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五 (5)
卷五 (5)
1. 溫中益氣治驗
中書左丞相史公。年六旬有七。至元丁卯九月間。因內傷自利數行。覺肢體沉重。不思飲食。嗜臥懶言語。舌不知味。腹中疼痛。頭亦痛而噁心。醫以通聖散大作劑料服之。覆以厚衣。遂大汗出。前證不除而反增劇。易數醫。四月餘不愈。予被召至燕。命予治之。予診視得六脈沉細而微弦。
不欲食。食即嘔吐。中氣不調。滯於升降。口舌乾躁。頭目昏眩、肢體倦怠。足胻冷。臥不欲起。丞相素不飲酒。肢體本瘦。又因內傷自利。又復獲汗。是重竭津液。脾胃愈虛。不能滋榮周身百脈。故使然也。非甘辛、大溫之劑。則不能溫養其氣。經云。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又脾不足者。以甘補之。黃耆、人參之甘。補脾緩中。故以為君。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當歸辛溫。和血潤燥。木香辛溫。升降滯氣。生薑、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熱。以蕩中寒。理其正氣。白朮、炙甘草、橘皮。甘苦溫乃厚腸胃。麥櫱面寬腸胃而和中。神麯辛熱。導滯消食而為佐使也。
上件㕮咀一兩。水煎服之。嘔吐止。飲食進。越三日。前證悉去。左右侍者曰。前證雖去。九日不大便。如何。予曰。丞相年高氣弱。既利且汗。脾胃不足。陽氣虧損。津液不潤也。豈敢以寒涼有毒之劑下之。仲景曰。大發汗後。小便數。大便堅。不可用承氣湯。如此雖內結。
宜以蜜煎導之。須臾去燥屎二十餘塊。遂覺腹中空快。上下氣調。又以前藥服之。喜飲食。但有所傷。則以橘皮枳朮丸消導之。至月餘。其病乃得平復。丞相曰。病既去矣。當服何藥以防其復來。予曰。不然。但慎言語。節飲食。不可服藥。夫用藥如用刑民。有罪則刑之。身有疾則藥之。
無罪妄刑。是謂瘧民。無病妄藥。反傷正氣。軍志有曰。允當則歸。服而舍之可也。丞相說而然之。
【參朮調中湯】,治內傷自利。臍腹痛。肢體倦。不喜食。食即嘔。嗜臥懶言。足胻冷。頭目昏。
人參,黃耆(各五錢),當歸身,厚朴(薑製),益智仁,草豆蔻,木香,白朮甘草(炙),神麯(炒),麥櫱面,橘皮(各三錢)
上十二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白話文:
[溫中益氣治驗]
中書左丞相史公,六十七歲,在至元丁卯年的九月期間,因為內傷導致多次的腹瀉。他感到身體沉重,對食物沒有胃口,喜歡躺著,不想多說話,舌頭感覺不到味道,腹部與頭部都感到疼痛,甚至有些噁心。醫生讓他服用通聖散,並且穿著厚重的衣服,結果他出了大量的汗,但原先的症狀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經過幾個醫生的治療,四個多月還是沒能痊癒。我被召喚到燕地,受命去治療他。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搏沉細且略帶弦狀。
他不想要吃東西,一吃就嘔吐,中氣運轉失調,無法正常升降,口舌乾燥,頭眼昏花,身體疲倦,腳部冰冷,躺在牀上不願意起身。丞相向來不喝酒,身體本來就偏瘦,又因為內傷導致腹瀉,再加上大量出汗,這使得體內的津液大量流失,脾胃功能更差,無法滋養全身的脈絡。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如果不使用甘甜辛香、性質溫暖的藥物,就無法溫養他的氣。經典中提到,脾臟喜歡緩慢的動作,可以食用甘甜的食物來達到緩慢的效果。
另外,脾臟功能不足時,可以用甘甜的食物來補充。黃耆、人參的甘甜,可以補充脾臟並緩和中氣,所以作為主要藥材。身體機能不足時,應當用氣來溫暖。當歸辛溫,可以和血潤燥;木香辛溫,可以調節滯留的氣;薑、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熱,可以消除中寒,調理正氣;白朮、炙甘草、橘皮,甘苦溫和,可以強健腸胃;麥麩面可以寬腸胃,和中氣;神麯辛熱,可以幫助消化,作為輔助藥材。
將上述藥材混合後煎煮服用。嘔吐停止了,食慾也恢復了。三天後,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隨從的人說,雖然症狀消失了,但是九天沒有排大便,該怎麼辦呢?我回答,丞相年紀大,氣力不足,已經嘔吐和出汗,脾胃功能不足,陽氣損失,津液無法潤滑。我們不能用寒涼或有毒的藥物來通便。仲景曾經說過,大量出汗後,如果小便頻繁,大便堅硬,就不能使用承氣湯。即使有內結的情況,
應該用蜜煎的方式來導引,不久就排出了二十多塊的燥屎,於是感到腹部舒暢,上下氣調和。再服用之前的藥物,開始愛吃東西。但只要有消化不良,就會服用橘皮枳朮丸來幫助消化。一個多月後,病情終於完全康復。丞相問我,疾病已經好了,應該服用什麼藥物來防止再次發病。我回答,不是這樣。只要控制好言語,飲食節制,不需要服藥。用藥就像判刑一樣,有罪才會判刑,有病才會用藥。
無辜的人被判刑,就是虐待人民;無病卻亂用藥,反而會傷害正常的氣。軍隊的原則是,當事情合適的時候就回家,服完藥就可以停止了。丞相聽了之後,非常同意我的觀點。
【參朮調中湯】,用於治療內傷導致的腹瀉,肚臍附近疼痛,身體疲倦,不想吃東西,一吃就嘔吐,喜歡躺著,不想多說話,腳部冰冷,頭眼昏花。
人參、黃耆(各五錢),當歸身、厚朴(薑製)、益智仁、草豆蔻、木香、白朮甘草(炙)、神麯(炒)、麥麩面、橘皮(各三錢)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成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碗,加入三片薑,煎至一碗,去除渣滓,溫熱服用,飯前服用。
2. 勞倦所傷虛中有熱
金匱要略云。夫男子平人脈大者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男子脈虛。沉弦無力。寒熱氣促。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眩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瞑。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也。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龍骨,牡蠣(各三兩)
上五味。㕮咀。水七升。生薑三片切。大棗十二個擘。煎至三升。去渣。分三服。小品云。脈浮。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黃耆建中湯】,治諸虛不足。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後不復。
