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二十一 (3)
卷二十一 (3)
1. 㕮咀藥類
厚朴(氣溫。味辛);能除腹脹。若虛弱人,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也。大熱藥中兼用。結者散之,神藥也。誤服脫人元氣,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鍘碎,薑製,微炒銼,桶銼,竹篩齊,用。
茴香(氣平。味辛);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炒黃,搗細用。
紅花(氣溫甘辛);主產後口噤、血暈、腹內惡血不盡絞痛;破流血,神驗。手搓碎用。
神麯(氣溫。味甘辛);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須用於脾胃藥中少加之。微炒黃,用。
濕化成(中央) (戊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腎應之。己土。其本味鹹。其兼味辛甘鹹苦。在人以脾應之)
人參(氣溫。味甘);治脾肺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非升麻為引用,不能補上升之氣;升麻一分、人參三分,可為相得也。若補下焦元氣、瀉腎中火邪,茯苓為之使,甘草梢子生用為君。此藥能補中、緩中、短氣、少氣,瀉肺脾胃火邪。善去莖中痛;或加苦楝,酒煮玄胡為主,尤好尤效。去蘆,鍘細用。
黃耆(氣溫。甘平);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實皮毛,瀉肺中火;脈弦、自汗;善治脾胃虛弱、血脈不行;瘡瘍內托,陰證瘡瘍必用之。去蘆皴,鍘碎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甘草(氣平。味甘);生用大涼,瀉熱火;炙則溫,能補上中下三焦元氣,調和諸藥,共為力而不爭;性緩,善解諸爭,故有國老之稱。去皮,鍘碎銼,桶銼,竹篩齊之,用。
當歸(氣溫。味甘);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用以溫水洗去土,酒製焙曬乾。去蘆,鍘細用。
熟地黃(氣寒。味苦);酒曬蒸如烏金,假酒力則微溫;大補血虛、虛損;血衰人須用;善黑鬢髦;忌蘿蔔。鍘用。
半夏(氣微寒。味辛平);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太陽厥痰頭痛,非此藥不能除也。湯泡七次,鍘細用。
白朮(氣溫。味甘);能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膝間血,除胃中熱。搗碎,紗羅子羅過用。
蒼朮(氣溫。味甘);主治與白朮同;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濕,力少如白朮。泔浸,刮去皮搗細用。
橘紅(氣溫。味微苦);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氣滯,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去白;理胸中肺氣,去白。搗細用。
青皮(氣溫。味辛);主氣滯、消食、破積結膈。去穰,搗細用。
藿香(氣微。溫。味甘辛);療風水,去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去枝莖,用葉。以手搓細用。
檳榔(氣溫。味辛);治後重如神;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於下極。搗細用。
廣朮(氣溫。味苦平);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痃癖氣,最良。火炮,鍘開搗細,紗羅羅過用。
京三稜(氣辛。味苦);主老癖癥瘕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火炮,鍘開搗細,紗羅羅過用。
