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瘰癧根原

瘰癧者,足少陽之病也。足少陽以甲木而化氣於相火,其經自頭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眥,上循耳發,從頸側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脅肋,降於腎臟,以溫癸水。相火降蟄,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不至上熱。而甲木之降,由於辛金之斂,辛金之斂,緣於戊土之右轉也。戊土不降,少陽逆行,經氣壅遏,相火上炎,瘀熱搏結,則瘰癧生焉。

肝膽主筋,筋脈卷屈而壅腫,故磊落歷碌,頑硬而堅實也。《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經,是動則病口苦,心脅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馬力挾癭者,足少陽之脈,循缺盆,挾胸膈,而走脅肋,其經彎如馬刀,而癭瘤挾生也。《金匱》:痹挾背行,若腸鳴,馬刀挾癭者,皆為勞得之。

此以勞傷中氣,戊土逆升,少陽經脈降路壅阻,相火鬱蒸,故令病此。

病在筋而不在肉,故堅而不潰,潰而不斂,較之諸瘡,最難平復。而相火升炎,上熱日增,脾腎陽虧,下寒日劇。久而陽敗土崩,遂傷性命。非傷於血肉之潰,乃死於中氣之敗也。

法當培中氣以降陽明。肺胃右行,相火下潛,甲木榮暢而歸根,則瘡自平矣。

柴胡芍藥半夏湯

柴胡(三錢),芍藥(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丹皮(三錢),牡蠣(三錢),鱉甲(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上熱甚者,加黃芩、地黃。血虛木燥,加首烏。腫痛,加貝母。膿成,加桔梗。

白話文:

瘰癧的根源

瘰癧這種病,是足少陽經的問題。足少陽經的氣機屬木,在相火的影響下產生變化。這條經脈從頭走到腳,運行在身體兩側,經過眼睛外角,向上沿著耳朵到頭髮,從頸部側邊進入鎖骨上窩,向下經過胸部腋下到脅肋,再降至腎臟,以溫養腎水。正常情況下,相火會潛藏,所以腎水不會過於寒冷,而木氣也不會過於燥熱。木氣的下降,是靠金氣的收斂作用,而金氣的收斂,又來自於土氣的向右運行。如果土氣沒有正常下降,就會導致少陽經的氣機逆行,經氣阻塞,相火向上燃燒,瘀積的熱邪結聚在一起,就會產生瘰癧。

肝膽主管筋脈,筋脈彎曲而腫脹,所以摸起來會像石頭一樣堅硬不平。就像《靈樞·經脈》所說,足少陽膽經發病時,會有口苦、胸脅痛、鎖骨上窩腫痛、腋下腫塊,或是像馬刀一樣的腫瘤長在脖子附近。這種像馬刀一樣的腫瘤,是足少陽經的脈絡,經過鎖骨上窩,沿著胸部、膈膜到脅肋,經脈彎曲像馬刀,瘤腫就夾生在旁邊。《金匱要略》也提到,痹症有時會沿著背部行走,有時會出現腸鳴,或者像馬刀一樣的腫瘤,這些通常都是因為勞累過度造成的。

這些病症都是因為勞累損傷了中氣,導致土氣逆向上升,阻礙了少陽經脈的正常下降,使相火鬱積蒸騰,所以才產生這種病。

這種病症病在筋脈,而不是肌肉,所以會堅硬而不容易潰破,即使潰破了也很難癒合,比起其他瘡瘍來說,是最難治療的。相火不斷向上燃燒,熱勢會一天比一天嚴重,脾腎陽氣虧虛,下半身的寒冷也會一天比一天加劇。時間久了,陽氣衰敗,中土崩潰,就會危及生命。這種病不是因為血肉的潰爛而死,而是因為中氣的衰敗而死。

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中氣,使陽明經的氣機下降,讓肺胃氣機向右運行,相火自然會潛藏下去,木氣也會順暢運行而歸於根本,這樣瘡瘍就會自然平復。

藥方:柴胡芍藥半夏湯

柴胡三錢、芍藥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丹皮三錢、牡蠣三錢、鱉甲三錢。

加水煎至大半杯,溫熱服用。

如果上火嚴重,可以加黃芩和生地黃。如果是血虛木燥,可以加首烏。如果是腫痛,可以加貝母。如果已經化膿,可以加桔梗。

2. 癩風根原

癩風者,風傷衛氣而營郁未盡泄也。衛性收斂,營性發揚,風傷衛氣,開其皮毛,風愈泄則衛愈閉,其性然也。衛閉則營血不得外發,於是鬱蒸而生裡熱。六日經盡,營熱鬱發,衛不能閉,則腫透皮毛,而見紅斑。斑發熱除,則病愈矣。若衛閉不開,斑點莫出,營熱內遏,臟腑蒸焚,則成死證。

風以木氣而善疏泄,其衛氣之閉者,風泄之也,其衛氣之閉而終開者,亦風泄之也。初時感冒,經熱未盛,則氣閉而風不能泄。經盡之後,營熱蒸發,則風泄而氣不能閉,是以疹見。風有強弱之不同,氣有盛衰之非一,風強而氣不能閉,則斑點盡出,氣盛而風不能泄,則斑點全無。

