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十二經本一脈

(一首集次見東垣醫學發明)

中焦肺起脈之宗。出手大指之端沖。大腸即手起次指。上行環口交鼻里。胃經源又下鼻交。出足大指之端饒。脾脈就足指端上。注於心中少陰向。心經中之入掌循。手內端出小指行。小腸從手小指起。上斜絡於目內眥。膀胱經就目內生。至足小指內側停。腎脈動於小指下。起注胸中過腹胯。

心包出處又屬胸。循手小指次指終。三焦向手次指側。環走耳前目銳息。膽家接生目銳傍。走足大指三毛間。足肝就起三毛際。注入肺中循不已。

白話文:

  • 中焦是肺部的經脈起始點,從手的大拇指尖端開始運行。
  • 大腸經脈從大拇指運行到第二個手指,向上繞過嘴脣並進入鼻腔內部。
  • 胃經脈向下進入鼻腔,然後從腳的大拇指尖端開始運行。
  • 脾經脈從腳的第二個手指尖端開始上行,最終注入心臟附近的少陰經脈。
  • 心經脈從心部進入手掌,然後從手的內側進入小指尖端。
  • 小腸經脈從小指尖端開始,向上斜行至眼內角。
  • 膀胱經脈從眼睛內角開始,直至腳的小指內側停止。
  • 腎經脈從腳的小指下方開始運行,注入胸部,再經過腹部。
  • 心包經脈從胸部開始,從腳的小指尖端終止。
  • 三焦經脈從腳的第二個手指側面開始,環繞至耳前,並影響眼內角。
  • 膠經脈接續於眼睛內角旁邊,運行至腳的大拇指三毛間。
  • 膠經脈從腳的大拇指三毛間開始,注入肺部,持續運行。
  • 膠經脈從腳的大拇指三毛間開始,注入肺部,持續運行。

2. 奇經八脈

(一首集次見內經骨空論等篇)

督脈起自下極腧。並於脊裡上風府。過腦額鼻入齦交。為陽脈海都綱要。任脈起於中極底。上腹循喉承漿里。陰脈之海妊所謂。衝脈出胞循脊中。從腹會咽絡口唇。女人成經為血室。脈並少陰之腎經。與任督本於陰會。三脈並起而異行。陽蹺起足之跟里。循外踝上入風池。陰蹺內踝循喉嗌。

本足陰陽脈別支。諸陰交起陰維脈。發足少陽築賓郗。諸陽會起陽維脈。太陽之郄金門是。帶脈周迴季脅間。會於維道足少陽。所謂奇經之八脈。維繫諸經乃順常。

白話文:

督脈由下極穴開始,沿脊髓至風府,經過腦部、額頭、鼻子進入牙齦交界處,是陽脈的總管。任脈起於中極穴,上行至腹部,繞喉部,穿過承漿穴,是陰脈的總管。衝脈從胞宮出發,沿脊柱中線行走,到腹部匯合,進入咽喉,連接嘴脣。在女性身上,衝脈形成血室,與少陰腎經相連。督脈和任脈都源於陰經的匯合點。三條脈分別起始但各自運行。陽蹺脈起於腳跟附近,沿外踝上行,進入風池穴。陰蹺脈則沿內踝繞過喉嚨。這段文字提到足部的陰陽脈分出的支脈,諸多陰脈交會於陰維脈。足少陽的築賓郗穴是發源於足少陽的支脈,諸多陽脈會聚於陽維脈。太陽的郄穴在金門。帶脈環繞著腰部和側肋,會合於維脈道,足少陽的脈絡。這是所謂的奇經八脈,連結所有經脈,保持其運行的常態。

3. 十二經脈

(十二首集次見靈樞經脈論)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為氣嗽。喘渴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內前臁痛。小便頻數掌中熱。

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失無度溺變別。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連出合谷。兩筋歧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傍。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賁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白話文:

「手太陰肺中焦發源於肺部,向下連接大腸,出於橫膈門。它上至橫膈膜,屬於肺部,通過肺部的連接線,橫過腋下,沿著手臂的內側行走。在肘部和前臂的脈搏位置,經過魚際(手掌的部位),在大拇指的內側,到達指甲根部。然後分支迴腕後,接觸到次指(第四指),屬於陽明經路。這條經路氣血豐富但血液較少。若功能失調,會導致喘息和咳嗽,肺部脹大,橫膈門疼痛。雙手交織時感到臂部癥狀,常見的病症包括氣喘、口渴、心煩、胸部滿脹、手臂內側前臂疼痛、頻尿,以及手掌發熱。

