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四 (1)
卷十四 (1)
1. 卷十四
2. 腹中積聚
真定路惠民司令張君。傳硇砂煎丸、香稜丸、木香硇砂煎丸。三方多效。
【硇砂煎丸】,消磨積塊痃癖。一切凝滯。老人虛人無妨。
黑附子(兩個。各重五錢半以上。正坐妥者。炮去皮臍。剜作甕子),木香(三錢),破故紙(隔紙微炒),蓽茇(真者。各一兩),硇砂(三錢)
上先將硇砂用水一盞。續續化開。於甕內熬干為末。安在附子甕內。卻用剜出附子末蓋口。用和成白麵裹。約半指厚。慢灰火內燒勻黃色。去面。同木香等藥為細末。卻用元裹附子熟黃面為末。醋調煮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薑湯送下。此藥累有神功。
【仙方香稜九】,破痰癖。消癥塊。及冷熱積。
木香,丁香(各五錢),京三稜(切。酒浸一宿),青皮(去白),枳殼(麩炒),川楝子,茴香(炒。各一兩),廣朮(一兩切。酒浸一宿。將三稜。廣朮。用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巴豆黃色。去豆不用)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用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炒生薑鹽湯下。溫酒亦得。食後。日進三服。
【木香硇砂煎丸】,治婦人消痃癖積聚。血塊刺痛。脾胃虛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木香,硇砂,官桂,附子(炮),乾漆(炒。去煙),豬牙皂角,細辛,乳香(研),京三稜(炮),廣朮(炮),大黃(炒。令為末),沒藥(研),乾薑(炮),青皮(各一兩),巴豆霜(半兩)
上除研藥外。同為末。以好醋一升。化開硇砂。去渣。納銀石器中。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黃末。熬成膏。將前藥末膏內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溫酒送下。
【溫白丸】,治心腹積聚。久癥癖塊。大如杯碗。黃疸宿食。朝起嘔吐。支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上來搶心。傍攻兩脅。十種水病。八種痞塞。翻胃吐逆。飲食噎塞。五種淋疾。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瘧疾連年不瘥。及療一切諸風。身體頑麻不知痛庠。或半身不遂。或眉發墮落。及療七十二種風。三十六種遁屍疰忤。及癲癇。或婦人諸疾。斷續不生。帶下淋瀝。五邪失心。愁憂思慮。意思不樂。飲食無味。月水不調。及腹中一切諸疾。有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困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藥。無不除愈。
川烏(炮。去皮。二兩半),柴胡(去蘆),吳茱萸(湯泡七次。揀淨),桔梗菖蒲,紫菀(去苗葉及土),黃連(去須),乾薑(炮),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人參,蜀椒(去目及閉口。炒用),厚朴(去粗皮。薑汁製),皂莢(去皮子炙),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炒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入巴豆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生薑湯下。食後或臨臥服。漸加至五七丸。
白話文:
腹中積聚
真定路惠民司令張君所傳三種治積聚的方劑:硇砂煎丸、香稜丸、木香硇砂煎丸,療效都很好。
硇砂煎丸:能消散積塊、痃癖,治療一切腹部凝滯,老人和虛弱的人也能服用。
藥物組成:黑附子(兩個,每個重五錢半以上,要選擇飽滿的,炮製後去皮和臍,挖空成甕狀)、木香(三錢)、破故紙(隔紙微炒)、蓽茇(真品,各一兩)、硇砂(三錢)。
製法:先將硇砂用一盞水慢慢化開,在甕狀的黑附子內熬乾研磨成粉,再用挖出的黑附子粉末蓋住甕口,然後用麵粉裹住,厚約半指,用慢火燒至黃色,去麵粉,與木香等藥磨成細粉。再將燒熟的黃色麵粉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十五至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此藥療效顯著。
仙方香稜九:能破除痰癖,消散癥塊,治療寒熱積聚。
藥物組成:木香、丁香(各五錢)、京三稜(切片,用酒浸泡一夜)、青皮(去白)、枳殼(麩炒)、川楝子、茴香(炒,各一兩)、廣朮(一兩,切片,用酒浸泡一夜)。另需將三稜、廣朮與去皮的巴豆(三十粒)一起炒,炒至巴豆呈黃色,然後去除巴豆不用。
製法:將藥物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做藥衣。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炒熱的生薑鹽湯或溫酒送服,飯後服用,每日三次。
木香硇砂煎丸:治療婦女因痃癖積聚引起的消瘦、血塊、刺痛,以及脾胃虛寒、宿食不消、久治不癒等症狀。
藥物組成:木香、硇砂、官桂、附子(炮製)、乾漆(炒,去煙)、豬牙皂角、細辛、乳香(研磨)、京三稜(炮製)、廣朮(炮製)、大黃(炒,研磨)、沒藥(研磨)、乾薑(炮製)、青皮(各一兩)、巴豆霜(半兩)。
製法:除了研磨的藥物外,其他藥物磨成粉末,用一升好醋化開硇砂,濾去渣滓,放入銀器中,用慢火熬製,再加入巴豆霜和大黃粉末,熬成膏狀,將藥粉與膏狀物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飯後用溫酒送服。
溫白丸:治療心腹積聚、久病成疾的癥塊(大如杯碗)、黃疸、宿食、晨起嘔吐、胸悶氣短、時常腹脹、心下堅硬、心痛、兩脅疼痛、各種水腫、痞塞、嘔吐、飲食哽塞、各種淋病、心痛、多年消化不良、瘧疾久治不癒、各種頑固風痺、身體麻木不知疼痛、半身不遂、眉毛頭髮脫落、各種風疾、各種怪病、癲癇、婦女各種疾病、月經不調、帶下、精神失常、憂愁思慮、食欲不振、月經不調,以及腹部各種疾病(類似懷孕)、久病消瘦、體弱疲憊、哭鬧不止等症狀。服用此藥,大多都能治愈。
藥物組成:川烏(炮製,去皮,二兩半)、柴胡(去蘆根)、吳茱萸(用湯泡七次,挑去雜質)、桔梗、菖蒲、紫菀(去苗葉和泥土)、黃連(去須)、乾薑(炮製)、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人參、蜀椒(去目和閉口,炒用)、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炮製)、皂莢(去皮和子,炙烤)、巴豆(去皮、心、膜,榨出油,炒研,各半兩)。
製法:將藥物磨成細粉,拌勻巴豆,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三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或睡前服用,逐漸增加劑量至五到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