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四 (7)
卷之四 (7)
1. 病機略一首(集次見凡例)
以下是重新標點符號後的文字內容:
以上治瘡脈訣也。
濕熱生蟲。
厥陰風水生蟲;三焦陽火熱甚,而肺多受克;金被火克,不能制木,木甚,兼脾胃濕熱;是以生蟲如寸白、長蛔、血鱉之類。
水積痰飲。
如人素壯今瘦,水走腸間,歷歷有聲,謂之痰飲。有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水流於四肢,當汗出而不出汗,身體重痛,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又有留飲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疼,脅下痛引缺盆,咳則轉甚。
則伏飲者,膈滿嘔吐喘咳。發則寒熱、腰背痛、目注出、其人振振惡寒、身瞤惕。痰證如風痰、熱痰、濕痰、酒痰、食痰、寒痰之類。
目痛赤腫。精散榮熱。
目之五輪,乃臟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人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如白人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有雀目病,則不能夜視及內障,乃暴怒大憂所致。暴赤腫痛。
羞明隱澀、腫痛不已、眼匡紅爛、生眵淚下、拳毛倒睫、視物昏花、翳膜遮睛,皆精榮失守。
風熱盛及血熱也。
牙痛齦宣。寒熱亦別。
牙有惡寒作痛者;有惡熱作痛;有惡寒又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有惡熱飲少寒飲多而作痛;有牙齒動搖作痛;有齒袒而為痛;有齒齦為疳所蝕缺血出為痛;有齒齦腫起為痛;有腺胃中有風邪,但覺風雨作痛;又有牙上多為蟲所蝕,其齒缺少而色變為蟲牙。
齒縫中有血出不止為牙宣。有胃氣少不能於寒,袒露其齒作痛;有痛而穢臭不可近者。蓋手陽明之脈,貫絡下齦,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之脈,貫絡上齦,喜寒飲而惡熱。牙者腎之餘,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一。熱甚則齒動,齦齦相脫作臭,痛不已。有風熱內甚而痛;有風寒客之為痛。
大寒犯腦赤連牙痛之類。
五臟本病;熱爭重⿸广𭥐。
經云: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煩赤身熱;熱爭則狂、脅下滿而痛、煩躁不安。心熱病,則心不樂乃熱;熱爭心痛而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熱而無汗。脾熱則頭重頰痛、顏青欲嘔、身熱煩心、腹滿泄瀉;熱爭則腰痛。肺熱則洒洒然惡寒、舌黃而身熱;熱爭喘咳、痛走胸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惡寒。腎熱病,則腰痛䯒酸、渴而身熱;熱爭項強、䯒寒且酸、足熱而言懶、頭痛憺憺然。如五氣所病:心為意;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小腹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五病所發,五邪所亂之類。
六腑不和,留結為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腑臟相移,傳變為病,不可勝紀。經云:心移寒於肺,則為肺消證。心移熱於肺,則胸滿煩心、煩躁引飲短氣;鬲熱為鬲消證。肝移寒於心,則狂。肝移熱於心,心病謂之生陽,不過四日死。脾寒移肝,癰腫而筋攣。肺寒移腎,其證如囊裹漿。
白話文:
病機概要
以上講的是關於治療瘡瘍的脈象訣竅。