黃耆,官桂(各三兩),甘草(二兩),白芍藥(六兩)
上四味為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渣。入餳少許。再煎令溶。稍熱服。空心食前。○集驗云。嘔苦加生薑。腹滿去餳、棗。加茯苓。肺虛損補氣。加半夏五兩為妙。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胸脅不利。
人參(去蘆。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兩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一兩半),柴胡(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地骨皮(二兩),生地黃(二兩),半夏(湯泡七次),赤芍藥(各一兩半),天門冬(去心。三兩),鱉甲(三兩。酥炙。去裙),炙甘草(一兩半)
上十六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服。食遠。
【續斷湯】,治骨蒸熱勞。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咳嗽氣急身體疼痛。口乾盜汗。神效方。
生地黃,桑白皮(各五兩),續斷,紫菀,青竹茹,五味子,桔梗(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
上九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日三服。兼治咳嗽唾膿血。童男室女亦可服。
【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多盜汗。咳嗽不止。
地骨皮(一兩半),柴胡,鱉甲(去裙。醋炙),知母(各一兩),五味子(半兩)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烏梅兩個。青蒿五葉。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
【秦艽鱉甲散】,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氣粗。四肢困倦。夜有盜汗。
柴胡,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一兩),秦艽,當歸,知母(各半兩)
白話文:
勞倦所傷虛中有熱
《金匱要略》記載,男子脈象有力者為勞累,極度虛弱也屬勞累。面色蒼白者容易口渴,且可能失血。突然氣喘心悸,脈象浮者,是內在虛弱。男子脈象虛弱、沉細無力,伴隨寒熱、氣促、裡急、小便不利、面色蒼白、偶爾頭暈目眩且流鼻血、小腹脹滿,這是勞累所致。勞累致病,脈象浮大,手足煩熱,春夏加重,秋冬減輕,陰寒精液自流,酸痛難以行走。
男子脈象微弱而澀滯,則會不育,精氣清冷。若遺精,則小腹弦急,陰莖冰冷,眼瞼下垂,頭髮脫落,脈象極度虛弱、浮大而遲緩,這是因清穀(飲食不足)、失血、遺精所致。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用於治療脈象浮動微緊,男子遺精,女子夢遺。
藥方: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龍骨、牡蠣(各三兩)。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水七升,生薑三片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煎至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小品方書記載,若脈象浮、出汗,則去掉桂枝,加入白薇、附子各三分,稱為二加龍骨湯。
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或因勞累過度,或因疾病痊癒後體質未恢復。
藥方:黃耆、桂枝(各三兩)、甘草(二兩)、白芍藥(六兩)。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渣,加入少量麥芽糖,再煎至溶解,稍熱服用,空腹或飯前服用。經驗方指出,若嘔吐帶苦味,則加生薑;若腹脹,則去掉麥芽糖、大棗,並加入茯苓;若肺虛損傷需補氣,則加半夏五兩最佳。
人參黃耆散,用於治療虛勞兼有內熱,肌肉消瘦,四肢乏力,五心煩熱,咽喉乾燥、兩頰發紅,心悸潮熱,盜汗、食慾減退,咳嗽帶膿血,胸脅疼痛。
藥方:人參(去蘆頭,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兩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一兩半)、柴胡(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地骨皮(二兩)、生地黃(二兩)、半夏(水泡七次)、赤芍藥(各一兩半)、天門冬(去心,三兩)、鱉甲(三兩,酥炙,去裙)、炙甘草(一兩半)。將以上十六味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服用,飯後服用。
續斷湯,用於治療骨蒸勞熱、消瘦、潮熱煩躁、咳嗽氣促、身體疼痛、口乾盜汗,療效顯著。
藥方:生地黃、桑白皮(各五兩)、續斷、紫菀、青竹茹、五味子、桔梗(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將以上九味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飯後服用,一日三次。也可用於治療咳嗽咳出膿血,兒童男女均可服用。
柴胡散,用於治療虛勞消瘦,面色萎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夜間盜汗,咳嗽不止。
藥方:地骨皮(一兩半)、柴胡、鱉甲(去裙,醋炙)、知母(各一兩)、五味子(半兩)。將以上五味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半,烏梅兩個,青蒿五葉,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飯後服用。
秦艽鱉甲散,用於治療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嘴唇紅潤,兩頰發紅,氣粗,四肢倦怠,夜間盜汗。
藥方:柴胡、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的)、地骨皮(各一兩)、秦艽、當歸、知母(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