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五 (3)
卷五 (3)
1. 勞倦所傷虛中有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姜二片。棗子二個。同煎至七分。去薑棗。帶熱服。空心食前。或入鹽沸湯點服亦得。
【嘉禾散】,補脾胃治五噎五膈。
枇杷葉(去毛炙),薏苡仁(炒),白茯苓,人參,縮砂(各一兩),大腹子,隨風子,杜仲,石斛,藿香葉,木香,沉香,丁香,陳皮(冬三錢),谷糵,檳榔
五味子,白豆蔻,青皮,桑白皮(各半兩),白朮(二兩),神麯,半夏曲(各一錢),甘草(炙。一兩半)
上二十四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三個。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
【白朮散】,治諸病煩渴。津液內耗。不問陰陽。皆可服之。大能止煩渴。生津液。
乾葛(二兩),白朮,人參,茯苓(去皮),甘草(炙),藿香,木香(各一兩)
上七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緩中丸】,治脾胃虛弱。六脈拘急。而指下虛。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腹中窄狹如繩束之急。小便不利而急。大便不調。精神短少。此藥專治大渴不止。腹中急束。而食減少。神妙。
自曬生薑,白茯苓(去皮),陳皮(各一兩。去白)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白湯送下。細嚼亦得空心食前。○如脈弦急。或腹中急甚。加人參、甘草各三錢。
【沉香鱉甲散】,治一切勞傷諸虛百損。
乾蠍(二錢半),沉香,人參,木香,巴戟,牛膝,黃耆,柴胡,白茯苓,荊芥,半夏,當歸,秦艽(各半兩),附子,官桂,鱉甲(各一兩),羌活,熟地黃(各七錢半),肉豆蔻(四個)
上十九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二寸。姜三片。棗二個。同煎至七分。去薑、蔥、棗。空心食前服。
【十華散】,補暖元氣。調理脾胃風勞。解二毒傷寒。除腰膝疼痛。療酒色衰憊。霍亂吐利。偏風頑脈脾痛。腳氣注腫。行步不得等證。神效不可俱述。
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人參,白朮(炒),黃耆,乾薑(炮),青皮(去白。炒),羌活(各一兩),甘草(半兩炙)
五加皮(一兩。吳茱萸一兩。以水一碗同煮。至水盡為度。去茱萸不用。出五加皮切片焙)
上十味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姜三片。棗二個。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沉香溫脾湯】,治脾胃虛冷。心腹疼痛。嘔吐噁心。腹脅脹滿。不思飲食。四肢倦怠。或泄瀉吐利。
沉香,木香,丁香,附子(炮。去皮臍),官桂,人參,縮砂,川薑(炮),白豆蔻,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上十一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作粗末亦可。
【厚朴溫中湯】,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或戌火已衰。不能運化。又加客寒。聚為滿痛。散以辛熱。佐以苦甘。以淡泄之。氣溫胃和。痛自止矣。
白話文:
嘉禾散: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兩片生薑、兩個紅棗,一起煎煮至七成。去除薑和棗,趁熱空腹飯前服用。也可以加入鹽的沸水沖服。這個藥方主要用於補養脾胃,治療飲食阻塞和膈膜不適。
白朮散:
將以上二十四味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兩片生薑、三個紅棗,一起煎煮至七成。溫服,不拘時間。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煩渴、體液消耗,無論是虛寒還是燥熱體質都可服用,能有效止渴、生津。
緩中丸: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送服,也可以細嚼後吞服,空腹飯前服用。如果脈象弦急或腹部絞痛嚴重,可加入人參、甘草各三錢。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脾胃虛弱、脈象拘急、指下虛弱、食慾不振、口渴不止、心下痞塞、腹痛、腹部緊縮如繩索、小便不利、大便不調、精神萎靡等症狀,尤其適用於嚴重口渴、腹部急迫緊縮、食慾不振者。
沉香鱉甲散:
將以上十九味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兩寸蔥白、三片生薑、兩個紅棗,一起煎煮至七成。去除薑、蔥、棗,空腹飯前服用。這個藥方主要治療一切因勞損引起的虛弱和損傷。
十華散:
將以上十味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兩大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兩個紅棗,煎煮至六成。去除藥渣,溫服,不拘時間。這個藥方主要用於補養元氣,調理脾胃,治療風濕勞損,解毒,治療寒症,緩解腰膝疼痛,改善因酒色過度引起的衰弱、霍亂吐瀉、半身不遂、脾痛、腳氣腫脹、行走困難等症狀。
沉香溫脾湯: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五片生薑、一個紅棗,煎煮至七成。去除藥渣,趁熱空腹飯前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粗粉使用。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嘔吐、噁心、腹脹、食慾不振、四肢疲倦、腹瀉等症狀。
厚朴溫中湯:
此方主要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心腹脹滿,以及秋冬寒邪侵犯胃部引起的時常疼痛。也適用於陽氣衰退、運化功能減弱,又加上寒邪入侵引起的腹部脹痛。此方運用辛溫發散、佐以苦甘、淡泄的方法,使脾胃溫暖、氣機調和,疼痛自然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