩,動作笨拙,精神恍惚的情況。我被請來為他治病,診脈發現他的脈搏沉澀且急促。
根據黃帝針經,心脈滿大會導致癲癇和筋肉抽搐;肝脈小急也會有同樣症狀。小孩的血液循環和氣力尚未穩定,神經系統還很脆弱,一旦受到驚嚇,神經系統失去平衡,再加肝臟影響,肝主筋,所以產生抽搐。長期生病的小孩身體虛弱,容易出現虛實交錯的情況,若過度服用寒涼的鎮靜藥物,反而會進一步傷害他的氣力,導致行動遲緩,精神恍惚。根據內經記載,突然的抽搐、癲癇和眩暈,使得腳部無法承受身體重量,應針對天柱穴進行治療。天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起點,能調節陽癇的運行。另外,對於癲癇、抽搐,若不知道具體病因,可以考慮使用蹻脈。男性取陽蹻申脈,女性取陰蹻照海。首先各灸二七壯,接著再服用沉香天麻湯,三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沉香天麻湯】
沉香、炮川烏、益智仁、炙甘草、薑末、獨活、羌活、天麻、炮黑附子、半夏、防風、當歸,共十二種材料。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加入三片薑,煮至一碗後溫服,飯前服用,避免食用生冷硬物,避免在寒冷地方休息。根據素問舉痛論,恐懼會導致氣息下降,精氣枯竭,上焦閉塞。又說,如果問題源自下部,應引導氣息上升以解決。方中使用羌活、獨活,它們性溫味苦,屬陰中之陽,能引導氣息上升,同時進入太陽經絡,作為方中的主藥。天麻、防風辛溫,有助散寒。當歸、甘草辛甘溫,可以補充氣血,養胃氣,作為輔助藥物。黑附子、川烏、益智仁性大辛溫,能行陽退陰,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胃部問題,腎臟主管人體的液體,進入脾臟後形成口水,生薑、半夏能燥濕化痰。最後,沉香性辛溫,能清除膽怯,安撫神經,作為方中的使藥。這些藥材相互配合,既能提升陽氣,又能補充胃氣,讓恐懼膽怯的情緒得以平復。
2. 破傷風諸方
【烏梢散】,治破傷風及洗頭風。神效。
烏梢蛇(酒浸。一宿。去骨六錢),麻黃(去節。一兩),草烏(切開內白),蠻姜,黑附(炮),川芎,白附,天麻(各半兩),蠍梢(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日三服。重者三五日見效。
四般惡證不可治。第一頭目青黑色。第二額上汗珠不流。第三眼小目瞪。第四身上汗出如油。
【硃砂丸】,治破傷風。目瞪口噤不語。手足搐搦。項筋強急。不能轉側。發則不識人。
硃砂(研),半夏(洗),川烏(各一錢),鳳凰臺(三錢),雄黃(五分),麝香(一字)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或兩丸。冷水送下。以吐為度。
【天麻丸】,治破傷風。神效不可言。
天麻,川烏(生。去皮各三錢),草烏(生),雄黃(各一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無時。
白話文:
【烏梢散】,用於治療破傷風以及洗頭風。效果神奇。
藥材包含:烏梢蛇(需以酒浸泡一夜後,去骨,用量六錢)、麻黃(去節,用量一兩)、草烏(切開取內白部分)、蠻姜、黑附(需炮製)、川芎、白附、天麻(以上各藥材用量各半兩)、蠍梢(用量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以熱酒調和服用,一天三次,病情較嚴重者三到五天可見療效。
有四種惡劣症狀無法治療:一是頭目呈現青黑色;二是額頭上的汗珠不流;三是眼睛變小且目光呆滯;四是身上汗出如油。
【硃砂丸】,用於治療破傷風。若出現目瞪口閉不能說話,手足抽搐,頸部肌肉僵硬,不能翻身,發病時認不出人的症狀。
藥材包含:硃砂(研碎)、半夏(清洗乾淨)、川烏(各用量一錢)、鳳凰臺(用量三錢)、雄黃(用量五分)、麝香(用量一字)。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以棗肉搓揉成如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或兩丸,以冷水吞服,直到吐出為止。
【天麻丸】,用於治療破傷風,其效果無法用語言形容。
