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補遺 (9)

回本書目錄

補遺 (9)

1. 似外感陽明中熱證

有天氣大熱時。勞役得病。或路途勞役。或田野中勞役。或身體怯弱。食少勞役。或長齋久素。胃氣久虛勞役。其病肌體壯熱。躁熱悶亂。大惡熱。渴飲水、此與陽明傷寒熱白虎湯證相似。鼻口中氣短促上喘。此乃脾胃久虛。元氣不足之證。身亦疼痛。至日西作。必譫語熱渴。

悶不止。脈洪大空虛。或微弱。白虎湯證其脈洪大有力。與此內傷中熱不同。治用清暑益氣湯。

人參,白朮,陳皮,神麯,澤瀉(各半錢),黃耆(一錢半。少汗者減半錢),甘草(炙),黃柏(酒浸),葛根,青皮,當歸身,麥門冬(各三分),蒼朮(一錢半),升麻(一錢),五味子(九枚)

上十五味銼。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

白話文:

當天氣炎熱的時候,人們因勞役過度而生病。不論是在旅途中勞累,或是田野間辛苦工作,又或是體質虛弱,食量少卻又勞作,甚至長期吃素,導致脾胃虛弱,在勞動之後,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肌體發熱:身體感到灼熱、發燙。
  • 躁熱悶亂:心煩意亂,胸口悶熱,呼吸不暢。
  • 大惡熱:極度怕熱,忍受不了熱氣。
  • 渴飲水:口渴難耐,不停地想喝水。

這些症狀與陽明傷寒的熱證相似,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然而,此病症還伴隨著:

  • 鼻口中氣短促上喘:呼吸急促,氣息短淺,伴隨喘息。

這是由於脾胃長期虛弱,元氣不足造成的。此外,患者還會出現:

  • 身亦疼痛:全身疼痛。
  • 至日西作:到了傍晚,症狀會加重。
  • 必譫語熱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並且口渴難耐。
  • 悶不止:胸口悶得難受。
  • 脈洪大空虛:脈搏有力但空虛,或者微弱。

白虎湯的脈象是洪大有力,與這種內傷中熱的脈象不同。因此,此病應該使用清暑益氣湯來治療。

清暑益氣湯的藥方如下:

  • 人參、白朮、陳皮、神麴、澤瀉(各半錢)
  • 黃耆(一錢半,如果患者少汗,則減半錢)
  • 甘草(炙)
  • 黃柏(酒浸)
  • 葛根、青皮、當歸身、麥門冬(各三分)
  • 蒼朮(一錢半)
  • 升麻(一錢)
  • 五味子(九枚)

2. 似外感惡風寒證

有因勞力坐臥陰涼處。後病表虛。不任風寒。少氣短促。懶言語聲。困弱無力。○此因勞役辛苦。腎中陰火沸騰。後因脫衣。或沐浴歇息於陰涼處。其陰火不行。還歸皮膚。腠理極虛。無陽。被風與陰涼所遏。以此表虛不任風寒。與外感惡風相似。不可同外感治。宜用補中益氣湯。(方見前)

白話文:

有些人因勞力過度,久坐臥於陰涼處,導致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侵襲。表現為氣短、說話懶散、全身乏力等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勞累辛苦,導致腎陰虛火上升。之後,若在陰涼處脫衣或洗澡休息,陰火無法外散,反而回歸皮膚,導致腠理空虛,陽氣不足,進而被風寒所阻遏。因此出現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風寒侵襲,類似外感風寒,但不可用治療外感的方法。

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方劑見前,以補益中氣,提升抵抗力。

3. 似外感雜證

勞役形體。飲食失節。脾胃中州。變寒走痛而發黃。治用小建中湯。或大建中湯。或理中湯。(方見前)

【小建中湯】

芍藥(六兩),桂枝,甘草(各二兩),大棗(七個),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上㕮咀。以水七升。煎至三升。去渣。入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受損,寒氣入侵,出現疼痛和發黃的症狀,可以用小建中湯、大建中湯或理中湯來治療。(藥方請見前文)

4. 長夏濕熱胃困

有長夏五六月濕熱之時。人困倦。四肢不收。精神短少。胸滿短氣。肢節疼痛。氣促而喘。身熱而煩。或大便泄利而黃。或白泔色。或渴。或不渴。或不飲食。或小便頻數而黃。治用清暑益氣湯。(方見前)

【五苓散】,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吐瀉。小便赤少。或飲水即吐。亦宜服之。

澤瀉(二十五兩),白朮(十五兩),赤茯苓(去皮。十五兩),豬苓(去皮。十五兩),肉桂(去粗皮。十兩)

白話文:

長夏五六月天氣濕熱,人們容易感到困倦,四肢無力,精神不濟,胸口悶脹呼吸短促,關節疼痛,呼吸急促喘不過氣,身體發熱煩躁,可能伴隨腹瀉,大便呈黃色或白色稀水狀,口渴或不渴,食慾不振,小便頻繁且呈黃色。可以服用清暑益氣湯治療。

五苓散則可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口渴、發熱頭痛、嘔吐腹瀉、小便量少或喝水就吐的情況。

五苓散的組成藥物為澤瀉二十五兩、白朮十五兩、赤茯苓去皮十五兩、豬苓去皮十五兩、肉桂去粗皮十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服。

【縮脾飲】,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亂之後。服熱藥太多致煩躁者。並宜服之。

縮砂仁,乾葛,烏梅肉,白扁豆(各二兩),草果(煨。去殼),甘草(炙。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不拘時。任意代熟水飲之。極妙。

【枇杷葉散】,治中暑伏熱。引飲太過。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口乾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利轉筋。煩躁引飲。

