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六 (2)
卷之六 (2)
1. 一歲之中五運交日(一首)
初起大寒無改易。二起清明前三日。三起夏至前之五。四起處暑後之七。五起立冬後五朝。各七十二循環畢。主運木火土金水。運生一運周而始。陽年起太陰年少。太少之各相間起。角徵宮商羽迭排。每年自覺輪無已。欲推客氣尋誰問。當年運是初之運。五音支小逐陰陽。運運相生體前論。
白話文:
[一年中五運交接的日子]
一年中的五運交接日子如下: 一、起始於大寒節氣,並不會有改變。 二、第二個交接點在清明節前三天。 三、第三個在夏至前的第五天。 四、第四個在處暑後的第七天。 五、最後一個在立冬後的第五天。
每次交接後,會有七十二天的運行週期,然後進入下一個運行週期。主要的運行元素為木、火、土、金、水。
每種運行元素會產生出下一個元素,如此週而復始。在陽年開始的是太運,而在陰年開始的是少運。
太運和少運分別交替出現。五運的排列順序為角、徵、宮、商、羽,每年都按照這樣的順序循環不息。
如果想要推算客氣的運行,可以詢問當年的運行情況。五音和十二地支與陰陽相互配合,運行元素之間的相生關係已在前面討論過了。
2. 五太從運化(一首)
五太之年雖異紀。司天止有羽與徵。太角運與上商同。上徵逢時氣逆沖。戊火然為太徵歲。上羽還同正徵議。大徵更見徵司天。收氣必晚難齊至。太商若更遇上徵。便與正商無少異。運或本羽見上羽。長氣不化乖常度。唯大宮年本氣專。更無他候奪其權。縱逢上羽及上徵。終莫虧盈土化宣。
白話文:
在不同的年份,五行之氣雖有變化,但主管天空的僅限於水與火的象徵—羽和徵。當太角運遇到上商之時,情況與上商相同。而上徵遇到相剋的氣時,則會有逆衝的情況發生。在戊火旺盛的年份,就是太徵歲,上羽則與正徵有相似的影響。如果大徵年再遇到徵氣主管天空,那麼收斂的氣會來的比較晚,難以準時到來。當太商遇上了上徵,那它與正商就沒有任何區別了。若運行的是羽,而遇到上羽,生長的氣息就會變得異常,不符合常規。
唯有大宮年,它的本氣是最專注的,沒有其他氣侯能奪去它的主導權。就算遇到了上羽或者上徵,土的化育功能最終還是不會受到影響,土的生化功能依然能正常發揮,不會出現虧損或過剩的情況。
3. 五少從運化(一首)
五少之年從鬼化。司天唯有角商宮。若逢相剋比和者。更逐天音與正同。
白話文:
在五少之年的時候,人體的生理狀態會跟隨著自然界陰陽五行的變化而轉換,就像受到鬼神的操縱一般。當主宰一年氣運的司天之氣,僅出現角、商、宮三種音律時,這象徵著木、金、土三行的能量。
如果遇到相剋或比和的情況,即五行間的相剋制約或相生輔助關係,那麼人體的健康狀況就會隨著這種自然規律的影響而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遵循自然界音律(天音)的指引,以及正統的養生之道,來調節身體,保持健康。
4. 五運不及災宮(一首)
辛一丁三己五中。乙七癸九是災宮。勝從各分時與位。誰知五臟與宮同。
白話文:
「在五運的規律中,當辛屬第一、丁屬第三、己屬第五的年份,這些年份落在中央區域。而乙屬第七、癸屬第九的年份,則被視為災宮,可能帶來一些不順或疾病。各種運勢會根據時間和位置產生影響,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五行運勢與人體五臟的健康狀況是相應的。」
5. 五郁發期(一首)
土火之郁發於四。金髮於五為常事。木鬱之發無相期。水鬱二火前後至。氣有多少發微甚。微厥下承如氣應。盛者差三十度奇。氣猶未去乖常令。運太過者其至先。運不及者其至後。當先反後後反先。發不如期是災咎。木達火發土奪之。金泄水為之折制。觀其虛盛與調之。過者折之以其畏。咸瀉腎兮酸瀉肝。甘瀉脾兮辛瀉肺。苦瀉心兮自古同。客勝無妨假其氣。
白話文:
[五種鬱悶的情緒發作時間(一首)]
土和火所引起的鬱悶在第四個月爆發。金的鬱悶通常在第五個月出現。由木引起的鬱悶則無法預測其爆發時間。水的鬱悶會在兩個火月的前後到來。
鬱悶的程度有輕有重,爆發時的徵兆也有所不同。輕微的鬱悶會引起短暫的肢體冷感,然後向下傳導,這都是正常的反應。嚴重的鬱悶程度相差三十度左右。如果鬱悶的情緒沒有消散,就違背了正常的生理規律。
運行過度的鬱悶會提前到來,而運行不足的鬱悶則會延遲。如果鬱悶的情緒的爆發時間不符合預期,這可能就是一種災難或疾病的預兆。
當木氣旺盛,火氣就會爆發,但會被土氣抑制。金氣的洩露,水氣會進行制衡。觀察鬱悶情緒的虛實強弱,並進行調整。對於過度的情緒,我們應該用其害怕的方式來折騰它。
鹹味的食物可以幫助調節腎臟,酸味的食物可以調節肝臟,甜味的食物可以調節脾臟,辛辣的食物可以調節肺部,苦味的食物可以調節心臟,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原則。只要外來的情緒不會影響到你的主要氣質,那麼你就可以借用這種氣質來平衡情緒。
6. 五臟五邪相乘
虛邪之病母乘子。心火熱乘脾土是。實邪之病子乘母。肺金燥乘脾土裡。微邪之病妻乘夫。腎水寒乘脾土耳。賊邪之病夫乘妻。肝木氣乘脾土矣。正邪之病為本病。脾土自甚濕如此。所謂微實正虛邪。從微至甚求其理。細言各有甚與微。其餘以此類推之。
白話文:
在中醫學理論中,講述了五臟間的相乘關係,也就是一臟對另一臟的過度影響。當臟腑虛弱時,母臟會過度影響其子臟,比如心火過旺影響到脾土的情況,這稱為虛邪之病。
相反的,如果臟腑實滿,子臟會反過來影響母臟,例如肺金燥熱影響到脾土,這叫做實邪之病。
還有一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微邪之病,就像夫妻之間的影響,腎水過冷會影響脾土,可比擬為妻子影響丈夫。
再者,賊邪之病,像丈夫影響妻子,肝木氣過盛會影響脾土。
最後,正邪之病,指的是脾臟本身濕氣過重的情況,這就是臟腑本身的疾病。
總的來說,這些病狀有輕微和嚴重的不同層次,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能從輕微的症狀追蹤到其最嚴重的狀態,尋找其發病的原理。而對於每種疾病的具體情形,其輕微與嚴重的程度,都可以根據上述的原則來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