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補遺 (2)
補遺 (2)
1. 里證
傷寒四五日。或十餘日。邪結在裡。大便秘澀腹滿。或脹痛。或繞臍刺痛。或譫語。或心下痞硬。脈長。脈沉實。或下利心下堅硬。或已經下。其脈浮沉尚有力。用仲景大柴胡湯治之。
柴胡(八兩),黃芩,赤芍藥(各三兩),大黃(二兩),半夏(二兩半),枳實(半兩。麩炒)
上六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惡熱不惡寒。手心腋下濈濈汗出。胃中乾涸。燥糞結聚。潮熱。大便硬。小便如常。或腹滿而喘。或譫語。脈沉而滑。用仲景調胃承氣湯治之。
硝(一斤),甘草(炙。二兩),大黃(四兩。去皮。酒洗)
上銼。每服臨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渣。下硝。上火煮二三沸。頓服之。
始初發熱惡寒。今汗後不惡寒。但大熱發而躁。始初脈浮大。今脈洪實。或沉細數。始初惺惺。今狂語。用調胃承氣湯治之。(方見前)
心胸連臍腹大悶。腹中疼。坐臥不安。胃悶喘急。或腹中微滿不大便。用仲景小承氣湯治之。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姜炒),枳實(大者三個。炒)
上銼碎二味。大黃切如棋子大。臨證斟酌多少用之。
胸腹脹滿。按之痛。日久不大便。小便赤澀。表裡俱熱。或煩渴譫妄。或狂妄不識人。或潮熱懊憹。又如瘧狀。
或大渴反不能飲。或喘急胃悶。或微喘直視。脈實數而沉。用大承氣湯、或三一承氣湯治之。
【仲景大承氣湯】
大黃(四兩。如棋子大。酒洗),厚朴(八兩。姜炒),枳實(大者五枚。炒),芒硝(二合)
上四味。每服看證斟酌多少。用水三盞。先煮二物取一盞半。去渣。納大黃。煮取八分。去渣。納芒硝。微煎一兩沸。溫服。得下。余勿服。
【啟源三一承氣湯】
大黃(酒洗),芒硝,厚朴(姜炒),枳實(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兩)
上五味。每服斟酌多少。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八分。熱服。得利則止。未利再服。
傷寒手足溫。自利不渴。腹滿時痛。咽乾脈沉細。用三因治中湯治之。(活人書同)
人參,乾薑(炮),白朮,甘草(炙),陳皮(去白),青皮(炒。各等分)
上六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白話文:
[裏證]
傷寒病了四到五天,或者十多天,病邪深結於身體內部,導致大便不通,腹脹滿,有時會感到脹痛,或者肚臍周圍像針刺一樣疼痛,或者出現神志不清的說胡話,或者胸口下方感覺硬且脹,脈象顯示為長脈或沉實脈,或者雖然有拉肚子但是心下仍然堅硬,或者已經排過便,但脈象仍顯示浮沉且有力。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張仲景的大柴胡湯治療。
藥方包括:柴胡八兩,黃芩、赤芍藥各三兩,大黃二兩,半夏二兩半,以及炒過的枳實半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混在一起,每次服用約五錢份量。加入一盞半的水,五片生薑和一個棗子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水,去掉渣滓,趁熱服用,不限時間。
如果感到熱而不畏寒,手心腋下汗出不斷,胃部乾燥,糞便乾結,有潮熱感,大便硬,小便正常,或者腹部脹滿並且呼吸困難,或者神志不清的說胡話,脈象顯示沉滑,可用張仲景的調胃承氣湯治療。
藥方包括:硝石一斤,炙甘草二兩,去皮並酒洗過的大黃四兩。
將藥材研碎,每次服用時根據病情輕重調整份量,先煮甘草和大黃,煮熟後去掉渣滓,再加入硝石,再上火煮沸二到三次,然後立即服用。
如果開始發熱畏寒,汗後不再畏寒,只有高燒且焦躁,開始脈象浮大,現在脈象洪實,或者沉細數,開始時神智清醒,現在卻出現神志不清的說胡話,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如果心胸連同肚臍及腹部感覺極度悶脹,腹部疼痛,坐立不安,胃部悶脹呼吸困難,或者腹部微微脹滿且不便,可用張仲景的小承氣湯治療。
藥方包括:大黃四兩,姜炒過的厚朴二兩,以及炒過的大個枳實三個。
將厚朴和枳實研碎,大黃切成棋子大小,根據病情輕重調整份量。
如果胸腹脹滿,按壓會痛,長時間不便,小便紅且排尿困難,內外皆熱,或者口渴心煩且神志不清的說胡話,或者行為狂亂不認識人,或者潮熱且心中煩悶,或者有如瘧疾的症狀,或者非常口渴卻無法喝水,或者呼吸困難且胃部悶脹,或者呼吸微弱且視線直視,脈象實數且沉,可用大承氣湯或者三一承氣湯治療。
張仲景的大承氣湯的藥方包括:酒洗過的大黃四兩,姜炒過的厚朴八兩,炒過的大個枳實五個,以及芒硝二合。
將以上四種藥材混在一起,每次服用時根據病情輕重調整份量,用水三盞先煮厚朴和枳實至剩下一半水,去掉渣滓,加入大黃煮至剩下八分水,再去掉渣滓,加入芒硝,稍微煮沸一兩次,趁溫服用,如果排便後,剩下的不要服用。
啟源的三一承氣湯的藥方包括:酒洗過的大黃,芒硝,姜炒過的厚朴,炒過的枳實,以及炙甘草,每種藥材各半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混在一起,每次服用時根據病情輕重調整份量,用水一盞半,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水,趁熱服用,如果排便後就停止服用,未排便可以再服用。
