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八 (3)
卷八 (3)
1. 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陽明之不降也。脾主肌肉而竅於口,口唇者,肌肉之本也。(《素問》語。)脾胃同氣,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濁,清升濁降,則唇口不病,病者,太陰己土之陷而陽明戊土逆也。陽明逆則甲木不降而相火上炎,於是唇口疼痛而熱腫,諸病生焉。
脾胃不病,則口中清和而無味。木鬱則酸,火鬱則苦,金鬱則辛,水鬱則咸,自鬱則甘。口生五味者,五臟之郁,而不得土氣,則味不自生,以五味司於脾土也。心主五臭,入腎為腐。心為火而腎為水,土者水火之中氣,水泛於土則濕生,火鬱於土則熱作。濕熱熏蒸,則口氣腐穢而臭惡。
太陰以濕土主令,陽明從燥金化氣,脾病則陷,胃病則逆。口唇之病,燥熱者多,濕寒者少,責在陽明,不在太陰。然陽明上逆而生燥熱,半因太陰下陷而病濕寒,清潤上焦之燥熱而不助下焦之濕寒,則得之矣。
甘草黃芩湯
甘草(二錢),黃芩(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石膏(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濕熱熏蒸,口氣穢惡者。
貝母元參湯
貝母(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黃芩(二錢)
煎半杯,熱嗽,徐咽。
熱甚,加黃連、石膏。
治口瘡熱腫。
桂枝姜苓湯
芍藥(四錢),桂枝(二錢),乾薑(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元參(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脾胃濕寒,膽火上炎,而生口瘡者。
白話文:
口部疾病,是因為足陽明胃經的氣機沒有順降。脾臟主管肌肉,而口是肌肉的開竅處,嘴唇是肌肉的根本。(這是《素問》裡說的。)脾胃的氣是相通的,脾主導上升清氣,胃主導下降濁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嘴唇和口就不會生病。會生病,是因為太陰脾的己土之氣陷落,導致陽明胃的戊土之氣逆行。陽明氣逆,就會使肝的甲木之氣無法下降,相火就會向上燃燒,於是嘴唇和口腔就會疼痛、發熱腫脹,各種疾病就產生了。
如果脾胃沒有疾病,那麼口中就會清爽平和沒有味道。肝氣鬱結就會感覺口中酸,心火鬱結就會感覺口中苦,肺氣鬱結就會感覺口中辛,腎氣鬱結就會感覺口中鹹,如果自己感到鬱悶,則會覺得口中甜。口中產生五味,是因為五臟鬱結,無法得到脾土的氣,所以味道才自己產生。因為五味是脾土所主管的。心臟主管五種氣味,當這些氣味進入腎臟後就變成了腐臭味。心屬火,腎屬水,脾土是水火的中間之氣,如果水氣過多浸潤到脾土就會產生濕氣,火氣鬱積在脾土就會產生熱氣。濕熱蒸騰,口氣就會腐敗污穢,發出難聞的臭味。
太陰脾以濕土之氣為主導,陽明胃從燥金之氣變化而來,脾氣病變就會陷落,胃氣病變就會逆行。口唇的疾病,大多是燥熱引起的,濕寒引起的比較少,主要問題在於陽明胃,而不是太陰脾。然而,陽明胃氣上逆而產生燥熱,有一半是因為太陰脾氣下陷而產生濕寒。所以,要清潤上焦的燥熱,而不是助長下焦的濕寒,這樣治療就正確了。
甘草黃芩湯
甘草(二錢)、黃芩(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石膏(三錢)
用水煎到半杯,趁熱服用。
這個方子治療濕熱熏蒸,口氣污穢惡臭的情況。
貝母元參湯
貝母(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黃芩(二錢)
用水煎到半杯,用藥汁熱漱口,然後慢慢吞下。
如果熱像很嚴重,可以加入黃連和石膏。
這個方子治療口腔潰瘍、紅腫熱痛。
桂枝姜苓湯
芍藥(四錢)、桂枝(二錢)、乾薑(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元參(三錢)
用水煎到大半杯,溫服。
這個方子治療脾胃濕寒,膽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潰瘍。
