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八 (4)
卷八 (4)
1. 咽喉
咽喉者,陰陽升降之路也。《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循喉嚨而入缺盆。脾足太陰之脈,挾咽而連舌本。心手少陰之脈,挾咽而擊目系。小腸手太陽之脈,循咽而下胸膈。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而挾舌本。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而入頏顙。五臟六腑之經,不盡循於咽喉,而咽為六腑之通衢,喉為五臟之總門,脈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氣,則別無他經也。
六腑陽也,而陽中有陰則氣降,故濁陰由咽而下達,五臟陰也,而陰中有陽則氣升,故清陽自喉而上騰。蓋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不藏則下行,是天氣之降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不泄則上行,是地氣之升也。地氣不升則喉病,喉病者,氣塞而食通,天氣不降則咽病,咽病者,氣通而食塞。
先食阻而後氣梗者,是臟完而腑傷之也,先氣梗而後食阻者,是腑完而臟傷之也。而總之咽通六腑而胃為之主,喉通五臟而肺為之宗。陽衰土濕,肺胃不降,濁氣堙郁,則病痹塞,相火升炎,則病腫痛。下竅為陰,上竅為陽,陰之氣濁,陽之氣清。清氣涼而濁氣熱,故清氣下陷,則涼泄於魄門,濁氣上逆,則熱結於喉嚨也。
甘草桔梗射干湯
甘草(二錢,生),桔梗(三錢),半夏(三錢),射干(三錢)
煎半杯,熱嗽,徐服。
治咽喉腫痛生瘡者。
貝母升麻鱉甲湯
貝母(三錢),升麻(二錢),丹皮(三錢),元參(三錢),鱉甲(三錢)
煎半杯,熱嗽,徐服。
治喉瘡膿成者。
白話文:
咽喉是人體陰陽之氣升降的通道。《靈樞·經脈》中提到:胃經的脈絡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脾經的脈絡挾著咽部連接舌根;心經的脈絡挾著咽部,向上連到眼球的脈絡;小腸經的脈絡沿著咽部向下到胸腔和膈膜;腎經的脈絡沿著喉嚨挾著舌根;肝經的脈絡沿著喉嚨向上進入頭頂。五臟六腑的經絡雖然不是都經過咽喉,但咽是六腑之氣相通的要道,喉是五臟之氣匯聚的總門。經脈在這裡分出許多分支,而呼吸的升降之氣則沒有其他通道。
六腑屬陽,但陽中有陰,所以氣向下運行,因此濁氣從咽部向下傳導;五臟屬陰,但陰中有陽,所以氣向上運行,因此清氣從喉部向上升騰。六腑的功能是傳輸消化食物而不是儲藏,不儲藏則向下,這是自然界陽氣下降;五臟的功能是儲藏精氣而不外洩,不外洩則向上,這是自然界陰氣上升。陰氣不上升就會發生喉部疾病,喉部疾病的症狀是氣阻塞而食物能順利通過;陽氣不下降就會發生咽部疾病,咽部疾病的症狀是氣能順利通過而食物卻阻塞。
如果先感到食物難以下嚥,然後才感到呼吸困難,這表示五臟功能完好,而六腑的功能受損;如果先感到呼吸困難,然後才感到食物難以下嚥,這表示六腑功能完好,而五臟的功能受損。總的來說,咽部與六腑相通,而胃是主要的;喉部與五臟相通,而肺是主要的。如果陽氣衰弱,脾胃虛濕,導致肺胃之氣不能下降,濁氣鬱積,就會造成咽喉痹塞;如果相火上炎,就會造成咽喉腫痛。下竅屬於陰,上竅屬於陽,陰的氣是渾濁的,陽的氣是清淨的。清氣性涼,濁氣性熱,所以清氣下陷,會導致涼氣從肛門排出;濁氣上逆,會導致熱氣鬱結在喉嚨。
甘草桔梗射干湯
藥材:甘草(二錢,生用),桔梗(三錢),半夏(三錢),射干(三錢)
