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怪脈(一首)

雀啄連在三五啄。屋漏半日一點落。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真解索。魚翔似有一擬無。蝦游靜中跳一躍。寄語醫家仔細看。六脈一見休餌藥。

白話文:

[奇怪的脈象(一首)]

雀啄脈:脈搏像雀鳥啄食一樣,斷斷續續地出現三到五次。

屋漏脈:脈象如同屋頂漏水,半天才滴下一滴,極為緩慢。

彈石脈:脈搏堅硬,但一按就散開,不易捉摸。

解索脈:脈象散亂無序,像是亂繩纏繞,極度混亂。

魚翔脈:脈象似有若無,就像水中遊魚,時隱時現。

蝦遊脈:在平靜中突然出現一次跳躍,就像蝦子游動。

告訴醫生們要仔細觀察這些脈象,一旦在六脈中發現任何一種,應停止給病人用藥。

請注意,這裡的"休餌藥"是指暫停藥物治療,並非放棄治療,而是根據脈象調整治療方案。

2. 脈相類(二十四首)

3. 浮與芤相類

脈浮猶如水漂木。表有餘兮里不足。浮而無力則為芤。傍實中空應淖衄。

浮與洪相類

洪脈蕩蕩浮泛泛。力薄為浮厚者洪。浮洪二象由來異。迷於專言易拙工。

白話文:

[浮與芤相似]

脈搏浮動就像水中漂浮的木頭一樣。表面看似強勁但內裡卻是虛弱的。若是浮動但卻無力,那就是芤脈了。芤脈的特徵是在兩邊感覺到脈搏,但在中間部分卻比較弱,就像在泥沼中行走時腳會下陷一樣。

[浮與洪相似]

洪脈跳動時,感覺像波瀾壯闊的河水,浮動且寬大。若脈搏跳動力量較弱就是浮脈,若力量較強則是洪脈。浮脈和洪脈兩者本質上是不同的,如果只專注於某一種脈象去判斷病情,很容易讓醫生判斷失誤。

4. 弦與緊相類

弦似張弓緊似經。經方體駛十分精。緊言其力弦言象。識此超然付老成。

白話文:

「弦脈和緊脈很相似。在經典的描述中,兩者都有精確的定義。緊脈形容的是力量,弦脈則是在描述形象。能辨認出這兩者的差異,就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了。」

這段文字是在描述中醫脈診中的「弦脈」和「緊脈」兩種脈象的區別。"弦脈"像拉緊的弓弦一樣,"緊脈"則強調力度。能區分這兩種脈象的人,通常是有經驗的老醫生。

5. 滑與數相類

脈滑往來極流利。指下如珠圓替替。數則專言至數加。分明滑數非同類。

白話文:

脈象滑是往來非常流暢順利,手指觸摸下去的感覺就像是圓潤的珠子在滾動。而脈數則專門指的是心跳或脈搏的頻率加快。雖然滑脈和數脈在表現上有些相似,但實際上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脈象,並不是同一類的。

6. 革與實相類(牢為革)

實大而長指下全。按如鼓革最牢堅。較之實脈不應別。隱指仍強愊愊然。

白話文:

「革脈和實脈很相似(但牢脈是革脈的一種),實脈大且長,在手指下的感覺是完整無缺的。按下去就像打在鼓面上的皮革,感覺非常堅固緊密。若與實脈相比較,其實並不容易區分。然而,當你細心地用手指去感受,仍會發現革脈有一種強烈且持續的緊繃感。」

7. 沉與伏相類

舉無按有脈名沉。伏極其沉深復深。沉伏要知真脈象。淺深深淺細斟尋。

白話文:

如果輕輕觸摸摸不到脈搏,必須用力按才感覺得到,這種脈象稱之為「沉脈」。而「伏脈」比沉脈更甚,深藏於內,非常難以觸摸到。想要了解沉脈和伏脈的真實脈象,就必須仔細且精細地去感受,由淺入深,再由深入淺,反覆探尋。

8. 微與澀相類

小之又小號微脈。短細遲難是為澀。良工診候倘逢之。細密精詳為消息。

白話文:

[徵兆微細與澀象相似]

脈象小到極致的被稱為「微脈」。而「澀脈」則表現為短、細、慢且診斷時不易察覺。當高明的醫生在診脈時遇到這些徵兆,必須細緻且精確地判斷,才能掌握病情的真實狀況。

9. 軟與弱相類(濡為軟)

軟脈優柔其力薄。極軟如無則為弱。莫教軟弱一般論。一脈才差一切錯。

白話文:

軟脈的特性是柔和且力度薄弱。但如果弱到極點,幾乎感覺不到,那就是「弱脈」了。不要把軟脈和弱脈混為一談。因為一旦脈象的辨識有誤,後續的診斷和治療就會全盤皆錯。

在現代語境下,這段話可以這樣解釋: 軟脈的特徵是脈搏柔軟且力度較小。如果脈搏極度柔軟,甚至感覺不到,那這種脈象就被稱作弱脈。我們不能將軟脈和弱脈混淆一談。因為一旦脈象的判斷出現偏差,那麼接下來所有的診斷和治療都會出錯。

10. 緩與遲相類

脈遲一息來三至。緩比之遲仍小駛。遲為病冷緩為和。緩大虛風之病起。

白話文:

[緩與遲類似]

脈搏遲緩,每呼吸一次跳動三次。而緩脈雖然也慢,但比起遲脈還是稍微快一些。遲脈通常顯示身體有寒冷的情況,而緩脈則可能表示身體處於平和狀態,或是出現了由風邪引起的嚴重虛弱病症。

11. 軟與遲相類

力柔為軟本非遲。軟與形合細推之。軟則但將其力取。遲來三息又何疑。

白話文:

[軟和慢相似]

力量柔和就是軟,這本來就不單是慢的意思。要分辨軟和形態結合的狀況,仔細地去推敲。如果是軟,那就只是力量柔和的特性。若說是慢,那麼在三次呼吸的時間內到達,又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軟和慢看起來很像,但軟其實是指力道柔和,並不一定指的是動作慢。想要區分兩者,必須仔細觀察。如果是軟,那只是表現出力道柔和;而若是慢,就算是在三次呼吸的時間後才發生,也無需懷疑,因為那就是慢的特徵。」

12. 弦與長相類

出三關者是為長。弦則非然但滿張。弦脈與長爭較遠。良工尺度自能量。

白話文:

如果脈象出現在三關之外,我們稱之為「長」。然而,「弦」脈並不是這樣,它只是呈現出滿而且張的狀態。「弦」脈和「長」脈在特徵上相差很遠。對於經驗豐富的醫師來說,他們能用自己的專業判斷來區分這些脈象。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脈學中的「弦」脈和「長」脈的區別。

13. 洪與虛相類

脈洪真似湧波濤。細細而來氣勢高。虛脈廓然微曠蕩。消詳分析在絲毫。

白話文:

【洪脈與虛脈相似之處】

脈象如洪,真像洶湧的波濤,雖然細微但其氣勢高昂。虛脈則顯得空泛且有些許的闊大,對於兩者差異的詳細解析,需在極細微之處下功夫。換言之,洪脈和虛脈在外觀上有些相似,洪脈的脈動強烈,猶如波濤洶湧;而虛脈則呈現一種空洞、寬闊的狀態。要區別這兩種脈象,必須在細微之處進行深入的分析。

14. 洪與實相類

脈號於洪力不輕。其中微曲似鉤形。只緣舉按皆強盛。實脈於焉別立名。

白話文:

脈搏如果強大且有力,並非輕微的跳動,其脈象中帶有微微彎曲像鉤子一樣的特徵。因為無論是輕按還是重壓,脈象都顯示出強壯旺盛的狀態,因此,這種脈象被特別命名為「實脈」。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脈診中「實脈」的特徵。

15. 滑與動相類

厥厥動搖如豆大。脈名為動幾曾停。圓圓轉轉底名滑。脈脈誰知有逕庭。

白話文:

[滑與動相類]