2. 舌病
心竅於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屬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轉,金斂而水臟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斂。
則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見於舌,疼痛熱腫,於是作焉。
火之為性,降則通暢,升則堙郁,鬱則胎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結也。鬱於土,則苔黃,鬱於金,則苔白,火盛而金燥,則舌苔白澀,火衰而金寒,則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濕,則舌苔黃滑,火盛而土燥,則舌苔黃澀。五行之理,旺則侮其所不勝,衰則見侮於所勝。水者,火之敵,水勝而火負,則苔黑而滑,水負而火勝,則苔黑而澀。
凡光滑滋潤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結也。
心主言,而言語之機關,則在於舌,舌之屈伸上下者,筋脈之柔和也。筋司於肝,肝氣鬱則筋脈短縮,而舌卷不能言。《靈樞·經脈》:足厥陰氣絕,則筋絕。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唇舌,脈不榮,則舌萎人中滿。
《素問·熱論》:少陰脈貫腎,絡於肺,擊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足三陰之脈皆絡於舌,凡舌病之疼痛熱腫,則責君火之升炎。若其滑澀燥濕,攣縮張長諸變,當於各經求之也。
芩連芍藥湯
黃芩(三錢),黃連(一錢),甘草(二錢),貝母(二錢,去心),丹皮(三錢),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舌瘡疼痛熱腫。
桂枝地黃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生地(三錢),阿膠(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風強舌語拙,或雜證舌萎言遲,皆脾腎濕寒,不宜清涼滋潤,勿服此方。
白話文:
心臟的功能表現在舌頭上,舌頭是心臟的器官。心臟屬火,火的特性是向上升騰,而向下沉降的力量來自於胃土的右轉,接著由金的收斂來收納水的臟器。如果胃氣上逆,導致肺金無法收斂,火就會順著它向上炎燒的特性,而疾病就顯現在舌頭上,產生疼痛、發熱、腫脹的症狀。
火的特性,向下運行則通暢,向上升騰則會鬱積,鬱積就會產生病變,舌苔就是心液鬱積凝結的表現。鬱積在土(脾胃),舌苔就會發黃;鬱積在金(肺),舌苔就會發白。火氣旺盛而導致金(肺)乾燥,舌苔就會呈現白色且乾澀;火氣衰弱而導致金(肺)寒冷,舌苔就會呈現白色且濕滑。火氣衰弱而導致土(脾胃)濕潤,舌苔就會呈現黃色且濕滑;火氣旺盛而導致土(脾胃)乾燥,舌苔就會呈現黃色且乾澀。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是,旺盛時就會欺侮它所不能勝過的,衰弱時就會被它所能勝過的欺侮。水是火的剋星,水旺盛而火衰弱,舌苔就會呈現黑色且濕滑;水衰弱而火旺盛,舌苔就會呈現黑色且乾澀。
凡是舌面光滑滋潤的,都是因為火氣衰弱而寒氣凝結;凡是舌面有芒刺、焦裂的,都是因為火氣旺盛而乾燥凝結。
心臟主管言語,而言語的關鍵就在於舌頭,舌頭的彎曲伸展靠的是筋脈的柔和。筋歸肝所主,如果肝氣鬱結,筋脈就會短縮,導致舌頭捲曲而不能說話。《靈樞·經脈》說:「足厥陰肝經的氣血斷絕,筋脈也會斷絕。」筋聚集在陰部器官,並與舌頭的根部相連,如果經脈不能滋養筋,筋就會緊張,緊張就會牽引舌頭和陰囊,導致嘴唇發青,舌頭捲曲,陰囊收縮。足太陰脾經的氣血斷絕,經脈就不能滋養嘴唇和舌頭,經脈不能滋養,就會導致舌頭萎縮,人中脹滿。《素問·熱論》說:「少陰腎經的脈絡貫穿腎臟,與肺相連,並衝擊舌頭的根部,所以會口乾舌燥而想喝水。」足三陰經脈都與舌頭相連,凡是舌頭的疼痛、發熱、腫脹,都要歸咎於君火(心火)的上升炎燒。至於舌頭的濕滑、乾澀、乾燥、濕潤、攣縮、伸長等變化,則應從各個相關的經脈去探究。
