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

1. 機要黃芩芍藥湯

治寒之劑,局方桃花丸,嚴氏當歸丸訶黎勒散

冷熱之劑,古方駐車丸,局方香連丸戊己丸

治風濕之劑與泄瀉方選而用之

治暑之劑,黃連香薷飲,桂苓甘露飲

攻下之劑,大承氣湯,宣明玄青丸導滯湯

消積之劑,脾胃論聖餅子,元戎聖功丸

止澀之劑,仲景桃花湯真人養臟湯水煮木香丸,宣明香連丸,嚴氏禹餘糧丸

收斂之劑,嚴氏烏梅丸,元戎烏梅散

補劑,十全大補湯

噤口痢,倉廩湯

百一選方澹寮方

六經頭痛無牙疼。各以引經為佐使。

〔諸經頭痛〕

陽明頭痛自汗發熱,白芷

少陽頭痛脈弦往來寒熱,柴胡

太陽頭痛惡風惡寒,川芎

太陰頭痛痰實體重腹痛,半夏蒼朮

少陰頭痛手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逆為寒厥,細辛

厥陰頭痛,吳茱萸

虛頭痛,黃耆當歸

巔頂痛,藁本

眉稜痛,白芷,羌活

有一身盡痛。疏風秦艽羌活湯之類。除濕守真除濕丹之類。

〔傷寒頭痛〕

太陽經無汗麻黃,有汗桂枝

陽明經,白虎湯

少陽經,小柴胡湯

太陰脈浮,桂枝湯,脈沉理中湯

少陰脈沉發熱,麻黃附子細辛湯

厥陰經,桂枝麻黃各半湯

〔諸牙齒痛治例〕

治風熱牙疼。喜冷惡熱。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升麻黃連

治寒多熱少牙疼。草豆蔻。細辛。升麻。骨灰。當歸。黃連。防風

治大寒犯腦。牙齒疼痛。白芷。桂枝。升麻。吳茱萸。草豆蔻。藁本。

治寒邪風邪犯腦疼牙痛。細辛。白芷。桂枝。麻黃。骨灰。羌活。升麻。防風。

治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齦肉脫落血不止。東垣神功丸

治蟲牙疼蝕動甚者。取蟲或熏之。蓋手足陽明濕熱甚而生蟲也。

熱痛涼膈散。疳蝕出血者。桃仁大黃下之。

陽明經標有風濕客痛。大戟芫花。細辛。蒼耳葉。花椒小麥

標有血滯。經鬱而痛。用蔥白艾葉黑豆。花椒。

或風毒腫痛。細辛。草烏白芷。

化蟲治積本其因。甚者隨例當默識。

〔諸積藥例〕

肉積。碙砂。巴豆。甚者信石。

酒積。乾葛。神麯。麥櫱。甚者甘遂。牽牛。

血積。當歸梢。桃仁。甚者水蛭虻蟲

氣積。木香檳榔。甚者枳殼。牽牛。

水積。牽牛。澤瀉。郁李仁。甚者芫花。甘遂。大戟。

涎積。雄黃。膩粉。甚者瓜蒂。甘遂。

食積。砂仁香附。牽牛。甚者礞石。巴豆。

痰積。半夏。南星。甚者瓜蒂。黎蘆。

癖積。三稜。蓬朮。甚者甘遂。蠍梢。

蟲積。寶鑑化蟲丸補金散

膈噎方隨治十般。寒熱明分散與丸。

〔十般膈氣〕

冷膈,熱膈,風膈,氣膈,痰膈,憂膈,悲膈,喜膈,水膈,食膈,皆病源也

寶鑑十膈氣散,五膈嘉禾散,木香流氣散

治喘滿痰嗽悶冒壅滯成熱膈,寶鑑人參利膈丸

治五噎寒膈,寶鑑漢防己散豆蔻散

破經調血微行衛。補氣猶滋血乃安。

調諸經閉而不行方。兼行其氣者。溫經湯通經丸

經血虛實

經因氣結不通。實痛者玉燭散。血虛四物湯

血虛寒小腹痛。增損四物湯薑黃湯

血虛寒熱勞倦者。逍遙散

經過作痛良方。當歸散。小柴胡湯。合四物之類。

經行而痛良方。桃仁散

去惡血活血。當歸梢。蘇木紅花

經水暴下崩漏不止。蒲黃散。寶鑑,涼血地黃湯備金散

乾血氣經不行。大全良方。琥珀散。桃仁散之類。

