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重刻黃氏遺書序
重刻黃氏遺書序
1. 重刻黃氏遺書序
昌邑黃坤載先生,學究天人,湛深《易》理,其精微之蘊,托醫術以自見。著《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長沙藥解》、《玉楸藥解》、《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素靈微蘊》等書,凡八種,一掃積蒙,妙析玄解,自仲景以後,罕有倫比。其宗旨言:中皇轉運,沖氣布濩,水木宜升,金火宜降而已。
白話文:
昌邑人黃坤載先生,學識淵博,通曉天文地理,精通《易經》原理。他將《易經》中深奧的意蘊運用到醫學上,著成了《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長沙藥解》、《玉楸藥解》、《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素靈微蘊》等八本書。這些著作破除了過去積累的錯誤觀念,精妙地分析了病理,自張仲景之後,罕有能與之相比的人。黃坤載先生的醫學思想強調:人體內部氣血運行變化,就好比天地間的轉運變化。身體裡的陰陽之氣應該升降得當,水木之氣升高,金火之氣下降,才能保持健康。
蓋乾坤之運,一闔一闢,陰陽之用,一消一長,易道易簡,理固如是,即醫亦豈有殊理哉!且惟聖人,為能法天,自大賢以下,則皆法也,夫豈不用天,天在地中故也。黃泉黑壤,深潛九幽,而一陽自地而發,生五行,附地而旋轉,而變化,裁成之道在此矣。余嘗取先生所言證之《靈樞》、《素問》及《傷寒》、《金匱》諸書,意皆符合,特古人未嘗顯言,至先生始揭其秘耳。
白話文:
天地運行,一開一合,陰陽相生相剋,一消一長,這是自然界的道理。醫學也不例外。只有聖人才能效法上天,而其他人只能仿效。我們無法不使用上天法則,因為上天就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中。黃泉黑土深藏地下,但陽氣從地中升起,生出五行,附著在地球上旋轉變化,形成萬物。
我曾以先生的說法對照《靈樞》、《素問》、《傷寒》、《金匱》等醫書,發現意思都相符。只是古人沒有明說,直到先生才揭露這個祕密。
先生虛明研慮,嘗自負古人無雙。曩時讀仲景書,幾乎一字不解,迨其後一旦大悟,遂成此八種。夫以先生之虛明,而猶有所不解,其不解,殆非猶夫人之不解矣。以先生之研慮,而猶有待於悟,其所悟,殆非猶夫人之所悟矣。乃至於既悟而所言之理,固猶夫人之所知也,然不能不推先生為獨知。
白話文:
先生的思想清澈透亮,才思敏捷,曾自認為勝過古人。過去讀張仲景的醫書,幾乎一個字都看不懂。後來忽然大徹大悟,於是寫成了這八卷著作。像先生這樣聰明透徹,還是有不懂的地方,他不懂的,恐怕不是像普通人不懂的地方。像先生這樣才思敏捷,還是需要頓悟,他頓悟出來的,恐怕不是像普通人頓悟出來的。至於已經頓悟後所說出的道理,本來就是普通人知道的,但是不能不稱讚先生是獨一無二的智者。
《老子》曰:知常曰明。又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在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之,不足為道。然則讀先生是書者,可於此而得其微意所在矣。夫《易》言天道,而寄其用於卜筮,先生明《易》,而著其理於醫術,天下事何淺之非深,何遠之非近,豈獨醫為然哉!
白話文:
《老子》說:知道事物不變的規律叫明智。又說:高尚的人聽聞大道,勤奮地實踐。中等的人聽聞大道,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低等的人聽聞大道,大笑一場,如果不笑,大道就稱不上大道了。因此,閱讀先生這本書的人,可以從這裡獲得微妙的真意。
《易經》講述天道,而將其應用於卜筮。先生明白《易經》,並將其原理應用於醫術。世間萬事哪有不淺的深意,哪有遙遠的近意?又豈止是醫術如此!
器之觀察將刻是書,嘉惠學者,以復初略嘗從事於此,屬為序言,爰述大旨。至其精微所在,不可得而陳也。
同治七年歲次戊辰九月之吉吳郡顧復初序
白話文:
本書內容的觀察和記錄,旨在幫助學者們,並回歸到最初對這方面的涉獵,因此我為它寫了這篇序言,並闡述了主要的概念和目的。至於其中更為精深微妙的部分,就無法在此一一陳述了。
同治七年(1868年),農曆戊辰年九月的一個好日子,吳郡的顧復初所寫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