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8)

1. 傷寒脈一首

(出傷寒百證歌)

大浮數滑,動陽脈。陰病見陽,生可得。沉澀弦微弱,屬陰。陽病見有陰,終死厄。陰陽交互,最難明。輕重斟量,當別白。輕手脈浮,為在表。表實浮而兼有力。但浮無力,表中虛。自汗惡風,常淅淅。重手脈沉,為在裡。裡實脈沉,來亦實。重手無力,大而虛。此是裡虛,宜審的。風則虛浮,寒牢堅。

水停水滀,必沉潛。動則為痛,數則熱。支飲應須,脈急弦。太過之脈,為可怪。不及之脈,亦如然。榮衛太盛,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綱。榮衛微時,名煠卑。煠卑相搏損,名彰。榮衛既和,名緩遲。緩遲名沉,此最良。九種脈中,辨虛實。長沙之訣,妙難忘。瞥瞥有如,羹上肥。此脈定知,陽氣微。縈縈來似,蛛絲細。

卻是體中,陰氣衰。脈如瀉漆之絕者,疾人亡血,更何疑。陽結藹藹,如車蓋。陰結循竿,亦象之。陽盛則促,來一止。陰盛則結,緩而遲。縱橫逆順,宜審察。殘賊災怪,要須知。脈靜人病,內虛故。人安脈病,曰行屍。右手氣口,當主氣。主血人迎,左其位。氣口緊盛,食必傷。人迎緊盛,風邪熾。數為在腑,遲為臟。

浮為在表,沉在裡。浮緊兼澀,寒傷榮。脈浮而緩,風傷衛。脈浮大忌,令人吐。欲下猶防,虛且細。沉微氣弱,汗為難。三者要須,常審記。陽加於陰,有汗證。左手沉微,卻應未。跗陽胃脈,定死生。太谿腎脈,為根蒂。脈來六至與七至,邪氣漸深,須用意。浮大晝加,並屬陽。沉細夜加,分陰位。九至以上,來短促。

狀若湧泉,無入氣。更加懸絕,漸無根。命絕天真,當死矣。病人三部脈,調勻。大小浮沉,遲速類。此是陰陽,氣已和。勿藥自然,應可喜。

白話文:

(出自我們的《傷寒百證歌》)

如果脈象大、浮、數、滑、動,這些都是陽脈的特徵,這表示陰性的疾病出現了陽性反應,是有機會康復的。然而,如果脈象沉、澀、弦、微、弱,這些都是陰脈的特徵,這表示陽性疾病的患者出現了陰性反應,情況就可能非常危急,甚至可能致命。

陰脈與陽脈之間的轉換和交互,是最難理解的部分,必須小心謹慎地去判斷和區分。輕輕按脈時若感覺到浮動,表示病在皮表;如果皮表的脈象又強又浮,表示表實;如果只是浮動但無力,表示表虛,可能會有自汗和畏風的症狀。重重按脈時若感覺到脈象沉,表示病在內臟;如果內臟的脈象沉而且強,表示裡實;如果只是沉但無力,表示裡虛,這一點必須認真鑒別。

風邪導致的脈象會虛而浮,寒邪導致的脈象會牢而堅。水液滯留的脈象必定沉潛。動脈代表疼痛,數脈表示發熱。支飲的脈象會緊而弦。脈象太過或不足,都值得我們關注。榮衛之氣太盛,被稱為高章;高章相互搏擊,被稱為綱。榮衛之氣微弱,被稱為煠卑;煠卑相互搏擊,損害會更明顯。榮衛之氣和諧,被稱為緩遲,這種脈象是最好的。我們應該在這九種脈象中分辨虛實,這是張仲景的訣竅,非常精妙,讓人難以忘懷。

瞥瞥的脈象,就像湯上的油脂,這種脈象表示陽氣微弱。縈縈的脈象,就像蜘蛛絲一樣細,這表示體內陰氣衰退。脈象像瀉漆一樣斷斷續續,表示病人失血嚴重。陽結的脈象,就像車蓋一樣厚實;陰結的脈象,就像循著竿子一樣細長。陽氣過盛,脈象會促而一止;陰氣過盛,脈象會結而緩慢。

對於脈象的縱橫、逆順,我們應該仔細觀察;對於殘賊、災怪的脈象,我們也需要了解。如果脈象平靜,但病人病情加重,表示體內虛弱。如果病人健康,但脈象異常,表示他可能已經成為了一具行屍走肉。

右手氣口主導氣,左手人迎主導血。氣口緊盛,表示食道受傷;人迎緊盛,表示風邪旺盛。脈象數,表示病在腑;脈象遲,表示病在臟。脈象浮,表示病在表;脈象沉,表示病在裡。脈象浮緊兼澀,表示寒邪傷害了榮脈;脈象浮緩,表示風邪傷害了衛脈。脈象浮大,禁忌催吐;想要使用瀉法,要防範脈象虛細。脈象沉微,氣弱,出汗困難。這三點,我們必須經常審視記住。

陽加於陰,表示有出汗的證狀。左手的脈象沉微,表示還有未解的問題。跗陽的胃脈,可以決定生死;太谿的腎脈,是生命的根基。脈象六至或七至,表示邪氣逐漸深入,必須用心處理。脈象浮大,白天加重,表示病在陽;脈象沉細,夜晚加重,表示病在陰。脈象九次以上,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湧泉一樣,表示沒有入氣。再加上脈象懸絕,漸漸失去根基,表示生命即將結束,天真之氣消失,病人將會死亡。

如果病人三部脈象調和均勻,大小、浮沉、遲速都相似,這表示陰陽之氣已經和諧,不用吃藥,自然會好,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2. 傷寒死脈一首(同前)

傷寒死脈定難痊。陽病見陰端可憐。上氣脈散為形損。耳聾浮澀命難全。譫言身熱宜洪大。沉細而微壽不延。腹大泄利當微細。緊大而滑定歸泉。吐衄若得沉細吉。浮大而牢嘆逝川。陰陽俱虛熱不止。乍疏乍數命歸天。如屋漏如雀啄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蝦游魚翔脈證乖。轉豆偃刀形候惡。下不至關陽氣絕。上不至關陰氣鑠。代脈來時不用醫。必定傾危難救藥。

白話文:

傷寒導致的死亡脈象,病情確定難以痊癒。陽性病症卻出現陰性脈象,情況令人擔憂。

呼吸困難且脈象散亂,代表身體狀況已受損害。耳聾加上浮澀的脈象,生命安全堪慮。

狂言囈語伴隨高燒,脈象應為洪大;若是出現沉細微弱,壽命可能不長。腹部脹大並有瀉痢,脈象應為微細;若為緊大滑潤,恐怕命不久矣。

嘔吐或鼻血的情況下,若脈象沉細為佳;反之,若為浮大且堅固,就如江水流逝,病情危急。陰陽兩虛且發燒不止,脈象忽快忽慢,預示生命將盡。

脈象如屋頂滴水、鳥啄食般斷續,或是像石頭被彈出、繩索解開一樣緩慢,又或者如蝦遊魚翔般浮動,甚至像豆子在滾動、刀子倒下一樣,都是不好的徵兆。

脈象下不到關部,表示陽氣已盡;脈象上不到關部,則表示陰氣已竭。出現代脈,就算接受治療也無法挽救,病情危急,藥物也難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