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胎漏

結胎之後,經水滋養子宮,化生血肉,無有贏餘,是以斷而不行,其胎結而經來者,必有瘀血阻格。緣胎成經斷,血室盈滿,不復流溢。肝脾陽弱,莫能行血,養胎之餘,易致堙瘀。瘀備蓄積,阻礙經絡,胎妊漸長,隧道壅塞。此後之血,不得上濟,月滿陰盈,於是下漏。按其胎之左右,必有癥塊。或其平日原有宿癥,亦能致此。

若內無瘀血,則是肝脾下陷,經血亡脫,其胎必墜。若血下而腹痛者,則是胞氣壅礙,土鬱木陷,肝氣賊脾也,《金匱》名為胞阻。

宜疏木達郁,而潤風燥,其漏血腹痛自止。

桂枝地黃阿膠湯

甘草(二錢),地黃(三錢),阿膠(三錢),當歸(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妊娠下血腹痛者。

桂枝茯苓湯

桂枝(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桃仁(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妊娠下血,癥塊連胎者。

輕者作丸,緩以消之。

白話文:

懷孕之後,經血用來滋養子宮,轉化成血肉,沒有多餘的,所以會停止來潮。如果懷孕了卻還有月經,一定是體內有瘀血阻礙了。因為懷孕後經血停止,血室充滿,不再流出。但如果肝脾的陽氣虛弱,無法推動血液運行,在滋養胎兒之餘,就容易產生瘀血。瘀血積聚,阻礙經絡,隨著胎兒漸漸長大,通道更加阻塞。這樣一來,之後的血液無法向上供應胎兒,到了足月時陰氣盈滿,就容易產生漏血。檢查胎兒左右,一定會有硬塊。也可能是因為平時就有舊有的癥塊,也會導致這種情況。

如果體內沒有瘀血,那就是肝脾功能下陷,導致經血流失,那胎兒就一定會流產。如果出血時還伴隨腹痛,那就是胞宮氣機阻塞,脾土鬱悶,肝木下陷,是肝氣侵犯脾胃。《金匱要略》稱之為胞阻。

應該要疏通肝氣,解除鬱悶,並滋潤身體的乾燥,這樣漏血和腹痛自然會停止。

桂枝地黃阿膠湯

甘草(二錢),生地黃(三錢),阿膠(三錢),當歸(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茯苓(三錢),牡丹皮(三錢)

將藥材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可以治療懷孕期間出血腹痛的情況。

桂枝茯苓湯

桂枝(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牡丹皮(三錢),白芍(三錢),桃仁(三錢)

將藥材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可以治療懷孕期間出血,且摸到有硬塊連著胎兒的情況。

病情較輕者,可以製成藥丸,慢慢地消除病症。

2. 產後根原

產後血虛氣憊,諸病叢生,病則永年畢世,不得平復。彌月之後,氣血續旺,乃可無慮。蓋妊娠之時,胎成一分,則母氣盜泄一分,胎氣漸成,母氣漸泄,十月胎完,而母氣耗損十倍。尋常不過數胎,而人已衰矣。母氣傳子,子壯則母虛,自然之理也。

但十月之內,形體雖分,而呼吸關通,子母同氣,胎未離腹,不覺其虛。及乎產後,胎妊已去,氣血未復,空洞虛豁,不得充灌,動即感傷,最易為病。胎時氣滯血瘀,積瘀未盡,癥瘕續成者,事之常也。氣血虧乏,脾虛肝燥,鬱而剋土,腹痛食減者,亦復不少。而痙、冒、便難,尤為易致,是謂產後三病。

血弱經虛,表疏汗泄,感襲風寒,是以病痙。痙者,筋脈攣縮,頭搖口噤,項強而背折也。氣損陽虧,凝郁內陷,群陰閉束,是以病冒。冒者,清氣幽埋,不能透發,昏潰而迷罔也。津枯腸燥,陰凝氣結,關竅閉澀,是以便難。便難者,糟粕艱阻,不得順下,原於道路之梗塞,非關陽旺而火盛也。

總之,胎氣生長,盜泄肝脾,土虛木賊,為諸病之本。土氣不虧,不成大病也。

桃仁鱉甲湯

桃仁(三錢),鱉甲(三錢),丹皮(三錢),丹參(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瘀血蓄積,木鬱腹痛者。

