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9)

1. 病機略一首(集次見凡例)

五實者。脈盛為心。皮熱為肺。腹脹為脾。前後不通為腎。悶瞀為肝也。五虛者。脈細為心。皮寒為肺。氣少為肝。前後泄利為腎。飲食不入為脾也。謂一病五者悉具。

五勞七傷。六極乃𣨙。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又志思憂心與疲勞為五勞也。肝傷善夢。心傷善忘。脾傷善飲。肺傷善痿。腎傷善唾。骨傷善飢。脈傷善嗽。為七傷也。傷勞為六極。氣血筋骨髓精病也。

五郁七情。九氣所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此為九氣)憂愁思慮。甚則傷心。形寒飲冷。過則傷脾。恚怒氣逆。過則傷肝。飲食勞倦。甚乃傷脾。坐臥濕地。強力入水。故乃傷腎。(次為七情)此因氣動。

形神自病。喜怒不節。勞形厥氣。氣血偏盛陰陽相乘。陰勝陽病。陽勝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則傷形。熱則傷氣。氣傷則痛。形傷則腫。先痛後腫。氣傷形也。先腫後痛。形傷氣也。陰陽變病。標本寒熱。如大寒甚。熱之不熱。謂以熱藥治寒不退。

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見。時節而動。是無火也。當助其心。心虛則熱收於內。故外熱不常。

如熱而甚。寒之不寒。

謂以寒涼藥治熱病。而熱不能退。

是無水也。寒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

腎虛則寒動於中。故外寒不常。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嘔而吐。食入反出。

謂食入良久乃吐。

是無火也。暴逆注下。食不及化。是有火也。溏泄而久。止發無常。是無水也。心盛生熱。腎盛生寒。

此心火極而發熱。腎水盛而生寒。非虛熱虛寒比。

又熱不寒。是無火也。寒不得熱則無水也。寒之不寒。責其無水。熱之不熱。責其無火。熱之不久。責心之虛。寒之不久。責腎之少。

又熱不寒者。或因寒勝格陽在外。本非熱也。寒不得熱者。或因陽極似陰。火盛拒寒在外。而不得熱。本非寒也。寒之不寒。乃水之源衰。火之勝也。熱之不熱。火不源衰。水之勝也。

審察病機。無失氣宜。紀於水火。餘氣可知。婦室病多。帶下赤白。癥瘕㿗疝。婦人有病。六氣四因。皆同男子。余胎產經水之疾。不可枚舉。如帶下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若痢下也。若經水不調。血聚為癥瘕。小腹下腫硬。為㿗疝之疾。

氣血為病。經閉不行。

婦人有胃熱。善食瘦而津液不生。血海竭而名血枯。或脾胃久虛。或形羸氣血俱衰。而致經水不行者。非以上之病。經成孕乃不行也。

或漏不止。

濕熱太迫。則經漏不止。或心氣不足。火熱大熾。旺於血脈中。或身體困熱。心煩不得眠臥。而致經水漏下。陰虛陽搏為崩。

白話文:

病機概要

身體的五種實證:脈搏強盛是心臟的問題,皮膚發熱是肺部的問題,腹部脹滿是脾臟的問題,大小便不通暢是腎臟的問題,頭暈目眩是肝臟的問題。身體的五種虛證:脈搏細弱是心臟的問題,皮膚發冷是肺部的問題,氣短是肝臟的問題,腹瀉是腎臟的問題,食慾不振是脾臟的問題。如果一個病症同時出現以上五種實證或虛證,表示病情複雜。

過度勞累和七種傷害,以及六種極度虛弱都會導致疾病。

長時間看東西會傷血,長時間躺臥會傷氣,長時間坐著會傷肉,長時間站立會傷骨,長時間行走會傷筋。另外,過度思考、憂慮、疲勞也會造成五種勞損。肝臟受損容易做夢,心臟受損容易健忘,脾臟受損容易貪食,肺臟受損容易痿弱無力,腎臟受損容易多唾液,骨骼受損容易飢餓,脈搏受損容易咳嗽,這就是七種傷害。勞累過度會造成六種極度虛弱,即氣、血、筋、骨、髓、精等方面的疾病。

