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清陽長露,爰開七竅,精神魂魄之所發,聲色臭味之所司也。先聖既沒,千載如夢,扶陰抑陽,辭喬入谷,箝娥青之舌,杜儀秦之口,塞瞽曠之耳,膠離朱之目。禍流今古,痛積人神!

白話文:

當清陽氣生長向上時,便形成了七竅,它們主管著精神、魂魄、聲響、顏色、氣味等感官。先賢故去後,千百年來猶如一場夢境,扶陰壓制陽氣,拋棄喬木進入山谷,堵住嫦娥的舌頭,封閉儀秦的嘴巴,塞上瞽曠的耳朵,粘住離朱的眼睛。這種禍害流傳至今,令人痛心疾首!

僕也,輕試老拳,道宗目眇,略嬰利鏃,夏侯睛傷。雙睛莫莫,原非大眼將軍,一目䀮䀮,竟作小冠子夏。渺爾遊魂,不絕如線,操觚含毫,悲憤橫集,作七竅解。

白話文:

我輕易嘗試擊拳,道宗的眼睛已經失明,夏侯的眼睛也受傷了。雙眼看不見,原本就不是「大眼將軍」,一眼流血不止,竟變成了「小冠子夏」。渺茫的遊魂,生命若有似無,提起筆桿握住毛筆,悲憤交加,寫下這篇七竅辯解文。

2. 耳目根原

耳目者,清陽之門戶也。陰位於下,左升而化清陽,陽位於上,右降而化濁陰。濁陰降泄,則開竅於下,清陽升露,則開竅於上。莫濁於渣滓,故陰竅於二便而傳糞溺,莫清於神氣,故陽竅於五官而司見聞。清陽上達,則七竅空明,濁陰上逆,則五官晦塞。晦則不睹,塞則不聞,明則善視,空則善聽。

白話文:

耳朵和眼睛是清氣陽氣的門戶。陰氣位於下方,從左邊升起轉化為陽氣,陽氣位於上方,從右邊下降轉化為陰氣。陰濁之氣下降排出,於是便於下方開竅,清陽之氣上升外露,於是便於上方開竅。沒有比渣滓更濁的,所以陰氣在兩個排泄口(大便、小便)成形並排出糞便和尿液。沒有比神氣更清的,所以陽氣在五官開竅,掌管視覺和聽覺。清氣陽氣上升暢通,則七竅清亮通明,陰濁之氣上逆,則五官閉塞不通暢。閉塞就看不見,不通暢就聽不見,通明就能看清,空靈就能聽清。

木主五色,以血藏於肝,血華則為色也。血,陰也,而陽魂生焉,故血之內華者則為色,而魂之外光者則為視。金主五聲,以氣藏於肺,氣發則為聲也。氣,陽也,而陰魄生焉,故氣之外發者則為聲,而魄之內涵者則為聞。

白話文:

木行主宰五種顏色,它將血收納在肝臟裡,血液的精華就形成了顏色。血屬陰,而陽魂生於血,所以血中的精華部分就是顏色,而魂魄外的光芒就是視覺。金行主宰五種聲音,它將氣收納在肺臟裡,氣息發出就形成了聲音。氣屬陽,而陰魄生於氣,所以氣息外的發散就是聲音,而魄魂內收的部分就是聽覺。

木火升清,清升則陽光外發而為兩目,金水降濁,濁降則陽體內存而為雙耳。蓋神明而精暗,氣虛而血實,外明乃見,內虛乃聞。木火陰體而陽用,魂中有魄,外明內暗,故能見不能聞,金水陽體而陰用,魄中有魂,內虛外實,故能聞不能見。目以用神,耳以體靈,用神則明,體靈則聰。木火之用,金水之體,皆陽也,體善存而用善發,是以聰明而神靈。

白話文:

木火之氣升清,清氣上升後,陽氣就會發揮出來,在外就是眼睛;金水之氣降濁,濁氣下降後,陽氣就會貯存在體內,在外就是耳朵。

因為神氣明亮而精氣昏暗,氣虛而血實,外在明亮才能看見,體內虛空才能聽見。木火屬陰體而陽用,魂中有魄,外面明亮而裡面昏暗,所以能看見而不能聽見;金水屬陽體而陰用,魄中有魂,體內虛空而外面實有,所以能聽見而不能看見。

眼睛靠著用神才能明亮,耳朵靠著體質靈敏才能聽覺敏捷。木火之用,金水之體,都是陽氣,體質善於貯存,用神善於發揚,所以才聰明而神靈。

耳聾者善視,陽體已敗,故神於用,目瞽者善聽,陽用既廢,故靈於體,所謂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也。清陽一敗,體用皆亡,濁陰逆上,孔竅障塞,則熟視不睹泰山,靜聽不聞雷霆,耳目之官廢矣。

白話文:

耳朵失聰的人視力良好,是因為陽氣已經衰敗,所以神氣用於視力上。眼睛失明的人聽力很好,是因為陽氣作用已經廢掉,所以精神轉向身體。所謂「堵塞一方,強化另一方」,就好像用兵時將十倍兵力集中在一處。清陽一敗,體力和作用都喪失殆盡,濁陰逆流而上,孔竅閉塞,就會看不見泰山,聽不見雷聲,耳目官能便廢掉了。

3. 目病根原

目病者,清陽之上衰也。金水為陰,陰降則精盈,木火為陽,陽升則神化,精濁故下暗,神清故上光。而清陽之上發,必由於脈,脈主於心而上絡於目,心目者,皆宗脈之所聚也。(《內經》心者,宗脈之所聚也。又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宗脈之陽,上達九天,陽氣清明,則虛靈而神發,所謂心藏脈而脈舍神也。

白話文:

眼睛出現疾病,是因為清陽上升的力量衰弱了。金水屬陰,陰氣下降則精氣盈滿;木火屬陽,陽氣上升則神氣清明。精氣濁重所以眼睛下方昏暗,神氣清透所以眼睛上方明亮。而清陽上升的起始,一定是源於脈絡。脈絡歸屬於心臟,向上連接於眼睛。心和眼睛都是宗脈所匯聚的地方。(《內經》說:心臟是宗脈所匯聚的地方。又說:眼睛是宗脈所匯聚的地方。)宗脈的陽氣上達九天。陽氣清澈明亮,則頭腦靈活,神采飛揚。這就是所謂的心臟藏納脈絡,而脈絡寄託神氣。

(《靈樞經》語)神氣發現,開雙竅而為精明,(《素問》:夫精明者,所以別白黑,視長短。)目者,神氣之所遊行而出入也。竅開而光露,是以無微而不燭。一有微陰不降,則雲霧曖空,神氣障蔽,陽陷而光損矣。

白話文:

當人的神氣暢旺時,雙眼就會開啟,發揮清晰的視力。(《素問》中記載:擁有清晰視力的人,可以分辨黑白,看清遠近。)眼睛是神氣流動出入的地方。當眼睛的孔竅打開,光線就能清晰地進入,因此沒有任何微細的事物能逃過視線。一旦出現了微小的陰氣阻滯,就會像雲霧遮蔽天空,阻礙神氣,導致陽氣受損,視力減弱。

清升濁降,全賴於土,水木隨己土左升,則陰化而為清陽,火金隨戊土右降,則陽化而為濁陰。陰暗而陽明,夜晦而晝光,自然之理也。後世庸工,無知妄作,補陰瀉陽,避明趨暗,其輕者遂焉盲瞽之子,其重者竟成夭枉之民。愚謬之惡,決海難流也!慨自師曠哲人,不能回既霍之目,子夏腎者,不能復已喪之明,況委之愚妄粗工之手,雖有如炬之光,如星之曜,安得不殞滅而亡失乎!

