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7)

1. 妊娠服禁

(出便產須知)

蚖班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稜代赭芫花麝。大乾蛇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碙砂乾漆蟹甲爪。地膽茅根莫用好。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關於懷孕期間應避免服用的藥物清單。

內容如下:

(出產前後必須知道的事)

以下的成分在懷孕時都應該避免使用:斑蝥、水蛭、虻蟲、烏頭、附子、天雄、野葛、水銀、巴豆、牛膝、薏苡仁、蜈蚣、三稜、代赭石、芫花、麝香、大黃、乾蛇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皮、肉桂、槐花、牽牛子、皁角、半夏、南星、通草、瞿麥、乾薑、桃仁、碙砂、乾漆、蟹爪、地膽、茅根。這些成分都不適合在懷孕期間使用。

2. 引經藥報使

(一首出本草)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鄉。三焦膽與肝包絡。少陽厥陰柴胡強。大腸陽明並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脾經少與肺部異。升麻兼之白芍詳。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通經用此藥為使。豈有何病到膏肓。

白話文:

(一首出自本草)

小腸和膀胱歸屬於太陽經,藁本和羌活是這兩條經絡的主要藥材。對於三焦、膽與肝包絡的問題,少陽和厥陰經的疾病,柴胡有強大的調理效果。大腸、陽明經以及足胃的問題,適合使用葛根、白芷和升麻來處理。太陰肺脈和中焦起的問題,白芷、升麻和蔥白是適用的藥物。脾經和少陰經雖然和肺部有所區別,但升麻和白芍都可以作為主要藥物。少陰心經的問題,可以使用獨活作為主要治療藥物,而腎經的問題,則可以在獨活之外加上肉桂以增強療效。

使用這些藥物作為引導,讓藥力能順利進入相應的經絡,任何疾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不會發展到嚴重的階段。

3. 六陳

藥有六味。陳久者良。狼茱半橘。枳實麻黃。

狼毒。茱萸。半夏。橘皮也。

白話文:

有六種藥材,存放越久品質越好,這六種藥材分別是狼毒、吳茱萸、半夏、橘皮、枳實和麻黃。

4. 十八反(二首並出儒門事親)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蔞貝斂芨攻烏。

謂半夏。栝蔞。貝母。白芨。白蘞。與烏頭相攻。

藻戟遂芫俱戰草。

海藻。大戟。蕪花。甘遂。俱與甘草相反。

諸參辛芍叛藜蘆。

苦參。人參。沙參。玄參。細辛。芍藥。俱與藜蘆相反。凡湯藥丸散中不可合用也。若要令反而吐者則不忌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提及的『十八反』原則。半夏、栝樓、貝母、白芨、白蘞這些藥材,都不能和烏頭一起使用。

海藻、大戟、蕪花、甘遂,這些藥材都不能和甘草一起使用。

苦參、人參、沙參、玄參、細辛、芍藥,這些藥材都不能和藜蘆一起使用。在調配湯藥、丸藥或散劑時,必須避免將這些相剋的藥材混合使用。但如果想要利用其相剋作用引發嘔吐,則可以不避諱此原則。」

5. 十九畏(一首)

硫黃元是火之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相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裂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又忌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逆順。炮爁炙爆要精微。

白話文:

[十九畏(一首)]

硫磺原本就是火的精華,一旦遇到朴硝就會產生激烈的反應。水銀不能和砒霜相見,否則會發生化學變化。狼毒最怕碰到密陀僧,因爲兩者會互相影響藥效。巴豆性質猛烈,與牽牛相遇則藥效不順。丁香不宜與鬱金同用,牙硝與京三棱也難以配合使用。川烏、草烏與犀角不相容,人參則忌諱與五靈脂一起服用。官桂善於調節寒氣,但若遇到石脂則會相互剋制。總的來說,在配製藥物時要留意藥物間的相剋相生,炮製、炒制、炙烤等過程需精細處理。

以上就是這組古代中醫術語的現代漢語翻譯。

6. 用藥法象(一首)

