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2. 脈訣第二

3. 診脈入式

(一首集次王適齋等脈訣)

人身元氣由太極動靜陰陽一如式。陰血靜兮陽氣動。血逐氣行無暫息。周流身體似循環。榮養百骸由此力。五行五臟布其中。妙合乾坤纖芥悉。上中下體號三焦。在診排名寸關尺。寸為陽分尺為陰。關者陰陽界限位。天真始注手太陰。百脈周流所朝會。右為氣口左人迎。腑臟脈宗榮見爾。

脈行三寸呼吸中。呼吸定息行六寸。十二時周數幾何。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八百一十丈。脈循五十度周身。復還會於手太陰。此是平人形之道。度合陰陽晝夜停。不大不小脈曰平。呼吸來停至脈勻。數遲數至違呼吸。損曰離經與奪精。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疴。三遲二敗冷所謂。

六數七極熱之多。八脫九死十命盡。十一十二魂入墓。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遲寒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意見九難。

寸關尺內十二經。臟腑陰陽合五行。唯有君火更相火。母子相通真氣生。

意見十八難。

失正邪干乃相剋。各有剛柔位相逢。

意見十難。

陰陽變病脈危殆。關格覆溢與相乘。

意見三難。後有圖。

太過不及分輕重。診後先須部分定。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即心主包絡也。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

言男子面南受氣。則兩寸居前亦陽。脈之三陽從上走下。女人面北受氣。則兩尺居前亦陰。脈從下走上。經所謂男子陽生。脈在關上。寸脈常盛女陰生。脈在關下。尺脈常盛。是其常也。

心與小腸居左寸。肝膽同歸左關並。腎居尺脈合膀胱。用意調和審安靜。肺與大腸居右寸。脾胃脈從關裡認。三焦心包絡脈同。尺中仔細須尋趁。若診他脈覆手取。要自看時仰手認。三部須教指下明。九候瞭然心裡印。上部頭。候聽會。迎香。人迎之動脈也。以察頭面之疾。

中部手。候合谷。神門。經渠之動脈也。以察頭下至臍上之疾。下部足。候太谿。衝陽。太衝之動脈也。以察臍下至足之疾。

大腸共肺為傳送。心與小腸為受盛。脾胃相通五穀消。膀胱腎合為津慶。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肝膽同為津液府。能通眼目為清淨。智者能調五臟和。自然察認諸家病。掌後高骨號為關。骨下關脈形宛然。以次推排名尺澤。三部還須仔細看。關後為陰乃是尺。關前為陽名寸口。

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陽數即吐兼頭痛。陰微即瀉臍中吼。陽實應知面赤風。陰微盜汗勞兼有。陽實大滑應舌強。陰數脾熱並口臭。陽微浮弱定心寒。陰滑食注脾家咎。關前關後辨陰陽。察病根源應不朽。

經云。謹熟陰陽。無與眾謀。此之謂也。

病脈傳見舉要中。脈經素難尤宜究。

見後方脈舉要。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經分節氣。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微沉緩澀遲並伏。濡弱相兼八里同。九道脈名長短是。虛促結代勞動細。在意專心察脈理。二十四種真玄微。互須脈證參虛實。勿失於邪病脈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人的生命力源自一種原始的氣,這種氣動靜交錯,陰陽轉換,形成一種模式。靜止的是陰性的血液,活動的是陽性的氣,血隨氣行,永不停歇,像循環一樣流轉全身,滋養著我們的身體。五臟五行分佈在身體各處,巧妙地融合了天地之間的一切細微事物。人體的上、中、下三部分被稱為三焦,在診脈時,對應的是寸、關、尺三個位置。寸代表陽性,尺代表陰性,關則是陰陽交界的地方。這種原始的氣最初注入手太陰肺經,然後流遍全身的百脈,最終匯聚在這裡。右手的氣口和左手的人迎,是腑臟脈搏的集中點。

脈搏每三寸會隨著一次呼吸而跳動,每次呼吸定息後,脈搏會移動六寸。一天十二個時辰,脈搏跳動多少次呢?大約是一萬三千五百次。氣在一天內會行進八百一十丈,脈搏循環五十次,再回到手太陰肺經。這是健康人體的運作方式,陰陽平衡,晝夜交替。脈搏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稱為平脈。呼吸和脈搏的頻率一致,脈搏穩定。如果脈搏的頻率和呼吸不同步,就是損脈,可能意味著精氣流失或經絡受損。每分鐘脈搏跳動四次,稱為平和;如果再多跳一次,表示身體非常健康。然而,每分鐘脈搏跳動三次,就表示身體寒涼;如果脈搏跳動六次,表示身體過熱。每分鐘脈搏跳動八次以上,可能表示生命垂危;九次,表示死亡臨近;十次,表示生命終結;十一到十二次,表示魂魄已離體。每分鐘脈搏跳動三次,表示身體寒涼;如果每兩次呼吸只跳動一次,那也是正常現象。脈搏跳動慢表示身體寒涼,脈搏跳動快表示身體過熱,這是古往今來的常識,也被《難經》和《越人》詳細記載。

