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昔在黃帝,咨於岐伯,作《內經》以究天人之奧。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然則善言人者,必有驗於天矣。天人一也,未識天道,焉知人理!

白話文:

在黃帝軒轅氏時代,徵詢了岐伯的意見,撰寫了《黃帝內經》一書來探討天人之間的奧祕。《內經》中提到:善於探討天理的人,必定能從人體上得到驗證。反之,善於探討人體的人,必定能從天理中得到驗證。天和人是一體的,不瞭解天理,怎能知曉人體的道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後,秘典弗著,至教無傳。嘆帝宰之杳茫,悵民義之幽深,徒託大象,不測其原,空撫渺躬,莫解其要。人有無妄之疾,醫乏不死之方,群稱乳虎,眾號蒼鷹。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門之友,作天人解。

白話文:

自從靈樞、仲景之後,醫學祕訣失傳,正統的醫術沒有流傳下來。令人感慨天帝的意旨難以捉摸,嘆息醫學的學理深奧難測。人們只能依託抽象的理論,卻無法理解其根源,只能空空自慰,不知其玄妙。人世有許多無法預防的疾病,醫生也沒有可以讓死人復活的醫術。人們常自詡為醫術高明者,卻像無能為力的蒼鷹。哀嘆那些已故的醫者,懷念同門的友人,希望能讓天人和人都能理解此書。

2. 陰陽變化

陰陽未判,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位,兩儀分焉。清濁之間,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所謂土也。

白話文:

天地未分的時候,宇宙是一團混混沌沌的氣。這團氣中包含著陰陽兩種元素,於是有了清濁之分。清氣上升,濁氣下沉,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上升的就是陽氣,下降的就是陰氣。陰陽的分離,形成了天地兩儀。

在清氣和濁氣之間,有一種氣叫做中氣。中氣是陰陽升降的中心,就好比是土。

樞軸運動,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化火則熱,化水則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氣溫,升而不已,積溫成熱,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氣涼,降而不已,積涼成寒,而化水矣。

白話文:

關節運動時,清氣向左旋轉,上升變成火氣;濁氣向右轉降,下降變成水氣。化為火氣就會熱,化為水氣就會冷。當它上升到一半的時候,還沒有變成火氣,叫做木。木的氣質溫和,持續上升,溫和累積成熱氣,就轉化成火氣。當它下降到一半的時候,還沒有變成水氣,叫做金。金的氣質涼爽,持續下降,涼氣累積成寒氣,就轉化成水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

白話文:

水、火、金、木,合稱為「四象」。「四象」代表陰陽能量的升降,而陰陽則是中氣的浮沉。將它們分別命名,就稱作「四象」;而將它們結合起來說,其實就是陰陽。如果將它們分別討論,稱為「陰陽」;而將它們結合起來說,其實就是中氣變化所產生的現象。

四象輪旋,一年而周。陽升於歲半之前,陰降於歲半之後。陽之半升則為春,全升則為夏,陰之半降則為秋,全降則為冬。春生夏長,木火之氣也,故春溫而夏熱。秋收冬藏,金水之氣也,故秋涼而冬寒。土天專位,寄旺於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時,則在六月之間。土合四象,是謂五行也。

白話文:

四種大氣輪流運行,一年為一個週期。陽氣在一年過半之前上升,陰氣在一半之後下降。陽氣上升一半是春天,上升完全是夏天;陰氣下降一半是秋天,下降完全是冬天。春天萬物生長,夏天萬物旺盛,這是木火之氣的緣故,所以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收穫,冬天儲藏,這是金水之氣的緣故,所以秋天涼爽,冬天寒冷。土氣在四季各有專位,每個月旺十八天,土氣掌管的時候在六月。土氣包含四種大氣,這就叫做五行。

3. 五行生剋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

白話文:

五行之間的運行規律,有相生和相剋的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是指五行之間互相滋養,相剋是指五行之間互相制約。這些生剋關係都以氣運轉為基礎,而不是物質本身。如果形成具體物質,就不能再進行生剋了。