天有陰陽彰六氣。

風寒暑濕燥火。

濕熱涼寒總於四。

溫熱者,天之陽。涼寒者,天之陰。此天之陰陽四時也。

地有陰陽化五行。

金木水火土。

生長收藏五味成。

辛甘為地之陽。酸苦鹹為地之陰也。

輕清成象親乎上。

味薄者,本乎天親上。

重濁成形本乎地。

味厚者,本乎地親下。

辛甘發散氣為陽。酸苦漏泄陰為味。

輕清重濁之分。氣味厚薄之異。

清之清者發腠理。陽中之陽厚之氣。

附子氣之厚者,乃陽中之陽。故經云發熱。

清之濁者實四肢。陽中之陰薄氣使。

茯苓淡為在天之陽也。陽當上行,何為利水而泄下?經云:氣之薄者,乃陽中之陰。所以茯苓利水而下行。然而泄下亦不離乎陽之體。故入手太陰。

濁之濁者走五臟。陰中之陰乃厚味。

大黃味之厚者,乃陰中之陰。故經云泄下。

濁之清者歸六腑陰中之陽薄味爾。

麻黃苦,為在地之陰也。陰當下行,何為發汗而升上?經云:味之薄者,乃陰中之陽。所以麻黃發汗而升上。亦不離乎陰之體。故入足太陽。

辛散酸收淡滲泄。咸軟苦泄甘緩結。

各有所能,或散或聚,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臟病,各隨五味之所宜也。

橫行直達要消詳。五味之能須悉別。

藥有橫行者,若辛甘之類。直達者,若酸苦之類。

身半上病藥取根。身腰以下梢宜用。根升梢降合天真。述類象形堪妙應。炮炙制度劑所宜。熟降生升毒須制。

藥用火炮,湯炮,煨炒者,皆制其毒也。用酒蒸焙蜜炒,皆欲上騰也。酒浸洗,醋浸,薑製,酥炙,皆欲行經活血。如去皮,去心,取核,去蘆節枯朽之類,皆不可違其制也。

藥味專精大得能。新陳粗細擇須備。

品味薄則用近新者擇揀,勿用腐朽之類。

湯散丸方分兩銖。

湯者,蕩也,去新久病皆能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舒緩而治之也。古者方劑分兩,與今不同。如㕮咀者,銼若麻豆大是也。云一升者,今之大一盞也。云銖者,六銖乃一分,即二錢半。云三兩者,今之一兩。二兩者,今之六錢半也。

君臣佐使從其制。

主病為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服藥有法及有期。

病在上,不厭煩而少。病在下,則頓而多。病在上,先食而後藥。病在下,先藥而後食。病在四肢,宜飢食,而服藥在旦。病在骨髓,宜飽食,而服藥在夜。

升降浮沉補瀉之。

如肝膽之病,以辛味補之。咸瀉氣。溫補涼瀉之類也。

重輕氣味施當審。勿伐天和歲氣時。

必先歲氣,勿伐天和。藥例見後證例中。

白話文:

[用藥法象]

天空中有陰陽變化,展現出六種氣候:風、寒、暑、濕、燥、火。其中,濕、熱、涼、寒這四種氣候,歸屬於陰陽兩極。溫暖和熱度是天空的陽性表現,而涼爽和寒冷則代表著天空的陰性,這是天空陰陽四季的自然法則。

大地也有陰陽轉換,形成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孕育萬物的生長、成熟、收藏,形成了五種不同的味道。辛和甘是大地的陽性,酸、苦、鹹則是大地的陰性。

輕盈和清新的物質向上飄揚,這是因為它們的本質接近天空。薄味的藥材會向上昇,是因為它們的特性更接近天空。相反,厚重且渾濁的物質則向下沉積,其本質更接近大地。厚味的藥材會向下沉,是因為它們的特性更接近大地。

辛和甘的藥材具有散發和擴張的特性,屬陽;酸和苦的藥材則具有滲透和洩露的特性,屬陰。物質的輕重、清濁之分,以及氣味的濃淡之異,決定了藥材的不同特性和作用。

清之清的藥材可以穿透肌膚,屬陽中的陽,如附子,氣味濃厚,有發熱的效果。清之濁的藥材能夠強健四肢,屬陽中的陰,如茯苓,其味道淡泊,雖屬天之陽,卻有利尿、泄下的效果,但這種作用依然不會脫離其陽性的本質。

濁之濁的藥材進入五臟,屬陰中的陰,如大黃,其味道濃厚,具有泄下的效果。濁之清的藥材歸入六腑,屬陰中的陽,其味道較淡。

各種藥材各有其獨特的功效,有的散發,有的聚集,有的緩和,有的緊急,有的堅固,有的柔軟。對於不同季節和五臟的疾病,應該選擇適合的五味藥材來治療。

藥材的作用方式和功效需要仔細區分。有些藥材橫向擴散,如辛、甘類藥材;有些藥材則直線深入,如酸、苦類藥材。

治療身體上部的疾病時,應選擇藥材的根部;治療腰部以下的疾病時,則應使用藥材的梢部。根部上升,梢部下降,符合自然的法則。根據藥材的類型和形狀,可以產生奇妙的療效。

炮製和調配藥材的方式應根據需要來決定。例如,使用火炮、湯炮、煨炒等方法可以降低藥材的毒性。使用酒蒸、焙炒、蜜炒等方法可以使藥材更容易上昇。酒浸泡、醋浸泡、薑製、酥炙等方法可以幫助藥材行經活血。去除皮、心、蘆節等無用部分,不能違反藥材的處理原則。

選用藥材時,應專注精確,並根據藥材的新舊、粗細進行挑選。不要使用腐爛或過期的藥材。

湯、散、丸、方等不同劑型的藥物,其用量和比例各不相同。

在配方中,主要藥材為君藥,輔助君藥的是臣藥,調節整體平衡的是佐藥,引導其他藥材作用的是使藥。

服用藥物有一定的規則和時機。對於上部的疾病,應少量多次服用;對於下部的疾病,則應一次性大量服用。對於上部的疾病,應在飯後服用藥物;對於下部的疾病,則應在飯前服用。對於四肢的疾病,應在空腹時服用藥物;對於骨髓的疾病,則應在飽餐後服用藥物。

掌握藥物的升降浮沉、補瀉原理,根據病情進行適當應用。

在使用藥材時,應審慎考慮其氣味的濃淡和輕重,避免破壞天地間的和諧和季節的氣候。

在使用藥材前,應先了解季節的氣候,確保不要破壞自然的和諧。藥材的使用原則將在後面的例子中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