藥材包含:天麻、川烏(生,去皮,各用量三錢)、草烏(生)、雄黃(各用量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以酒糊搓揉成如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以溫酒吞服,不限時間。
3. 癘風論
內經云。脈風成癘。此疾非止肺腎臟有之。以其病發於鼻。俗呼為肺風也。鼻準赤腫脹大。乃血隨氣化也。氣既不施則血聚。血聚則肉爛而生蟲。此屬厥陰。前證之論詳矣。肉中生蟲。鼻準赤大。以藥疏之。可用局方升麻湯。下錢氏瀉青丸是也。余病各隨經而治之。癘風成癩。
樺皮散主之。此藥出局方。從少至多。服五七日後。灸承漿七壯。瘡輕再灸。病愈再灸同上。
【樺皮散】,治肺壅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
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煎令減半取出。令乾另研),荊芥穗(各二兩),枳殼(去穰。用炭火燒存性),樺皮(燒存性。各四兩),甘草(炙。半兩)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日進三服。
承漿一穴。一名懸漿。在頤前唇下宛宛中。足陽明任脈之會。療偏風口喎面腫消渴。口齒疳蝕蟲瘡。灸亦佳。日灸七壯至七七壯止。灸則血脈通宣。其風應時立愈。艾炷依小竹箸頭大。不灸破血肉。但令當脈灸。亦能愈疾。
【凌霄散】,治癘風神效。
蟬殼,地龍(炒),殭蠶,全蠍(各七個),凌霄花(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無時。於浴室中常存湯中一時許。服藥神效。
【四聖保命丹】
大黃(半兩),黃柏(半斤),苦參,荊芥(各四兩),蝦蟆(一個。燒灰)
上為末。蜜和勻。分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溫酒送下。食遠。日三服。忌肉醬。
【祛風散】
大蠶砂(五升。篩淨。水淘二遍曬乾),東行蠍虎(一條焙乾。白麵四斤或五斤拌蠶砂為絡索。曬乾。)
上為末。每服一二合。熬柏葉湯調服。食前。日三服。
【柏葉湯】,東南枝上摘柏葉一秤。水一桶。煮三沸。去渣。甕盛起。旋熬蠶砂調服。初服苦澀。三五日後甜。十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一月後發出瘡疙瘩。四十日後瘡破。用
【烏龍散】
倒懸青灰二錢。烏雞子皮。用柏油調搽於破瘡疙瘩上。
【神效天麻湯】,治癘風。
胡麻(半升。研),天麻(二兩),乳香(七錢半。研),
上為末。每服五錢匕。臘茶調下。日三服。服半月。兩腰眼灸四十壯。忌動風物。
【換肌散】,治大風年深久不愈。以至眉毛墮落。鼻梁崩塌。額顱腫破。
白花蛇,黑烏蛇(各酒浸一宿),地龍(去土),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甘菊花,沙苑蒺藜,苦參,紫參,沙參,甘草(炙),不灰木,木賊,九節菖蒲,天門冬,赤芍藥,定風草,何首烏,胡麻子(炒黃),木鱉子,草烏(去皮),蒼朮,川芎(以上二十四味。各三兩),天麻(二兩),細辛,當歸,白芷(各一兩)
上二十八味為末。每服五錢匕。溫酒調下。食後。酒多為妙。服至逾月。取效如神。
【如聖散】,淋洗大風疾。大有神效。
頑荊子,苦參,玄參,紫參,厚朴,荊芥,沙參,陳皮,麻黃(去節。各一兩),蔓荊子,防風,白芷,威靈仙(各二兩),桃柳枝(各一把)
上為末。水五升。藥三錢。煎數沸。臨臥熱洗之。忌酒濕面五辛之物。
【醉仙散】,治大風疾。遍身癮疹。瘙癢麻木。
胡麻子,蔓荊子,牛蒡子,枸杞子(各一兩。一處同炒),白蒺藜,苦參,栝蔞根,防風(各半兩),輕粉(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錢。茶清一盞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服後五七日。先於牙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疼痛。次後便利膿血。病根乃去。
【加減何首烏散】,治紫白癜風。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斷白人。鼻梁崩塌。皮膚瘡疥及手足皴裂。睡臥不穩。步履艱辛。