如果肺氣虛弱,可能會引起肩背疼痛並伴有寒冷感;如果肺氣過盛,可能會出現疼痛、風汗和疲勞。常常打哈欠、呼吸困難,失竊無度、尿頻或尿量變化。手大腸的脈路起於商陽(大拇指末節的穴位),沿手指上行,連接合谷(手腕外側的穴位),在手指兩側的肌腱間,循行至臂脂肪,進入肘部外側,沿著臂外側,到達肩端,靠近鎖骨旁邊。然後,它從肩下進入橫膈門,連接肺部,下達橫膈膜,屬於大腸。它還從橫膈門直上頸部,斜向賁門(臉頰前部)下至牙齒位置。在人中交叉,向左向右延伸,上至鼻孔,注入迎香(鼻翼下方的穴位)。」

此經氣盛血亦盛。是動頸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鼻衄。目黃口乾喉痹生。大指次指難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上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裡。下行直合氣沖中。遂由髀關抵膝臏。䯒跗中指內關同。一支下漆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間通。一支別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經盡已。

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悽悽惡寒畏見人。忽聞木音心震懾。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仍賁響。凡此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為狂瘧。濕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胗又喉痹。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指俱痛徹。有餘消穀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食不消。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中醫中的十二正經之一——足陽明胃經及其病變症狀和治療方法。以下是其簡要概述:

  1. 足陽明胃經:從鼻子開始向下經過面部、口腔、咽喉到達胸部,再分支進入腹部,最後通過大腿、小腿直到腳趾尖。
  2. 病變症狀:
  • 氣盛血亦盛時會出現頸部腫脛、牙齦疼痛等症狀;
  • 鼻子出血、眼睛發黃、口幹咽痛、手指不能靈活使用、肩膀前方及手臂外部持續性疼痛等病症;
  • 如果胃經過度興奮或虛弱,可能會導致消化系統問題如腹瀉、便祕、尿液呈黃色等。
  1. 治療方法:
  • 針對不同部位的疾病可以進行不同的針灸、推拿、拔罐等方式來調理胃經;
  • 若胃經氣血旺盛,可食用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若胃經氣血不足,應多吃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寒冷刺激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對該古文的一個簡單概述,並未包括所有細節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如果您有任何健康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瞭解相關信息,請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氣盛身前皆有熱。

太陰脾起足大指。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臑循䯒經膝里。股內前廉入腹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決然衰。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

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疽發身黃大指痿。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心系走。直上咽喉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注少衝。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

白話文:

當一個人的「氣」過於旺盛時,全身都會感到熱。

太陰脾經由腳的大拇指開始,向上沿著大腿內部、小腿和膝蓋,進入腹部,屬於脾臟並連結到胃部。它經過隔膜,穿過喉嚨,延伸至舌尖並將能量分散在舌頭下方。另一條分支則從胃部流向下一個器官——心臟。如果這條經脈的能量過剩但血液不足,就會引起一些問題。例如:吃進的食物會立即嘔吐;胃脘(位於胸部)疼痛;身體各處都可能出現疼痛感;腹部脣脹且容易打嗝;舌根僵硬;排便稀薄或呈糊狀;無法安睡;站立或走路時腿部和膝蓋浮腫;皮膚呈現黃色;手指的小趾變得無力。

手少陰心經起自心臟,通過隔膜直到小腸。其中一條分支繼續向上升,通過喉嚨並附著在眼球周圍。另外一條主線則先通過肺部再從肩膀出來,然後沿著手臂的背部一直往下,最後注入手掌背側靠近指尖的地方。這個經脈充滿了許多能量卻缺乏血液。如果它的能量過度活躍,可能會導致心絞痛以及脾胃疾病。此外,口渴想喝水、喉嚨乾燥、肋骨部位疼痛及眼睛像被金子般刺眼等症狀也可能發生。

脅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手太陽經小腸脈。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側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上循臑外出後廉。直過肩解繞肩甲。交肩下入缺盆內。向腋絡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屬小腸。一支缺盆貫頸頰。至目銳眥卻入耳。復從耳前仍上頰。抵鼻升至目內眥。斜絡於顴別絡接。此經少氣還多血。是動則病痛咽嗌。

頷下腫兮不可顧。肩如拔兮臑似折。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聾目黃腫腮頰。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猶當細分別。

足經太陽膀胱脈。目內眥上起額尖。支者巔上至耳角。直者從巔腦後懸。絡腦還出別下項。仍循肩膊俠脊邊。抵腰膂腎膀胱內。一支下與後陰連。貫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內左右別。貫胂俠脊過髀樞。臂內後廉膕中合。下貫踹內外踝後。京骨之下指外側。是經血多氣猶少。是動頭疼不可當。

