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五 (7)
卷五 (7)
1. 消渴根原
煎大半杯,溫服。
治飲一溲二者。
《素問》飲一溲二,水寒土濕,木氣疏泄,宜苓、澤瀉濕燥土,薑、附暖水溫中,桂枝、首烏,達木榮肝,龍骨、牡蠣,斂精攝溺。病之初起,可以救藥,久則不治。
白話文:
煎好大約半杯的藥,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喝一杯水就排出兩杯尿的情況。
《黃帝內經》說的「喝一杯水就排出兩杯尿」,是因為體內水寒、脾土濕氣太重,導致肝木疏泄功能失調。應該用茯苓、澤瀉來去濕燥土,用薑、附子來溫暖體內的水、溫補中焦,用桂枝、何首烏來疏達肝氣、滋養肝臟,用龍骨、牡蠣來收斂精氣、控制小便。這種病在初期還能用藥治療,時間久了就沒辦法治癒了。
2. 顛狂根原
顛狂者,即驚悸之重病也。肝為木,其氣風,其志怒,其聲呼。心為火,其氣熱,其誌喜,其聲言。肺為金,其氣燥,其志悲,其聲哭。腎為水,其氣寒,其志恐,其聲呻。脾為土,其氣濕,其志憂,其聲歌。氣之方升而未升則怒,已升則為喜,氣之方降而未降則悲,已降則為恐。
蓋陷於重淵之下,志意幽淪,是以恐作。方其半陷,則淒涼而為悲,悲者,恐之先機也。升於九天之上,神氣暢達,是以喜生。方其半升,則拂鬱而為怒,怒者,喜之未遂也。
凡人一臟之氣偏盛,則一臟之志偏見,而一臟之聲偏發。顛病者,安靜而多悲恐,肺腎之氣旺也。狂病者,躁動而多喜怒,肝心之氣旺也。肺腎為陰,肝心為陽,二十難曰:重陰者顛,重陽者狂,正此義也。而金水之陰旺,則因於陽明之濕寒,木火之陽盛,則因於太陰之濕熱。
緣胃土右降,金水所從而下行,濕則不降,金水右泄而生寒,金旺則其志悲,水旺則其志恐也。脾土左升,木火所從而上行,濕則不升,木火左鬱而生熱,木旺則其志怒,火旺則其誌喜也。濕寒動則寢食皆廢,悲恐俱作,面目黃瘦,腿膝清涼,身靜而神迷,便堅而溺澀。此皆金水之旺也。
濕熱動則眠食皆善,喜怒兼生,面目紅肥,臂肘溫暖,身動而神慧,便調而水利,此皆木火之旺也。
顛緣於陰旺,狂緣於陽旺。陰陽相判,本不同氣,而顛者歷時而小狂,狂者積日而微顛。陽勝則狂生,陰復則顛作,勝復相乘而顛狂迭見,此其陰陽之俱偏者也。
苓甘姜附龍骨湯
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去心)龍骨(三錢),牡蠣(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顛病悲恐失正者。
丹皮柴胡犀角湯
丹皮(三錢),柴胡(三錢),犀角(一錢,研汁),生地(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炙)
煎大半杯,溫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狂病喜怒乖常者。
勞傷中氣,土濕木鬱,則生驚悸。濕旺痰生,迷其神智,喜怒悲恐,緣情而發,動而失節,乃病顛狂。顛狂之家,必有停痰,痰者,顛狂之標,濕者,真狂之本。顛起於驚,狂生於悸,拔本塞原之法不在痰。若宿痰膠固,以瓜蒂散上下湧泄,令臟腑上下清空,然後燥土瀉濕,以拔其本。
白話文:
所謂的「顛狂」,其實就是驚悸這種嚴重疾病的表現。
肝臟五行屬木,其氣屬風,情緒表現為憤怒,發出的聲音是呼喊。心臟五行屬火,其氣屬熱,情緒表現為喜悅,發出的聲音是說話。肺臟五行屬金,其氣屬燥,情緒表現為悲傷,發出的聲音是哭泣。腎臟五行屬水,其氣屬寒,情緒表現為恐懼,發出的聲音是呻吟。脾臟五行屬土,其氣屬濕,情緒表現為憂慮,發出的聲音是唱歌。氣的上升還沒開始時容易產生憤怒,上升之後就表現為喜悅;氣的下降還沒開始時容易產生悲傷,下降之後就表現為恐懼。