血積癥瘕良方。通經丸之類。

諸虛不足

髓竭不足。生地黃。當歸。

肺氣不足。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

心氣不足。上黨參茯神。菖蒲。

肝氣不足。天麻。川芎。

脾氣不足。白朮白芍藥。益智。

腎氣不足。熟地黃。遠智。牡丹皮。

膽氣不足。細辛。酸棗仁地榆

神昏不足。硃砂預知子。茯神。

天雄。不能治上焦之陽虛。

附子。不能治下焦之陽虛。

天真丸三建丹。皆補陽虛之劑也。

地黃丸滋腎丸。皆補陰虛之劑也。

補陰虛陽竭。仲景八味地黃丸

調陰陽升降脾胃之氣飲食勞役者。補中益氣湯。隨證加減用之。此補氣滋血之大法也。

補元氣須用人參。黃耆。

補胃虛。進飲食。陳皮。人參。甘草

補三焦元氣。調和諸藥共力成功者。炙甘草。

治諸虛痛宜調理。實痛唯施下乃痊。

脅下痛。往來熱。用柴胡。丹溪龍薈丸

氣刺痛。用枳殼。以引經藥導之。

血刺痛。用當歸。

莖中痛。用甘草梢

胃脘痛。用草果

內傷物食諸痛。備急丹之類。

心痛藥。臨時隨證為用。當分寒熱虛實。

寒痛。鐵刷湯。熱痛。瀉心湯。氣痛。木香乳香之類。血痛。四物湯。

臂痛。用蒼朮。半夏。南星。陳皮。香附。茯苓之類。

腰痛。腎虛者。杜仲補骨脂。瘀血作痛。桃仁紅花。濕熱而痛。用蒼朮。杜仲。黃柏。川芎之類。或子和煨腎散。痰者南星。

閃肭打擊。諸實痛者。宜當歸承氣等湯下之。

眼暴赤腫瀉諸熱。喉痹淋癃治亦然。

赤腫及痛

氣實而熱腫。用涼膈散。

氣虛而熱腫。用清心蓮子飲

血實而熱腫。犀角地黃湯。柴胡之類。

血虛而熱腫。四物湯。黃連之類。

風熱目赤。或自淚。用防風通聖散川芎石膏湯之類。

內障青盲雀目。羊肝丸。瞀昏翳膜。明目地黃丸之類。喉痹

輕者甘桔湯,涼膈散

腫痛者殭蠶大黃

閉者膽礬,巴豆入明礬枯過者,雄黃,塵煤,芒硝等吹之皆可選用

青皮閟痛

白屬氣熱而淋,八正散,寶鑑海金砂散

赤屬血熱而淋,導赤散石韋散

內傷痞郁及氣滯。脹滿當分熱與寒。

東垣內傷法

消食強胃,枳朮丸丁香爛飯丸,寬中進食丸

傷冷物胃脘痛,感應丸,木香見唄丸,草豆蔻丸,備急丹

虛痞者氣也,實痞者物也,非白朮不能行濕,非枳實不能消痞

五志所過。非藥可治者。五勝為宜。

憂勝怒。肝屬木。在志為怒。過節則反自傷。故曰怒傷肝。故以所勝者制之。

恐勝喜。心屬火。在志為喜。過節則反自傷。故曰喜傷心。故以所勝者制之。

怒勝思。脾屬土。在志為思。過節則反自傷。故曰思傷脾。故以所勝者制之。

喜勝憂。肺屬金。在志為憂。過節則反自傷。故曰憂傷肺。故以所勝者制之。

思勝恐。腎屬水。在志為恐。過節則反自傷。故曰恐傷腎。故以所勝者制之。

六郁隨丹溪越鞠丸加減用之。

〔氣〕香附,蒼朮,撫芎

〔濕〕蒼朮,撫芎,白朮

〔痰〕海石,香附,栝蔞,半夏

〔熱〕香附,撫芎,青黛,蒼朮,山梔

〔血〕桃仁,香附,紅花,撫芎,青黛

〔食〕蒼朮,神麯,香附,山楂針砂

氣鬱。乃因憂愁思慮甚多所成。

局方分心氣飲木香分氣飲七氣湯鹽煎散蟠蔥散之類

氣虛氣弱者,陳皮,黃耆,人參

氣實氣結者,青皮厚朴,木香,沉香

熱脹。及中滿鼓脹。氣脹。水氣脹。大熱脹。寶鑑中滿分消丸

寒脹。及中滿寒疝。大小便不通。陰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虛中滿。腹中寒。心下痞。脈沉虛弱者。宜中滿分消丸。