內熱,加生地。內寒。加乾薑。

桂枝丹皮地黃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地黃(三錢),當歸(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脾虛肝燥,木鬱剋土,腹痛食減,渴欲飲水者。

氣虛,加人參。水寒土濕,加乾薑、茯苓。

桂枝栝蔞首烏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栝蔞根(三錢),首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甘草(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風傷衛氣,而病柔痙,發熱汗出者。

葛根首烏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葛根(三錢),麻黃(一錢),首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煎大半杯,溫服。

治寒傷營血而病剛痙,發熱無汗者。

桂枝茯苓人參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煎大半杯,溫服。

治陽虛鬱冒。

蓯蓉杏仁湯

甘草(二錢),杏仁(二錢),白蜜(一兩),肉蓯蓉(三錢)

煎大半杯,入白蜜,溫服。

治津虧木燥,大便艱難。

薑桂苓砂湯

茯苓(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砂仁(一錢)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溫服。

治飲食不消。

白話文:

產後因為氣血虛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如果生病了,可能就會長期難以恢復。通常在坐完月子後,氣血才會逐漸恢復旺盛,這時才不用過於擔心。懷孕時,胎兒每長成一分,母親的氣就會被盜取一分,胎兒逐漸長大,母親的氣也逐漸消耗,直到懷胎十個月,母親的氣已經損耗了十倍之多。一般人懷孕幾次後,身體就會開始衰老。母親的氣傳給孩子,孩子強壯,母親就會虛弱,這是自然的道理。

雖然懷孕時母子身體分離,但呼吸是相通的,母子同氣,胎兒還在肚子裡時,母親還不覺得虛弱。等到生產後,胎兒離開身體,氣血還沒恢復,身體空虛,無法補充,稍有動作就會感到不適,非常容易生病。懷孕時氣滯血瘀,累積的瘀血沒完全消散,就會持續形成腫塊,這是常有的事。氣血不足,脾虛肝燥,肝氣鬱結而影響脾胃,導致腹痛、食慾不振的情況也很多。而產後痙攣、昏迷、便秘,更是常見的三種疾病。

血虛導致經絡虛弱,體表疏鬆容易出汗,容易受風寒侵襲,因此會導致痙攣。痙攣的症狀是筋脈攣縮,頭部搖晃、嘴巴緊閉,脖子僵硬、背部彎折。氣虛導致陽氣不足,氣鬱內陷,陰氣閉塞,因此會導致昏迷。昏迷的症狀是清氣被壓制無法發散,意識模糊、迷失方向。津液枯竭、腸道乾燥,陰氣凝滯、氣機鬱結,導致關竅閉塞,因此會導致便秘。便秘是因為腸道阻塞,導致糞便難以排出,而不是因為陽氣過盛、火氣太旺。

總而言之,胎兒的成長會盜取肝脾的氣,導致脾土虛弱、肝木侵犯,這是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脾土之氣不虧虛,就不會生大病。

桃仁鱉甲湯

桃仁(三錢)、鱉甲(三錢)、丹皮(三錢)、丹參(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

煎成大半杯,溫服。

主要治療瘀血積聚、肝氣鬱結導致的腹痛。

有內熱,加生地黃。有內寒,加乾薑。

桂枝丹皮地黃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地黃(三錢)、當歸(三錢)

煎成大半杯,溫服。

主要治療脾虛肝燥、肝氣鬱結影響脾胃,導致腹痛、食慾不振、口渴想喝水。

氣虛,加人參。水寒濕氣重,加乾薑、茯苓。

桂枝栝蔞首烏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栝蔞根(三錢)、何首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甘草(二錢)

煎成大半杯,溫服。

主要治療風邪侵襲衛氣,導致柔痙,伴隨發熱出汗。

葛根首烏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葛根(三錢)、麻黃(一錢)、何首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煎成大半杯,溫服。

主要治療寒邪侵襲營血,導致剛痙,伴隨發熱但不出汗。

桂枝茯苓人參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煎成大半杯,溫服。

主要治療陽氣虛弱導致的昏迷。

蓯蓉杏仁湯

甘草(二錢)、杏仁(二錢)、白蜜(一兩)、肉蓯蓉(三錢)

煎成大半杯,加入白蜜,溫服。

主要治療津液不足、肝燥導致的大便困難。

薑桂苓砂湯

茯苓(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砂仁(一錢)

煎成大半杯,加入砂仁末,溫服。

主要治療飲食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