當人的意識陷入深淵的時候,意志和精神都處於低落狀態,就會產生恐懼感。當意識只陷入一半時,就會感到淒涼而產生悲傷,悲傷其實是恐懼的前兆。當精神飛到高空時,精神氣暢通,就會產生喜悅感。當精神只上升到一半時,就會感到煩悶而產生憤怒,憤怒其實是喜悅未完成的表現。
一般來說,如果人體某個臟器的氣過於旺盛,那麼這個臟器的情緒就會表現得特別明顯,發出的聲音也會特別突出。患有「顛病」的人,通常比較安靜,但常常感到悲傷和恐懼,這是因為肺和腎的氣比較旺盛。患有「狂病」的人,通常比較躁動,常常感到喜悅和憤怒,這是因為肝和心的氣比較旺盛。肺和腎屬陰,肝和心屬陽。《二十難》中說:「陰氣過重就會產生顛病,陽氣過重就會產生狂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當金和水這類的陰氣過於旺盛時,往往是因為陽明經的濕寒所導致;當木和火這類的陽氣過於旺盛時,往往是因為太陰經的濕熱所導致。
胃土的功能是向下走,金和水就跟著往下行。如果體內濕氣重,導致胃氣無法正常下降,金和水就會向右外泄,產生寒氣。金氣旺盛就會感到悲傷,水氣旺盛就會感到恐懼。脾土的功能是向上走,木和火就跟著往上行。如果體內濕氣重,導致脾氣無法正常上升,木和火就會向左鬱結,產生熱氣。木氣旺盛就會感到憤怒,火氣旺盛就會感到喜悅。如果體內濕寒之氣發動,就會導致飲食和睡眠都出現問題,同時感到悲傷和恐懼,臉色會變得蠟黃消瘦,腿和膝蓋會感到冰涼,身體會變得安靜但精神恍惚,大便會乾硬,小便會不暢。這些都是金和水氣旺盛的表現。
如果體內濕熱之氣發動,就會導致飲食和睡眠都很好,同時感到喜悅和憤怒,臉色會變得紅潤,手臂和手肘會感到溫熱,身體會變得躁動而精神清醒,大便會正常,小便會順暢。這些都是木和火氣旺盛的表現。
顛病是因為陰氣過於旺盛所導致,狂病是因為陽氣過於旺盛所導致。陰和陽本來就屬性相反,但患有顛病的人,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輕微的狂躁;而患有狂病的人,日子久了也會出現輕微的癲病。陽氣過於旺盛就會產生狂病,陰氣恢復正常又會產生顛病,陰陽互相影響,就會導致顛病和狂病交替出現,這就是陰陽兩方面都偏盛的情況。
苓甘姜附龍骨湯
組成為: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去心)、龍骨(三錢)、牡蠣(三錢)。
煎成一小碗,溫服。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蜀漆。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悲傷和恐懼而導致精神失常的顛病。
丹皮柴胡犀角湯
組成為:丹皮(三錢)、柴胡(三錢)、犀角(一錢,磨成汁)、生地(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炙)。
煎成一小碗,溫服。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蜀漆。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喜悅和憤怒而導致精神失常的狂病。
如果因為勞累損傷中氣,導致脾胃濕氣過重、肝氣鬱結,就會產生驚悸。濕氣過重就會產生痰液,痰液會蒙蔽心智,導致情緒失控,產生喜怒悲恐等情緒,行為也會失常,這就會導致顛狂病。患有顛狂病的人,體內一定有痰,痰只是顛狂病的表象,濕氣才是顛狂病的根本原因。顛病起因於驚嚇,狂病起因於驚悸,所以治療顛狂病,重點不在於化痰。如果體內積累了頑固的痰液,可以使用瓜蒂散來催吐,使上下通暢,然後再去除脾胃的濕氣,才能從根本上治療顛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