煎法:將藥材煎至半杯,趁熱漱口,然後慢慢服用。
功效:治療咽喉腫痛生瘡的症狀。
貝母升麻鱉甲湯
藥材:貝母(三錢),升麻(二錢),丹皮(三錢),元參(三錢),鱉甲(三錢)
煎法:將藥材煎至半杯,趁熱漱口,然後慢慢服用。
功效:治療喉嚨化膿的瘡。
2. 聲音
聲音者,手太陰之所司也。肺藏氣,而氣之激宕則為聲,故肺病則聲為之不調,氣病則聲為之不暢,而氣之所以病者,由於己土之濕。手陽明主令於燥金,手太陰化氣於濕土,陽明旺則金燥而響振,太陰盛則土濕而聲喑。譬之琴瑟簫鼓,遇晴明而清越,值陰晦而沉濁,燥濕之不同也。
燥為陽而濕為陰,陽旺則氣聚而不泄,氣通而不塞。聚則響而通則嗚,唇缺齒落而言語不清者,氣之泄也,涕流鼻淵而聲音不亮者,氣之塞也。
然聲出於氣而氣使於神。《靈樞·憂恚無言》: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聲音之戶也。口唇者,聲音之扇也。舌者,聲音之機也。懸雍者,聲音之關也。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蓋門戶之開闔,機關之啟閉,氣為之也。而所以司其遲疾,時其高下,開闔適宜,而啟閉中節者,神之所使也。
是故久嗽而音啞者,病在聲氣,中風而不言者,病在神明。聲氣病則能言而不能響,神明病則能響而不能言。聲氣出於肺,神明藏於心,四十九難:肺主五聲,入心為言。緣聲由氣動,而言以神發也。
聞之婦人在軍,金鼓不振。李少卿軍中有女子,擊鼓起士而鼓不鳴。然則調聲音者,益清陽而驅濁陰,一定之理也。
茯苓橘皮杏仁湯。
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百合(三錢),橘皮(三錢),生薑(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濕旺氣鬱,聲音不亮者。
百合桔梗雞子湯
百合(三錢),桔梗(三錢),五味(一錢),雞子白(一枚)
煎半杯,去滓,入雞子清,熱服。
治失聲喑啞者。
白話文:
聲音是由手太陰肺經所主管。肺臟儲藏氣,而氣的激盪就會產生聲音,所以肺有病,聲音就會不協調;氣有病,聲音就會不順暢。而氣之所以生病,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濕氣。手陽明經主導乾燥的金氣,而手太陰經則將氣化為濕土,陽明經旺盛,金氣乾燥,聲音就會響亮清脆;太陰經旺盛,土氣濕重,聲音就會低沉沙啞。這就像琴瑟簫鼓等樂器,天氣晴朗時,聲音清脆響亮,天氣陰暗時,聲音則會沉悶混濁,這是因為乾燥和潮濕的不同所導致。
乾燥屬陽,潮濕屬陰。陽氣旺盛,氣就會聚集而不外洩,暢通而不阻塞。氣聚集就會響亮,氣暢通就會鳴聲。嘴唇缺損、牙齒脫落而說話不清楚,是因為氣外洩;鼻涕直流、鼻塞而聲音不洪亮,則是因為氣阻塞。
然而,聲音是從氣產生,而氣是由神所主導。《靈樞·憂恚無言》中說:「喉嚨是氣上下流通的通道,會厭是聲音的門戶,嘴唇是聲音的屏障,舌頭是聲音的機關,懸雍垂是聲音的關卡,頏顙是氣分散洩出的地方,橫骨則由神氣驅使,主管發出舌音。」這說明門戶的開闔、機關的啟閉,都由氣來控制。而控制氣的快慢、高低,開闔是否適當、啟閉是否合宜的,則是神的功能。
因此,久咳導致聲音沙啞,是聲音之氣生病;中風導致無法說話,是神識不明。聲音之氣生病,就只能說話卻發不出響亮的聲音;神識不明,則能發出響聲卻無法說話。聲音之氣出於肺,神識藏於心。《難經》第四十九難說:「肺主五聲,入心則為言。」這是因為聲音是由氣的流動產生,而言語則是靠神識來發動的。
古語說,婦人在軍中,敲打金鼓,聲音也不會振奮人心。李少卿的軍中曾有一女子,擊鼓想鼓舞士氣,但鼓聲卻無法響亮。由此可知,要調整聲音,必須增強清陽之氣,驅除混濁陰氣,這是個不變的道理。
茯苓橘皮杏仁湯
