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六 (3)
卷之六 (3)
1. 六氣先取化元(一首)
辰戌之紀,號太陽。瀉水補火,當在九。 卯酉之紀,號陽明。瀉金補水,六月取。 寅申之紀,號少陽。瀉火補金,在龍口。 丑未之紀,號太陰。瀉土補水,迎馬首。 子午之紀,號少陰。瀉火補金,辰上候。 巳亥之紀,號厥陰。瀉木補土,年在丑。 只要先時取化源。此是玄珠斡天手。 啟玄注素,別些個。用藥施針,兩俱可。
卻於四月始迎風,乍前十二先發火。 玄珠五穴分明說。數有生成多少別。 木瀉太衝,火太陵;土白,金淵,水溪穴。 衰者還宜預補之。陰陽自有玄珠說。
白話文:
[六氣先取化元(一首)]
在辰年和戌年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太陽的紀年。對於這種情況,應該在每年的第九個月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就是瀉水和補火。
在卯年和酉年的時候,被稱為陽明的紀年。對於這種情況,則應在每年的第六個月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就是瀉金和補水。
在寅年和申年的時候,被稱為少陽的紀年。對於這種情況,應在龍口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就是瀉火和補金。
在丑年和未年的時候,被稱為太陰的紀年。對於這種情況,應在馬首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就是瀉土和補水。
在子年和午年的時候,被稱為少陰的紀年。對於這種情況,應在辰上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就是瀉火和補金。
在巳年和亥年的時候,被稱為厥陰的紀年。對於這種情況,應在醜年進行調理,具體來說,就是瀉木和補土。
以上這些調理方法,都是基於先時取化源的原則,這可以被視為一種高深的調理手法,就像操縱天地運轉一樣。無論是使用藥物還是針灸,都可以遵循這些原則。
然而,在四月開始,就應該預先進行調理,比上述的時間提前十二個月。具體來說,就是在每個相應的月份進行相應的調理。在《玄珠》一書中,對此有詳細的說明。
對於調理的穴位,也有不同的選擇。例如,瀉木的時候選擇太衝穴,瀉火的時候選擇太陵穴,瀉土的時候選擇白穴,瀉金的時候選擇淵穴,瀉水的時候選擇溪穴。
對於那些體質較弱的人,更應該提前進行補養。關於陰陽調理的詳細原則,可以在《玄珠》一書中找到相關的說明。
2. 天地藥食所宜(一首)
上角或下角,治以辛涼且無駁。 上下徵或火,針而寒者自來可。 上宮或下宮,若加之熱,古今同。 上宮中或角與徵,上用苦熱而已矣。 下宮如遇徵其中,下使甘溫如喝起。 下宮下若更逢宮,下主苦溫,隨表裡。 下宮或值中商羽,下非甘熱,將何據? 上商與下商,苦小溫又良。 下商中角、徵、商、羽,治下酸溫是正方。 上羽宜苦溫;下羽宜苦熱。 上羽中逢宮、羽、商,上宜甘熱,一言決。 下羽中商、角、羽、宮,下當甘熱,別無說。 下屬地,上屬天。 藥食隨宜,慎勿偏。 假若上宮宜苦熱,苦若用時,鬚髮泄。 苦能燥熱,濕能通;甚者,更加奪與越。 苦熱如將補濕家,縱無肉潰,須皮裂。
白話文:
[天地藥食所宜]
如果病症出現在上部或下部的「角」部位,治療應採用辛涼的藥物,而且不需過於糾結。
如果病症出現在上部或下部的「徵」部位,或者有火象,可用針灸治療,若感到寒冷,則可以進行治療。
如果病症出現在上部或下部的「宮」部位,若再加入熱性治療,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如果病症出現在上部「宮」、「角」、「徵」部位,治療應使用苦味且熱性的藥物。
如果病症出現在下部「宮」部位,遇到「徵」的狀況,治療應使用甘味且溫性的藥物。
如果病症出現在下部「宮」部位,再遇上「宮」的狀況,治療應使用苦味且溫性的藥物,考慮到身體的表裡狀態。
如果病症出現在下部「宮」部位,遇到「商」、「羽」部位,治療應使用甘味且熱性的藥物。
對於「商」部位的病症,無論出現在上部還是下部,都適合使用苦味且微溫的藥物。
如果病症出現在下部「商」部位,遇到「角」、「徵」、「商」、「羽」的狀況,治療應使用酸味且溫性的藥物。
對於上部「羽」部位的病症,治療應使用苦味且溫性的藥物。
對於下部「羽」部位的病症,治療應使用苦味且熱性的藥物。
如果病症出現在上部「羽」部位,遇到「宮」、「羽」、「商」的狀況,治療應使用甘味且熱性的藥物。
如果病症出現在下部「羽」部位,遇到「商」、「角」、「羽」、「宮」的狀況,治療應使用甘味且熱性的藥物。
下部屬地,上部屬天,在選擇藥物和食物時應適應其特性,切勿偏頗。
假設病症出現在上部「宮」部位,適合使用苦味且熱性的藥物,使用時應注意發汗。
苦味藥物能燥濕,濕性藥物能通利,病情嚴重時還可以配合使用奪汗法和越汗法。
如果使用苦味且熱性的藥物來補充濕性體質的人,即使沒有肉潰的情況,也會導致皮膚破裂。
3. 運氣活法(一首)