蓋天地之位,北寒、南熱、東溫、西涼。陽升於東,則溫氣成春,升於南,則熱氣成夏,陰降於西,則涼氣成秋,降於北,則寒氣成冬。春之溫生夏之熱,夏之熱生秋之涼,秋之涼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溫。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宮在六月火令之後,六月濕盛,濕為土氣也。其實水火交蒸,乃生濕氣,六月之時,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相逼,是以濕動。

白話文:

天地位置依序為:北方寒冷、南方炎熱、東方溫暖、西方涼爽。

陽氣(太陽)從東方升起,帶來溫暖形成春天;從南方升起,帶來炎熱形成夏天;陰氣(月亮)從西方降下,帶來涼爽形成秋天;從北方降下,帶來寒冷形成冬天。

春天的溫暖生長出夏天的炎熱,夏天的炎熱生長出秋天的涼爽,秋天的涼爽生長出冬天的寒冷,冬天的寒冷生長出春天的溫暖。

土是四象(春、夏、秋、冬)的根源,實際上生成了四象。說火生土,是因為它的宮位在六月火旺之後。六月濕氣重,而濕氣就是土氣。實際上,是水火交融產生濕氣。六月的時候,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交迫,因此濕氣才會流動。

濕者,水火之中氣。土寄位於西南,南熱而西涼,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性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滲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皆氣化自然之妙也。

白話文:

相互剋制,是用來抑制過度。木的特性是生長發散,用金的性質收斂它,木就不會過度發散了;火的特性是升騰燃燒,用水的性質壓制它,火就不會過度燃燒了;土的特性是潮濕,用木的性質疏通它,土就不會過度潮濕了;金的特性是收斂,用火的性質溫暖它,金就不會過度收斂了;水的特性是下降滋潤,用土的性質滲透它,水就不會過度滋潤了,這些都是自然氣化的神奇奧妙。

4. 臟腑生成

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身之太極也。祖氣初凝,美惡攸分,清濁純雜,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倫,後日之靈蠢壽夭,貴賤貧富,悉於此判,所謂命秉於生初也。

白話文:

人體與天地相呼應。宇宙中的陰陽二氣化生萬物,其中包括人的祖氣。祖氣是人體的太極,也就是先天之氣。祖氣在形成之初,便決定了人體的好壞、清濁、純雜、厚薄、完缺的程度,這些差異日後會體現在人的智愚、長壽或早逝、榮華或貧賤等方面。因此,古人認為人的命運在出生之初就已經註定了。

祖氣之內,含抱陰陽,陰陽之間,是謂中氣。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己土,中氣右轉,則為戊土。戊土為胃,己土為脾。

白話文:

人體的原始元氣(祖氣)包含了陰陽兩氣。陰陽兩氣之間,稱為中氣。中氣屬土,土分為戊土和己土。中氣向左旋轉,就形成己土,向右旋轉就形成戊土。戊土主宰胃,己土主宰脾。

已土上行,陰升而化陽,陽升於左,則為肝,升於上,則為心。戊土下行,陽降而化陰,陰降於右,則為肺,降於下,則為腎。肝屬木而心屬火,肺屬金而腎屬水。是人之五行也。

白話文:

土氣向上運轉,陰氣上升轉化為陽氣,陽氣上升至左邊,就形成了肝,上升至頭頂,就形成了心。土氣向下運轉,陽氣下降轉化為陰氣,陰氣下降至右邊,就形成了肺,下降至肚臍以下,就形成了腎。肝屬木而心屬火,肺屬金而腎屬水。這是人體的五行構成。

五行之中,各有陰陽,陰生五臟,陽生六腑。腎為癸水,膀胱為壬水,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肝為乙木,膽為甲木,肺為辛金,大腸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臟有心主相火之陰,腑有三焦相火之陽也。

白話文:

在五行之中,每種元素都有陰陽之分。陰氣生出五臟,陽氣生出六腑。腎臟屬癸水元素,膀胱屬壬水元素;心臟屬丁火元素,小腸屬丙火元素;肝臟屬乙木元素,膽囊屬甲木元素;肺臟屬辛金元素,大腸屬庚金元素。五行中每種元素只有一個對應的臟腑,而火元素特殊,分為君火和相火。臟腑之中,心臟主宰著相火之陰,而三焦則主宰著相火之陽。

