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五 (2)
卷五 (2)
1. 溫中益氣治驗
中書左丞相史公。年六旬有七。至元丁卯九月間。因內傷自利數行。覺肢體沉重。不思飲食。嗜臥懶言語。舌不知味。腹中疼痛。頭亦痛而噁心。醫以通聖散大作劑料服之。覆以厚衣。遂大汗出。前證不除而反增劇。易數醫。四月餘不愈。予被召至燕。命予治之。予診視得六脈沉細而微弦。
不欲食。食即嘔吐。中氣不調。滯於升降。口舌乾躁。頭目昏眩、肢體倦怠。足胻冷。臥不欲起。丞相素不飲酒。肢體本瘦。又因內傷自利。又復獲汗。是重竭津液。脾胃愈虛。不能滋榮周身百脈。故使然也。非甘辛、大溫之劑。則不能溫養其氣。經云。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白話文:
中書左丞相史公,六十七歲。在至元丁卯年九月,由於內傷導致腹瀉不止,身體出現一系列症狀,包括肢體沉重、厭食、嗜睡、口舌無味、腹痛、頭疼、噁心等。他找了很多醫生,服用通聖散治療,但反而加重了病情。我被召到燕京,為他診治後發現,他的脈象沉細且略帶弦脈,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全身乏力、口乾舌燥、頭昏眼花、手腳冰涼等症狀。由於他平時不喝酒,身體瘦弱,加上內傷腹瀉和大量出汗,導致津液消耗過度,脾胃更加虛弱,無法滋養全身,因此需要用甘辛溫熱的藥物來溫養他的氣血,改善脾胃功能。
又脾不足者。以甘補之。黃耆、人參之甘。補脾緩中。故以為君。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當歸辛溫。和血潤燥。木香辛溫。升降滯氣。生薑、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熱。以蕩中寒。理其正氣。白朮、炙甘草、橘皮。甘苦溫乃厚腸胃。麥櫱面寬腸胃而和中。神麯辛熱。導滯消食而為佐使也。
上件㕮咀一兩。水煎服之。嘔吐止。飲食進。越三日。前證悉去。左右侍者曰。前證雖去。九日不大便。如何。予曰。丞相年高氣弱。既利且汗。脾胃不足。陽氣虧損。津液不潤也。豈敢以寒涼有毒之劑下之。仲景曰。大發汗後。小便數。大便堅。不可用承氣湯。如此雖內結。
白話文:
如果脾胃虛弱,可以用甘味藥物來補益。黃芪、人參的甘味可以補脾緩中,因此作為主藥。身體虛弱的人需要溫補氣血,當歸辛溫,可以和血潤燥;木香辛溫,可以升降滯氣;生薑、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熱,可以去除脾胃寒氣,調和正氣。白朮、炙甘草、橘皮甘苦溫,可以厚實腸胃;麥芽面可以寬腸胃,和中益氣;神麴辛熱,可以導滯消食,作為輔助藥物。
將以上藥物各取一兩,用水煎服。服用後嘔吐停止,食慾增加,三天後所有症狀消失。左右侍者問道:雖然症狀消失,但已經九天沒有大便了,怎麼辦?我說:丞相年事已高,體質虛弱,之前又服用利尿藥物和發汗藥物,脾胃虛弱,陽氣虧損,津液不足。不能使用寒涼有毒的藥物來通便。仲景也說過,大發汗後,小便頻繁,大便乾燥,不能使用承氣湯。雖然現在便秘,但不能使用寒涼藥物。
宜以蜜煎導之。須臾去燥屎二十餘塊。遂覺腹中空快。上下氣調。又以前藥服之。喜飲食。但有所傷。則以橘皮枳朮丸消導之。至月餘。其病乃得平復。丞相曰。病既去矣。當服何藥以防其復來。予曰。不然。但慎言語。節飲食。不可服藥。夫用藥如用刑民。有罪則刑之。身有疾則藥之。
無罪妄刑。是謂瘧民。無病妄藥。反傷正氣。軍志有曰。允當則歸。服而舍之可也。丞相說而然之。
【參朮調中湯】,治內傷自利。臍腹痛。肢體倦。不喜食。食即嘔。嗜臥懶言。足胻冷。頭目昏。
白話文:
應該用蜂蜜水來幫助排泄,很快地就排出了二十多塊乾燥的糞便,之後感覺肚子空空、十分舒適,上下氣息都調和了。接著服用之前的藥物,胃口也變好了。如果遇到身體有損傷,就用橘皮枳朮丸來消導。大約一個多月後,他的病就痊癒了。丞相問:「病已經好了,應該服用什麼藥來預防它復發呢?」我回答說:「不用。只要注意言行、節制飲食,就不用服藥。用藥就像用刑罰一樣,有罪才處罰,身體有病才用藥。
沒有罪過就亂用刑罰,等於殘害百姓。沒有病就亂用藥,反而會傷害正氣。軍志書上說:‘允當則歸。服而舍之可也。’」丞相聽了我的話,也認同了。
參朮調中湯可以治療內傷腹瀉、臍腹疼痛、四肢乏力、食慾不振、吃東西就嘔吐、嗜睡懶言、足部冰冷、頭昏眼花。
人參,黃耆(各五錢),當歸身,厚朴(薑製),益智仁,草豆蔻,木香,白朮甘草(炙),神麯(炒),麥櫱面,橘皮(各三錢)
上十二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白話文:
藥材
- 人參、黃耆各五錢
- 當歸身
- 厚朴(薑製)
- 益智仁
- 草豆蔻
- 木香
- 白朮
- 甘草(炙)
- 神麯(炒)
- 麥芽面