白話文:

【縮脾飲】,能解伏熱,消除煩渴,消暑毒,止吐利。對於霍亂後,因服用熱藥過多而感到焦躁的人,也適合使用。

縮砂仁、乾葛、烏梅肉、白扁豆(各二兩)、草果(先烤,去皮)、甘草(炙)(各四兩)。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水調和後服用,不分時間。

【枇杷葉散】,能治療中暑伏熱,飲用過量導致脾胃受涼,消化不良,胸膈有壓迫感,噁心嘔吐,頭暈眼花,口乾煩渴,身體疲憊,沒有食慾。如果陰陽不調和,引發霍亂,出現吐利、肌肉抽筋、焦躁並頻繁飲水的情況,也可以使用。

枇杷葉(去毛。炙半兩),香薷(三分),白茅根,麥門冬(各一兩。去心)

丁香,甘草(炙),乾木瓜(各一兩),陳皮(去白焙。半兩),厚朴(去皮。薑汁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煩躁用新汲水調下。不拘時服。小兒亦可服。量歲數減少與之。

【桂苓甘露飲】,治伏暑引飲過度。肚腹膨脹。霍亂瀉利。並皆治之。

白話文:

材料:

  • 枇杷葉(去除毛刺,然後炙烤,用量:半兩)
  • 香薷(用量:三分)
  • 白茅根(用量:一兩)
  • 麥門冬(去除心部,用量:一兩)

調味料:

  • 丁香(用量:一兩)
  • 甘草(炙烤後使用,用量:一兩)
  • 幹木瓜(用量:一兩)
  •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烘焙,用量:半兩)
  • 厚朴(去除皮後,用薑汁炙烤,用量:半兩)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份量為二錢,用溫水調製後服用。若感到煩躁不安,可用新汲的清水調製後服用。不限定於何時服用。兒童也可以服用,根據年齡大小減少份量。

藥方名稱:桂苓甘露飲

功效:用於治療伏暑期間飲用水過量所引起的腹部脹滿、霍亂和腹瀉等症狀。

白朮,豬苓(去皮),白茯苓(去皮),滑石(研。各二兩),甘草(炙),寒水石(研),澤瀉(各一兩),肉桂(去皮。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熱湯或冷水調下。不拘時服。入蜜少許亦好。

【黃連香薷湯】,治伏暑引飲。口燥咽乾。或吐或瀉。及治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或食腥膾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穀。致令真邪相干。腸胃虛弱。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發者。有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煩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轉筋拘急疼痛。或但嘔而無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脈欲絕。或煩悶昏塞而欲死者。此藥悉能主之。

白話文:

白朮、豬苓、白茯苓、滑石、甘草、寒水石、澤瀉、肉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服三錢,用熱水或冷水調服,不限時間。也可以加少許蜂蜜。這個方子叫做黃連香薷湯,可以治療暑熱導致的口渴、口乾、嘔吐或腹瀉,以及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食用生冷食物過度、起居不規律、露宿濕地、風寒侵襲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心痛、霍亂、發熱、頭痛、體痛、虛煩、轉筋、拘急疼痛等症狀。黃連香薷湯可以有效地治療這些症狀。

黃連(四兩),香薷(一斤),白扁豆(微炒。半斤),厚朴(去皮。薑汁炙熟。半斤)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酒少許。煎至一盞。沉冷。不拘時服。

【消暑十全飲】,消暑氣。進飲食。

人參,厚朴(薑製),白朮,香薷,木瓜,白扁豆,黃耆,陳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不拘時服。

【六和湯】,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輕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怠惰。小便赤澀。並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婦人胎前產後。並宜服之。

白話文:

消暑十全飲

  • 黃連(四兩),香薷(一斤),白扁豆(微炒,半斤),厚朴(去皮,薑汁炙熟,半斤)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盞(約400毫升),加入少許酒,煎煮至一盞(約200毫升),冷卻後服用,不拘時服用。

消暑氣,增進食慾。

六和湯

  • 人參,厚朴(薑製),白朮,香薷,木瓜,白扁豆,黃耆,陳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盞(約400毫升),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一盞(約200毫升),不拘時服用。

主治心脾不調,氣機升降失常,霍亂輕微、筋骨酸軟,嘔吐泄瀉,寒熱交替,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睡懶散,小便赤澀,以及傷寒陰陽不分,中暑、伏熱、煩悶,或轉為痢疾,喝酒後口渴,食慾不振,婦女孕期或產後等症狀。

半夏,杏仁,縮砂仁,人參,甘草(各一兩),赤茯苓,藿香,木瓜,白扁豆(各二兩),香薷,厚朴(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不拘時服。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甘草(三斤),乾薑(四斤),杏仁(去皮尖炒。四斤),肉桂(去粗皮。四斤)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半夏、杏仁、縮砂仁、人參、甘草各一兩,赤茯苓、藿香、木瓜、白扁豆各二兩,香薷、厚朴各四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至一杯即可,不限時間服用。此方名為大順散,用於治療中暑、暑熱、飲水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等症狀。

另外,甘草三斤,乾薑四斤,杏仁去皮尖炒後四斤,肉桂去粗皮後四斤,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不限時間服用。

【益元散】,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此藥性涼。除胃脘積熱。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熱湯或冷水調下。如欲發汗。以蔥白、豆豉調湯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益元散】

益元散可以治療中暑引起的身體發熱、小便不暢等症狀。此藥性涼,可以消除胃脘積熱。

藥方: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可以用熱水或冷水調服。若要發汗,則可以用蔥白、豆豉調湯服用。服藥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