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便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
白話文:
如果病狀並非由當年的特定氣候因素所引起,就應查看其症狀與哪一年的氣候運行狀況相同。然後根據那一年的特性來尋找治療的方法。這樣一來,就會明白所有的治療方法和健康之道都涵蓋在最真實、自然的法則之中。
4. 六氣化變勝復淫治略(一首)
夫六化六變,勝復淫治,不可綱紀。六氣所至,和平暄埃,炎暑清勁,時化之常;璺啟舒榮,圓盈行出,庚倉藏斂,司化之常;風雨霧露,形見蕃鮮,生長收藏,氣化之常;六氣生終,寒溫溽潤,毛羽倮介,鱗生羽化,皆謂生成,德化之常;生榮濡茂,堅藏之謂,布政之常。
大涼驟注,燔燎散落,自埃水雹,氣變之常。高明光顯,沉陰暝晦,勁切淒鳴,堅芒剛固,令行之常。為病裡急,瘍疼身熱,積飲痞隔,嚏嘔瘡瘍,浮虛身腫,病形之常。肢痛驚惑,惡寒戰慄,譫妄驚躁,瞀時蓄滿,尻膝胻病,病內之常。奰戾悲妄,衄衊嘔湧,霍亂吐下,喉閉耳鳴,皴揭寢汗,經病之常。脅痛嘔泄,語筆重胕,暴注瞤瘈,流注禁止,病主之常。
凡十二變,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盛則浮,濕勝濡泄,甚則變病。水閉腑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故為化。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各命所在,徵兆之耳。
白話文:
對於六種氣候的轉化與變更,以及氣候過度、制約與復甦的規律,並非能輕易地歸納總結。六種氣候的來臨,導致的環境變化,如平和、溫暖、灰塵、酷熱、清冷、強風,這些都是季節轉換的正常現象。地裂開,萬物開始生長,圓滿充盈,穀物成熟,糧食儲存,這是自然運作的常態。風、雨、霧、露的形成,使得生物繁衍旺盛,生長、成熟、收藏,這都是氣候影響下的自然法則。六種氣候的生成與結束,冷熱、溫度、濕度的變化,鳥獸、昆蟲、魚類的成長與蛻變,都屬於生命成長的過程,這是自然界恆常的德行。生長、繁榮、滋潤、茂盛,堅固收藏,這是自然界的常規政策。
極度的寒冷突然降臨,焚燒後的灰燼飄散,沙塵、雨水、冰雹,這些是氣候異常的常見現象。高遠明亮、光輝顯耀,低沉昏暗、陰雲密佈,強烈的寒風,悽厲的呼嘯,堅硬的冰霜,這些是季節命令執行的常態。身體內部緊繃,皮膚疼痛,身體發熱,胸腹積水,心臟阻塞,打噴嚏,嘔吐,皮膚潰爛,這些是疾病的常見症狀。四肢疼痛,精神錯亂,怕冷,寒戰,胡言亂語,焦慮煩躁,視力模糊,腹部脹滿,臀部、膝蓋、小腿疼痛,這些是身體內部疾病常見的症狀。面部扭曲,情緒激動,鼻血,嘔吐,腹瀉,喉嚨閉塞,耳鳴,皮膚乾燥,睡眠中出汗,這些是經絡疾病常見的症狀。脅痛,嘔吐,腹瀉,語言不清,四肢腫脹,急性腹瀉,肌肉抽搐,血栓,禁食,這些是主要疾病的常見症狀。以上十二種現象,以德行回應德行,以變化回應變化,以政策回應政策,以命令回應命令。氣候高亢則高亢,氣候低落則低落,氣候延遲則延遲,氣候提前則提前,氣候中庸則中庸,氣候偏離則偏離,這是位置的常態。風氣過盛則導致身體震顫,熱氣過盛則導致腫脹,燥氣過盛則導致乾燥,寒氣過盛則導致浮腫,濕氣過盛則導致泄瀉。若氣候極端,則會引發疾病。如水氣封閉,腑臟腫脹,這些變化取決於氣候的位置。六種氣候的作用,各自回到不能制約它們的狀態,然後再次產生變化。太陰的雨水氣候,影響太陽的氣候;太陽的寒冷氣候,影響少陰的氣候;少陰的熱氣候,影響陽明的氣候;陽明的燥氣候,影響厥陰的氣候;厥陰的風氣候,影響太陰的氣候。這些都是根據它們各自的位置,預示的徵兆罷了。
5. 司天勝復六診(一首)
衝陽胃土足跗上,微則食減,絕則喪。(厥陰司天視診。) 尺澤在肘內廉文,金肺內絕,火邪旺。(少陰司天。) 太谿內踝後跟中,土來剋水,腎家恙。(太陰司天。) 天府肺氣肘內側,腋下三寸,火應相。(少陽司天。) 太衝在足大指後,本節三寸,屬肝臟。(陽明司天。) 神門掌後銳骨端,心氣難與太陽亢。 經言六脈絕不治,聊為歌式備遺忘。(太陽司天。)
白話文:
【衝陽穴位於腳背上,與胃相關。】如果這裡的脈象微弱,表示飲食減少;若脈象消失,則可能危及生命。(這是在厥陰司天的情況下進行的診斷。)
【尺澤穴在手肘內側的凹陷處,與肺相關。】如果此處脈象顯示肺氣衰竭,那可能是因為火邪旺盛。(這是在少陰司天的情況下。)
【太谿穴在內踝後方,腳跟中間,與腎相關。】如果土氣過盛而剋制了水氣,可能導致腎臟問題。(這是在太陰司天的情況下。)
【天府穴在手肘內側,腋下三寸的地方,與肺氣相關。】這種情況下,火氣應當是相應的。(這是在少陽司天的情況下。)
【太衝穴在腳大拇指後方,關節後三寸,與肝臟相關。】(這是在陽明司天的情況下。)
【神門穴在手掌後,銳骨的末端,與心氣相關。】如果心氣無法與太陽抗衡,可能會有問題。古籍記載,如果六脈都已衰竭,疾病就難以治療。(這是在太陽司天的情況下。)我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以便於記憶,防止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