- 橘皮 各三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成麻豆大小。
服用方法
每次取一兩藥材,用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杯,去渣後溫服。飯前服用。
2. 勞倦所傷虛中有熱
金匱要略云。夫男子平人脈大者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男子脈虛。沉弦無力。寒熱氣促。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眩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瞑。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也。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龍骨,牡蠣(各三兩)
白話文:
金匱要略記載:
關於男性的脈象與病症:
- 脈象大而有力者,屬於勞損。極度虛弱也屬於勞損。
- 面色蒼白者,主症為口渴及失血。
- 突然出現喘息、心悸,脈象浮大者,屬於內虛。
- 脈象虛弱,沉而弦緊,無力,伴隨寒熱交替、氣促、裡急、小便不利、面色蒼白、時有目眩和鼻出血,少腹脹滿,這是由於勞役过度所致。
- 勞損引起的病症,其脈象浮大,手足煩躁,春夏季節加重,秋冬季節減輕。陰寒之氣損傷精氣,導致身體酸軟无力,无法正常活动。
關於男性的不孕症:
- 脈象微弱而澀者,則為無子。精氣虛寒。
- 經常遺精的人,少腹會弦緊,陰莖冰冷,眼睛昏花,頭髮脱落,脈象極虛,細弱,遲缓,這是由於清氣耗損,失血和遺精所導致。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 本方可用於治療脈象表現為微弱,略有跳動,稍緊的患者,适用于男性遺精,女性夢遺。
藥方:
- 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
- 甘草(二兩,炙)
- 龍骨,牡蠣(各三兩)
上五味。㕮咀。水七升。生薑三片切。大棗十二個擘。煎至三升。去渣。分三服。小品云。脈浮。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黃耆建中湯】,治諸虛不足。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後不復。
黃耆,官桂(各三兩),甘草(二兩),白芍藥(六兩)
上四味為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渣。入餳少許。再煎令溶。稍熱服。空心食前。○集驗云。嘔苦加生薑。腹滿去餳、棗。加茯苓。肺虛損補氣。加半夏五兩為妙。
白話文:
上五味,研磨成粉末,用七升水煮沸,加入三片切好的生薑和大棗十二個,煮至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根據《小品》記載,脈象浮,有汗者,需在方劑中加入桂枝、白薇、附子各三分,故名為二加龍骨湯。
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的病症,包括勞傷過度或病後體虛。
黃耆、官桂各三兩,甘草二兩,白芍六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大棗,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加入少量糖,再次煎煮至糖溶解,稍熱服用。宜空腹或飯前服用。根據《集驗》記載,嘔吐伴隨苦味者,可加生薑;腹脹者,可去掉糖和棗,加入茯苓;肺虛損傷,需要補氣者,可加入半夏五兩,效果最佳。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胸脅不利。
人參(去蘆。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兩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一兩半),柴胡(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地骨皮(二兩),生地黃(二兩),半夏(湯泡七次),赤芍藥(各一兩半),天門冬(去心。三兩),鱉甲(三兩。酥炙。去裙),炙甘草(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黃耆散用於治療虛勞伴有內熱的症狀,包括肌肉消瘦、四肢乏力、手心腳心發熱、口乾咽燥、面頰潮紅、心悸、盜汗、食慾不振、咳嗽咳血、胸脅疼痛等。