芩連芍藥湯
黃芩(三錢),黃連(一錢),甘草(二錢),貝母(二錢,去心),牡丹皮(三錢),芍藥(三錢)
用水煎煮成半杯,趁熱服用。
可以治療舌頭生瘡、疼痛、發熱、腫脹。
桂枝地黃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生地(三錢),阿膠(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二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可以治療肝燥導致舌頭捲曲的症狀。
如果因為中風導致舌頭僵硬、說話困難,或是其他雜病導致舌頭萎縮、說話遲緩,這些都是因為脾腎濕寒所引起的,不適合使用清涼滋潤的藥物,不要服用此方。
3. 牙痛
牙痛者,足陽明之病也。手陽明之經,起於手之次指,上頸貫頰而入下齒,足陽明之經,起於鼻之交頞,下循鼻外而入上齒。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濁則下降,清則上升,手陽明升,足陽明降,濁氣不至上壅,是以不痛。
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太陰盛而陽明虛,則戊土化濕,逆而不降,並阻少陽甲木之經,不得下行。牙狀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濁氣壅迫,甲木逆沖,攻突牙狀,是以腫痛。甲木化氣於相火,相火失根,逆行而上炎,是以熱生。蟲牙者,木鬱而為蠹也,甲木鬱於濕土之中,腐敗蠹朽故蟲生而齒壞。
牙齒為骨之餘氣,足少陰腎水之所生也。水盛於下而根於上,牙者,水之方芽於火位而未盛者也。五行之理,水能勝火而火不勝水,水火一病,則水勝而火負,事之常也。而齒牙之位,以癸水之始基,微陰初凝,根痎未壯,一遭相火逆升,熏蒸炎烈,挾焦石流金之力而勝杯水,勢自易易。以少水而爍於壯火,未可以勝負尋常之理相提而並論也。
黃芩石膏湯
黃芩(三錢),石膏(三錢),甘草(二錢,生),半夏(三錢),升麻(二錢),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徐咽。
治牙疼齦腫。
柴胡桃仁湯
柴胡(三錢),桃仁(三錢),石膏(三錢),骨碎補(三錢)
煎半杯,熱服,徐咽。
治蟲牙。
白話文:
牙痛,是足陽明經脈的疾病。手陽明經脈,從手的食指開始,向上經過脖子,穿過臉頰進入下排牙齒;足陽明經脈,從鼻子的交界處開始,向下沿著鼻子外側進入上排牙齒。手部的三陽經,屬於陽氣中較為清澈的部分;足部的三陽經,屬於陽氣中較為渾濁的部分。渾濁的氣往下走,清澈的氣往上走。手陽明經的氣向上升,足陽明經的氣向下走,這樣濁氣就不會向上堆積,所以就不會產生疼痛。
手陽明經以乾燥的金氣為主導,足陽明經以戊土為主,戊土將氣化為乾燥的金氣。戊土的下降,是因為它本身的乾燥特性。如果體內太陰經的氣過盛而陽明經的氣虛弱,那麼戊土就會化為濕氣,反而向上逆行而不下降,同時阻礙了少陽經的甲木之氣,使其無法向下運行。牙齒的形態,是胃土所主管,如果胃土之氣不向下走,濁氣就會壅塞擠壓,甲木之氣也會逆行衝撞,攻擊牙齒,所以就會導致腫痛。甲木的氣又會化為相火,相火失去了根源,反而逆行向上燃燒,所以就會產生發熱的現象。蛀牙,是因為木氣鬱積而形成的蛀蝕,甲木鬱積在潮濕的土壤中,腐敗朽爛,所以就會生蟲而導致牙齒損壞。
牙齒是骨頭多餘的精氣所化生,也由足少陰腎水所滋養。水氣在下而根源在上,牙齒就像是水氣剛剛在火位開始萌芽,還沒有完全強盛。按照五行的道理,水能夠剋制火,火不能夠剋制水,如果水火失調,通常是水勝過火,這是常理。但是牙齒的位置,以癸水為初始基礎,微弱的陰氣剛剛開始凝聚,根基還不夠強壯,一旦遭遇相火逆行向上燃燒,就像被烈火高溫蒸烤,挾帶著熔石流金的力量來對付一杯水,勝負的態勢自然就非常容易。以微弱的水來對抗強大的火,不能用一般的勝負道理來衡量。
黃芩石膏湯
黃芩(三錢),石膏(三錢),甘草(二錢,生的),半夏(三錢),升麻(二錢),芍藥(三錢)
用水煎成半杯,趁熱服用,慢慢吞下。
這個方子治療牙痛、牙齦腫脹。
柴胡桃仁湯
柴胡(三錢),桃仁(三錢),石膏(三錢),骨碎補(三錢)
用水煎成半杯,趁熱服用,慢慢吞下。
這個方子治療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