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胎漏

結胎之後,經水滋養子宮,化生血肉,無有贏餘,是以斷而不行,其胎結而經來者,必有瘀血阻格。緣胎成經斷,血室盈滿,不復流溢。肝脾陽弱,莫能行血,養胎之餘,易致堙瘀。瘀備蓄積,阻礙經絡,胎妊漸長,隧道壅塞。此後之血,不得上濟,月滿陰盈,於是下漏。按其胎之左右,必有癥塊。或其平日原有宿癥,亦能致此。

白話文:

懷孕後,經血會滋養子宮,轉化為血肉,不會有任何剩餘,因此經血會停止。如果懷孕期間還來經血,一定是因為瘀血阻塞導致。因為懷孕後經血停止,血室盈滿,不再溢出。如果肝脾陽氣不足,無法運行血液,懷孕期間剩餘的血液容易形成瘀血。瘀血蓄積,阻礙經絡,胎兒逐漸增大,經絡堵塞。之後的血液無法上升補充,陰分盈滿,因此向下漏出。根據胎兒的左右位置,一定會有硬塊。或者原本就有舊病,也會導致這種情況。

若內無瘀血,則是肝脾下陷,經血亡脫,其胎必墜。若血下而腹痛者,則是胞氣壅礙,土鬱木陷,肝氣賊脾也,《金匱》名為胞阻。

宜疏木達郁,而潤風燥,其漏血腹痛自止。

桂枝地黃阿膠湯

白話文:

如果女性內部沒有瘀血,而是肝脾下垂,經血流失,胎兒就會流產。如果經血流出而有腹痛,這是因為女性生殖系統氣血不通,脾氣被肝氣所侵害,這種情況在《金匱要略》中稱為胞阻。

甘草(二錢),地黃(三錢),阿膠(三錢),當歸(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妊娠下血腹痛者。

桂枝茯苓湯

白話文:

甘草(12克),熟地黃(18克),阿膠(18克),當歸(18克),桂枝(18克),芍藥(18克),茯苓(18克),丹皮(18克)

桂枝(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桃仁(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妊娠下血,癥塊連胎者。

輕者作丸,緩以消之。

白話文:

肉桂(15公克),茯苓(15公克),甘草(10公克),丹皮(15公克),芍藥(15公克),桃仁(15公克)

2. 產後根原

產後血虛氣憊,諸病叢生,病則永年畢世,不得平復。彌月之後,氣血續旺,乃可無慮。蓋妊娠之時,胎成一分,則母氣盜泄一分,胎氣漸成,母氣漸泄,十月胎完,而母氣耗損十倍。尋常不過數胎,而人已衰矣。母氣傳子,子壯則母虛,自然之理也。

白話文:

產後血虛氣弱,各種疾病接踵而來,如果得了病,往往會宿疾纏身,終生無法康復。產後一個月後,氣血才會逐漸旺盛,到時就不必擔心。因為懷孕期間,胎兒每發育成一分,母親的身體就會虛弱一分,胎兒發育得越多,母親的身體就越虛弱,十個月下來,胎兒發育完成,母親的身體就會虛弱十倍。一般情況下,女性只生幾個孩子,身體就已經衰弱了。母親把自己的氣血傳給孩子,孩子身體強壯,母親的身體就會虛弱,這是自然規律。

但十月之內,形體雖分,而呼吸關通,子母同氣,胎未離腹,不覺其虛。及乎產後,胎妊已去,氣血未復,空洞虛豁,不得充灌,動即感傷,最易為病。胎時氣滯血瘀,積瘀未盡,癥瘕續成者,事之常也。氣血虧乏,脾虛肝燥,鬱而剋土,腹痛食減者,亦復不少。而痙、冒、便難,尤為易致,是謂產後三病。

白話文:

懷孕期間,儘管胎兒已成形,但母子之間氣息相通,胎兒尚未離開母體,因此母親不會感覺虛弱。然而,生完孩子後,胎兒已離開,氣血尚未恢復,身體空虛脆弱,無法充盈。此時,輕微的動作就容易受傷,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時候。懷孕時氣血不暢,瘀血未消散,這些遺留的問題往往會演變成疾病。氣血虧損、脾胃虛弱、肝臟燥熱,肝氣剋制脾土,導致腹痛和食慾不振的現象也很常見。此外,抽搐、眩暈和便祕等症狀也容易發生,這些情況稱為「產後三病」。

血弱經虛,表疏汗泄,感襲風寒,是以病痙。痙者,筋脈攣縮,頭搖口噤,項強而背折也。氣損陽虧,凝郁內陷,群陰閉束,是以病冒。冒者,清氣幽埋,不能透發,昏潰而迷罔也。津枯腸燥,陰凝氣結,關竅閉澀,是以便難。便難者,糟粕艱阻,不得順下,原於道路之梗塞,非關陽旺而火盛也。