上十六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服。食遠。
【續斷湯】,治骨蒸熱勞。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咳嗽氣急身體疼痛。口乾盜汗。神效方。
生地黃,桑白皮(各五兩),續斷,紫菀,青竹茹,五味子,桔梗(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
上九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日三服。兼治咳嗽唾膿血。童男室女亦可服。
白話文:
將十六味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七分,去渣服用,飯後服用。
續斷湯主治骨蒸熱勞、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咳嗽氣急、身體疼痛、口乾盜汗。
生地黃、桑白皮(各五兩)、續斷、紫菀、青竹茹、五味子、桔梗(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五十粒小麥,煎煮至一盞,去渣溫服,飯後服用,每天三次。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咳嗽帶膿血,童男童女也可服用。
【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多盜汗。咳嗽不止。
地骨皮(一兩半),柴胡,鱉甲(去裙。醋炙),知母(各一兩),五味子(半兩)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烏梅兩個。青蒿五葉。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
【秦艽鱉甲散】,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氣粗。四肢困倦。夜有盜汗。
柴胡,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一兩),秦艽,當歸,知母(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散】,治療虛弱疲憊。面色萎黃。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夜晚盜汗。咳嗽不停。
地骨皮(1.5兩),柴胡,鱉甲(去除裙邊,醋炙),知母(各1兩),五味子(半兩)
以上五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用水1.5盞,加上兩個烏梅和五片青蒿,煎煮至1盞,濾去渣滓,溫熱服用。在飯後。
【秦艽鱉甲散】,治療骨熱壯熱。肌肉消瘦。嘴脣紅腫。面頰發紅。呼吸粗重。四肢疲倦。夜晚盜汗。
柴胡,鱉甲(去除裙邊,用酥油炙烤,選擇有九個肋骨的),地骨皮(各1兩),秦艽,當歸,知母(各半兩)
上六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青蒿五葉。烏梅一個。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空心臨臥各一服。
【人參地骨皮散】,治臟中積冷。營中熱。按之不足。舉之有餘。陰不足陽有餘之脈也。
人參,地骨皮,柴胡,黃耆,生地黃(各一兩半),知母,石膏(各一兩),茯苓(半兩)
上八味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細細溫服。連夜頓服。間服生精補虛地黃丸。
【地仙散】,治心臟積熱口乾。或煩渴。頰赤。舌澀。生津液。兼治汗後餘熱
白話文:
以上六種草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杯加上五片青蒿和一個烏梅,煮至剩下一杯的七分,然後去除渣滓,溫熱服用。早晨和睡前各服用一次。
「人參地骨皮散」,用於治療內臟寒氣積聚,營養物質中的熱氣。按壓時感到不夠,提起時則有餘,這是陰虛陽盛的脈象。
人參、地骨皮、柴胡、黃耆、生地黃(各半斤)、知母、石膏(各一斤)、茯苓(半兩)
以上八種草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杯加上三片薑和一枚棗子,煮至一杯,去除渣滓,細細地溫熱服用。連續在晚上服用。另外,可以服用生精補虛的地黃丸。
「地仙散」,用於治療心臟熱毒引起的口乾,或者口渴,臉頰紅熱,舌頭乾澀。能生津液,並可治療發汗後餘熱。
地骨皮,防風(各一兩),人參,甘草(各半兩)
