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補遺 (6)

回本書目錄

補遺 (6)

1. 陰證

身涼。額上手背有冷汗。治用四逆湯加人參。(方見前)

白話文:

身體感到寒冷,額頭和手腕背面出現冷汗,使用含有四逆湯和人參的藥方(詳見前面)。

2. 結胸

(邪氣乘虛。結於心中。硬滿而痛。手不可按。其痛連臍腹堅硬。名曰大結胸。若按之心中痛。此名小結胸)

心胸高起。大痛。手不可按。治用輕者枳實理中丸。重者大陷胸丸治之。

【活人書枳實理中丸】

茯苓,人參(各二兩),枳實(麩炒。十六枚),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當身體有病邪侵入時,在心臟部位形成腫塊,造成胸部疼痛、硬塊且無法用手觸摸,如果病情嚴重到影響腹部和肚臍周圍也出現硬化的情況,就稱為「大結胸」;反之,如果只是在心臟部位感到疼痛,則被稱為「小結胸」。 治療方法:使用較溫和的方法如「枳實理中丸」或更強效的「大陷胸丸」來進行治療。 配方:

  • 茯苓 10 克
  • 人參 20 克
  • 枳實 (經過麩炒處理後) 16 隻
  • 白朮 10 克
  • 乾薑 (經火烤過) 10 克
  • 炙甘草 10 克

上為末。煉蜜和勻。每一兩作四丸。熱湯化下一丸。

【仲景大陷胸丸】

大黃(三兩),葶藶(炒),杏仁(炒。去皮尖),芒硝(各七錢半)

上以前二味為末。研杏仁、芒硝如泥。和藥末。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別杵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一大匙。

水二盞。煎至七分。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以下為度。但甘遂性猛。宜詳虛實斟酌用之。按之心中痛。脈浮滑者。治用仲景小陷胸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均勻,做成每兩四丸的藥丸。服用時,用熱湯化開一丸。

黃連(二錢半),半夏(六錢),栝蔞實(大者一枚。用四分之一)

上以水三盞。先煎栝蔞實至一盞半。去渣。入前藥二味。煎至一盞。分作二服。利下黃涎即安。

白話文:

將黃連(二錢半)和半夏(六錢)以及栝蔞實(挑選大的,取四分之一)三味藥材,用三碗水煎煮。先將栝蔞實煎煮至剩下一碗半,去渣後,再加入黃連和半夏,繼續煎煮至剩下一碗,分為兩次服用。如果能順利排出黃色粘液,病情就會好轉。

3. 心下痞

(邪氣乘虛。滯於心下。滿而不痛曰痞)

心下滿而不痛者。治用半夏瀉心湯。或生薑瀉心湯。或枳實理中丸。(方見前)

【仲景半夏瀉心湯】

半夏(一兩半),黃芩,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黃連(一兩),棗子(十二枚。擘破)

白話文:

當人體正氣虛弱時,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停留在心窩部位,造成胸腹脹滿卻不疼痛的病症,稱為「痞」。

對於心窩部位脹滿卻不疼痛的患者,可以服用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或枳實理中丸。(藥方見前)

仲景半夏瀉心湯組成

半夏(一兩半)、黃芩、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註解

  • 「邪氣」指的是各種致病因素,如風寒暑濕燥火等。
  • 「心下」指的是胸部和腹部交界處,也就是心窩部位。
  • 「滿而不痛」指的是胸腹脹滿卻沒有疼痛感。
  • 「痞」是一種中醫病證,指的是胸腹脹滿卻不疼痛,常伴有胃口不佳、食慾減退等症狀。
  • 「半夏瀉心湯」是由東漢醫聖張仲景所創的經典方劑,主要功效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適用於痰飲停滯、脾胃不和所致的心窩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 「生薑瀉心湯」和「枳實理中丸」也是一些常見的中藥方劑,其功效和主治也類似於半夏瀉心湯。

現代醫學解釋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心窩脹滿不痛可能是由於胃炎、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所致。中醫的治療方法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但並非針對病因的治療,建議患者積極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

上銼。用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生薑瀉心湯】

生薑(四兩),甘草(炙),人參,黃芩(冬三兩),乾薑,黃連(各一兩),半夏(半升),棗子(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心下痞滿。心煩。腹鳴下利。治用生薑瀉心湯。(方見前)

白話文:

【漢代張仲景的生薑瀉心湯】

生薑(四兩),甘草(炙),人參,黃芩(冬季使用三兩),乾薑,黃連(各一兩),半夏(半升),棗子(十二枚)

以上八味材料,用一斗水煮沸,得到六升的湯液,去除渣滓,再次煮沸得到三升的濃湯,分三次溫熱服用一升。

如果出現心下部位脹滿、心中煩躁、腹部發出響聲以及腹瀉的情況,可以使用生薑瀉心湯進行治療。(詳情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4.