白話文:

血氣虛弱,經絡空虛,表裡虛疏導致汗液外泄,感受風寒侵襲,因此患了痙病。痙病的症狀是:肌肉筋脈攣縮,頭部搖擺,嘴巴緊閉,頸部僵硬,背部彎曲。

元氣受損,陽氣不足,凝滯內陷,眾多陰氣閉塞纏繞,因此患了冒病。冒病的症狀是:清氣被埋藏起來,無法透發,出現昏厥和迷惑的狀態。

津液枯竭,腸道乾燥,陰氣凝結,氣機阻塞,竅道閉塞而不暢通,因此患了大便困難。大便困難的症狀是:大便排出困難,不能順暢下降,原因在於腸道不通暢,與陽氣旺盛、火氣亢盛無關。

總之,胎氣生長,盜泄肝脾,土虛木賊,為諸病之本。土氣不虧,不成大病也。

桃仁鱉甲湯

白話文:

總的來說,胎氣的生長會耗損肝脾的能量,導致脾土虛弱和肝木過度活動,這是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脾土的能量不虧損,就不會形成嚴重的疾病。

[桃仁鱉甲湯]

桃仁(三錢),鱉甲(三錢),丹皮(三錢),丹參(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桃仁、鱉甲、丹皮、丹參、桂枝各三錢,甘草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瘀血蓄積,木鬱腹痛者。

內熱,加生地。內寒。加乾薑。

桂枝丹皮地黃湯

白話文:

將藥煎煮至大約半杯的份量,溫熱時服用。

適用於治療因瘀血蓄積和肝氣鬱滯導致的腹部疼痛。

如果伴有內熱,可以在方中加入生地黃;如果是內寒的情況,可以在方中加入乾薑。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地黃(三錢),當歸(三錢)

白話文:

桂枝(15克),芍藥(15克),甘草(10克),丹皮(15克),地黃(15克),當歸(15克)

煎大半杯,溫服。

治脾虛肝燥,木鬱剋土,腹痛食減,渴欲飲水者。

氣虛,加人參。水寒土濕,加乾薑、茯苓。

桂枝栝蔞首烏湯

白話文:

將藥煎成大半杯,溫熱後服用。此方可治療脾虛肝燥,木氣鬱結剋制脾土,導致腹痛、食慾減退,口渴想喝水等症狀。若氣虛,可加入人參;若體寒濕氣重,可加乾薑、茯苓。此方稱為桂枝栝蔞首烏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栝蔞根(三錢),首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甘草(二錢)

白話文:

桂枝(15克),芍藥(15克),栝蔞根(15克),首烏(15克),生薑(15克),大棗(3枚),甘草(10克)

煎大半杯,溫服。

治風傷衛氣,而病柔痙,發熱汗出者。

葛根首烏湯

白話文:

煎煮至大約半杯的份量,加入白蜜,溫熱時服用。

適用於治療因風邪侵襲導致衛氣受損,出現柔痙、發熱及出汗的症狀。

[薑桂苓砂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葛根(三錢),麻黃(一錢),首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白話文:

桂枝 15 克 芍藥 15 克 甘草 10 克 葛根 15 克 麻黃 5 克 首烏 15 克 生薑 15 克 大棗 3 顆

煎大半杯,溫服。

治寒傷營血而病剛痙,發熱無汗者。

桂枝茯苓人參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煎大半杯,溫服。

治陽虛鬱冒。

蓯蓉杏仁湯

白話文:

將人參、甘草、茯苓、桂枝、生薑、大棗各適量,煎煮至大半杯,溫溫服下,可治療寒邪侵犯營血,導致痙攣、發熱無汗的症狀。

蓯蓉和杏仁各適量,煎煮至大半杯,溫溫服下,可治療陽虛體質導致的頭昏腦脹。

甘草(二錢),杏仁(二錢),白蜜(一兩),肉蓯蓉(三錢)

白話文:

甘草 (2 兩) 杏仁 (2 兩) 白蜂蜜 (1 兩) 肉蓯蓉 (3 兩)

煎大半杯,入白蜜,溫服。

治津虧木燥,大便艱難。

薑桂苓砂湯

白話文:

煎煮至大約半杯的份量,溫熱時服用。

適用於治療體內津液不足、肝氣燥熱導致的大便困難。

茯苓(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砂仁(一錢)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溫服。

治飲食不消。

白話文:

茯苓(15克),甘草(10克),乾薑(15克),桂枝(15克),芍藥(15克),砂仁(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