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谷疸

谷入於胃,脾陽消磨,蒸其精液,化為肺氣。肺氣宣揚,外發皮毛而發汗,內滲膀胱而為溺。汗溺輸泄,土不傷濕,而木氣發達,則疸病不作。陽衰土濕,水穀消遲,穀精堙郁,不能化氣,陳腐壅遏,阻滯脾土,木氣遏陷,土木鬱蒸,則病黃疸。

中氣不運,升降失職,脾陷則大便滑溏,胃逆則上脘痞悶。濁氣熏騰,噁心欲吐,惡聞穀氣。食則中氣愈郁,頭眩心煩。此當擴清其菀陳,除舊而布新也。

白話文:

食物進入胃裡後,脾的陽氣會將其消化磨碎,並蒸發提取其中的精華液,轉化為肺氣。肺氣向上宣散,向外透過皮膚毛孔發汗,向內滲入膀胱形成小便。汗液和小便順暢排出,這樣一來,脾土就不會受到濕氣的傷害,而肝木之氣也能順利生發,就不會產生黃疸病。

如果陽氣衰弱,脾土濕氣重,水穀消化就會變慢,穀物精華淤積,無法轉化為氣,陳腐的食物壅塞阻滯,導致脾土的功能停滯,肝木之氣也會受到抑制而下陷。土木之氣鬱結蒸騰,就會產生黃疸病。

如果中焦的氣機不順暢,升清降濁的功能失常,脾氣下陷就會導致大便稀溏,胃氣上逆就會感到上腹部脹滿不適。濁氣上竄,讓人感到噁心想吐,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如果這時再吃東西,會使中氣更加鬱結,導致頭暈心煩。這時應該清除體內積滯的腐敗物,使新的氣機能夠順暢運行。

2. 酒疸

酒醴之性,濕熱之媒,其濡潤之質,入於臟腑,則生下濕,辛烈之氣,騰於經絡,則生上熱。汗溺流通,濕氣下泄而熱氣上達,可以不病。汗溺閉塞,濕熱遏瘀,乃成疸病。

其性嗜熱飲者,則濡潤之下傷差少,而辛烈之上傷頗重。其性嗜冷飲者,則辛烈之上傷有限,而濕寒之下傷為多。至於醉後發渴,涼飲茶湯,寒濕傷脾者,不可勝數,未可以濕熱概論也。

白話文:

酒和甜酒這類東西,本身性質就屬於濕熱的媒介。它們濕潤的本質,進入到內臟後,會產生下半身的濕氣;而辛辣的氣味,往經絡竄,就會產生上半身燥熱。如果汗液和尿液能順暢排出,濕氣往下走,熱氣往上散,這樣就可以不生病。但如果汗液和尿液排不出來,濕熱之氣鬱積,就會形成黃疸病。

那些喜歡喝熱酒的人,因為濕潤的性質傷害較少,而辛辣的性質傷害較重。那些喜歡喝冷酒的人,因為辛辣性質的傷害有限,濕寒之氣對下半身的傷害則比較多。至於喝醉後覺得口渴,喝涼茶或湯,寒濕之氣傷害脾胃的狀況,多到數不清,不能簡單用濕熱來概括。

3. 色疸

腎主蟄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腎臟之也。精去則火泄而水寒,寒水氾濫,浸淫脾土,脾陽頹敗,則濕動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泄水寒,土濕陽虧,多病虛勞,必然之理也。水土寒濕,不能生長木氣,乙木遏陷,則生下熱。土木合邪,傳於膀胱,此疸病所由生也。

其濕熱在於肝膽,濕寒在於脾腎。人知其陰精之失亡而不知其相火之敗泄,重以滋陰助濕之品,敗其脾腎微陽,是以十病九死,不可活也。

甘草茵陳湯

茵陳(三錢),梔子(三錢),大黃(三錢),甘草(三錢,生)

