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方脈舉要
皆以胃氣。而為之本。胃氣者何。脈之中和。過與不及。皆是偏頗。春主肝木。夏主心火。脾土乘旺。則在長夏。秋主肺金。冬主腎水。五臟脈象。與五運配。肝脈弦長。厭厭聶聶。指下尋之。如循榆葉。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是謂太過。受病於肝。急如張弦。又如循刃。如按琴瑟。
肝死之應。浮大而散。心和且安。累累如環。如循琅玕。病則益數。如雞足舉。死操帶鉤。前曲後距。浮澀而短。藹藹如蓋。此肺之平。按之益大。病如循羽。不下不上。死則消索。吹毛揚揚。沉濡而滑。腎平則若。上大下銳。滑如雀啄。腎之病脈。啄啄連屬。連屬之中。然而微曲。
來如解索。去如彈石。已死之腎。在人審識。脾為中州。平和不見。然亦可察。中緩而短。來如雀啄。如滴漏水。脾臟之衰。脈乃見此。人有肥瘦。修長侏儒。肥沉瘦浮。短促長疏。各分診法。不可一途。難盡者意。難窮者理。得之於心。應之於指。勉□小子。日誦琅琅。造道之玄。
筌蹄可忘。
白話文:
方脈舉要
診斷脈象,都以胃氣為根本。所謂胃氣是什麼呢?是指脈象的平和協調。脈象過強或過弱,都屬於偏頗不正。春天對應肝木,夏天對應心火,脾土旺盛則在長夏,秋天對應肺金,冬天對應腎水。五臟的脈象要與五運相配合。
肝脈的正常脈象是弦長,柔軟而略帶跳動,用手指按摸時,感覺像摸榆樹葉的邊緣。如果脈象過實且滑利,像摸到長竿,就表示脈象太過,肝臟可能生病。脈象急促如拉緊的弓弦,又像摸到刀刃,或像按琴瑟的弦,是肝臟將死的徵兆。肝臟死脈的脈象是浮大而散亂。
心脈的正常脈象是平和安定,脈動圓潤連貫像環,又像摸到琅玕玉石。心脈有病時,脈動會變快,像雞爪在動。心臟死脈的脈象是像拿著帶鉤,前曲後距,浮澀且短促。
肺脈的正常脈象是輕柔覆蓋,按壓時脈象更明顯。肺脈有病時,像摸到羽毛,不深也不淺。肺臟死脈的脈象是消散枯竭,像吹動羽毛般飄揚。
腎脈的正常脈象是沉濡而滑利,像上大下尖的形狀,又像鳥雀啄食。腎脈有病時,脈動像鳥啄食般連續不斷,在連續的脈動中,帶有一絲彎曲。腎脈來時像解開繩索,去時像彈出的石頭。已經死亡的腎脈,應仔細辨識。
脾臟位居中央,脾脈平和時不易察覺,但也可以觀察到。脾脈正常是緩和而短,脈動像鳥雀啄食,又像滴漏的水滴。脾臟衰弱時,就會出現這種脈象。
人的體型有肥胖、瘦弱、高矮之分,肥胖的人脈象沉,瘦弱的人脈象浮,短促的脈象多見於體型短小,長舒的脈象多見於體型高長。這些都要分別診察,不可一概而論。
脈象的意涵難以窮盡,醫理深奧難懂。要用心體會,並在手指上應驗。勉勵年輕學子,要每天勤奮背誦這些口訣,以探求醫道的奧妙。就像捕魚的筌和捉兔的蹄一樣,當你掌握精髓後,就可以將其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