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勞倦所傷虛中有寒

厚朴(薑製),橘皮(去白。各一兩),乾薑(七錢),甘草(炙),草豆蔻,茯苓(去皮),木香(各半兩)

上七味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去滓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雙和湯】,治虛勞養氣血。

白芍藥(七兩半),當歸(四兩),黃耆,熟地黃,川芎(各三兩),甘草,官桂(各二兩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服。

【小沉香丸】,和中順氣。嗜食消痰。又治痰及酒後乾嘔痰涎。氣噎痞悶。

甘草(炙。二兩八錢),益智仁(一兩八錢),舶上丁香皮(三兩四錢),甘松(一兩八錢。去土),廣朮(炮),縮砂(各四錢),沉香(六錢),香附子(一兩八錢。去毛)

上八味為末。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食後薑湯送下。或嚼亦得。

【木香分氣丸】,善治脾胃不和。心腹脹滿。脅肋膨脹。胸膈注悶。痰嗽喘息。乾嘔醋心。咽喉不利。飲食不化。氣不宣暢。並皆治之。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薑黃,乾生薑,當歸,白朮,玄胡索,廣朮(炮),三稜(炮),赤茯苓(去皮),肉豆蔻(各等分)

上十三味為末。白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日三服。忌馬齒莧、生茄子。○秋冬加丁香

【木香餅子】,快氣消食。利胸膈。化痰涎。止宿酒痰嘔。吐噦噁心。

木香,官桂(去皮),薑黃,香附(炒。去毛),香白芷,甘松(去土),川芎,縮砂仁(以上各二兩),甘草(炙。半兩)

上九味為末。水和捻成餅子。每服十數餅。細嚼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法制陳皮】,消食化氣。寬利胸膈。美進飲食。

茴香(炒),青鹽(炒),甘草(各二兩。炙),乾生薑,烏梅肉(各半兩),白檀(二錢半)

上六味為末。外以陳皮半斤。湯浸去白。淨四兩。切作細條子。用水一大碗。煎藥末三兩同陳皮條子一處。慢火煮。候陳皮極軟。控干。少時用干藥末拌勻焙乾。每服不拘多少。細嚼。溫薑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勞倦所傷虛中有寒

  • 厚朴(用薑汁炮製過)、橘皮(去掉白色內層,各用一兩),乾薑(七錢),炙甘草,草豆蔻,茯苓(去掉外皮),木香(各用半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成一碗。濾去藥渣,溫熱服用,在飯前服用。忌食一切生冷的食物。

【雙和湯】,用來治療因虛勞引起的氣血不足。

  • 白芍藥(七兩半),當歸(四兩),黃耆、熟地黃、川芎(各三兩),甘草、肉桂(各二兩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的量,加入一碗半水,放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六分。在空腹、飯前服用。

【小沉香丸】,用來調和脾胃、順暢氣機。對於喜愛吃東西而導致痰多的人有效,也能治療痰多、酒後乾嘔、痰涎、氣機鬱結、胸悶。

  • 炙甘草(二兩八錢),益智仁(一兩八錢),舶上丁香皮(三兩四錢),甘松(一兩八錢,去掉泥土),廣朮(炮製過),縮砂(各四錢),沉香(六錢),香附子(一兩八錢,去掉毛) 將以上八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藥湯浸泡蒸熟的餅,揉搓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也可以咀嚼後吞服。

【木香分氣丸】,擅長治療脾胃不和、心腹脹滿、脅肋腫脹、胸膈悶塞、咳嗽氣喘、乾嘔、反胃、咽喉不利、消化不良、氣機不暢等症狀。

  •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薑黃,乾生薑,當歸,白朮,玄胡索,廣朮(炮製過),三稜(炮製過),赤茯苓(去掉外皮),肉豆蔻(各等分)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白麵糊做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忌食馬齒莧和生茄子。秋冬季節可以加入丁香。

【木香餅子】,能夠快速地疏通氣機、幫助消化,並有利於胸膈、化解痰液、止住宿醉痰嘔、嘔吐噁心。

  • 木香,肉桂(去掉外皮),薑黃,香附(炒過,去掉毛),香白芷,甘松(去掉泥土),川芎,縮砂仁(以上各二兩),炙甘草(半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混合揉搓成餅狀。每次服用十幾個餅子,仔細咀嚼後用薑湯送服。不拘服用時間。

【法製陳皮】,用來幫助消化、化解氣滯、寬暢胸膈,並能增進食慾。

  • 茴香(炒過),青鹽(炒過),炙甘草(各二兩),乾生薑,烏梅肉(各半兩),白檀(二錢半) 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另外準備陳皮半斤,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內層,取淨四兩,切成細條。用水一大碗,加入藥末三兩,與陳皮條一起用慢火煮。等到陳皮極軟後,瀝乾水分。稍後用乾燥的藥末攪拌均勻並烘乾。每次服用不拘多少,仔細咀嚼,用溫熱的薑湯送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