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3)

1. 灸腰痛法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下兩傍各寸半陷中。灸五壯。主腰痛不可俯仰。轉側難。身寒熱。食倍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又主丈夫婦人冷積氣勞病。中膂俞二穴。在十一椎下兩傍各寸半。灸五壯。主腰痛不可俯仰。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手者。從項後始至此穴。痛皆灸之。

立愈也。腰俞一穴。在二十一椎節下。間陷中。灸五壯。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起坐難。腰脊痛不能立。急強不得俯。腰重如石。難舉動也。

張仲文傳神仙灸法。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難。及冷痹腳筋攣急。不可轉側屈伸。灸曲踿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到肉。初覺疼痛。用二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人定己來。臟腑自動一兩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疝氣痛及腰痛膝無力及控睪證。(啟玄子云。控。引也。睪陰丸也)

至真大要論云。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悲善忘。甲乙經曰。邪在小腸也。小腸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貫肝肺。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厥之證。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胸。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則衝心胸。蓋其經絡所屬所繫也。

【控引睪丸】,治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引心臆。

茴香(炒),楝實(銼炒),食茱萸,陳皮,馬蘭花(各一兩。醋炒),芫花(五錢。醋炒)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陰疝足厥陰之脈。環陰器。抵少腹。或痛。腎虛寒水涸竭。瀉邪補肝。宜以蒺藜湯主之。

【蒺藜湯】,治陰疝牽引小腹痛。諸厥疝即陰疝也。喜欲勞痛不可忍也。

蒺藜(炒。去尖),附子(炮。去皮臍),梔子(去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前。

【茴香楝實丸】,治陰疝痛不可忍。及小腸氣痛。

川楝實(炒),茴香(炒),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青皮(去白),馬蘭花,芫花(醋炒),陳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食前。

【丁香楝實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乃腎肝受病。治法同歸。

當歸(去蘆銼),附子(炮。去皮臍),川楝(銼),茴香(炒)

上四味各一兩。以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焙乾為細末。每秤藥末一兩。再入下項藥。

丁香,木香(各半錢),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

上四味同為末。與前項藥末拌和勻。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一百丸。用酒送下。空心食前。凡疝氣帶下。皆屬於風。全蠍治風之聖藥。茴香、川楝、皆入小腸經。當歸、玄胡。活血止痛。疝氣帶下。皆積寒邪入於小腸之間。故用附子佐之。丁香、木香為引導也。

白話文:

灸腰痛法

腎俞穴位於第十四椎骨下方兩旁各一寸半的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腰痛,無法俯仰、翻身困難,身寒熱,食量倍增,身體消瘦,面色發黃發黑,眼睛昏花。也主治男女因寒邪積聚、勞累所致的疾病。中膂俞穴位於第十一椎骨下方兩旁各一寸半處,灸五壯。主治腰痛,無法俯仰,夾脊膂痛,按壓時有痛感,從項後到此穴都疼痛,皆可灸治,療效迅速。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椎骨下方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腰痛,無法久站,腰以下到腳冰冷麻木,起坐困難,腰脊疼痛無法站立,彎腰困難,腰部沉重如石,難以活動。

張仲景傳授的神仙灸法,治療腰部沉重疼痛,無法翻身、起坐困難,以及因寒冷引起的腳筋攣縮、無法翻身屈伸等症狀,方法是灸曲踖穴(腳踝內外兩側)及腳部四處,每側各三壯。每次灸一條腿,用兩個艾灸同時進行,艾炷灸到肉裡,初期會感覺疼痛,需由兩人左右同時吹滅艾火。午時施灸,至晚上子時(23:00-01:00),臟腑會自行蠕動一兩次,或聽到如雷聲般的轉動聲,疾病即可痊癒。此法神效,其效力難以估量。

疝氣疼痛、腰痛膝無力及控睪證(啟玄子說:「控」是牽引的意思,「睪」是陰囊的意思)。

《至真要大論》記載:小腹牽引睪丸,疼痛向上衝到心臟,吐出清水,並伴有呃逆,嚴重時會衝到心臟,患者易悲傷易忘事。《甲乙經》說:邪氣在小腸。小腸有病,會導致小腹疼痛牽引到腰脊,貫穿肝肺。如果經絡虛弱不足,則風寒乘虛而入,邪氣入侵則出現厥證,向上衝擊肝肺,寒邪散佈於胸部,結聚於臍部,牽引睪丸向上不下降,疼痛並蔓延到腹部,嚴重時會衝擊心胸,這是因為經絡的相關聯繫造成的。

【控引睪丸】,治療小腸病結,睪丸向上不下降,疼痛牽引到心胸的症狀。

藥方組成:茴香(炒)、楝實(銼炒)、食茱萸、陳皮、馬蘭花(各一兩,醋炒)、芫花(五錢,醋炒)。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溫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陰疝是足厥陰脈循行陰器,到達少腹,有時會疼痛。腎虛寒、精氣虧損,需要瀉邪補肝,宜用蒺藜湯治療。

【蒺藜湯】,治療陰疝牽引小腹疼痛,各種厥疝即陰疝,喜勞動則疼痛難忍。

藥方組成:蒺藜(炒,去尖)、附子(炮,去皮臍)、梔子(去皮,各等分)。

製法:研磨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茴香楝實丸】,治療陰疝疼痛難忍,以及小腸氣疼痛。

藥方組成:川楝實(炒)、茴香(炒)、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青皮(去白)、馬蘭花、芫花(醋炒)、陳皮(去白,各等分)。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送服,飯前服用。

【丁香楝實丸】,治療男子七疝疼痛難忍,婦女癥瘕、帶下,皆屬任脈所主之陰經,乃腎肝受病,治療方法相同。

藥方組成:當歸(去蘆頭,銼)、附子(炮,去皮臍)、川楝(銼)、茴香(炒),以上四味各一兩,用三升好酒一起煮,酒煮盡後烘乾研成細末。每秤藥末一兩,再加入以下藥物:丁香、木香(各半錢)、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

製法:將以上四味藥研磨成粉末,與之前的藥末混合均勻,用酒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到一百丸,用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凡疝氣、帶下,皆屬於風邪,全蠍是治療風邪的良藥;茴香、川楝皆入小腸經;當歸、玄胡活血止痛;疝氣、帶下皆因寒邪積聚於小腸,故用附子佐之;丁香、木香引導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