白話文:
厚朴(藥性溫,味辛)能夠消除腹脹。如果體質虛弱的人,雖然有腹脹,也應該謹慎使用。這種腹脹屬於寒性腹脹。在性質大熱的藥物中可以搭配使用。對於阻塞的病症,能起到疏散的作用,可謂神藥。但如果誤服,會損傷人體元氣,務必嚴禁濫用。紫色的厚朴品質較佳。使用時要去除外皮,切碎,用薑汁炮製,稍微炒一下,再切成小塊,用竹篩子篩選後使用。
茴香(藥性平和,味辛)可以消除各種臭氣,調理腸胃,止嘔,幫助消化。使用時要炒至微黃,搗碎後使用。
紅花(藥性溫,味甘辛)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口噤(牙關緊閉)、血暈、腹內惡血未排盡引起的絞痛,能活血化瘀,效果很好。使用時用手搓碎即可。
神麯(藥性溫,味甘辛)可以幫助消化,治療脾胃消化不良。必須配合脾胃藥物少量使用。使用時要稍微炒黃。
濕化成(中央)
(戊土的濕氣,其本性平和,兼具溫、涼、寒、熱的特性。在人體對應的是腎臟。己土的本味是鹹,兼具辛、甘、鹹、苦的特性。在人體對應的是脾臟。)
人參(藥性溫,味甘)治療脾肺陽氣不足,以及肺氣急促、氣短等症狀。若沒有升麻作為引經藥,就無法補益上升的陽氣。升麻用一分,人參用三分,可以相互輔助。如果要補益下焦元氣,瀉腎中火邪,可以用茯苓作為使藥,甘草梢子生用作為君藥。此藥可以補中氣、緩和中氣、治療氣短、少氣,也能瀉肺脾胃的火邪。善於消除陰莖疼痛,可以加入苦楝,以酒煮過的玄胡索為主藥,效果更好。使用時要去除蘆頭,切細後使用。
黃耆(藥性溫,味甘平)治療虛勞自汗,能補益肺氣,增強皮膚抵抗力,也能瀉肺中火。對於脈弦、自汗的症狀,以及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瘡瘍難以癒合、陰證瘡瘍等病症,都必須使用。使用時要去除蘆頭和粗糙的外皮,切碎後篩選使用。
甘草(藥性平和,味甘)生用藥性大涼,能瀉火熱;炙過後藥性變溫,能補益上中下三焦的元氣,調和各種藥物的藥性,一起發揮作用而不相互衝突。藥性緩和,善於調解各種矛盾,因此有「國老」的美稱。使用時要去除外皮,切碎後篩選使用。
當歸(藥性溫,味甘)能調和氣血、補血。當歸尾部偏於活血,當歸身部偏於養血。使用時用溫水洗去泥土,用酒炮製後焙乾,去除蘆頭,切細後使用。
熟地黃(藥性微寒,味苦)經過酒蒸曬後如烏金般,借助酒力藥性會變得稍微溫熱。大補血虛,對於虛損、血衰的人必須使用。能使頭髮烏黑亮澤。服用期間忌食蘿蔔。使用時切開使用。
半夏(藥性微寒,味辛平)治療寒痰,以及因身體受寒飲冷導致的傷肺咳嗽。能調理胃氣,祛除胃寒,增進食慾。對於太陽經氣厥逆導致的痰濕頭痛,必須使用此藥才能消除。使用時用湯水浸泡七次,然後切細使用。
白朮(藥性溫,味甘)能夠祛濕健脾,調和中氣,通利腰膝間的氣血,消除胃中熱邪。使用時搗碎,用紗羅過濾後使用。
蒼朮(藥性溫,味甘)主要功效與白朮相同。如果用來祛除上部濕邪、發汗,效果最強。如果用於補益中焦、祛濕,效果不如白朮。使用時要用米泔水浸泡,刮去外皮後搗碎使用。
橘紅(藥性溫,味微苦)能夠益氣。若加入一半的青皮,可以消除氣滯,促進新陳代謝。如果用於補益脾胃,則不要去除白色部分。如果用於調理胸中肺氣,則要去除白色部分。使用時搗碎使用。
青皮(藥性溫,味辛)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幫助消化,破除積聚在膈膜的阻塞。使用時要去除內層白色的瓤,搗碎後使用。
藿香(藥性微溫,味甘辛)治療風水病,祛除穢濁之氣,治療脾胃吐逆、霍亂心痛。使用時去除枝莖,只用葉子,用手搓碎使用。
檳榔(藥性溫,味辛)治療裡急後重(有便意卻難以排出)效果顯著。藥性沉重,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用時搗碎使用。
廣朮(藥性溫,味苦平)主要治療心膈疼痛、飲食不消化、破除痃癖等病症,效果非常好。使用時用火炮製,切開搗碎,用紗羅過濾後使用。
京三稜(藥性辛,味苦)主要治療老舊的癖塊、癥瘕結塊,以及婦女氣血失調、心腹刺痛等症狀。使用時用火炮製,切開搗碎,用紗羅過濾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