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二十一 (5)
卷二十一 (5)
1. 㕮咀藥類
桑白皮(氣寒。味苦酸)主傷中五勞羸瘦。補虛益氣。除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消水腫。利水道。去皮。鍘銼。桶內銼。竹篩齊之。用。
天門冬(氣寒。味微苦)保肺氣。治血熱侵肺。上喘氣促。加黃耆人參用之為主。如神。湯浸去心。曬乾用。
麥門冬(氣寒。味微苦)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二味。謂之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湯浸去心。用。
犀角(氣寒。味苦酸)主傷寒、溫疫頭痛。安心神。煩亂。明目鎮肝。治中風失音。小兒(麩豆)風熱驚癇。鎊為末用之。
烏梅(氣平。味酸)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以鹽豉為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核。鍘細用。
牡丹皮(氣寒。味苦)治腸胃積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藥。犀角地黃湯中之一味也。鍘細用。
地骨皮(氣寒。味苦)解骨蒸肌。主消渴去風濕痹。堅筋骨。去骨用皮。銼細。用。
連翹(氣平。味苦)治寒熱瘰癧諸惡瘡腫。除心中客熱,去白蟲。通五淋。以手搓細。用。
枳殼(氣寒。味苦)治胸中痞塞。泄肺氣。麩炒去穰。搗細。紗羅子羅過。用。
枳實(氣寒。味苦。酸鹹)除寒熱。破結實。消痰痹。治心下痞。逆氣。脅痛。麩炒去穰。搗羅過。用。
寒沉藏(味之厚者。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咸。寒氣。是也)
大黃(氣寒。味苦)其性走而不守。瀉諸實熱。大腸不通。蕩腸胃熱。專治不大便。去皮。鍘碎。竹篩齊。用。
黃柏(氣寒。味苦)治腎下膀胱不足諸痿厥。腰腳無力。於黃耆湯中少加用之。使兩足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也。蜜炒為細末。治口瘡癰瘓必用藥也。去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黃芩(氣寒。味微苦)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赤腫。瘀肉。壅盛必用之藥。泄肺受火邪。上逆於膈。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去皮並黑腐。鍘細銼。桶銼。竹篩齊用。
黃連(氣寒。味苦)瀉心火。除脾胃中濕熱。煩躁噁心。鬱熱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下痞滿。仲景云。治九種心下痞。瀉心湯皆用之。去須。鍘碎用之。
石膏(氣寒。味甘苦)治足陽明經發熱、惡熱、躁熱、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身體肌肉壯熱。苦頭痛。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頭痛。若無此證。醫者誤用。有不可勝救也。搗細。羅用。
草龍膽(氣寒。味大苦)治赤目腫痛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以柴胡為主。治眼疾必用之藥也。去蘆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生地黃(氣寒。味苦)涼血。補益腎水真陰不足。此藥大寒。宜斟酌用。恐傷人胃氣。鍘細用。
