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瀉火傷胃

經歷晉才卿。膏粱而飲。至春病衄。醫曰。諸見血者為熱。以清涼飲子投之。即止。越數日。其疾復作。醫又曰。藥不勝病故也。遂投黃連解毒湯。既而或止。止而復作。易醫數回。皆用苦寒之劑。俱欲勝其熱而已。然終不愈。而飲食起居。浸不及初。肌寒而時躁。言語無聲。

口氣臭穢。惡如冷風。然其衄之餘波。則未絕也。或曰。諸見血者熱。衄、熱也。熱而寒之。理也。今不惟不愈而反害之。何哉。內經曰。以平為期。又言下工不可不慎也。彼惟知見血為熱。而以苦寒攻之。抑不知苦瀉土。土、脾胃也。脾胃、人之所以為本者。今火為、病而瀉其土。

火固未嘗除而土已病矣。土病則胃虛。胃虛則營氣不能滋榮百脈。元氣不循天度。氣隨陰化而無聲肌寒也。意粗工嘻嘻以為可治。熱病未已。寒病復起。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某個人因過度飲食膏粱美食,到了春天出現鼻血的症狀。醫生診斷說,凡是出血的情況都是因為體內有熱,於是給他開了清涼飲子,服用後出血的情況暫時停止。但過了幾天,病情又再次發作。醫生認為是藥力不夠,於是又開了黃連解毒湯,病情雖然偶爾會停止,但總是反覆發作。換了好幾個醫生,都只開些苦寒的藥物,目的只是想壓制體內的熱,但最終病情還是沒有好轉,甚至飲食和生活能力都比以前差,肌肉感到寒冷且時常煩躁,說話也變得無力。

更糟糕的是,口氣變得非常難聞,像極了冷風中的腐爛味,鼻血的情況也未完全消失。有人說,出血就是因為體內有熱,治療出血當然要用寒性藥物。然而,這種治療方式不但沒有治好他的病,反而使病情更糟。《內經》提到,治病應當追求平衡,低能的醫生在治療時必須格外小心。這些醫生只知道出血是因為熱,就一味地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卻不知道苦寒的藥物會傷害脾胃。脾胃是人體的根本,現在火氣雖是病因,但如果用藥物傷害脾胃,那麼火氣未必能去除,脾胃反而會受損。

脾胃一旦受損,胃就會虛弱,胃虛弱後,身體的營養就無法滋養全身的脈絡,元氣也就無法正常運行,導致氣血隨陰寒而變化,肌肉也會感到寒冷。有些粗心的醫生還會樂觀地認為這種情況可以治療,結果熱病未愈,寒病又接踵而來,這就是文中所描述的情形。

2. 肺痿辨

華嚴寺和上座代史侯出家。年未四十。至元癸酉四月間。因澡浴大汗出。還寺剃頭。傷風寒。頭疼。四肢困倦。就市中購通聖散服之。又發之汗。頭疼少減。再日復作。又以通聖散發之。發汗數回。反添勞動喘促。自汗惡風。咳而有血。懶於言語。飲食減少。求醫治之。醫與藥,多以生薑為引子。至六月間。精神愈困。飲食減少。形體羸瘦。或咳或唾紅血極多。扶而後起。請予治之。具說前由。診其脈,浮數七八至。按之無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謂不救?內經曰:血之與汗,異名而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金匱要略云:肺痿之病,從何而得之?師曰:或從汗出,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今肺氣已虛,又以辛藥瀉之,重虛其肺,不死何待?藏氣法時論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蓋不知內經之旨。仲景云:禍術淺狹,懵然不知病源為治,乃誤發汗吐下之相反,其禍至速。世上之士,但務彼翕習之榮,而莫見此傾危之敗。惟明者居然能識其本,近取諸身,夫何遠之有焉。其僧不數日,果亡。

白話文:

[肺痿辨]這段文字描述了一位名叫和上座代史侯的和尚,他在不到四十歲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健康問題。在至元癸酉年四月,他洗澡後大量出汗,回到寺院剃頭,不慎受了風寒,導致頭痛、四肢疲倦。他在市集購買了通聖散服用,雖然頭痛稍微減輕,但第二天症狀又再次出現,他再次服用通聖散,多次發汗後,反而感到更加勞累、呼吸急促,自汗怕風,咳嗽帶血,說話無力,食慾下降。他尋求醫生治療,醫生開的藥方多以生薑為輔料。

到了六月,他的精神狀態更差,飲食進一步減少,身體變得消瘦,咳嗽或吐痰時會有大量鮮血,需要人扶持才能起身。他找我治療,詳細描述了之前的經歷。我診斷他的脈搏浮數,每分鐘跳動七八次,但力量微弱。我告訴他,情況已經無法挽回了。有人問我為什麼說無法挽回,根據《內經》所述,血液和汗水雖然名字不同,但屬於同一類物質,如果大量出汗就會耗盡血液,反之亦然。《金匱要略》提到,肺痿這種病是如何形成的?

我解釋說,可能是因為大量出汗後,又被強烈的藥物導致瀉利,嚴重損失了體內的津液,因此得了這種病。現在肺氣已經虛弱,又使用辛辣的藥物進一步消耗肺部,肺部更加虛弱,這樣的狀況如何能活下來呢?《藏氣法時論》說,肺臟需要收斂,應該多吃酸味的食物來達到這個目的,使用酸味的食物來滋補,辛辣的食物則會消耗肺氣。然而,醫生們並沒有理解《內經》的深意,張仲景曾說,醫術淺薄狹隘,對疾病的根源一無所知,錯誤地使用發汗、催吐、瀉下等方法,這些方法的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災難來得很快。世上的醫生們只關注表面的榮耀,卻看不見背後的危險。只有真正明智的人,能夠認識到事物的根本,從身邊的事物中尋找答案,何必去遠方尋求呢?不出幾天,那位和尚果然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