情緒的五種鬱結、七情和九種氣的變化,都會導致疾病。發怒會使氣上衝,喜悅會使氣舒緩,悲傷會使氣消散,恐懼會使氣下沉,寒冷會使氣收斂,炎熱會使氣發散,驚嚇會使氣紊亂,勞累會使氣耗損,思慮會使氣鬱結(以上是九種氣的變化)。憂愁思慮過度會損傷心臟,身體受寒或喝冷飲過多會損傷脾臟,發怒使氣逆行會損傷肝臟,飲食過多或勞累過度會損傷脾臟,坐在潮濕的地方或強行下水會損傷腎臟(以上是七情的變化)。這些都是因為氣的運行異常所導致的。

身體的病症往往是從自身產生。喜怒無常,勞累過度,都會造成氣的運行異常,導致氣血偏盛,陰陽失衡。陰盛就會陽虛,陽盛就會陰虛。陽盛會發熱,陰盛會發寒。如果寒邪過重,反而會出現發熱的現象;如果熱邪過重,反而會出現發寒的現象。寒邪會損傷身體,熱邪會損傷氣。氣受傷會疼痛,身體受傷會腫脹。先痛後腫是氣損傷了形體,先腫後痛是形體損傷了氣。陰陽的變化會導致疾病,需要辨別病情的表裡、寒熱。例如,大寒極盛,用熱藥治療卻無法退寒,這表示體內沒有陽氣。如果熱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白天顯現,夜晚潛伏,或者夜晚出現,白天潛伏,而且發病有時節性,這也是因為體內沒有陽氣,需要調理心臟。心臟虛弱時,熱會內斂,所以外在的熱象不會持續。

如果熱邪極盛,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卻無法退熱,這表示體內沒有陰液。如果寒邪時而發作時而停止,來來回回,發作無常,這也是因為體內沒有陰液,需要調理腎臟。腎臟虛弱時,寒邪會在體內活動,所以外在的寒象也不會持續。如果體內阻塞導致嘔吐,無法進食,這表示體內有火。如果進食後過很久才嘔吐,則表示體內沒有火。如果腹瀉暴注,食物未消化就排出,則表示體內有火。如果腹瀉持續不斷,時好時壞,則表示體內沒有陰液。心火旺盛會產生熱,腎水旺盛會產生寒,這並非一般的虛熱虛寒。

熱病無法用寒藥治癒,是因為體內沒有陽氣。寒病無法用熱藥治癒,則是因為體內沒有陰液。如果寒邪無法用熱藥治癒,問題在於陰液不足;如果熱邪無法用寒藥治癒,問題在於陽氣不足。如果熱象不能持久,是因為心臟虛弱;如果寒象不能持久,是因為腎臟不足。

熱病無法用寒藥治癒,有時是因為寒邪太盛,阻礙陽氣發散在外,其實並非真正的熱症。寒病無法用熱藥治癒,有時是因為陽氣極盛,外表看似陰虛,熱邪阻礙了寒氣的進入,其實並非真正的寒症。寒邪無法用熱藥治癒,是因為腎陰衰竭,陽火亢盛;熱邪無法用寒藥治癒,是因為陽火衰竭,陰液旺盛。

診察病情時,不要錯過氣機的變化,要以水火為綱領,其他氣機變化就容易理解了。婦女的疾病很多,常見的有帶下、赤白帶、癥瘕、疝氣等。婦女的疾病病因和男性相同,都是六氣和四因導致的,其他如胎產、月經等疾病,不勝枚舉。如果帶下呈現紅色,是熱邪進入小腸;如果帶下呈現白色,是熱邪進入大腸,類似痢疾。如果月經不調,血液瘀積就會形成癥瘕,小腹下腫硬,就是疝氣。

氣血失調也會導致疾病,例如經閉不行。

婦女胃火旺盛,容易貪食,導致身體消瘦,津液不足,血海枯竭而經水不行。或是脾胃長期虛弱,身體虛弱,氣血衰退,也會導致經水不行。這些情況與上述的疾病不同,經水不行是因為懷孕。

有時也會出現經血淋漓不止的情況。

濕熱太盛,會導致經血淋漓不止。或是心氣不足,火熱亢盛,在血脈中肆虐,或是身體困倦發熱,心煩失眠,也會導致經血淋漓不止。陰虛陽亢就會導致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