- 茯苓(三錢)
- 半夏(三錢)
- 杏仁(三錢)
- 百合(三錢)
- 橘皮(三錢)
- 生薑(三錢)
將藥材加水煎煮成半杯,趁熱服用。
此方適用於濕氣過盛、氣機鬱結,導致聲音不洪亮的情況。
百合桔梗雞子湯
- 百合(三錢)
- 桔梗(三錢)
- 五味子(一錢)
- 雞子白(一枚)
將藥材加水煎煮成半杯,去除藥渣,加入雞蛋白攪勻,趁熱服用。
此方適用於聲音嘶啞、失聲的情況。
3. 鬚髮
鬚髮者,手足六陽之所榮也。《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手三陽之上者,皆行於頭,陽明之經,其榮髭也,少陽之經,其榮眉也,太陽之經,其榮須也。足三陽之上者,亦行於頭,陽明之經,其榮髯也,少陽之經,其榮須也,太陽之經,其榮眉也。凡此六經,血氣盛則美而長,血氣衰則惡而短。
夫鬚髮者,榮血之所滋生,而實衛氣之所發育也。血根於上而盛於下,氣根於下而盛於上,鬚髮上盛而下衰者,手足六陽之經氣盛於上故也。《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冬時陽氣內潛,而爪發枯脆,夏日陽氣外浮,而爪須和澤。緣鬚髮之生,血以濡之,所以滋其根痎,氣以煦之,所以榮其枝葉也。
宦者傷其宗筋,血泄而不滋,則氣脫而不榮,是以無須,與婦人正同。然則須落髮焦者,血衰而實氣敗,當於營衛二者雙培,其本枝則得之矣。
桂枝柏葉湯
首烏(三錢),桂枝(三錢),丹皮(三錢),生地(三錢),柏葉(三錢),生薑(三錢),人參(三錢),阿膠(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須落髮焦,枯燥不榮。
黃澀早白,加桑椹、黑豆。陽衰土濕者,加乾薑、茯苓。肺氣不充,重用黃耆,肺主皮毛故也。
白話文:
鬍鬚和頭髮,是手部和足部六條陽經所滋養的地方。《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說:手部三條陽經的經氣都運行到頭部,其中陽明經的經氣滋養鬍子,少陽經的經氣滋養眉毛,太陽經的經氣滋養鬍鬚。足部三條陽經的經氣也運行到頭部,其中陽明經的經氣滋養鬍鬚(下巴的鬍子),少陽經的經氣滋養鬍鬚,太陽經的經氣滋養眉毛。這六條經脈,如果氣血旺盛,鬍鬚和頭髮就會茂盛而長,如果氣血衰弱,鬍鬚和頭髮就會枯萎而短。
鬍鬚和頭髮,是依靠血的滋養而生長,並依靠衛氣的發育而形成的。血的根源在上而盛於下,氣的根源在下而盛於上,鬍鬚和頭髮在上部茂盛而在下部衰弱,是因為手部和足部六條陽經的經氣在上部旺盛的緣故。《靈樞·決氣》中說:上焦開啟,宣發五穀的精微,熏蒸皮膚,充養身體,滋潤毛髮,如同霧露的灌溉,這就是所謂的氣。冬天陽氣內斂,指甲和頭髮會變得乾燥脆弱,夏天陽氣外發,指甲和鬍鬚就會潤澤。鬍鬚和頭髮的生長,需要血的濡養,來滋潤它的根基,需要氣的溫煦,來榮養它的枝葉。
太監損傷了生殖器官的筋脈,血液流失而不能滋養,氣也散失而不能榮養,因此就沒有鬍鬚,和婦女一樣。所以說鬍鬚脫落、頭髮焦枯的人,是血氣衰弱的表現,應該同時調理營血和衛氣,這樣鬍鬚和頭髮的本源和枝末才能得到滋養。
桂枝柏葉湯
何首烏(九克),桂枝(九克),丹皮(九克),生地(九克),柏葉(九克),生薑(九克),人參(九克),阿膠(九克)
用水煎煮成小半杯,溫熱服用。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鬍鬚脫落、頭髮焦枯、乾燥不榮的症狀。
如果頭髮顏色發黃乾澀,並且過早變白,可以加入桑椹和黑豆。如果是陽氣虛弱、體內濕氣重的人,可以加入乾薑和茯苓。如果是肺氣不足,要多用黃耆,因為肺主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