大實腹滿。大小承氣湯選用之。

虛脹。則升降其氣。陳皮。厚朴。升麻。柴胡之類。

水氣實滿宣明神金散十棗湯之類。

十二經中但有瘡。皆血結氣聚。必用連翹於諸托裡散內。出瘡毒。消瘡腫。黍黏子。

瘡出膈以上。須用防風上節。羌活。桔梗

瘡出身中以下。須用灑水各半煎藥。

瘡堅而潰者。昆布。廣朮。三稜。

瘡痛者。黃芩知母。黃連。

瘡出而嘔吐者。半夏。生薑

瘡出而渴悶者。黃連。

大便燥結而常難者。桃仁。麻子仁。郁李仁。

上焦有瘡。須用黃芩。

中焦有瘡。用黃連。

下焦有瘡。用黃柏。知母。防風。瘡藥中用皂角針者。以其能引藥直達入瘡也。

疔瘡惡腫。初起甚者。有用毒藥攻。如穿山甲蟾酥。枯礬。全蠍。乳香。信石。輕粉。蝸牛蜈蚣之類也。

必先歲氣分時令。三法隨宜大意完。

必先歲氣。無伐天和。隨四時用之。為去病之藥。不可犯時禁。〔春〕防風。升麻。〔夏〕黃芩。知母。白芍藥。〔秋〕澤瀉。茯苓。〔冬〕桂姜。

三法藥

吐劑如瓜蒂。銅綠。齏汁。滄鹽。可以吐痰。梔子。豆豉。吐傷寒懊憹。黃連。黃芩。吐風熱。苦參藜蘆。吐中風。常山吐瘧。木香。厚朴。吐氣鬱。當隨證用用之。

汗劑如桂枝。麻黃。五積敗毒。皆發汗辛熱之藥也。升麻。葛根。解肌逼毒。皆辛溫之汗藥也。大小柴胡飲子。若寒之汗藥也。通聖當歸飲子。皆辛涼之汗藥也。通聖當歸飲子。皆辛涼之汗藥也。故外寒內熱。宜辛涼。外熱內寒。宜辛溫之類。下劑如枳實。檳榔。杏仁。下氣之痞滯也。

巴豆膩粉下諸積。大黃。朴硝下諸熱。芫花。大戟。甘遂。牽牛。下諸水。石蜜。郁李仁。豬羊血。下燥。當擇氣味。隨證選而用之。

欲求活要知方制。試舉元戎掌上看。

王海藏醫壘元戎。備見加減用藥例。今以六氣分方製法陳於下。臨證當審內外虛實。加減如元戎用之可也。

風製法,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甘辛。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防風通聖散防風天麻散消風散排風散小續命湯防風湯

暑治法,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桂苓甘露飲,白虎湯,玉壺丸益元散玉露散石膏湯,濕製法,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鹹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朮木香散葶藶木香散橘皮白朮散桂苓白朮散大橘皮湯,益元散

火製法,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黃連解毒湯,涼膈散,諸承氣湯,八正散,調胃散神芎丸,瀉心湯

燥製法,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神功丸,麻仁丸脾約丸

寒製法,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堅之。

姜附湯,四逆湯二薑湯附子理中湯,大己寒丸,朮附湯

東垣立方本旨

夫脾胃虛者。因飲食勞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氣受邪。須用黃耆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若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上喘氣短損其元氣。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炙甘草之甘溫。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縮者宜多用之。

經云。急者緩之。白朮苦甘溫。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胃中清氣在下。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黃耆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能補衛氣之散解而實其表也。又緩帶脈之縮急。二味苦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清氣上升也。氣亂於胸中。為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之。又能助陽氣之升以散滯氣。

助諸甘辛為用也。脾胃氣虛。不能升浮。為陰火傷其生髮之氣。榮血大虧。陰火熾盛。是血中伏火日漸煎熬。血氣日減。心主血。血減則心無所養。致使心亂而煩。病名曰悗。悗者。心惑而煩悶不安也。故加辛甘微溫之劑生陽氣。陽旺則能生陰血。更以當歸和之。是名補中益氣湯

或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能消陰中之伏火。如煩不止。少加生地黃補腎水。腎水旺而心火自降。如心氣浮亂。更以硃砂安神丸鎮固之。補中益氣湯加減例略。

如心下痞或痛中寒者加附子

痞而腹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

痞而有痰脈緩加半夏黃連

心下痞不能食加生薑陳皮

心下痞劣悶者加芍藥黃連

頂痛腦痛加藁本細辛

嗌痛頷腫脈洪面赤加黃芩桔梗鼠黏子

腹中痛加白芍藥在寒時加益智豆蔻

頭痛加蔓荊子川芎

脅下痛倍加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