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六 (5)
卷十六 (5)
1. 四時用藥例
溲而便膿血者。小腸泄也。脈若五至以上洪大者。宜以七宣丸。脈平和者。立秋至春分宜香連丸。春分至立秋宜芍藥柏皮丸。四時皆宜加減平胃散。如有七宣丸證候者。亦宜服此藥。去其餘邪。兼平胃氣。
【芍藥柏皮丸】
芍藥,黃柏(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米飲送下。食前。
【加減平胃散】,經云。四時皆以胃氣為本。久下血則脾胃虛損。而血不流於四肢。卻入於胃中而為血痢。宜服此滋養脾胃。
木香,檳椰(各三錢),白朮,厚朴(制),陳皮(各一兩),甘草(七錢),人參,黃連,白茯苓,阿膠(炒),桃仁(各半兩)
上十一味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子一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
加減法,○血多加桃仁。○氣不下後重。加檳榔、木香。膿多加阿膠。○腹痛加官桂、芍藥、甘草。○濕多加白朮。○脈洪大加大黃。○熱泄加黃連。○小便澀加茯苓、澤瀉。
【黃連阿膠丸】,治痢。
阿膠(碎炒。一兩),黃連(三兩),茯苓(二兩)
上各為末。以水調阿膠末。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食前服。
【訶黎勒丸】,治休息痢日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者。
訶子(去核半兩),母丁香(三十個),椿根白皮(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鞠藭丸】,治中風或中風濕。臟腑滑瀉。
附子,芎藭,白朮,神麯(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米飲送下。此藥亦治飧泄甚妙。素問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米穀不化。蓋春木旺。肝生風邪。淫於脾經。夏飲冷當風。故多飧泄也。
【陳曲丸】,磨積止瀉痢。治腹中冷疼。
陳曲(一兩半),官桂,人參,乾薑,白朮,當歸,甘草(炙),厚朴(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淡醋湯任下。食前。日二服。
【曲術丸】,治時暑暴瀉。壯脾溫胃。及治飲食所傷。胸膈痞悶。
神麯(炒),蒼朮(泔浸一宿。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不拘時。
【胃風湯】,治風冷虛氣。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白朮,川芎,白芍藥,人參,當歸,官桂,茯苓(各等分)
上七味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粟米百粒。同煎至七分。熱服。室心食前。量小兒加減服之。
【當歸和血散】,治腸癖下血。及濕毒下血。
升麻,當歸身(各一錢),槐花,青皮,熟地黃,白朮(各六分),川芎,荊芥(各四錢)
上八味為末。每服二錢。清米飲調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四時用藥指南]
如果排尿時有血和膿液混雜,這是由於小腸發生了問題。若心跳頻率過快,脈搏超過五次且洪大,適合服用七宣丸。若脈搏平穩,從立秋到春分期間,宜服用香連丸;春分至立秋期間,則應選擇芍藥柏皮丸。一年四季都可適量服用平胃散。若有七宣丸的症狀,也可以服用這種藥物,以除去殘餘的邪氣,同時平衡胃氣。
【芍藥柏皮丸】
主要成分為芍藥和黃柏(份量相同)。將其研磨成粉,以醋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70顆,用溫米飲吞服,飯前服用。
【加減平胃散】
經典醫書提到,一年四季都應該以調理胃氣為主。長期便血會導致脾胃虛弱,血液無法流通至四肢,反流入胃中形成血痢。因此,應服用此藥來滋養脾胃。
配方包括:木香、檳榔(各三錢)、白朮、厚朴(炮製)、陳皮(各一兩)、甘草(七錢)、人參、黃連、白茯苓、阿膠(炒)、桃仁(各半兩)。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杯,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棗子,煎至一杯,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根據病情調整配方:出血多可增加桃仁;氣滯加重,可用檳榔和木香;膿多加阿膠;腹痛加官桂、芍藥和甘草;濕多加白朮;脈搏洪大加大黃;熱泄加黃連;小便困難加茯苓和澤瀉。
【黃連阿膠丸】
主治痢疾。
配方:阿膠(碎炒,一兩)、黃連(三兩)、茯苓(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水調和阿膠粉末,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顆,溫水吞服,飯前服用。
【訶黎勒丸】
主治休息痢,日夜無度,腥臭難聞,肚臍附近疼痛,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
配方:訶子(去核,半兩)、母丁香(三十個)、椿根白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以醋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顆,用陳年米飲吞服,空腹或飯前服用。
【鞠藭丸】
主治中風或濕風引起的臟腑滑瀉。
配方:附子、芎藭、白朮、神麯(各等分)。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麵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50顆,溫米飲吞服。此藥也可有效治療飧泄。
【陳曲丸】
主治積食,止瀉痢,治療腹部冷痛。
配方:陳曲(一兩半)、官桂、人參、乾薑、白朮、當歸、甘草(炙)、厚朴(各半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磨成粉,以煉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50顆,溫酒或淡醋湯吞服,飯前服用,每日兩次。
【曲術丸】
主治夏季突然腹瀉,強健脾胃,以及治療飲食過量,胸脹悶。
配方:神麯(炒)、蒼朮(泔浸一夜,炒,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麵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顆,溫米飲吞服,不限時間。
【胃風湯】
主治風寒虛氣進入腸胃,食物無法消化,腹瀉,腹痛,腸鳴,以及腸胃濕毒,排出如豆汁或瘀血。
配方:白朮、川芎、白芍藥、人參、當歸、官桂、茯苓(各等分)。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杯,加入一百粒粟米,煎至七分,熱服,飯前服用。根據小孩年齡調整劑量。
【當歸和血散】
主治腸道疾病引起的便血,以及濕毒引起的便血。
配方:升麻、當歸身(各一錢)、槐花、青皮、熟地黃、白朮(各六分)、川芎、荊芥(各四錢)。
將以上八種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清米飲調和吞服,空腹或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