白話文:

手臂內部後面疼痛,手掌中心有熱感要找經脈來治療。這是指的手太陽經的小腸脈,起源於小手指末端的少澤穴位,沿著手外部經過腳踝中部、手臂骨骼和肘部內部,向上沿著胳膊外部到達背部,通過肩膀並包圍肩胛骨,然後向下進入胸腔內部,通向腋窩並連結心臟,沿著咽喉下降到胃部屬於小腸的一部分。另一分支從胸腔穿過頸部到達臉頰,並延伸到眼睛銳利的部分然後進入耳朵,再從耳朵前面返回到臉頰,抵達鼻子上升到眼睛內側,橫向連接顴骨並與其它經絡相連。這條經脈氣血不足但血液較多,如果出現症狀則表現爲喉嚨疼痛。

下巴下方腫脹無法轉頭看後面,肩膀像被拉扯一樣而胳膊好像斷了一樣。它引起的疾病主要是肩膀和胳膊的疼痛,以及聽力減退、黃疸、腮腺炎等病症。在胳膊後方的肌肉部位也會感到疼痛,因此應該仔細區分這些區域。

腳上的太陽膀胱經脈源自眼角上方額頭上的一點,有一條分支經過頭頂直到耳朵角落;另外一條直線從頭頂通過腦後的懸垂物與大腦相聯繫,然後再出來分別向下伸展到脖子兩側,沿著肩膀和背部長時間停留,在腰部腎臟和膀胱內部結束。另一條分支向下與尿道相連並通過肛門斜插入委中的穴位;還有一條分支位於胳膊內部並在兩邊分開,貫穿淋巴結並且繞過大腿根部,最後在腿內部靠近膝蓋的位置合併在一起,繼續向下穿過多處關節直至腳跟後面的京骨頭下面,止於大拇指外面一側。這個經脈雖然氣血充足但是血液較少,當出現問題時會出現劇烈頭痛等症狀。

項如拔兮腰似折。髀強痛徹脊中央。膕如結兮臑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所生瘧痔小指廢。頭囟頂痛目色黃。腰尻膕腳疼連背。淚流鼻衄及癲狂。足經腎脈屬少陰。小指斜趣湧泉心。然谷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臑內侵。出膕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膀胱臨。直者屬腎貫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尋。

支者從肺絡心內。仍至胸中部分深。是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飢不欲食。喘嗽吐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䀮䀮氣不足。心懸如飢常惕惕。所生病者為舌乾。口熱咽痛氣賁逼。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澼。痿厥嗜臥體怠惰。足下熱痛皆腎厥。

手厥陰心主起胸。屬包下膈三焦宮。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上連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臑內。太陰少陰兩經中。指透中衝支者別。少指次指絡相通。是經少氣原多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心中憺憺或大動。善笑目黃面赤色。所生病者為煩心。心痛掌中熱之極。

白話文:

我的脖子像被拉扯著,腰部好像要斷了一樣疼痛。大腿骨硬得像是刺穿了背部中間一樣痛苦。小腿肚僵硬且肌肉撕裂般地疼痛。這就是腳踝處的經絡受傷的症狀。如果產生瘧疾、痔瘡或者小手指不能動彈的情況,則可能是頭蓋骨頂部和眼睛發黃的原因。腰部、臀部、小腿以及腿部連帶著背部都感到劇烈的疼痛。眼淚不停地流淌下來,並伴隨著鼻子出血以及精神錯亂等症狀。腳底下的腎脈屬於陰性,從小拇指延伸到湧泉穴的心臟部位。然而,在內踝後方有一個分支進入腳腕內部並向上侵犯手臂內側。這個分支從腎臟貫穿肝臟隔膜進入到肺部沿著喉嚨尋找舌頭根部的位置。

另一個分支則連接到了肺部並且與心臟相連並在胸部深處進行分叉。這條經絡氣量較多但血液較少。當它出現問題時會出現飢餓感但是不想吃東西的現象;咳嗽哮喘咳血咽喉鳴叫等現象也會出現;坐著的時候想要站起來卻感覺面部皮膚油膩膩的樣子;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物體;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胸口煩躁不安容易餓肚子經常處於警惕狀態;舌頭乾燥口腔發熱咽喉腫脹聲音嘶啞;腿後面靠近脊椎的地方會感覺到疼痛;心情煩悶腸胃不適伴有黃色斑點;身體疲倦無力喜歡躺著睡覺;腳下熱乎乎的感覺很不舒服等等症狀都是由於腎臟功能失調導致的。