若風氣相搏,勢力均平,風強而外泄,氣盛而內閉。風強則內氣不能盡閉,氣盛則外風不能盡泄,泄之不透,隱見於皮膚之內,是謂癮疹。氣之不透,泄鬱而為癢。癢者謂之泄風,又曰脈風。泄風者,風之未得盡泄而遣熱於經脈之中也。泄風不愈,營熱內郁,久而經絡蒸淫,肌肉腐潰,發為痂癩,是名癩風。

肺司衛氣而主皮毛,衛氣清和,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焉,則皮毛榮華。衛氣鬱閉,髮膚失其熏澤,故膚腫而毛落。肺竅於鼻,宗氣之所出入。宗氣者,衛氣之本,大氣之搏而不行,積於胸中,以貫心肺而行呼吸者也。衛氣閉塞,則宗氣蒸瘀,失其清肅,故鼻柱壞也。

大凡溫疫中風,發表透徹,紅斑散布,毫髮無郁,必無此病。

法宜瀉衛鬱而清營熱,決腐敗而生新血。經絡清暢,痂癩自平矣。

柴蘇丹皮地黃湯

蘇葉(三錢),生薑(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地黃(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

若不得汗,重用青萍發之,外以青萍熱湯熏洗,以開汗孔。汗後用破郁行血之藥,通其經絡,退熱消蒸之劑,清其營衛,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但涼營瀉熱之品,久服則脾敗,當酌加薑、桂行經之藥,不至內泄脾陽,則善矣。

白話文:

所謂的「癩風」,是因為風邪侵犯身體的防禦機制(衛氣),導致體內的營養物質(營氣)鬱積而沒有完全散發出來。衛氣的特性是收斂,營氣的特性是發散,當風邪傷害了衛氣,就會使皮膚毛孔打開。風邪越是向外發散,衛氣就越是閉塞,這是它的自然規律。衛氣閉塞,營氣所化的血液就無法向外散發,因此鬱積在體內產生熱。經過六天後,營氣的熱氣鬱積而發散出來,衛氣無法繼續閉塞,於是腫脹從皮膚毛孔透出,形成紅色的斑點。斑點出現後,發熱的症狀就會消除,病也就痊癒了。如果衛氣閉塞無法打開,斑點無法發出,營氣的熱向內阻遏,導致臟腑像被蒸烤一樣,就會變成死亡的重症。

風邪屬於木的屬性,擅長疏通發散,衛氣之所以閉塞,是風邪在疏通它;衛氣閉塞最終能夠打開,也是風邪在疏通它。剛開始感冒時,體內熱邪還不嚴重,此時衛氣閉塞,風邪無法疏通。等到經脈中的熱氣蒸發出來後,風邪就能疏通,衛氣就無法繼續閉塞,所以疹子就顯現出來。風邪有強弱之分,衛氣也有盛衰的差別,風邪強盛而衛氣無法閉塞,斑點就會全部發出;衛氣強盛而風邪無法疏通,斑點就一點都發不出來。

如果風邪與衛氣互相搏鬥,勢力相當,風邪強而向外疏泄,衛氣盛而向內閉塞。風邪強盛,體內的衛氣無法完全閉塞;衛氣強盛,體外的風邪無法完全疏通,導致風邪無法完全透發出來,隱藏在皮膚之下,就形成了「癮疹」。衛氣無法疏通,鬱積而導致發癢。這種發癢被稱為「泄風」,又稱「脈風」,指的是風邪沒有完全疏通,而是把熱邪遺留在經脈之中。泄風如果沒有治好,營氣的熱就會鬱積在體內,時間久了就會導致經絡被熱邪浸淫,肌肉腐爛潰敗,最終形成像痂一樣的癩,這就是「癩風」。

肺主管衛氣,也主導皮膚毛孔。衛氣清和,可以像霧露一樣滋潤皮膚,充養身體,使毛髮有光澤,皮膚就會榮華光潤。如果衛氣鬱結閉塞,頭髮皮膚就會失去滋潤,導致皮膚腫脹、毛髮脫落。肺的開竅處在鼻子,是宗氣出入的地方。宗氣是衛氣的根本,宗氣凝聚在胸中,貫通心肺而進行呼吸。如果衛氣閉塞,宗氣就會停滯,失去清肅之氣,導致鼻柱損壞。

一般來說,凡是患有溫疫或中風,如果能夠使汗發出,讓邪氣透徹散開,紅斑能夠散布,沒有任何鬱積的狀況,就不會患上這種癩風病。

治療的方法應該是疏散閉塞的衛氣,清除營氣的熱邪,排除腐敗的組織,使新生血液產生。只要經絡暢通,癩就自然會平復。

這裡有一個方子,叫做「柴蘇丹皮地黃湯」:

蘇葉三錢、生薑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地黃三錢。

將這些藥材煎成大半杯,熱服,服用後蓋上被子,以求發汗。

如果無法出汗,可以加重使用青萍,並用青萍熱湯熏洗身體,以打開汗孔。出汗後,可以使用疏通鬱結、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暢通經絡;再配合退熱消蒸的藥劑,來清除營衛的熱邪。等到腐敗的組織去除,新生組織產生,病自然就會痊癒。

但是,使用清營瀉熱的藥物,如果長期服用,會損傷脾胃的功能,所以應該斟酌加入生薑、桂枝等可以疏通行經絡的藥物,避免過度損傷脾陽,這樣才是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