煎大半杯,熱服。

治谷疸腹滿尿澀者。

服後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茵陳五苓散

白朮,桂枝,豬苓,茯苓,澤瀉

等分,為散,每用五錢,調茵陳蒿末一兩,空腹米飲和服一湯匙,日三服。多飲熱湯,取汗。治日暮寒熱者。

硝黃梔子湯

大黃(四錢),芒硝(三錢),梔子(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治汗出腹滿者。

梔子大黃湯

梔子(三錢),香豉(三錢),大黃(三錢),枳實(三錢)

煎一杯,熱分三服。

治酒疸心中懊憹熱疼,噁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滑石,甘草,茯苓

等分,為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日三服。

治色疸額黑身黃者。

服後病從大小便去,尿黃糞黑,是其候也。

色疸日晡發熱惡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熱,腹脹滿,身黃,額黑,此水土瘀濁之證,宜瀉水去濕,通其二便。仲景用硝礬散,硝石清熱,礬石去濕。此變而為滑石、元明粉,亦即硝礬之意。用者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黃疸之家,脾腎濕寒,無內熱者,當用薑、附、茵陳,不可誤服硝黃也。

白話文:

色疸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收藏精華,如果腎中的相火(一種陽氣)被封閉而無法宣洩,這是腎臟的職責。但如果精液流失,就會導致相火外洩,而使身體的水液變得寒冷。寒冷的水液如果過多,就會像洪水一樣侵襲脾土,導致脾臟的陽氣衰敗,進而引發濕氣和寒氣。所以,那些沉迷於性慾的人,時間久了會因為相火外洩而使身體水液變寒,造成脾土濕氣過重、陽氣虧損,這是一個必然的道理。這種情況會導致身體虛弱勞損,也因此使得水土寒濕,無法生長木氣,肝木(乙木)被抑制,就會產生下焦的熱象。濕氣和肝木結合在一起,會傳導到膀胱,這就是黃疸病發生的原因。

黃疸的濕熱通常在肝膽,而濕寒則在脾腎。人們往往只知道陰精虧損,卻不知道相火外洩的問題,如果再用滋陰助濕的藥物,就會損耗脾腎微弱的陽氣,這樣會導致病情惡化,往往十個病人九個會死亡,難以救治。

甘草茵陳湯

茵陳(9克)、梔子(9克)、大黃(9克)、甘草(9克,生用)

用水煎煮成半杯,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因黃疸引起的腹脹、小便不暢。

服藥後小便會變得順暢,尿液顏色像皂角汁一樣呈現深紅色,腹脹在一夜之間減輕,黃疸從小便排出。

茵陳五苓散

白朮、桂枝、豬苓、茯苓、澤瀉

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用15克,混合茵陳蒿末30克,在空腹時用米湯調和服用,每日三次。服藥後要多喝熱湯,以發汗。此方用於治療黃疸引起的傍晚發冷發熱。

硝黃梔子湯

大黃(12克)、芒硝(9克)、梔子(9克)

用水煎煮成半杯,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黃疸引起的汗出、腹脹。

梔子大黃湯

梔子(9克)、香豉(9克)、大黃(9克)、枳實(9克)

用水煎煮成一杯,溫熱分三次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因飲酒引起的黃疸,伴有心中煩悶熱痛、噁心想吐的症狀。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滑石、甘草、茯苓

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用大麥粥汁調和服用15克,每日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黃疸引起的額頭發黑、身體發黃的症狀。

服藥後,疾病會從大小便排出,尿液呈現黃色,糞便呈現黑色,這是治療有效的表現。

如果黃疸病人出現傍晚發熱惡寒、膀胱急迫、小便順暢、大便黑而稀、手心腳心發熱、腹脹滿、身體發黃、額頭發黑等症狀,這是水土瘀積的表現,應該用瀉水去濕的方法,使大小便暢通。張仲景用硝礬散(硝石和礬石)來清熱去濕。此方改為滑石和元明粉,也具有相同的含義。用藥的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必拘泥於原方。

對於黃疸病人來說,如果是脾腎濕寒且沒有內熱的,應該使用生薑、附子、茵陳等溫熱的藥物,不能誤用芒硝、大黃等寒涼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