手厥陰心主開始於胸部然後向下到達膽囊宮區域。另一條分支則是沿著胸部向外擴展直到肋骨下方並與脅上的位置相接。接著繼續向上升起到腋窩附近再沿著手臂內側一直往上走經過太陰和少陰兩條經絡之間。在手掌中心有一條分支通過中衝穴位與其他分支相互溝通交流。這一條經絡氣量較

手經少陽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肘後臑外循肩上。少陽之後交別傳。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里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頤仍注頰。一支出耳入耳前。卻從上關交曲頰。至目內眥乃盡焉。是經少血還多氣。是動耳鳴喉腫痹。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眥。肩臑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廢。足脈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銳眥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右上缺盆。支者耳後貫耳內。出走耳前銳眥循。一支銳眥大迎下。合手少陽抵項根。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

白話文:

手經少陽三焦脈,從小指和次指的末端開始。兩側的手腕外側,上行至手臂外側的兩骨間,至肘後部,再沿肩上行,與少陽脈交會後分離傳導。進入缺盆(鎖骨下部)在羶中(胸部中央)分佈,散佈到心包和膈肌。有分支向上到羶中和缺盆,再上至後頸、耳後、耳角,繞一圈後向下至頦部,再注入頰部。其中一支則從耳部進入耳前,再至額頭,交會於曲頰,直至眼內角結束。

這條脈主氣不主血,若動脈,會出現耳鳴、喉腫、痹症等症狀。

所涉及的病症包括:自行出汗、耳後及眼部疼痛、肩、臂、肘、手臂外側疼痛,以及小指和次指功能失常。足脈少陽膽之經,從兩眼銳角開始,至頭頂,沿額角、耳後,經過腦空、風池等穴位,至肩上,交會於少陽脈右上至缺盆。有一支從耳後穿過耳內,至耳前銳角,另一支從銳角下至大迎穴,與手少陽脈相會,至項根,再至頰車、缺盆合流,最後進入胸腔,貫穿膈肌,連接肝經。

屬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街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指次指分。一支別從大指去。三毛之際接肝經。此經多氣乃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所生頭痛連銳眥。缺盆腫痛並兩腋。

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痎瘧疾。胸脅髀膝至胻骨。絕骨踝痛及諸節。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陰後。循膕內廉陰股充。環繞陰器抵少腹。俠胃屬肝絡膽逢。上貫膈里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巔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

白話文:

屬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街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指次指分。一支別從大指去。三毛之際接肝經。此經多氣乃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所生頭痛連銳眥。缺盆腫痛並兩腋。

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痎瘧疾。胸脅髀膝至胻骨。絕骨踝痛及諸節。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陰後。循膕內廉陰股充。環繞陰器抵少腹。俠胃屬肝絡膽逢。上貫膈里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巔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

膽經由側腹部通過,進入腹部,再沿著大腿內側至臀部。然後,它沿著大腿外側到膝蓋,再在小腿外側的陽陵泉穴處穿過。接著,它繼續沿著腳踝外側到足底,與足厥陰肝經相連。這條經脈氣血豐富,但血液較少。當此經脈受損時,可能出現口苦、長嘔、心脅疼痛、面部乾燥、足部熱感、體質差、頭痛連帶眼周等症狀。

馬刀和結石等異物可能阻塞在兩邊的淋巴腺,引起出汗、發冷、寒戰、痲痺、發燒、癱瘓、胸脅、大腿、膝蓋、腳踝及各關節疼痛等症狀。足厥陰肝經終止於大拇指的指端,沿著腳趾間的毛細孔連接肝經。在腳腕上緣,有太衝穴和中封穴,沿著小腿內側的陰股筋膜,繞過生殖器,到達小腹,與胃、肝、膽相連。它也沿著喉嚨、頚部、眼眶走行,最後在頭頂與督脈相會。另外有一個分支在眼眶中間重新回到肝經。

下絡頰裡環唇內。支者便從膈肺起。此經血多氣少焉。是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少腹腫。面塵脫色及咽乾。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證還須仔細看。

白話文:

"本經行於頰裡環繞脣內。分支則自膈肺開始。此經之氣血比例偏重於血而氣較少。動則腰部疼痛,活動困難。男性可能出現睪丸炎,女性則可能有小腹脹痛的情況。面部可能呈現灰暗無光澤,並伴有喉嚨乾燥。常見病症包括胸部滿脹、嘔吐、腹瀉、小便困難,甚至偶爾會發生尿失禁和睪丸炎等症狀。臨牀診斷時,還需詳細觀察患者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