內容:「就像豆子般顫動不已,這種脈象被稱為『動』,它幾乎從不停止。而那種圓滑流暢,持續不間斷的脈象則被命名為『滑』。然而,雖然同樣是脈象,但『動』與『滑』之間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一般人往往難以分辨。」

16. 浮與虛相類

表病脈浮輕手得。所以為虛為無力。毫髮差殊便不同。工意之人能自識。

白話文:

[浮脈與虛脈相似] 表證的脈象輕輕一按就能感覺到,這是因為脈象虛弱且無力。但即使只有一絲一毫的差異,浮脈和虛脈也是不一樣的。有經驗的醫者能夠自行辨認出兩者的不同。

這樣應該有助於理解這段古文的意思了。

17. 虛與弱相類

脈來無力號為虛。外象豁然中則枯。弱比虛來虛更甚。按之如有亦如無。

白話文:

脈搏跳動時力度不足,這被稱為「虛」。表面看起來一切正常,但實際上體內卻是空虛乾涸。而「弱」比「虛」的情況還要更嚴重,當你按壓脈搏時,感覺似有卻又像無,非常微弱。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脈診中「虛」和「弱」兩種脈象的特徵。

18. 微與細相類

微似慈蔥細似線。細大於微殊易辨。應之指下得之心。心內瞭然皆洞見。

白話文:

[微脈與細脈相似],內容為:微脈的特徵就像慈蔥(一種植物)般微細,而細脈則像線一樣纖細。細脈比微脈稍微粗大,這兩者其實很容易區別。只要在手指下感受脈搏,用心去體會,你就能夠清楚地分辨出兩者的不同。

19. 微與弱相類

依依細細為微脈。弱則虛之而又虛。弱是體虛微細小。細尋真象莫模糊。

白話文:

[徵兆相似的微脈與弱脈] 脈搏輕微且細緻,這就是所謂的微脈。而弱脈,則是在虛弱的情況下更顯得虛弱。弱脈特徵在於身體極度虛弱,脈象細小。在診斷時,要仔細辨別其真實情況,不可含糊不清。

20. 遲與澀相類

三五不調名曰澀。如雨沾炒短且難。遲惟一息二三至。非短非難力但寬。

白話文:

[遲與澀相類]

如果脈搏的節奏不順暢,像是三拍或五拍的節奏失去協調,我們稱之為「澀」。就像炒菜時雨水滴入,火勢會突然變小並且斷斷續續,「澀」的脈象也是短促且困難的。而「遲」的脈象則是一分鐘內只有兩到三次的脈動,它並不是短促或困難,而是整體的脈動較為緩慢和寬鬆。

21. 短與澀相類

短於本部為不及。短復遲難為澀脈。休將短澀一般看。短自時長滑時澀。

散與大相類(散為浮大為洪之別名也)

脈形渙漫名為散。有表那堪里卻無。大則其中還翕翕。好將二脈較錙銖。

白話文:

[短和澀脈相似]

脈搏在正常的部位顯得短促,表示脈搏的力度不夠。如果脈搏不但短而且跳動緩慢且困難,那就是所謂的澀脈。不能將短脈和澀脈一概而論,短脈通常持續時間較長,而澀脈則是在滑脈中偶爾出現。

[散和大脈相似]

脈象寬鬆、擴散的稱為散脈,這實際上是浮大或洪脈的另一種說法。

脈象散脈的特徵是表面看似強烈,但內裡卻沒有實質的力量。而大脈雖然強壯,但仍有一種收斂的感覺。在判斷這兩種脈象時,需要細微區分它們的差異。

22. 結與代相類

緩而時止復來者。便可將為結脈呼。止不能為方是代。結生代死必殊途。

白話文:

如果脈搏慢而偶爾停止,然後又恢復跳動,這種情況就可以被稱為「結脈」。若脈搏停止後,不能恢復規律的節奏,那便是「代脈」了。「結脈」和「代脈」雖然相似,但其含義卻截然不同,「結脈」可能表示疾病,而「代脈」可能代表病情嚴重或危險。

23. 促與代相類

脈來既數復中止。便呼為促莫狐疑。陰盛而然非能代。須知止脈易差池。

白話文:

進一步解釋,「促脈」指的是脈搏頻率快,且中間有不規則的停頓;而「代脈」則是指脈搏在規律的跳動中,出現一次較長的停頓。兩者雖然相似,但成因和病態不同,需要加以區分。

24. 伏與絕相類

伏則全無絕則然。過饒厥逆命難全。按之隱隱其形伏。不覺開通病便痊。

白話文:

「如果脈象呈現『伏』狀,表示脈搏完全摸不到;而『絕』狀則是同樣的狀況。若出現過度的厥逆現象,生命就難以保全。當你輕輕按壓,能隱約感覺到脈搏的存在,這顯示脈象呈現『伏』狀。一旦這種脈象消失,病情就會好轉。」

25. 方脈舉要

(一首以上出劉三點脈訣)

人身之脈。本乎榮衛。榮者陰血。衛者陽氣。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陰陽之義。氣如槖籥。血如波瀾。血脈氣息。上下循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手太陰經。可得而悉。此經屬肺。上系吭嗌。脈之大會。息之出入。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

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寸關與尺。兩手各有。揣得高骨。上下左右。男女脈同。惟尺則異。男弱女盛。反此病至。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則。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證。轉遲轉冷。轉數轉熱。在人消息。在人差別。

遲數既得。即辨浮沉。浮表沉里。深淺酌斟。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虛。沉遲冷結。察其六部。的在何處。一部兩經。一臟一腑。左寸屬心。合於小腸。關為肝膽。尺腎膀胱。右寸主肺。大腸同條。關則脾胃。尺命三焦。(命。即心包絡脈也。)不特臟腑。身亦主之。

上下中央。三部分齊。寸候胸上。關候膈下。尺下於臍。直至跟踝。左脈候左。右脈候右。病隨所在。不病者否。浮沉遲數。有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則陰陽。風雨晦暝。人則喜怒。憂思恐驚。外因之浮。則為表證。沉里遲寒。數則熱甚。內因脈浮。虛風所為。沉氣遲冷。

數燥何疑。表(浮)里(沉)寒(遲)熱(數)風(浮)氣(沉)冷(遲)燥。(數)辨內外因。脈證參考。浮沉之脈。亦有當然。浮為心肺。沉屬腎肝。脾者中州。浮沉之間。肺重三菽。皮毛相得。六菽為心。得之血脈。脾九菽重。得於肌肉。肝與筋平。重十二菽。惟有腎脈。

獨沉之極。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脈理浩繁。總括於四。謂浮沉遲數也。)六難七難。專衍其義。析而言之。七表八里。又有九道。其名乃備。浮而無力。是名芤脈。有力為洪。形狀可識。沉而有力。其脈為實。無力微弱。伏則沉極。脈遲有力。滑而流利。無力緩澀。漫同一例。

數而有力。脈名為緊。小緊為弦。疑似宜審。合則為四。雜為七八。天機之秘。神授之訣。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泛泛浮浮。如水漂木。芤脈何似。絕類慈蔥。指下成窟。有邊無中。滑脈如珠。往來轉旋。舉按皆盛。實脈則然。弦如張弦。緊如細線。洪較之浮。大而力健。隱隱約約。

微脈難尋。舉無按有。便指為沉。似遲不遲。是謂之緩。如雨沾沙。澀難而短。遲則極緩。伏按至骨。濡而軟軟。弱則忽忽。既知七表。又知八里。九道之形。不可不記。諸家九道。互有去取。不可相無。可以相有。過於本位。相引日長。短則不及。來者乖張。形大力薄。其虛可知。

白話文:

方脈舉要

人體的脈象,根本在於榮衛之氣。榮氣是陰性的血液,衛氣是陽性的氣血。榮氣運行在脈管之中,衛氣運行在脈管之外。脈象的運行並非自行其是,而是隨著氣血的運行而變化。氣機活動,脈象就會有所反應,這就是陰陽的道理。氣的運行如盛滿的皮囊,血液的運行如波濤洶湧。血液、脈搏、呼吸,都在上下不停地循環往復。十二經脈中,都有動脈搏動,而手太陰肺經最容易觀察到。這條經脈屬於肺臟,向上連接著喉嚨,是脈象彙集的地方,也是呼吸出入的通道。初學把脈時,要讓病人仰起手掌,手掌後方的高骨,稱為關上,關前屬陽,關後屬陰。陽寸陰尺,要順序探尋。寸關尺三部,左右手各有,找到高骨後,就能上下左右地探測。男女脈象大致相同,只有尺脈不同,男性尺脈較弱,女性尺脈較盛,反之則有病。調和自身之氣,呼吸平穩,脈搏四至五至,才是平和的;三至為遲,遲則為寒證;六至為數,數則為熱證。脈象越遲則寒證越重,脈象越數則熱證越重,這反映出人體的內在變化。

確定脈象的遲數之後,就要辨別浮沉。浮脈屬表,沉脈屬裡,深淺要仔細斟酌。浮數為表熱,沉數為裡熱;浮遲為表虛,沉遲為裡寒凝結。要觀察六部脈象,它們分別位於何處。一部脈象包括兩條經絡,一個臟器和一個腑臟。左寸脈屬心,與小腸相應;關脈屬肝膽;尺脈屬腎膀胱。右寸脈屬肺,與大腸相應;關脈屬脾胃;尺脈屬三焦(即心包絡)。不只是臟腑,全身的病症都可以在脈象中反映出來。

脈象分為上下中央三部分,各有其所候之處。寸脈候胸以上,關脈候膈膜以下,尺脈候臍以下直至腳踝。左脈候左側,右脈候右側,疾病的位置與脈象的位置相對應。沒有疾病則脈象正常。浮沉遲數,有內外之因,外因來自於自然,內因來自於自身。自然界的陰陽變化,風雨寒暑,以及個人的喜怒憂思恐驚等情志變化,都會影響脈象。外因導致的浮脈為表證,沉遲為裡寒;脈數則熱證較重。內因導致的浮脈,是虛風所致;沉遲為裡寒,脈數則為燥熱。表(浮)、裡(沉)、寒(遲)、熱(數)、風(浮)、氣(沉)、冷(遲)、燥(數),從脈象可以辨別內外原因。脈證結合參考,浮沉脈象也有其必然的規律,浮脈多見於心肺,沉脈多見於腎肝。脾脈位於中間,浮沉之間;肺脈重三菽(古代重量單位),與皮毛相應;心脈重六菽,與血脈相應;脾脈重九菽,與肌肉相應;肝脈與筋脈相應,重十二菽;只有腎脈獨沉至極,按之可及骨頭。

脈象的理論浩繁複雜,總括起來就是浮沉遲數四種。六難七難是更深入的探討,七表八里,還有九道脈象,名稱各異。浮而無力的脈象稱為芤脈;有力則為洪脈;形狀可據以辨別。沉而有力的脈象稱為實脈,無力微弱則為伏脈,伏脈沉至極點。脈遲而有力,則滑利;無力而緩慢,則澀滯。脈數而有力,稱為緊脈;較緊脈輕微的稱為弦脈,需要仔細辨別。以上四種脈象為主,其他脈象是這四種脈象的組合變化。這是脈象的奧秘,是神授的訣竅。輕輕觸摸就感覺到脈象,用力按壓卻感覺不到,這種脈象浮泛,如同水上的木頭,就是芤脈,像慈蔥一樣,指下成窟,有邊無中。滑脈如珠子一樣滾動,按壓都感覺很明顯。實脈亦然。弦脈如拉緊的弓弦,緊脈如細線。洪脈比浮脈大而有力。

微弱的脈象很難找到,輕觸摸不到,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這就是沉脈。似遲非遲的脈象稱為緩脈,如同雨水打濕沙子一樣,澀滯而短促。遲脈就是極度緩慢的脈象,按壓可及骨頭,濡弱而柔軟。弱脈則忽忽無力。知道了七表八里的脈象,還要記住九道的脈象。各家醫書對九道脈象的描述,略有差異,不可缺一,但可以有增減。如果脈象超出正常位置,則代表病程較長;脈象短促則病程較短,脈象來勢乖張,有力而薄弱,則代表身體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