知母(氣寒。味大辛)治足陽明火熱。大補益腎水膀胱之寒。刮去黑皮苗里白者佳。鍘細。用。
白話文:
桑白皮:性味寒涼,味道苦酸。主要治療因過度勞累而身體虛弱消瘦的情況,能補虛、增強體力、消除肺部積水、止咳血、解除口渴、消除水腫、利尿。使用時去除外皮,切碎,放入桶內搗碎,用竹篩篩過後即可使用。
天門冬:性味寒涼,味道微苦。能保護肺氣,治療血熱侵入肺部引起的咳嗽、氣喘,如果搭配黃耆、人參一起使用,效果極佳。使用時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內心,曬乾即可使用。
麥門冬:性味寒涼,味道微苦。能治療肺部潛伏的火熱,以及脈搏微弱的情況。若搭配五味子、人參一起使用,就叫做生脈散,能補充肺氣不足。使用時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內心即可使用。
犀角:性味寒涼,味道苦酸。主要治療傷寒、溫疫引起的頭痛,能安定心神、解除煩躁、使眼睛明亮、鎮定肝氣、治療中風失聲,以及兒童因風熱引起的驚癇。使用時磨成粉末。
烏梅:性味平和,味道酸。主要能使氣向下走、消除煩熱、安定心神、調理腸胃、治療痢疾、止渴。用鹽和豆豉醃製過的烏梅叫做白梅,也能加入化痰藥中。使用時去除果核,切細即可。
牡丹皮:性味寒涼,味道苦。是治療腸胃積血、以及流鼻血、吐血的重要藥材,也是犀角地黃湯中的一味藥。使用時切細即可。
地骨皮:性味寒涼,味道苦。能解除骨蒸發熱,治療消渴、去除風濕引起的麻痹、強健筋骨。使用時去除骨頭,只用皮,切細即可。
連翹:性味平和,味道苦。能治療寒熱交替的瘰癧(淋巴結腫大)以及各種惡性瘡腫,能清除體內虛熱,驅除寄生蟲,疏通小便不暢。使用時用手搓細即可。
枳殼:性味寒涼,味道苦。能治療胸悶、使肺氣下降。使用時用麩皮炒過後去除內瓤,搗碎,用紗布篩過即可。
枳實:性味寒涼,味道苦、酸鹹。能去除寒熱,破除體內積塊,消除痰阻,治療胸口痞悶、氣逆、脅痛。使用時用麩皮炒過後去除內瓤,搗碎篩過即可。
寒沉藏:味道濃厚的藥材,屬於陰中之陰,味道濃厚的藥材能使氣向下走。味道酸、苦、鹹,性味寒涼。
大黃:性味寒涼,味道苦。藥性是走竄而不停留,能瀉下各種實熱,治療大便不通,清除腸胃熱,專治便秘。使用時去除外皮,切碎,用竹篩篩過即可。
黃柏:性味寒涼,味道苦。能治療腎和膀胱虛弱引起的痿軟無力、腰腿無力。在黃耆湯中少量加入,能使雙腿和膝蓋感到力量湧出,痿軟無力的情況立即消失。用蜂蜜炒過後磨成細末,是治療口瘡、癰腫的常用藥。使用時去除外皮,切碎,放入桶內搗碎,用竹篩篩過即可。
黃芩:性味寒涼,味道微苦。能治療肺部的濕熱、上身熱症、眼睛紅腫、瘀肉。是治療肺火上逆的重要藥材,也能滋養膀胱,補充膀胱的寒水不足。使用時去除外皮和黑腐部分,切細,放入桶內搗碎,用竹篩篩過即可。
黃連:性味寒涼,味道苦。能瀉心火、去除脾胃濕熱、煩躁噁心、鬱熱在中焦引起的想吐。能治療胸口痞悶。醫書記載,能治療九種胸口痞悶,瀉心湯都使用黃連。使用時去除根須,切碎即可。
石膏:性味寒涼,味道甘苦。能治療陽明經發熱、怕熱、煩躁、潮熱、自汗、小便混濁發紅、口渴、身體肌肉壯熱、頭痛。白虎湯就使用石膏。能有效治療本經的頭痛。如果沒有上述症狀卻誤用,會有無法挽回的後果。使用時搗碎,篩過即可。
草龍膽:性味寒涼,味道極苦。能治療眼睛紅腫疼痛、眼睛脹痛、瘀肉高起、疼痛難忍。如果搭配柴胡,是治療眼疾的常用藥。使用時去除根部,切碎,放入桶內搗碎,用竹篩篩過即可。
生地黃:性味寒涼,味道苦。能涼血、補充腎水真陰不足。藥性寒涼,需要斟酌使用,避免損傷胃氣。使用時切細即可。
知母:性味寒涼,味道大辛。能治療陽明經火熱、大補腎水、膀胱寒氣。使用時刮去黑皮,取白色部分,切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