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六 (4)
卷十六 (4)
1. 痢疾
御米殼(四兩。醋炒),龍骨,南白膠香(各三兩),甘草(七錢。炙),乾薑(半兩。炮)
上五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忌冷物傷胃。
【豆蔻燥腸丸】,治沉寒涸冷泄痢。腹痛後重。
附子(炮。去皮),赤石脂(各一兩),舶上硫黃,良薑(切炒),肉豆蔻,乾薑(各半兩。炮)
上六味為末。酷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食前。忌生冷硬物及油膩物。
【玉粉散】,治冷極泄瀉久作。滑腸不禁。不思飲食。服之神效。
紅豆(揀淨),大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各半兩),舶上硫黃(另研。二錢半)
上四味為末。入研藥勻。每服二錢。空心半稀半稠粟米飲下。至晚又一服。重者十服必效。輕者三五服安。
【玉粉丹】,逐化虛中積。止膿血痢。撮痛。裡急後重。並皆治之。
定粉(半兩),粉霜(三錢),延胡(三錢),膩粉(一錢),石燕子(一個半)
上先杵石燕、延胡為末。入乳缽內。共粉霜等一處。研如粉。雞清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溫米飲下。食前臨臥。不論老弱妊婦產人。皆可服之。粥飲下五丸。或另丸一等麻子大。量小兒大小。夜臥溫米飲下五七丸。漸服十丸。忌油膩黏滑冷硬等物
【桃花丸】,治腸胃虛弱。冷氣乘之。臍腹攪痛。下痢赤白。
赤石脂,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三服。一方治禁口痢。驗。梨一枚去心。入好蜜一匙。煨過食。
【玄青丸】,治下痢勢惡。頻並窘痛。或久不愈。諸藥不止。須吐下之。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而使氣液宣行者。宜以逐之。兼宣利積熱。酒食積。黃瘦中滿。水氣腫。腹脹。兼治小兒驚疳、積熱、乳癖等證。
牽牛(頭末二兩),青黛(一兩),黃連,黃柏,大黃,甘遂,芫花(醋拌炒),大戟(各半兩),輕粉(二錢)
上九味為末。研勻。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再服加十丸。空心日午臨臥三服。以快利為度。後常服十五丸。數日後得食力。痢病未痊者。徐加。再取利。利後卻常服。以意消息。病去為度。後隨證止之。小兒丸如黍米大。退驚疳積熱。不須下者。常服十丸。
【阿膠梅連丸】,治下痢。無問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諸證。
阿膠(淨草灰炒透研。如研不細者。再炒研細盡)烏梅肉(炒),黃連,黃柏(炒),赤芍藥,當歸(炒),赤茯苓(去皮),乾薑(炮。各等分),
上八味為末。入阿膠末和勻。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溫米飲送下。食前。
白話文:
[痢疾]
將炒過的御米殼四兩、龍骨三兩、南白膠香三兩、炙甘草七錢、炮薑半兩,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濾掉藥渣後溫服,飯前服用。忌吃寒涼食物,以免傷胃。
[豆蔻燥腸丸],治療因身體虛寒導致的腹瀉,症狀為腹痛、便後仍有便意感。
將炮製過的附子(去皮)一兩、赤石脂一兩、進口硫磺半兩、炒過的良薑半兩、肉豆蔻半兩、炮薑半兩,以上六種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忌吃生冷、堅硬以及油膩的食物。
[玉粉散],治療因極度寒冷導致的長期腹瀉,症狀為滑腸不止、食慾不振,服用後效果顯著。
將挑選乾淨的紅豆半兩、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半兩、炮薑半兩,以及另外研磨的進口硫磺二錢半,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半稀半稠的粟米粥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病情嚴重者服用十次必見效,輕微者服用三五次即可痊癒。
[玉粉丹],能消除虛弱體內積聚的病邪,止住膿血痢疾,以及腹部絞痛、裡急後重等症狀。
將定粉半兩、粉霜三錢、延胡索三錢、膩粉一錢、石燕子一個半,先將石燕子、延胡索搗碎成粉末,再放入乳缽中,與粉霜等混合,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至五丸,用溫米湯送服,飯前或睡前服用,不論是老人、體弱者、孕婦或產婦皆可服用。也可以用粥送服五丸,或者另外製作麻子大小的藥丸,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晚上睡前用溫米湯送服五至七丸,逐漸增加至十丸。忌吃油膩、黏稠、寒冷、堅硬等食物。
[桃花丸],治療腸胃虛弱,寒氣入侵導致的臍腹絞痛、痢疾赤白等症狀。
將赤石脂和炮薑,以等比例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米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一天三次。另有一個方子治療禁口痢(無法進食的痢疾),效果不錯,將梨子去核,加入一匙蜂蜜,煨熟後食用。
[玄青丸],治療痢疾病情嚴重、頻繁腹瀉、腹痛難忍、久治不癒,各種藥物無效的情況。需要通過催吐或瀉下,來清除體內的濕熱、胸悶、積滯,使氣血運行順暢。此藥還能同時疏導體內積熱、飲食積滯,治療因黃瘦、腹部脹滿、水腫引起的腹脹。兼治小兒驚風、疳積、積熱、乳癖等病症。
將牽牛子(頭末)二兩、青黛一兩、黃連、黃柏、大黃、甘遂、芫花(用醋拌炒)、大戟各半兩,以及輕粉二錢,以上九種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水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初次服用十丸,之後每次加十丸,空腹、中午、睡前各服用一次,以腹瀉順暢為度。之後常服十五丸,幾天後食慾恢復,痢疾未痊癒者,逐漸增加劑量,再次瀉下。瀉下後繼續常服,根據病情調整劑量,直到痊癒為止。小孩的藥丸做成黍米大小,用於退驚風、疳積熱,不需要瀉下,常服十丸即可。
[阿膠梅連丸],治療各種痢疾,不論新舊、赤白青黑、疼痛等症狀皆有效。
將阿膠(用乾淨草灰炒透,磨成細粉,若磨不細,則再次炒後磨細)烏梅肉(炒)、黃連、黃柏(炒)、赤芍藥、當歸(炒)、赤茯苓(去皮)、炮薑,以上八種藥材,以等比例磨成粉末,加入阿膠粉末混合均勻,用水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溫米湯送服,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