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二十一 (4)
卷二十一 (4)
1. 㕮咀藥類
阿膠(氣微溫。味甘平)主心腹痛。血崩。補虛安胎。堅筋骨。和血脈。益氣。止痢。慢火炮。肥搓細用。
訶子(氣溫。味苦)主腹脹滿。飲食不下。消痰下氣。通利津液。破胸膈結氣。治久痢、赤白腸風。去核。鍘用。
桃仁(氣溫。味甘苦)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七宣丸中用之。專療血結。破血。湯泡。去皮尖。研如泥用。
杏仁(氣溫。味甘苦)除肺燥。治氣燥在胸膈。麩炒。去皮尖用。
大麥櫱(氣溫。味鹹)補脾胃虛。寬腸胃。先搗細。炒黃色。取面用。紫草(氣寒。味苦)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療腹腫脹滿。去土用茸。鍘細用之。
蘇木(氣平。味甘鹹)主破血。產後血脹滿欲死。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月經不調。及血暈口噤。鍘細用。
燥降收(氣之薄者。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
茯苓(氣平。味甘)能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為主治。小便不通。溺黃或赤而不利。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大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元氣。夭人壽。醫云。赤利白補。上古無此說。去皮搗細。紗羅過用。
豬苓(氣平。味甘)大燥。除濕。比諸淡滲藥。大燥亡津液。無濕證勿服。去黑皮白者佳。搗。羅過。用。
琥珀(氣平。味甘)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搗細。紗羅子羅過。用。
澤瀉(氣平。味甘)除濕之聖藥也。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無此疾服之。令人目盲。搗碎。紗羅過。用。
滑石(氣寒。味甘)性沉重。能泄氣且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治前陰竅澀不利。利竅不比與滲淡諸藥同。白者佳。搗水飛。用。
瞿麥(氣寒。味苦)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治腫癰排膿。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逐膀胱邪熱。去枝用。穗鍘細用。
車前子(氣寒。味甘)主氣癃閉。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痹。肝中風熱沖目赤痛。搗細。紗羅過。用。
木通(氣平。味甘)主小便不通。導小腸中熱。去粗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燈草、通草。(氣平。味甘)通陰竅澀不利。利小水。除水腫。治五淋閉。鍘細。生用。
五味子(氣溫。味酸)大益五臟之氣。孫真人云。五月常服。補五臟氣。遇夏月季月間人困乏無力。乃無氣以動也。以黃耆、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銼。煎湯服。使人精神神氣兩足。筋力湧出。生用。
白芍藥(氣微寒味酸)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若惡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此仲景神品藥也。如冬月大寒腹中痛。加桂一錢半、水二盞。煎一盞。去渣。鍘碎銼。桶銼。竹篩齊。用。
白話文:
阿膠:(性微溫,味道甘甜平和)主要治療心腹疼痛、血崩,能補虛安胎、強健筋骨、調和血脈、補益氣力、止痢。使用時要用慢火炮製,使其膨脹鬆軟,再研磨細用。
訶子:(性溫,味道苦)主要治療腹部脹滿、消化不良、消除痰液、疏通氣機、促進津液生成,能破除胸膈間的氣結,治療久痢、赤白痢疾等腸道疾病。使用時要去掉核,切片使用。
桃仁:(性溫,味道甘苦)主要治療大便乾結、便秘、腸道乾燥等症狀,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七宣丸等藥方中,專門治療血瘀症狀。可以破除瘀血。使用時要用開水浸泡,去皮尖,研磨成泥狀使用。
杏仁:(性溫,味道甘苦)主要消除肺部燥熱,治療胸膈部位的氣燥。使用時要用麩皮炒過,去除皮尖使用。
大麥芽:(性溫,味道鹹)主要補益脾胃虛弱、寬暢腸胃。使用時要先搗碎,炒至黃色,再取其粉末使用。
紫草:(性寒,味道苦)主要治療心腹邪氣、黃疸病,能補中益氣、疏通九竅、利尿消腫。使用時要去除泥土雜質,切細使用。
蘇木:(性平,味道甘鹹)主要有破血的功效,能治療產後血瘀脹滿、排膿止痛、消散癰腫瘀血、調經、改善血暈口噤等症狀。使用時要切細使用。
燥降收:(屬於氣的陰性部分,陽中之陰,氣薄所以能發散。性味為辛甘、淡、平、寒、涼)
茯苓:(性平,味道甘甜)能止渴、利小便、祛濕健脾、調和脾胃、補益氣力,主要治療腰部和臍部之間的血症、小便不通、小便黃或紅而不暢等。但如果小便已通暢或頻繁,服用茯苓反而會損害視力。如果汗多的人服用,會損耗元氣,減損壽命。醫生說,赤色小便時用它能利尿,白色小便時用它能補益,但這是古代沒有的說法。使用時要去皮搗碎,用紗羅篩過使用。
豬苓:(性平,味道甘甜)藥性大燥,能祛濕。與其他淡滲利濕藥相比,藥性過燥,容易耗損津液。沒有濕邪症狀的人不宜服用。使用時要去黑皮,選用白色部分,搗碎後用紗羅篩過使用。
琥珀:(性平,味道甘甜)能安定五臟、鎮定魂魄、消散瘀血、疏通淋症。使用時要搗碎,用紗羅篩過使用。
澤瀉:(性平,味道甘甜)是祛濕的要藥,能治療小便淋漓不盡、去除陰部汗液。沒有這些疾病的人服用,會導致失明。使用時要搗碎,用紗羅篩過使用。
滑石:(性寒,味道甘甜)藥性沉重,能使氣下行,所以說滑則利竅。主要治療前陰澀滯不利。它的利竅作用與其他滲濕利尿藥不同。選用白色部分為佳。使用時要搗成粉末,用水飛過使用。
瞿麥:(性寒,味道苦)主要治療關格、小便不通,能治療腫瘡、排膿、明目、去除眼翳、破胎墮子、導引閉塞之血、驅除膀胱邪熱。使用時要去除枝梗,將穗部切細使用。
車前子:(性寒,味道甘甜)主要治療氣滯小便不通,能利尿、通小便、祛濕痺、治療肝風熱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使用時要搗碎,用紗羅篩過使用。
木通:(性平,味道甘甜)主要治療小便不通,能疏導小腸的熱邪。使用時要去除粗皮,切碎後用桶銼、竹篩等工具處理使用。
燈草、通草:(性平,味道甘甜)能疏通陰部澀滯不利、利尿、消水腫,治療五淋閉。使用時要切細,生用。
五味子:(性溫,味道酸)能大補五臟之氣。孫真人說,五月常服五味子能補益五臟。如果夏季或季月間人感到困乏無力,這是因為沒有氣力來活動。可以將五味子與黃耆、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一同煎湯服用,能使人精神充沛、筋力湧現。生用。
白芍藥:(性微寒,味道酸)是補益中焦的藥物。與炙甘草合用,可以治療腹痛。如果夏季腹痛,可以少加黃芩。如果惡寒腹痛,可以加入肉桂一分、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這是仲景的精妙配方。如果冬季嚴寒腹痛,可以加入桂枝一錢半,用水二盞煎成一盞,去除藥渣服用。使用時要切碎後用桶銼、竹篩等工具處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