上四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青蒿五七葉。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無青蒿。用竹葉五七片。
【調中益氣湯】,治因飢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其脈弦或洪緩。按之無力。中指下時一澀。其證身體。沉重。四肢困倦。百節煩疼。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耳鳴耳聾。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口中沃沫。飲食失味。忽肥忽瘦。怠惰嗜臥。溺色變赤。或清利而數。或上飲下便。或時飧泄。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白話文:
藥方
- 地骨皮、防風(各一兩)
- 人參、甘草(各半兩)
製法
-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粗粉末。
- 每服三錢,用一碗水煎煮,加入青蒿五七葉,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 無青蒿時,可用竹葉五七片代替。
功效
此方名為「調中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因飢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症狀
- 脈象弦或洪緩,按之無力,中指下時一澀。
- 身體沉重,四肢困倦,百節煩疼。
- 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
- 耳鳴耳聾,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
- 口中沃沫,飲食失味,忽肥忽瘦,怠惰嗜臥。
- 尿液顏色變赤,或清利而頻數。
- 或上吐下瀉,或時常腹瀉。
- 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黃耆(一錢),人參,甘草(炙),當歸,白朮(各錢半),白芍藥,柴胡,升麻(各三分),橘皮(二分),五味子(十五個)
上十味。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論曰。內經云。勞則氣耗。熱則氣傷。以黃耆甘草之甘。泄熱為主。以白芍藥。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氣。又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以人參甘溫。補氣不足。當歸辛溫。補血不足。故以為臣。白朮、橘皮。
甘苦溫。除胃中客熱。以養胃氣而為佐。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為脾胃之氣下溜。上氣不足。故從陰引陽以補之。又以行陽明之經為使也。
白話文:
黃耆甘草湯
藥方:
黃耆(一錢),人參,甘草(炙),當歸,白朮(各錢半),白芍藥,柴胡,升麻(各三分),橘皮(二分),五味子(十五個)。
製法:
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取一份藥末,以水兩碗煎煮至一碗,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藥理:
《內經》中記載:勞累則氣力消耗,發熱則氣血受損。本方以黃耆、甘草的甘味,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以白芍藥、五味子之酸味,能夠收斂散失的氣力。
此外,《內經》也說:勞累之人需溫補,損傷之人需溫補。方中人參甘溫,補益氣虛;當歸辛溫,補益血虛,因此二者為臣藥。白朮、橘皮甘苦溫,能去除胃中暑熱,滋養胃氣,為佐藥。升麻、柴胡苦平,味性清淡,屬陰中之陽,能夠引導脾胃之氣下行,上氣不足,故從陰引陽以補之。又能夠疏通陽明經,為使藥。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則發熱。證象白虎。惟脈不長實為辨也。誤服白虎湯必危。此病得之於肌困勞役。
黃耆(一兩),當歸(二錢。酒洗)
上二味。㕮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犀角紫河車丸】,治傳屍勞。服三月必平復。其餘勞證。只數服便愈。此藥神效。