何首烏,蔓荊子,石菖蒲,荊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靈仙,苦參(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蜜茶調下。無時。
白話文:
內經提到,風邪侵入脈絡會形成癘風。這種疾病不只是肺和腎臟會有,因為病發通常始於鼻子,所以民間常稱之為肺風。鼻子紅腫變大的原因,是血液隨著氣流變化而滯留。氣機不順,血液就會聚集;血液聚集,肉就會腐爛並產生蟲。這屬於厥陰的範疇,前面的論述已詳細解釋過。肉中生蟲,鼻子紅腫變大,可以用藥物疏通,如使用局方升麻湯,配合錢氏瀉青丸。對於其他病症,則根據各自的情況治療。癘風轉變成癩,可以使用樺皮散。
樺皮散主治肺部壅塞,風毒導致全身瘡疥以及癢疹瘙癢。藥方包含去皮尖杏仁、荊芥穗、去瓤的枳殼、燒成炭的樺皮和炙甘草,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溫酒沖服,每天三次。
承漿穴位於下脣下方,是足陽明任脈的交會點,可治療面部歪斜、面部腫脹、口齒病、蟲瘡等,灸療效果更佳。每日灸七壯,直到七七壯為止,灸療可以促進血脈流通,風邪隨即消失。
凌霄散對癘風有神奇的療效。主要成分包括蟬殼、炒地龍、殭蠶、全蠍和凌霄花,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酒沖服,隨時服用。在浴室中浸泡約一小時,再服用藥物,效果更佳。
四聖保命丹包含大黃、黃柏、苦參、荊芥和蝦蟆等成分,所有材料磨成粉末,蜂蜜和勻,製成120粒丸子,每次服用一丸,溫酒送下,飯後服用,每日三次,忌食肉醬。
祛風散的主要成分有大蠶砂、東行蠍虎和白麵,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合,用熬製的柏葉湯沖服,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柏葉湯的製作方法是,摘取東南方向樹枝上的柏葉,用一桶水煮沸三次,去渣,倒入壺中,隨時熬蠶砂調服。初服時味道苦澀,但幾天後會變得甘甜。服用十天後,四肢會感到沉重,並且可能出現赤白痢疾。一個月後,皮膚會長出疙瘩,四十天後,疙瘩破裂,可以使用烏龍散。
烏龍散的成分有倒懸青灰和烏雞蛋皮,用柏油調和,塗抹在破裂的疙瘩上。
神效天麻湯可以治療癘風,成分包括胡麻、天麻和乳香,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臘茶沖服,每日三次。服用半個月後,可在兩側腰部進行灸療,避免食用風邪食物。
換肌散可治療長期未愈的大風病,導致眉毛脫落、鼻樑崩塌、額頭腫脹。成分包括白花蛇、黑烏蛇、地龍、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甘菊花、沙苑蒺藜、苦參、紫參、沙參、炙甘草、不灰木、木賊、九節菖蒲、天門冬、赤芍藥、定風草、何首烏、胡麻子、木鱉子、草烏、蒼朮和川芎等,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溫酒沖服,飯後服用,多喝酒更佳。服用超過一個月,效果神奇。
如聖散可用於淋洗大風病,具有神奇療效。成分包括頑荊子、苦參、玄參、紫參、厚朴、荊芥、沙參、陳皮、麻黃、蔓荊子、防風、白芷、威靈仙、桃柳枝等,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三錢,用五升水煮沸幾次,睡前熱洗,避免飲酒、濕面和辛辣食物。
醉仙散可以治療大風病,全身癢疹、瘙癢和麻木。成分包括胡麻子、蔓荊子、牛蒡子、枸杞子、白蒺藜、苦參、栝蔞根、防風和輕粉等,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茶沖服,空腹服用,中午和睡前各服用一次。服用五七天後,牙縫內會排出臭黃涎,全身疼痛,隨後排泄膿血,病根就會消除。
加減何首烏散可以治療紫白癜風,筋骨疼痛、四肢無力、眼白混濁、鼻樑崩塌、皮膚瘡疥和手足皸裂、睡眠不穩和步履艱難。成分包括何首烏、蔓荊子、石菖蒲、荊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靈仙和苦參等,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蜂蜜茶沖服,隨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