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序 (3)

回本書目錄

序 (3)

1.

嗚呼!醫學之壞,至今日而極矣。其鬻術者無論也,即有一二嗜古之士,欲以涉獵方書,研求醫理,而謬種流傳,往往守一先生之言,以為標準。俗學茫昧,千手一律,殺人如麻,不可殫記。有詰而難之者,曰:吾之學,朱、張、劉、李之學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陣》、葉氏《指南》之所傳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醫之咎也。

噫!雖予亦以為非醫之咎也,何則彼其耳目錮蔽已深,性靈汩沒日久,雖欲自拔而不能,亦大可哀也已。

余自束髮,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閱醫書。初師喻嘉言昌,又師陳修園念祖,十年無所得。道光戊申,江西陳廣敷溥以玉楸黃先生《醫書八種》抄本相餉。其源不盡出自醫家,而自唐以後,談醫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傳之絕學,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聖心源》、《素靈微蘊》,鋟板行世,一時醫風,翕然丕變。

今湘鄉左君菊農繼明毅然以昌明醫學為己任,費緍錢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讎之役相屬。其嘉惠來學之心,可謂習懃矣。夫菊農亦嘗從事於朱、張、劉、李、景岳《八陣》、葉氏《指南》之說者,而一旦棄之如遺。何今之自命為名醫者先入以為主,抵死而不悟!讀此書曾不汗流浹背,一發其羞惡是非之良,不亦慎乎!

或曰:朱、張、劉、李,古大家也,張景岳、葉天士,亦近今之名手也,斯與黃氏,優劣惡從而辨之?不知黃氏所傳者,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之心法,彼則背而馳焉。異端曲學,足以害道,辭而闢之,大聲疾呼,吾黨之責也。譬之儒家,《素問》、《靈樞》,醫之六經也,《傷寒》、《金匱》,醫之四子書也。若黃氏之羽翼仲景,方之朱子,何多讓焉!

宗黃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黃岐之法不立,不宗黃氏,仲景之法不明。昌黎有言: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讀。段師琵琶,須不近樂器,十年乃可授,吾願世之好學深思者,將後世一切非聖之書,視之如洪水猛獸,而一以仲景為歸,涵濡既久,漸漬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岸,導歧路,騁康莊,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棄故伎,如菊農之勇者,無是人也。

黃氏尚有《周易懸象》、《素問懸解》、《靈樞懸解》若干卷,《四庫全書提要》存目中已著錄。聞其昌邑裔孫珍藏甚密,儻更有大力者搜而傳之,於以康濟群生,補救劫運,豈非醫林之盛事哉!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後學歐陽兆熊序

白話文:

唉!醫學的敗壞,到今天已經到了極點。那些靠醫術謀生的人就不說了,即使有一兩個喜好研究古代醫學的人,想要涉獵醫書,鑽研醫理,卻因為錯誤的觀念流傳,往往只固守某一位先生的說法,當作標準。那些粗淺的學說混亂無章,千篇一律,殺人如麻,數都數不清。有人質疑他們,他們就會說:我的學問是朱震亨、張元素、劉完素、李杲這些人的學問,我的藥方,也確實出自張景岳的《八陣》、葉天士的《指南》這些書,但醫不好病人,那是因為病人命不好,不是醫生的錯。

唉!雖然我也認為這不是醫生的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眼界和知識已經被深深地禁錮,他們的靈性也已經被埋沒很久了,即使想要自我解脫也做不到,真是太可悲了。

我從小時候,侍奉父母生病,就喜歡翻閱醫書。起初我跟隨喻嘉言學習,又跟隨陳修園學習,十年都沒有什麼收穫。道光戊申年,江西的陳廣敷把黃玉楸先生的《醫書八種》抄本送給我。這些著作的源頭不完全出自醫家,但自唐朝以後,談論醫學的人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這兩千年不曾傳播的絕學,到了這時才得以顯現它的真貌。於是我把《四聖心源》、《素靈微蘊》刻版刊行於世,一時之間醫學風氣,頓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湘鄉的左菊農先生繼承了我的志向,以發揚醫學為己任,花費了一千多兩銀子,重新刊印了全部著作,並且把校對的任務託付給我。他這種造福後學的心意,可以說是極為殷勤了。菊農先生也曾經從事於研究朱、張、劉、李,以及張景岳《八陣》、葉天士《指南》的學說,但一旦認識到這些學說的錯誤,就把它們像拋棄破爛一樣拋棄了。為什麼現在那些自命為名醫的人,卻先入為主,至死都不肯醒悟呢?讀了這本書,難道不應該羞愧得汗流浹背,激發出羞恥和分辨是非的良知嗎?難道不應該更加謹慎嗎!

或許有人會說:朱、張、劉、李都是古代的大家,張景岳、葉天士也是近代的名醫,他們和黃玉楸先生相比,優劣好壞該如何分辨呢?他們不知道,黃玉楸先生所傳承的,是黃帝、岐伯、越人、張仲景這四位聖人的心法,而他們卻背道而馳。那些怪異的學說足以危害正道,應該加以駁斥,大聲疾呼,這是我們這些人的責任。就好像儒家一樣,《素問》、《靈樞》是醫學的六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是醫學的四書。如果說黃玉楸先生是輔佐張仲景的,就像朱熹之於孔子,又有什麼可以謙讓的呢!

尊崇黃玉楸先生,就是尊崇張仲景,不尊崇張仲景,黃帝、岐伯的醫學法則就無法成立,不尊崇黃玉楸先生,張仲景的醫學法則就不能彰顯。韓愈說過:不是三代兩漢的書籍,就不敢去讀。古代的樂師學彈琵琶,必須遠離樂器,十年之後才能開始學習,我希望世上那些好學深思的人,把後世所有不合聖賢之道的書籍,都看成是洪水猛獸,而一心一意歸向張仲景的醫學,長期浸潤,慢慢地受到薰陶而產生轉化。如果能渡過迷途,到達彼岸,引導錯誤的道路,走上康莊大道,那些不肯改變觀點,拋棄舊習,而能像菊農先生這樣勇猛的人,恐怕是沒有的。

黃玉楸先生還有《周易懸象》、《素問懸解》、《靈樞懸解》等幾卷著作,《四庫全書提要》中已經有著錄。聽說他的後代子孫在昌邑收藏得很嚴密,如果有更有能力的人能夠搜集並傳播出來,用來救濟眾生,彌補世道的災禍,這難道不是醫學界的一大盛事嗎!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 湘潭後學 歐陽兆熊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