(有物有聲。名曰嘔。乾嘔則無物)

5. 陽證

嘔而發熱。或寒熱。或潮熱者。治用小柴胡湯。(方見前)

白話文:

病人出現噁心、發燒或者忽冷忽熱、每天固定時間就開始發燒的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藥方請看前面)。

6. 陰證

嘔而身微熱。或厥。或煩。小便利。脈弱者。治用四逆湯。(出此事難知。方見前)

白話文:

病人出現嘔吐且身體微微發燒的情況,有時會感到四肢冰冷或者心煩不安,尿液排泄正常但脈搏較弱。這種症狀可以用「四逆湯」來治療。此處的藥方在《此事難知》一書中有詳細記載,具體配方可參考前面的文章。

7.

(有物無聲名曰吐)

8. 陽證

吐而身熱或不熱者。治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或小半夏加橘皮湯。或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活人書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五兩),生薑(八兩),茯苓(三兩),白朮,陳皮,甘草(各二兩)

上銼。水煎服。

【活人書小半夏加橘皮湯】

白話文:

對於出現嘔吐且伴有體溫升高或無體溫升高的情況,治療可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小半夏加橘皮湯」或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 活人書小半夏加茯苓湯

  • 半夏(五兩)

  • 生薑(八兩)

  • 茯苓(三兩)

  • 白朮、陳皮、甘草(各二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後,用水煎煮服用。

  • 活人書小半夏加橘皮湯

  • 具體配方和用法請參照上述「活人書小半夏加茯苓湯」的說明。

半夏(一兩),陳皮(半兩),白朮,茯苓,甘草(各半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十片。煎至八分。去渣。溫服。

【仲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各三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渣。溫服。

白話文:

第一個方子:

  • 半夏:一兩
  • 陳皮:半兩
  • 白朮、茯苓、甘草:各半兩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加上十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八分水,然後過濾掉渣,最後溫熱服用。

第二個方子:

  • 幹薑:三兩
  • 黃芩:三兩
  • 黃連:三兩
  • 人參:三兩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水,然後過濾掉渣,最後溫熱服用。

9. 陰證

吐而手足寒或煩躁。治用四逆湯。(方見前)

白話文:

病人出現嘔吐、手腳冰冷或是焦慮不安的情況。治療使用「四逆湯」這個藥方(該配方在前面已經有介紹)。

10. 陽證

脅熱下利。臍下熱。大便赤黃。或有腸垢者。治用仲景黃芩湯。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棗子三枚。煎至八分。服。如嘔。加半夏、生薑。

熱毒入胃。下利膿血。治用仲景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個)

白話文:

症狀:

患者感到脅肋部位發熱,並伴隨腹瀉,臍下也感覺發熱。大便呈赤黃色,有時還夾雜著腸垢。

治療:

可使用仲景的黃芩湯。

藥方:

  • 黃芩:三兩
  • 芍藥:二兩
  • 甘草:二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水兩盞,加入三個棗子,煎至八分即可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則可加半夏和生薑。

另一種症狀:

如果患者是因為熱毒入侵胃部,導致腹瀉並伴隨膿血,則可使用仲景的黃連阿膠湯。

藥方:

  • 黃連:四兩
  • 黃芩:一兩
  • 芍藥:二兩
  • 阿膠:三兩
  • 雞子黃:兩個

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入膠煬盡小冷。納雞黃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無芍藥、雞子黃。有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把五升水先煮這三個東西(指前面提到的草藥),煮到剩二升,然後去掉渣滓,加入膠直到完全溶解後稍微放涼一些,再放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熱服用七合,一天喝三次。另一個方子沒有芍藥和雞蛋黃,而有梔子仁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