白話文:

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全賴於脾胃系統。肝膽系統和心肺系統跟隨脾胃系統向左升,陰性屬性便轉化為清陽之氣;心包和肺系統跟隨脾胃系統向右降,陽性屬性便轉化為濁陰之氣。夜晚黑暗,白天光明,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後世的庸醫,無知亂行,滋陰瀉陽,躲避光明親近黑暗,輕微的讓盲目之人永遠失明,嚴重的則會變成短命之人。這種愚昧謬誤的危害,即使大海也無法洗滌。自從師曠這樣的聖人,都無法讓雙目失明的人復明;子夏病腎,都無法恢復已經失去的光明。更何況交給愚昧無知、粗心大意的庸醫,即使病人擁有如同火炬般的明亮目光,或如星星般耀眼的光輝,怎能不黯淡熄滅而徹底失去呢?

然千古之人,未有如師曠、子夏之明者,所謂盲於目而不盲於心也。古之明者,察於未象,視於無形。夫未象可察,則象為糟粕,無形可視,則形為贅疣。官骸者,必敝之物,神明者,不朽之靈,達人不用其官用其神,官雖止而神自行,神宇泰而天光發,不飲上池而見垣人,不燃靈犀而察淵魚,葉蔽兩目而無遠弗照,云礙雙睛而無幽不燭。如是則聽不用耳,視不用目,可以耳視,可以目聽。

此之謂千古之明者,何事乞照於庸工,希光於下士也。

白話文:

儘管自古以來,沒有人能像師曠和子夏那麼明智,他們可以「盲於目而不盲於心」。古代的智者,可以洞察事物尚未成形的跡象,看清沒有形體的東西。既然能洞察尚未成形的跡象,那麼具體的形體就是無用的糟粕;既然能看清沒有形體的東西,那麼具體的形體就是多餘的贅疣。身體是由骨肉組成的,必定會衰敗;而精神卻是不朽的靈魂。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身體,而使用自己的精神;雖然身體機能衰退,但精神卻能自行活動。精神充沛而開闊,就能顯現出天光。不需要飲用上池的水,就能看到池邊的人;不需要燃燒犀角,就能看清深淵裡的魚。葉子遮蔽雙眼,但視野依然廣闊無垠;雲層遮蓋眼睛,但仍然能看清幽暗的地方。這樣,就不需要用耳朵聽,也不需要用眼睛看;可以「耳視」,也可以「目聽」。

4. 疼痛

眼病疼痛,悉由濁氣逆沖。目居清陽之位,神氣衝和,光彩發露,未有一線濁陰。若使濁陰沖逆,遏逼清氣,清氣升發,而濁氣遏之,二氣壅迫,兩相擊撞,是以作疼。而濁氣之上逆,全緣辛金之不斂,金收而水藏之,則濁陰歸於九地之下。金不能斂,斯水不能藏,故濁陰逆填於清位。

白話文:

眼睛疼痛,都是由於混濁之氣逆行而引起的。眼睛位於清陽的位置,神氣協調和睦,光彩顯露,沒有絲毫的混濁陰氣。如果讓混濁陰氣逆行,壓迫清氣,清氣想要上升,卻被混濁之氣阻擋,兩種氣體壅塞在同一處,相互碰撞,因此產生疼痛。而混濁之氣逆行的原因,完全是辛金不能斂藏,辛金收斂,水氣藏納其中,混濁陰氣就會歸於地底。辛金不能收斂,水氣就不能藏納,所以混濁陰氣就會逆流填塞清陽之位。

金水逆升,濁陰填塞,則甲木不得下行,而衝擊於頭目。頭目之痛者,甲木之邪也。甲木化氣於相火,隨辛金右轉而溫水臟,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爍,故白珠紅腫而熱滯也。手足少陽之脈,同起於目銳眥,而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清則上升,濁則下降。

白話文:

肺氣和腎氣逆行向上,邪氣充斥體內,導致肝氣無法下行,衝擊頭部。頭部疼痛是肝氣邪氣造成的。肝氣化為相火,隨肺氣向右轉而溫暖腎臟,如果肝氣不下降,相火就會上炎,損傷肺金,肺金被灼燒,所以眼白發紅腫脹,有熱滯。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同起於眼角的外側,手的三條陽經是陽氣清澈的,足的三條陽經是陽氣渾濁的,清氣上升,濁氣下降。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其氣皆升,足之三陽,自頭走足,其氣皆降,手三陽病則下陷,足三陽病則上逆。凡下熱之證,因手少陽三焦之陷,上熱之證,因足少陽膽經之逆,故眼病之熱赤,獨責甲木而不責於三焦也。其疼痛而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虛也。

白話文:

手部的三條陽經(手三陽)從手部向上走到頭部,它們的氣機都向上升發。足部的三條陽經(足三陽)從頭部向下走到足部,它們的氣機都向下下降。手三陽經的疾病會導致氣機下陷,足三陽經的疾病會導致氣機上逆。

凡是下熱證(熱象在下半身),都是因為手少陽三焦經氣下陷。凡是上熱證(熱象在上半身),都是因為足少陽膽經氣上逆。因此,眼睛發紅發熱的熱證,只責怪肝木(甲木)而責怪三焦經。

如果是疼痛且發紅發熱的,是肝木上逆,相火旺盛所致。如果是疼痛但是不發紅發熱的,是肝木上逆,相火虛弱所致。

赤痛之久,濁陰矇蔽,清陽不能透露,則雲翳生而光華礙。雲翳者,濁氣之所鬱結也。陽氣未陷,續自升發,則翳退而明覆,陽氣一陷,翳障堅老而精明喪矣。其疼痛者,濁氣之衝突。其盲瞽者,清陽陷敗而木火不升也。

白話文:

長時間的發紅疼痛,是因為濁氣遮蔽了身體內部的清陽之氣,導致清陽之氣無法顯露出來,就像雲層遮蔽了陽光一樣,讓光彩暗淡。雲層是濁氣鬱結造成的。如果陽氣還沒有完全陷落,還能繼續升發,那麼雲層就會退散,光彩就能恢復。如果陽氣一旦陷落,雲層障礙就會變得牢固而衰老,精神和視力也會喪失。發紅疼痛是因為濁氣的衝突;失明是因為清陽之氣陷落衰敗,導致肝火和腎火不能上升。

木火之升,機在己土,金水之降,機在戊土。己土左旋,則和煦而化陽神,戊土右轉,則凝肅而產陰精。陰精之魄,藏於肺金,精魄重濁,是以沉降,陽神之魂,藏於肝木,神魂輕清,是以浮升。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自然之性也。

白話文:

木火元素的上升,機制在於己土;金水元素的下降,機制在於戊土。己土左旋,就會溫和煦暖而化育出陽神;戊土右轉,就會凝重肅殺而生出陰精。陰精所成的魄藏於肺金,精魄沉重渾濁,所以向下沉降;陽神所成的魂藏於肝木,神魂輕盈清靈,所以向上浮升。本於天的屬性親近於上,本於地的屬性親近於下,這是自然的本性。

脾升胃降,則在中氣,中氣者,脾胃旋轉之樞軸,水火升降之關鍵。偏濕則脾病,偏燥則胃病,偏熱則火病,偏寒則水病,濟其燥濕寒熱之偏,而歸於平,則中氣治矣。

柴胡芍藥丹皮湯

白話文:

當脾氣上升、胃氣下降時,中氣就是關鍵。中氣是脾胃運轉的樞紐,也是水火代謝升降的關鍵。偏向濕氣過重,會導致脾臟疾病;偏向乾燥,會導致胃部疾病;偏向熱性,會導致熱症;偏向寒性,會導致水腫。如果能調整這些燥、濕、寒、熱的偏頗,使之恢復平衡,那麼中氣就會得到調理。

黃芩(三錢,酒炒),柴胡(三錢),白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左目赤痛者。

百合五味湯

白話文:

黃芩(15克,用酒炒香),柴胡(15克),白芍藥(15克),甘草(10克),丹皮(15克)

百合(三錢),五味子(一錢,研),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

白話文:

百合:3錢 五味子:1錢,研磨成粉 半夏:3錢 甘草:2錢 丹皮:3錢 芍藥:3錢

煎半杯,熱服。

治右目赤痛者。

熱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湯

白話文:

將藥煎煮至大約半杯的份量,趁熱服用。

適用於治療右眼紅腫疼痛的病情。

如果熱象嚴重,可以加入石膏和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湯]

百合(三錢),五味(一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百合(15克),肉桂(6克),芍藥(15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半夏(15克),乾薑(15克),附子(15克)

治水土寒濕而上熱赤痛者。或不赤不熱,而作疼痛,是無上熱,去百合,芍藥,加桂枝。

茯澤石膏湯

白話文:

治療水土寒濕而上部發熱疼痛的。

或者沒有發熱發紅,但是有疼痛,這是因為沒有上熱。去除百合、芍藥,加入桂枝。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石膏(三錢)

白話文:

茯苓(15克),澤瀉(15克),梔子(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石膏(15克)

煎大半杯,熱服。

治濕熱熏蒸,目珠黃赤者。

桂枝丹皮首烏湯

白話文:

將藥煎煮至大約半杯的份量,趁熱服用。

適用於治療因濕熱熏蒸導致的眼睛珠黃赤的病情。

[桂枝丹皮首烏湯]

桂枝(三錢),丹皮(三錢),首烏(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龍眼(十個,肉)

煎大半杯,熱服。

治昏花不明而無赤痛者。

桂枝菖蒲湯

白話文:

桂枝 3 克 丹皮 3 克 何首烏 3 克 甘草 2 克 茯苓 3 克 半夏 3 克 乾薑 3 克 龍眼肉 10 個

柴胡(三錢),桂枝(三錢),丹皮(三錢),生薑(三錢),甘草(二錢),菖蒲(二錢)

煎半杯,熱服。

治瞳子縮小者。

烏梅山萸湯

白話文:

柴胡(15克),桂枝(15克),丹皮(15克),生薑(15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

五味(一錢),烏梅(三錢,肉),山萸(三錢,肉),甘草(二錢),首烏(三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二錢)

煎半杯,熱服。

治瞳子散大者。

薑桂參苓首烏湯

白話文:

中藥方

  • 五味子:一錢
  • 烏梅:三錢,去核
  • 山茱萸:三錢,去核
  • 甘草:二錢
  • 何首烏:三錢
  • 芍藥:三錢
  • 龍骨:二錢
  • 牡蠣:二錢

人參(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首烏(三錢),乾薑(三錢)

白話文:

人參(18公克),桂枝(18公克),甘草(12公克),茯苓(18公克),何首烏(18公克),乾薑(18公克)

煎半杯,溫服。

治目珠塌陷者。

芍藥棗仁柴胡湯

芍藥(三錢),甘草(三錢),首烏(三錢),棗仁(三錢,生,研),柴胡(三錢),丹皮(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目珠突出者。

白話文:

將芍藥、甘草、首烏、棗仁、柴胡、丹皮各三錢,煎煮至半杯,趁熱服用,可治療眼球凹陷。

將芍藥、甘草、首烏、棗仁、柴胡、丹皮各三錢,煎煮至半杯,趁熱服用,可治療眼球突出。

醫書自唐以後無通者,而尤不通者,則為眼科。庸妄之徒,造孽誤人,毒流千古,甚可痛恨!謹為洗髮原委,略立數法,以概大意,酌其臟腑燥濕寒熱而用之,乃可奏效。若內傷不精,但以眼科名家,此千古必無之事也。

白話文:

從唐代以後的醫書中,對於眼科的理解並不是很通透,尤其是對於眼科的理解更是欠缺。一些庸俗而妄自尊大的醫生,因為他們的錯誤診斷和治療,給人們帶來了長期的危害,這是非常令人痛恨的!因此,我謹慎地梳理了病因和病理,並簡單地列出了一些治療方法,以概括主要的治療原則。根據不同的臟腑燥濕寒熱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才能取得療效。如果對於內科疾病並不精通,只專長於眼科,這是歷史上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