5. 氣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於胃,血本於脾。蓋脾土左旋,生髮之令暢,故溫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午半陰生,陰生則降,三陰右降,則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氣清涼而性收斂。子半陽生,陽生則升,三陽左升,則為肝木。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故肝血溫暖而性生髮。

白話文:

肝臟儲存血液,肺臟儲存氣體。而氣的來源是胃,血液的來源是脾臟。因為脾胃的屬性是土,左旋為生發的過程,所以溫暖而能產生乙木屬性。胃的屬性也是土,右轉為收斂的過程,所以清涼而能化成辛金屬性。午時(中午11點-下午1點)陰氣開始生長,陰氣生長就會下降,三陰氣右側下降,就會形成肺金。肺金就是心火的清涼的下降部分,所以肺氣清涼而具有收斂性。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陽氣開始生長,陽氣生長就會上升,三陽氣左側上升,就會形成肝木。肝木就是腎水的溫暖的上升部分,所以肝血溫暖而具有生發性。

腎水溫升而化木者,緣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緣戊土之右轉也,是以胃為化氣之原。

白話文:

當腎水溫和上升並轉化為木屬性時,這是因為己土左旋的緣故,所以脾臟是生成血液的根本。而當心火清降並轉化為金屬性時,這是因為戊土右轉的緣故,所以胃是化生氣血的源頭。

氣統於肺,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布也,其在臟腑則曰氣,而在經絡則為衛。血統於肝,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臟腑則曰血,而在經絡則為營。營衛者,經絡之氣血也。

白話文:

肺氣掌控全身,所有臟腑經絡的氣,都是肺氣所調控的。在臟腑中稱為「氣」,在經絡中稱為「衛氣」。肝血掌控全身,所有臟腑經絡的血,都是肝血所滋潤的。在臟腑中稱為「血」,在經絡中稱為「營氣」。營氣和衛氣是經絡中的氣血。

6. 精神化生

肝血溫升,升而不已,溫化為熱,則生心火,肺氣清降,降而不已,清化為寒,則生腎水。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陰極則陽生,故純陰之中,又含陽氣,火之熱者,六腑之盡發也,陽極則陰生,故純陽之中,又胎陰氣。陰中有陽,則水溫而精盈,陽中有陰,則氣清而神旺。

白話文:

當肝臟中的血液過於溫熱,持續上升而無法停止,這種溫熱就會轉化為熱,導致心臟出現虛火。肺臟中的氣息原本應當清涼並下降,如果持續下降而無法停止,這種清涼就會轉化為寒氣,導致腎臟出現虛寒。

虛寒的水會導致六腑凝聚,當陰氣達到極致時,陽氣便會生發,因此在純陰之中,也會包含一些陽氣。虛熱的火會導致六腑發散,當陽氣達到極致時,陰氣便會生發,因此在純陽之中,也會孕育一些陰氣。

在陰中存在陽氣,水就會溫暖而精氣充盈;在陽中存在陰氣,氣息就會清涼而精神旺盛。

神發於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現其陽魂,精藏於腎,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結其陰魄。《素問》: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陽氣全升,則魂變而為神。魂者,神之初氣,故隨神而往來。陰氣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陰氣全降,則魄變而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並精而出入也。

白話文:

精神力起源於心臟,當它運行到肝臟時,精神力尚未強盛,但陽魂已經顯現出來。精華儲存在腎臟,當它運行到肺臟時,精華尚未充足,但陰魄已經形成。《素問》中說:跟著精神力進出的,稱為魂;跟著精華出入的,稱為魄。陽氣剛剛上升時,還不能夠轉化為精神,先轉化成魂。陽氣完全上升後,魂便轉變為神。魂是精神的初始狀態,所以它會跟著精神而進出。陰氣剛剛下降時,還不能夠產生精華,先產生魄。陰氣完全下降後,魄便轉變為精華。魄是精華的基礎階段,所以它會隨著精華而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