紫河車(一具。即小兒胞衣是也。米泔浸之一宿。洗淨。焙乾用),鱉甲(酥炙),桔梗(去蘆),胡黃連,芍藥,大黃,貝母(去心),敗鼓皮心(醋炙),龍膽草,黃藥子,知母(各二錢半),犀角(鎊末),蓬朮,芒硝(各一錢半),硃砂(二線)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治療肌肉發熱和煩熱。口渴,飲食頻繁。眼睛紅腫,臉色潮紅。日夜不停。脈搏洪大但虛弱,重按時全無脈動。內經指出,脈搏虛弱則表示血量不足,血量不足會導致發熱,病症類似白虎湯的症狀。若誤服白虎湯必定會有危險。這病是因肌肉疲勞過度勞役所引起。
黃耆(一兩),當歸(二錢,用酒清洗)
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做成一劑藥,用水三杯,煮沸後剩下一杯,去掉藥渣,溫熱服用,最好在飯前服用。
【犀角紫河車丸】,治療傳屍勞。服用三個月一定能恢復。對於其他的勞累病症,只需要服用幾次就能痊癒。這種藥非常靈驗。
紫河車(一具,即是新生兒的胎盤。用米漿浸泡一夜,清洗乾淨,烘乾後使用),鱉甲(用酥油烤),桔梗(去除根部),胡黃連,芍藥,大黃,貝母(去除心),敗鼓皮心(用醋烤),龍膽草,黃藥子,知母(各兩錢半),犀角(研成粉末),蓬朮,芒硝(各一錢半),硃砂(兩線)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服之。如膈熱。食後服之。重病不過一料。
【人參柴胡散】,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有盜汗。此藥補和真氣。解勞倦。及婦人血熱虛勞骨蒸。
人參,白朮,白茯苓,柴胡,甘草(炙),半夏曲,當歸。乾葛,赤芍藥(各等分)
上九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四片。棗二個。煎至八分。帶熱服。不拘時候。但是有勞熱證皆可服。病退即止。大抵透肌解熱。乾葛為君。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為解肌之冠也。
白話文:
以上十五種草藥研磨成粉末,煉製成如桐籽大小的蜜丸,用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溫酒送下。空腹在餐前服用,若出現胃熱的症狀,則在餐後服用。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一劑藥。
【人參柴胡散】,主要用來治療邪熱侵入經絡所引起的肌熱、咳嗽、五心煩躁、頭痛、眼花以及夜晚出汗的症狀。這藥物能補充和調和真氣,解除勞累和疲倦,對女性因血熱引發的虛勞、骨蒸等問題也有療效。
人參、白朮、白茯苓、柴胡、炙甘草、半夏曲、當歸、乾葛、赤芍藥(每種等量分開)
以上九種草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四片薑、兩個棗一起煎煮,待煮至剩八分時,帶熱服用。服用時間不限,只要有勞累和熱症狀都適合服用。當病情開始改善時,即可停止服用。總的來說,這藥物主要是透過穿透肌膚解熱,乾葛為主藥,柴胡為輔,因此,升麻葛根湯可以說是解肌的首選。
【清神甘露丸】,治男子婦人虛勞。病患不至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並皆治之。
生地黃汁,牛乳汁(生用),白蓮藕汁(各等分)
上三味。用砂石器內。以文武火熬成膏子。用和後藥。
人參,白朮,黃連,胡黃蓮,五味子,黃耆(各等分)
上六味為末。用前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參湯送下。不拘時。
白話文:
清神甘露丸
主治: 治療男女虛勞,不至於骨瘦如柴、肌肉消瘦者。
方劑:
- 生地黃汁、牛乳汁(生用)、白蓮藕汁(各等分)
製法:
- 將以上三味汁液放入砂石器皿中。
- 以文武火慢慢熬製成膏狀。
- 將人參、白朮、黃連、胡黃連、五味子、黃耆(各等分)研磨成粉末。
- 用之前熬好的膏狀藥液將藥粉和成丸子,大小如桐子。
用法:
- 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
- 以人參湯送服,不拘時間。
【雙和散】,治邪入經絡。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寒、時疾、中暍、伏暑。
柴胡(四兩),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後熱服。此藥冬月可以潤肺止咳嗽。除壅熱。春夏可以御傷寒時氣。解暑毒。居常不可缺。不以長幼。皆可服之。
【四君子湯】,治榮衛氣虛。
人參,甘草,茯苓,白朮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溫服。不拘時。
【豬肚丸】,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疾。
