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二 (3)
卷二 (3)
1. 下工絕氣危生
丁巳予從軍至開州。夏月。有千戶高國用謂予曰。父親年。七十有三。於去歲七月間。因內傷飲食。又值霖雨瀉。痢暴下數行。醫以藥止之。不數日又傷又瀉。止而復傷。傷而復泄。至十月間。肢體瘦弱。四肢倦怠。飲食減少。腹痛腸鳴。又以李醫治之。處以養臟湯。治之數日。
瀉止後添嘔吐。又易以王醫。用丁香、藿香、人參去白、橘皮、甘草。同為細末。煎生薑數服而嘔吐止。延至今正月間。飲食不進。扶而後起。又數日不見大便。予問醫曰。父親數日不見大便。何以治之。醫曰。老官人年過七旬。氣血衰弱。又況瀉痢半載。脾胃又虛。津液耗少。
以麻仁丸潤之可也。眾親商議。一親知曰。馮村牛山人。見證不疑。有果決。遂請治之。診其脈。問其病證。曰此是風結也。以搜風丸百餘丸服之。利下數行而死。予悔恨不已。敢以為問。予曰。未嘗親見。將何以言。高千戶退而去。或者曰。予親見之。細說其證。予曰。人以水穀為本。
今年高老人久瀉。胃中津液耗少。又重瀉之。神將何依。靈樞經云。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瀉之。瀉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少者不復矣。又曰。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絕氣危生。其牛山人之謂歟。
白話文:
【下等醫生誤診害命】
丁巳年我隨軍隊到達開州。夏季時,有位千戶長高國用告訴我,他的父親已七十三歲,去年七月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身體受損,又逢連日大雨,患了嚴重的腹瀉,幾天內多次爆發。醫生開藥讓他止瀉,但不到幾天他又再次飲食過量,接著又是腹瀉,如此反覆。到了十月,他父親的身體瘦弱無力,四肢疲憊,食慾減退,腹部疼痛且腸鳴,再找李醫生治療,被開了養臟湯,吃了幾天。
腹瀉停止後,他又開始嘔吐。於是換了王醫生,使用丁香、藿香、人參(去除白色部分)、橘皮和甘草,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煎煮服用,嘔吐才停下來。但直到今年正月,他父親還是無法進食,必須有人扶著才能起身,而且好幾天都沒有排便。我問醫生,他父親好幾天沒有排便該怎麼辦。醫生說,他父親已經超過七十歲,氣血衰弱,加上半年的瀉痢,脾胃虛弱,體內津液消耗過多。
可以使用麻仁丸來滋潤腸道。經過親友們討論,其中一位親戚說,馮村的牛山人對病情有清晰的判斷,果斷且有信心,於是請他來診治。他檢查脈搏,詢問病情,說這是風邪凝結的問題,讓高父服用一百多粒搜風丸,結果高父拉了幾次肚子後就去世了。我深感悔恨,不敢再問。高千戶聽完後離去。有人說,我親眼見證了整個過程,詳細描述了病情。我說,人體的運作以水谷為基礎。
高老先生長期瀉痢,胃裡的津液消耗殆盡,再讓他大量排瀉,他的生命力該如何維持?《靈樞經》提到,如果形體和氣血都不足,這就是陰陽兩虛的情況,不能讓他排瀉。如果讓他排瀉,就會更虛弱,陰陽兩虛會導致血液和氣息完全耗盡,五臟空虛,筋骨和骨髓乾枯,老人會因此死亡,年輕人也會無法康復。又說,高明的醫生能調和氣血,普通的醫生會擾亂脈象,下等的醫生則會誤診害命。牛山人可能就是這樣的人吧。
2. 酸多食之令人癃
至元己巳上都住。夏月。太保劉仲晦使引進史柔明來曰。近一兩月。作伴數人。皆有淋疾。是氣運使然。是水土耶。予思之。此間別無所患。此疾獨公所有之。殆非運氣水土使然。繼問柔明近來公多食甚物。曰。宣使賜木瓜百餘對。遂多蜜煎之。每客至以此待食。日三五次,予曰。
淋由此也。內經曰。酸多食之令人癃。可與太保言之。奪飲則已。一日。太保見予問曰。酸味致淋。其理安在。予曰。小便主氣。針經云。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則留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之胞。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道不行。
故癃而澀。乃作淋也。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製。勿使過焉。五味過則皆能傷其正。豈止酸味耶。太保歡曰。凡為人子不可不知醫。信哉。
