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四 (6)
卷四 (6)
1. 飲傷脾胃方
【小七香丸】,溫中快膈。化積和氣。治中酒嘔逆。氣膈食噎。茶酒食積。小兒疳氣。
甘松(八兩),益智仁(六兩),香附子,丁香皮
甘草(各十二兩),篷術,縮砂(各二兩)
上為末。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薑湯、熟水任下。
【枳朮湯】,治心下堅大如盤。乃水飲所作。
白朮(三兩),枳實(七枚)
上以水一斗。煎至三升。分作三服。腹中軟即稍減之。對病增損。
【木香檳榔丸】,疏導三焦。寬胸膈。破痰遂飲。快氣消食。通潤大腸。
木香,檳榔,杏仁(去皮尖。麩炒),枳殼(麩炒),青皮(去白。各一兩),半夏曲
皂角(去皮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二兩)
上八味為末。別用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淡生薑湯送下。食後。
【導飲丸】,治風痰氣澀。膈脘痞滿。停飲不消。頭目昏眩。手足麻痹。聲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常服去痰。
三稜(炮),蓬朮(炮。各三兩二錢),白朮,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一兩半。),木香,檳榔,枳實(麩炒),半夏(各一兩)
上十味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生薑湯送下。食後。漸加至百丸。忌豬肉、蕎麵等物。
【蠲飲枳實丸】,消痰逐飲。導滯清膈。
枳實(麩炒),半夏(湯泡),陳皮(去白各二兩),黑牽牛頭末(三兩)
上四味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生薑湯送下。食後。
【神應丸】,治因一切冷水及潼乳酪水所傷。腹痛腸鳴。米穀不化。
巴豆(去殼),杏仁(去皮尖),乾薑(炮),百草霜(各半兩),丁香,木香(各二錢。)
上六味。先將黃蠟二兩。用好醋煮浮、濾去渣。將巴豆、杏仁二味同炒黑煙盡。研如泥。餘四味為細末。然後再將黃蠟上火。春夏入小油半兩。秋冬入小油八錢。溶開。入杏仁、巴豆泥於內。同攪。旋旋下四味末子於內。研勻。搓作錠子。油紙裹了。旋丸如芥子大用。每服三五十丸。溫米飲湯送下。食前。日三服。大有神效。
白話文:
【小七香丸】
這藥丸可以溫暖中焦,使胸膈氣機順暢,化解積滯,調和氣機。可以治療飲酒過度引起的嘔吐、氣機阻滯導致的食道阻塞、因茶酒食物積滯,以及小兒疳積等症狀。
藥材包含:甘松八兩、益智仁六兩、香附子、丁香皮、甘草各十二兩、蓬朮、縮砂各二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麵餅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溫酒、薑湯或溫開水送服。
【枳朮湯】
此方可以治療心下部位(胃部)出現堅硬如盤的腫塊,這通常是由於水飲停滯所造成的。
藥材包含:白朮三兩、枳實七枚。
將上述藥材加入一斗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腹部感覺變軟,可以稍微減少劑量。用藥劑量可根據病情調整增減。
【木香檳榔丸】
此藥丸可以疏通三焦(上中下三焦),使胸膈寬暢,破除痰飲,疏通氣機,幫助消化,並且可以潤滑腸道。
藥材包含:木香、檳榔、杏仁(去皮尖,用麩炒)、枳殼(用麩炒)、青皮(去白,各一兩)、半夏曲、皂角(去皮,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二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磨成粉末。另外取四兩皂角,用漿水(米湯)一碗搓揉熬成膏狀,加入少量蜂蜜調勻。將藥粉與皂角膏混合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淡的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導飲丸】
此藥丸可以治療風痰引起的氣機阻滯、胸膈脘部脹滿、停滯的水飲不消化、頭暈目眩、手腳麻木、聲音嘶啞、鼻塞、精神困倦、嗜睡、意志不清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化解痰液。
藥材包含:三稜(炮製過)、蓬朮(炮製過,各三兩二錢)、白朮、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一兩半)、木香、檳榔、枳實(用麩炒)、半夏(各一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可逐漸增加至每次一百丸。服藥期間忌吃豬肉、蕎麥麵等食物。
【蠲飲枳實丸】
此藥丸可以消除痰液,驅除水飲,疏導積滯,使胸膈氣機清暢。
藥材包含:枳實(用麩炒)、半夏(用湯浸泡)、陳皮(去白,各二兩)、黑牽牛頭末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神應丸】
此藥丸可以治療因飲用生冷水、牛奶、乳酪水等所引起的腹痛腸鳴、消化不良等症狀。
藥材包含:巴豆(去殼)、杏仁(去皮尖)、乾薑(炮製過)、百草霜(各半兩)、丁香、木香(各二錢)。
先將二兩黃蠟用好醋煮至浮起,濾去雜質。將巴豆、杏仁兩味藥材同炒至黑煙冒盡,研磨成泥狀。其餘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將黃蠟放在火上融化,春夏時加入半兩小磨香油,秋冬時加入八錢小磨香油,溶開後,加入杏仁、巴豆泥攪拌均勻。慢慢加入其餘四味藥粉,攪拌均勻後,搓成錠狀,用油紙包好,然後製成芥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溫米湯送服,飯前服用,每天三次,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