如果傷寒後手腳溫暖,自己排便但不口渴,腹部脹滿且時常疼痛,喉嚨乾燥且脈象沉細,可用三因治中湯治療。
藥方包括:人參,炮乾薑,白朮,炙甘草,去白的陳皮,炒過的青皮,每種藥材份量相同。
將以上六種藥材混在一起研碎,每次服用約五錢份量,加入一盞半的水一起煎煮至剩下七分水,去掉渣滓,飯前服用。
2. 半表半裡證
往來寒熱。或胸滿脅痛。或心煩。或嘔。或咳。或口苦舌乾。或渴。或小便不利。或心悸脈弦。或弦緊。用小柴胡湯治之。(方見前)
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或時發煩躁。或已經汗後如瘧。日晚發熱。用大柴胡湯治之。(方見前)
白話文:
[半表半里症狀]
會有時冷時熱的情況。可能胸部感到飽脹或是肋骨疼痛。可能會有心煩、想吐、咳嗽的症狀。也可能會有口苦、舌頭乾燥、口渴的現象。或者小便不順暢。也可能會有心悸和脈搏跳動異常的狀況。或者脈搏呈現緊繃的狀態。這類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有時冷時熱的情況。大便乾硬排便困難。腹部感到脹痛。偶爾會有煩躁不安的情況。或者在流汗後,像瘧疾一樣,到了傍晚就開始發燒。這類情況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以上兩種藥方在前面已有說明。
3. 外感有內傷證
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或中脘虛寒。嘔逆噁心。用局方人參養胃湯治之。
厚朴,蒼朮,半夏(各一兩),藿香,草果,茯苓,人參(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橘紅(七錢半)
上九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烏梅一枚。煎七分。去渣。熱服。
外感發熱頭疼。內因痰飲凝滯為熱。或中脘痞滿。嘔逆噁心。用參蘇飲、或藿香正氣散治之。
【局方參蘇飲】
陳皮(去白),枳殼(麩炒),桔梗,甘草(炙),木香(各半兩),半夏,乾葛,紫蘇葉,前胡,人參,茯苓(各七錢半)
上十一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微熱服。(一方不用木香)
【局方藿香正氣散】
茯苓,白芷,大腹皮,紫蘇(各一兩),陳皮,桔梗,白朮,厚朴,半夏,甘草(炙。各二兩),藿香(三兩。去皮)
上十一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渣熱服。如欲出汗。被蓋。再煎服。○如以上證候未見愈。用小柴胡湯治之。(方見前)○如以上證候又未見愈。腹或滿。數日不大便。用活人書小柴胡加芒硝湯治之。
柴胡(二兩七錢),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二兩),半夏(八錢),芒硝(三兩)
上六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渣。下硝再煎一兩沸。稍熱服。
白話文:
[外感同時伴有內傷症狀]
外感風寒,同時內臟受寒涼所傷。患者畏寒且高燒不退,頭痛眼花,肢體感到緊繃疼痛。或者胃部虛弱寒冷,頻繁嘔吐且噁心。這種情況下,會使用局方人參養胃湯來治療。
藥方包含厚朴、蒼朮、半夏各30克,藿香、草果、茯苓、人參各15克,炙甘草7.5克,橘紅22.5克。將這些藥材混合,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450毫升的水,放七片生薑和一個烏梅,煮至剩下約315毫升,濾掉殘渣,趁熱服用。
外感發燒頭痛,因為痰濕在體內凝聚成熱,或者胃部脹滿,頻繁嘔吐且噁心。這種情況下,會使用參蘇飲或藿香正氣散來治療。
【局方參蘇飲】
陳皮、枳殼、桔梗、炙甘草、木香各15克,半夏、乾葛、紫蘇葉、前胡、人參、茯苓各22.5克。將這些藥材混合,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450毫升的水,放七片生薑和一個棗子,煮至剩下約315毫升,濾掉殘渣,溫熱服用。(另一個配方不使用木香)
【局方藿香正氣散】
茯苓、白芷、大腹皮、紫蘇各30克,陳皮、桔梗、白朮、厚朴、半夏、炙甘草各60克,藿香90克(去皮)。將這些藥材混合,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450毫升的水,放三片生薑和一個棗子,煮至剩下約315毫升,濾掉殘渣,趁熱服用。如果想要促進排汗,可蓋上被子,再煮一次服用。
若上述症狀仍未改善,則使用小柴胡湯治療。(配方請參考前面)
若上述症狀仍未改善,且腹部脹滿,多日未排大便,則使用小柴胡加芒硝湯治療。
柴胡81克,黃芩、人參、炙甘草各60克,半夏24克,芒硝90克。將這些藥材混合,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450毫升的水,放五片生薑和一個棗子,煮至剩下約360毫升,濾掉殘渣,加入芒硝再煮一兩次,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