白話文:
在至元己巳那年,我住在上都。夏天的時候,太保劉仲晦透過引進史柔明告訴我,最近一個月左右,他身邊的幾個同伴都得了淋病,他想知道這是因為天氣變化導致的,還是當地的水土問題。我想了想,這裡除了這個病,並沒有其他的疾病發生,所以這個病可能不是天氣或水土造成的。接著我問柔明,劉太保最近有吃什麼特別的食物嗎?柔明說,劉太保得到了一百多對的木瓜,於是就做了很多蜜餞,每次有客人來都會拿出來招待,一天大概會吃上三到五次。我聽了之後說,
這就是造成淋病的原因。根據《內經》的記載,吃太多酸性的食物會讓人尿閉。我可以告訴劉太保,只要停止食用這些酸性食物,病就會好。隔天,劉太保來找我,問我為什麼酸性的食物會造成淋病,我解釋說,小便是由氣控制的,針灸經典提到,酸性的食物進入胃裡,會讓氣變得收斂。如果這些氣無法從上下兩焦排出去,就會留在胃裡。如果胃裡的氣溫和,那麼這些氣就會向下流到膀胱。但是,膀胱壁很薄,遇到酸性的食物就會收縮,使得尿道不通暢,因此就會產生尿閉和疼痛,進而形成淋病。另外,陰氣的產生,根本上來自五種味道。陰氣在五臟中的活動,也可能被五種味道所傷害。對於五種味道的喜愛,一定要有所節制,不要過量。如果五種味道過量,都可能傷害到身體的正常運作,何況只是酸性食物呢?劉太保聽後非常開心,他說,做為一個人,真的不能不懂醫學,這話一點也沒錯。
3. 冬藏不固
刑部侍郎王立甫之婿,發二十五歲。至元丁卯十一月間,困勞役憂思煩惱,飲食失節而病。時發躁熱,肢體困倦,盜汗濕透其衾,不思飲食,氣不足一息,面色青黃不澤。請予治之,具說前證。診其脈,浮數而短澀,兩寸極小。予告曰:此危證也,治雖粗安,至春必死,當令親家知之。
夫人不以為然,遂易醫。至正月躁熱而卒。異日,立甫同外郎張介夫來謂予曰:吾婿果如君言,願聞其理。予曰:此非難知也。《內經》曰:「主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蓋時令為客,人身為主。冬三月人皆懼寒,獨渠躁熱盜汗,是令不固其陽,時不勝其熱。天地時令,尚不能制,藥何能為?冬乃閉藏之月,陽氣當伏於九泉之下,至春發為雷,動為風,鼓坼萬物,此奉生之道也。如冬藏不固,則春生不茂,又有疫癘之災。且人身陽氣,亦當伏潛於內,不敢妄擾,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藏之應也。令婿汗出於閉藏之月,腎水已涸,至春何以生木?陽氣內絕,無所滋榮,不死何待?二君乃嘆息而去。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一位名叫王立甫的女婿,在二十五歲時因過度勞累、憂慮煩惱及飲食不節制而生病的故事。在至元丁卯十一月期間,他經常感到焦躁不安,身體疲憊不堪,晚上盜汗嚴重到能浸濕被褥,對食物毫無慾望,呼吸微弱,臉色蒼黃黯淡。他請我進行治療,詳細說明瞭他的症狀。診斷他的脈象後,發現脈搏浮數且短促,兩寸的脈象極為微弱。我告訴他,這是個非常危險的病症,雖然短期內可以緩解病情,但到了春天他必定會去世。我認為他應該讓親戚們知道這個情況。
然而,他並未接受我的看法,轉而尋求其他醫生。結果到了正月,他因為焦躁和高熱而離世。之後,立甫和他的親戚張介夫一同來找我,表示他的女婿的確如我所預測的那樣去世了,他們希望我能解釋其中的道理。我解釋說,這並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主勝逆,客勝從」,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在這裡,季節變遷是客體,人體是主體。在冬天三個月裡,人們通常畏寒,但他的女婿卻出現了焦躁和盜汗,這表明他的體質無法在冬天妥善保存自身的陽氣,即無法抵抗體內的熱氣,連自然界的季節變換都無法對他產生影響。
藥物在這種情況下又能做什麼呢?冬天是封閉和收藏的季節,陽氣應該深藏於地下,等到春天來臨時,它會化為雷聲,化為風,促使萬物生長,這就是生命的道理。如果冬天不能妥善保存陽氣,那麼春天的生長就會受阻,甚至可能引發疾病。同樣地,人體的陽氣應該在冬天深藏於內,避免無謂的消耗,以免氣力耗盡。這就是冬天收藏的反應。他的女婿在冬天就已經大量出汗,腎臟的功能已經衰竭,到了春天,如何能夠促進肝臟(五行中與春季相對應)的生長呢?體內的陽氣已經完全耗盡,無法滋養身體,他還能活多久呢?二人聽完後,只能歎息著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