接下來,書中提到了幾個重要的觀念。

寸、關、尺三個脈位對應著十二條經脈,臟腑陰陽和五行相結合。除了君火和相火之外,其他臟腑都遵循這種模式,母子相通,產生真氣。

如果正氣受到邪氣的影響,就會發生相剋的現象,每個臟腑都有其相應的剛柔位置。

陰陽變病脈象危急,可能出現關格、覆溢或相乘的情況。

診脈時,首先要確定脈象的輕重程度。左側對應心、小腸、肝、膽和腎,右側對應肺、大腸、脾、胃和命門。心包絡也在此列。

對於女性,脈象的解讀則相反,要從背面看。尺脈第三,同樣用於判斷疾病。

男性面向南方接收陽氣,兩寸脈位在前,屬陽。脈象中的三陽從上到下流動。女性面向北方接收陰氣,兩尺脈位在前,屬陰。脈象從下往上流動。根據經典所述,男性的陽氣生於關上,寸脈通常較旺盛;女性的陰氣生於關下,尺脈通常較旺盛。

心和小腸在左寸脈位,肝膽在左關脈位,腎和膀胱在尺脈位。肺和大腸在右寸脈位,脾胃在右關脈位。三焦和心包絡脈在尺中脈位。診脈時,要從不同角度觀察,確保診斷準確。

如果要診斷其他脈象,可以反手取脈;自己診脈時,可以仰手認脈。三部脈象必須在指下清晰可感,九候脈象要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上部脈象對應頭部,可以通過聽會、迎香、人迎的動脈來觀察頭面部的疾病。中部脈象對應手部,可以通過合谷、神門、經渠的動脈來觀察頭部到臍部的疾病。下部脈象對應腳部,可以通過太谿、衝陽、太衝的動脈來觀察臍部到腳部的疾病。

大腸和肺共同負責食物的傳遞,心和小腸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協同工作,幫助消化五穀,膀胱和腎合作,負責水分的調節。三焦雖然沒有具體形態,但有其功能,位於胸膈之間。肝膽負責津液的調節,可以保持眼睛明亮。聰明的醫生能夠調節五臟和諧,自然就能診斷各種疾病。手掌後方的高骨被稱為關,骨下的關脈清晰可見。接著是尺澤脈位,診脈時要仔細觀察。關後的陰脈是尺脈,關前的陽脈是寸脈。

陽弦脈象表示頭痛,陰弦脈象表示腹痛。陽數脈象表示嘔吐和頭痛,陰微脈象表示腹瀉和肚臍周圍疼痛。陽實脈象表示面部紅潤和風熱,陰微脈象表示盜汗和勞累。陽實脈象和大滑脈象表示舌強和脾熱,陰數脈象表示口臭。陽微脈象和浮弱脈象表示心寒,陰滑脈象表示脾臟問題。在診脈時,要區分陰陽,才能找到病因。

經典上說,要熟悉陰陽,不要跟從大眾。這就是診脈的精髓。

在病脈傳中,脈象的關鍵點非常重要,應該深入研究《脈經》和《素難》。

春季的脈象為弦脈,夏季為洪脈,秋季為毛脈,冬季為石脈。緩脈像春天的柳樹,代表脾臟的四季特性。浮芤、滑實、弦緊、洪脈屬於表脈,是主要的脈象。微、沉、緩、澀、遲、伏脈和濡弱脈屬於裏脈,共有八種。九道脈象包括長短脈,還有虛、促、結、代、勞、動、細脈。用心專注地觀察脈象,可以發現二十四種脈象的微妙變化。診脈時,必須將脈象和症狀相結合,才能正確判斷疾病的虛實。

如果脈象出現在左手,通常表示剋制右手的脈象;如果脈象出現在右手,通常表示受到左手脈象的剋制。這是臟腑五行相剋的原則,脈象的自然規律。如果脈象太過或不足,應根據本位和邪氣的幹擾來判斷。

雙手交叉,六脈和五行相生相剋。心包絡和三焦兩個脈象,都在右尺脈位。現在的脈訣將兩個腎臟分在兩個尺脈位,忽略了心包絡這一經脈。

右手的太陰和陽明脈象,屬金,生左手尺脈的足太陽和少陰脈象,屬水。足太陽和少陰脈象,屬水,生左手關脈的足厥陰和少陽脈象,屬木。足厥陰和少陽脈象,屬木,生左手寸脈的手太陽和少陰脈象,屬火。手太陽和少陰脈象,屬火,通向右尺脈的手心主和少陰脈象,屬火。手心主和少陽脈象,屬火,生右關脈的足太陰和陽明脈象,屬土。足太陰和陽明脈象,屬土,再生右寸脈的太陰和陽明脈象,屬金。這些都是五行子母相生相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