濕熱導致生蟲
濕熱的環境容易滋生寄生蟲。另外,肝經(厥陰)的風邪和體內水液代謝失常也可能導致生蟲。三焦(整體能量系統)的陽火過盛,會使肺部功能受到影響,因為五行中金(肺)會被火(三焦陽火)所剋制。肺金被火剋制,就無法制約木(肝),導致肝木過旺。肝木過旺又加上脾胃的濕熱,就會產生像寸白蟲、蛔蟲、血鱉等寄生蟲。
水液積聚形成痰飲
如果一個人原本身體壯實,卻突然消瘦,體內水液在腸道間流動,發出聲響,這就稱為痰飲。有時喝水後,水液會停留在脅下,咳嗽或吐痰時會牽引疼痛,這稱為懸飲。水液流到四肢,應該排汗卻無法排汗,導致身體沉重疼痛,這稱為溢飲。咳嗽、呼吸困難需要倚靠著才能呼吸,氣短無法平躺,身體看起來像腫脹,這稱為支飲。還有一種留飲,會在背部感覺像有手掌大小的寒冷,或者出現氣短、口渴、四肢關節疼痛、脅下疼痛牽引到鎖骨處,咳嗽時症狀會加劇。
另外,還有伏飲,會出現胸膈脹滿、嘔吐、喘息咳嗽,發作時會出現忽冷忽熱、腰背疼痛、眼睛突出,患者會全身發抖怕冷,身體肌肉跳動。痰的性質也很多樣,像是風痰、熱痰、濕痰、酒痰、食痰、寒痰等。
眼睛紅腫疼痛,精氣耗散
眼睛的五輪,是五臟精華匯聚的地方。白睛屬於肺金,肉輪屬於脾土,紅色的脈絡屬於心火,黑色的瞳孔(神光)屬於腎水,也跟肝木有關。如果白睛變紅,表示火邪侵犯肺金;肉輪紅腫,表示火邪侵犯脾土;黑色的瞳孔被翳膜遮蔽,表示火邪侵犯肝腎。紅色的脈絡貫穿整個眼睛,表示火邪過於旺盛。還有一種雀盲眼,無法在夜間看清東西,以及內障,通常是因為過度憤怒或憂慮所導致。眼睛突然紅腫疼痛、怕光、澀痛、紅腫不消退、眼眶紅爛、有眼屎和眼淚,甚至睫毛倒生、視力模糊、翳膜遮住眼睛,這些都是因為精氣耗損所導致。
這些眼睛問題也可能跟風熱旺盛或血熱有關。
牙痛牙齦出血,寒熱有別
牙痛有各種不同情況,有怕冷的牙痛、怕熱的牙痛、既怕冷又怕熱的牙痛、喜歡熱飲但怕冷飲的牙痛、喜歡冷飲但怕熱飲的牙痛、牙齒鬆動的牙痛、牙齒外露的牙痛、牙齦被牙疳侵蝕導致出血的牙痛、牙齦腫脹的牙痛,還有些是因為胃部有風邪,在刮風下雨時會牙痛。另外,也有牙齒被蟲蛀蝕,導致牙齒缺損變色,形成蟲牙。
牙縫中出血不止稱為牙宣。有些是胃氣不足,無法承受寒冷,牙齒外露導致疼痛。有些牙痛會散發出惡臭,讓人難以靠近。手陽明經脈絡下牙齦,所以怕冷喜歡熱;足陽明經脈絡上牙齦,所以喜歡冷怕熱。牙齒是腎的精華,也喜歡寒冷,寒冷時牙齒會比較堅固。牙痛的原因很多,熱邪過盛會導致牙齒鬆動、牙齦脫落並發出惡臭,疼痛難以停止。有些是因為內風熱過盛而疼痛,有些是因為風寒侵襲導致疼痛。
還有像是大寒侵犯腦部,導致連帶牙痛的狀況。
五臟本身病變,熱邪加重
經書上說,肝熱的症狀是小便先變黃、腹痛喜歡躺臥、煩躁不安、身體發熱。熱邪加重時會出現狂躁、脅下脹滿疼痛、煩躁不安。心熱的症狀是心情不悅、身體發熱。熱邪加重時會出現心痛、煩悶想吐、頭痛面紅、發熱不出汗。脾熱的症狀是頭部沉重、臉頰疼痛、臉色發青想吐、身體發熱、心煩、腹脹腹瀉。熱邪加重時會腰痛。肺熱的症狀是怕冷發抖、舌苔發黃、身體發熱。熱邪加重時會喘咳、胸背疼痛。
感到胸悶嘆氣、頭痛難忍、出汗又怕冷。腎熱的症狀是腰痛、腿部痠軟、口渴發熱。熱邪加重時會頸項僵硬、腿部發冷痠痛、腳部發熱、說話無力、頭痛。
就如同五氣所病的表現,心主意識,肺主咳嗽,肝主語言,脾主吞嚥,腎主打哈欠,胃主氣逆、嘔吐、恐懼。大小腹的功能與排泄有關,下焦的功能與水液代謝有關,膀胱功能異常會導致排尿不暢,排尿控制失常會出現遺尿。五臟的疾病會引發各種邪氣的侵擾。
六腑不調,形成癰腫
六腑功能失調,會導致氣血瘀滯形成癰腫。五臟功能失調,會導致九竅不通暢。臟腑功能互相影響,導致疾病的變化,情況非常複雜。經書上說,心臟的寒邪傳到肺,會導致肺消症。心臟的熱邪傳到肺,會導致胸悶、心煩、煩躁想喝水、氣短。膈熱(橫膈膜的熱邪)會導致膈消症。肝臟的寒邪傳到心臟會導致狂躁,肝臟的熱邪傳到心臟,稱為生陽病,通常會在四天內死亡。脾臟的寒邪傳到肝臟,會導致癰腫和筋脈攣縮。肺臟的寒邪傳到腎臟,症狀就像囊袋裝著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