白話文:
雙和散用於治療邪氣侵入經絡,導致身體瘦弱、肌膚發熱的症狀,能促進新陳代謝,解治傷寒、時疫、中暑、伏暑等病症。柴胡四兩,甘草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煎至八分,飯後趁熱服用。此藥冬天可以潤肺止咳,清除體內積熱;春夏可以預防傷寒、時氣,解暑毒。平常不可缺少,不分男女老幼,皆可服用。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虛,包括榮衛氣虛。人參、甘草、茯苓、白朮,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煎至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豬肚丸用於治療男子身體瘦弱、氣虛、咳嗽,漸漸演變成勞疾。
牡蠣(煅),白朮(各四兩),苦參(三兩)
上三味為末。以豬肚一個煮爛熟。銼研如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湯送下。日三四服。此藥神效。瘦者服之即肥。莫測其理。
【酸棗仁丸】,治膽經不足。心經受熱。精神昏憒。恐畏多驚。情思不樂。時有盜汗。虛煩不眠。朝瘥暮劇或發眩運。
地榆,酸棗仁(炒。各一兩),茯苓,菖蒲,人參(各半兩),丹砂(二錢。研)
白話文:
牡蠣(煅)、白朮(各四兩)、苦參(三兩):這三味藥物混合研磨成粉。接著用一個豬肚將它們煮至熟透,再研磨成膏狀。最後將藥粉與膏狀物混合成大小如桐子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顆,用水煎的粥湯送服。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此藥效果極佳,對於消瘦的人來說,服用後會變胖,原因不明。
酸棗仁丸:此藥方專治膽經功能不足、心經受熱、精神模糊不清、常感到恐懼驚嚇、情緒低落、偶爾有盜汗、容易產生虛燥且不易入睡、早上病情緩解但傍晚加重,或者出現頭暈的症狀。
主要成分包括:地榆、酸棗仁(炒製)、茯苓、菖蒲、人參(各半兩)、丹砂(研磨至二錢)。
上六味為末。水蜜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人參湯送下。不拘時。米飲湯亦得。
【定志丸】,治心氣不足。
遠志,菖蒲(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湯下。食後。臨臥。日三服。
【麥煎散】,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牡蠣(煅),黃耆,麻黃根(各等分)
白話文:
【定志丸】,用於治療心氣不足。
遠志,菖蒲(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各三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以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三五十個丸,用人參湯送服,無需特定時間。米飲湯也可以。
【麥煎散】,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以及新發疾病導致的突然虛弱,津液不固,經常自行出汗,晚上更加嚴重,長期不愈,造成體形消瘦,心神不定,驚懼不安,呼吸短促,感到疲憊不堪。
牡蠣(煅),黃耆,麻黃根(各等分)。
上三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不拘時。日進三服。
【獨聖散】,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上以浮小麥。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同干棗煎服。更妙。
【溫粉】,治多汗不止。煩躁不得眠。撲之。
白朮,白芷,藁本,川芎(各等分)
上四味。搗為細末。每末一兩。入米粉三兩和勻。用粉撲周身。能止汗。
白話文:
【獨聖散】,治療盜汗和虛汗不停止。
使用浮小麥,無論多少,用文武火炒到焦黃,然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約6公克),用水半杯半加一百餘粒小麥煮沸後減至一杯,去除殘渣,熱服,不分時間,每天三次。
【溫粉】,治療多汗不停止,煩躁難以入睡。使用時在身上輕拍。
白朮、白芷、藁本、川芎(各等份)
以上四味,搗碎研磨成細末。每份一兩(約30公克)加入米粉三兩混合均勻。使用此粉輕拍全身,有助於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