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四 (6)
卷四 (6)
1. 精遺
若遺泄不止,勢在危急,先煉此藥,封之日落,研塗。一夜不走,腎精保固。徐用湯、丸。
白話文:
如果遺精不止,情況危急,先用這個藥煉製,在日落時封好,然後磨成粉塗抹。如果一夜之間不再遺精,腎精就能保固。之後再慢慢使用湯藥或藥丸調理。
2. 氣血
氣統於肺,血藏於肝而總化於中氣。胃陽右轉而化氣,氣降則精生,降化於陽也,脾陰左旋而生血,血升則神化,陽生於陰也。精未結而魄先凝,故魄舍於肺,氣魄者,腎精之始基也,神未發而魂先見,故魂舍於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氣也。氣,陽也,而含陰魄,是以清涼而降斂。
血,陰也,而吐陽魂,是以溫暖而升發。及其魂升而神化,則又降而為氣,魄降而精生,則又升而為血。蓋精血溫升,則蒸騰而化神氣,神氣清降,則灑陳而化精血。精血神氣,實一物也,悉由於中氣之變化耳。
火金上熱,則神氣飛揚而不守,水木下寒,則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補養神氣,則宜清涼而滋益精血,則宜溫暖。
氣秉辛金清涼之性、清則調暢,熱則鬱蒸,暢則沖虛,鬱則滯塞,滯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溫暖之性,溫則流行,寒則凝瘀,行則鮮明,瘀則腐敗,腐敗而不升,故病下陷。氣滯之家,胸膈脹滿,痰嗽喘逆,半緣上中之虛熱,血瘀之人,紫黑成塊,杯碗傾泄,多因中下之虛寒。下寒則肺氣之降於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熱則肝血之升於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
此氣血致病之原也。
白話文:
氣的運作歸肺所主,血儲藏於肝並由中氣統籌轉化。胃的陽氣向右運行轉化為氣,氣下降則產生精,這是陽氣下降轉化的作用;脾的陰氣向左運行產生血,血上升則產生神,這是陰氣上升產生的作用。精還沒凝結時,魄就先凝聚,所以魄寄居在肺,氣魄是腎精的基礎;神還沒顯現時,魂就先出現,所以魂寄居在肝,血魂是心神的最初的氣。氣屬於陽,但包含陰的魄,所以性質清涼而能下降收斂。血屬於陰,卻能散發陽的魂,所以性質溫暖而能上升發散。等到魂上升而產生神,又會下降轉化為氣;魄下降而產生精,又會上升轉化為血。精血溫和上升,就會蒸發轉化為神氣;神氣清淨下降,就會散布轉化為精血。精、血、神、氣,實際上是一體的,都源於中氣的變化。
火金之氣在上方過熱,就會導致神氣浮散而不守;水木之氣在下方過寒,就會導致精血外泄而無法儲藏。因此,要補養神氣,就應該用清涼的藥物;要滋養精血,就應該用溫暖的藥物。
氣的性質秉承辛金的清涼,清則能調暢,熱則會鬱結蒸騰。調暢則氣虛,鬱結則滯塞。滯塞而不下降,就會導致氣機上逆的病症。血的性質秉承乙木的溫暖,溫則能運行,寒則會凝滯。運行則血色鮮明,凝滯則血會腐敗。腐敗而不上升,就會導致氣血下陷的病症。氣滯的人,胸膈脹滿、咳嗽氣喘,多半是因為上中焦虛熱;血瘀的人,出現紫黑色血塊、經血大量流失,多半是因為中下焦虛寒。下焦虛寒,會使肺氣下降到肝部的功能也跟著下陷而無法上升;上焦過熱,會使肝血上升到肺部的功能也跟著逆流而無法下降。
這就是氣血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3. 氣滯
肺主藏氣,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氣以清降為性,以心火右轉,則化肺氣,肺氣方化,而已胎陰魄,故其性清肅而降斂。實則順降,虛則逆升,降則沖虛,升則窒塞。
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氣斂之也。肺氣上逆,收令不行,君相升泄,而刑辛金,則生上熱。凡痞悶噯喘,吐衄痰嗽之證,皆緣肺氣不降。而肺氣不降之原,則生於胃,胃土逆升,濁氣填塞,故肺無下降之路。
肺胃不降,君相升炎,火不根水,必生下寒。氣滯之證,其上宜涼,其下宜暖,涼則金收,暖則水藏。清肺熱而降胃逆,固是定法,但不可以寒涼之劑瀉陽根而敗胃氣。蓋胃逆之由,全因土濕,土濕則中氣不運,是以陽明不降。但用清潤之藥,滋中濕而益下寒,則肺胃愈逆,上熱彌增,無有愈期也。
下氣湯
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五味(一錢),茯苓(三錢),杏仁(三錢,泡,去皮尖),貝母(二錢,去心),芍藥(二錢),橘皮(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滯在胸膈右肋者。
白話文:
肺主要負責儲藏氣,所有臟腑經絡的氣,都由肺來輸布宣散。氣的特性是清淨下降,藉由心火的右旋作用,才能化生肺氣。肺氣剛開始形成,就如同胎兒的陰魄,所以它的特性是清淨肅降、收斂向下。氣如果順暢下降,身體就會感到舒適,如果氣虛而往上逆行,下降就會空虛,上升則會造成氣機堵塞。
君火和相火,它們的根源在於腎水(癸水),而肺氣的作用就是收斂它們。如果肺氣上逆,收斂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君火和相火往上散發,刑剋肺金,就會產生上熱。所以像是胸悶、噯氣、喘息、嘔吐、鼻血、痰多咳嗽等症狀,都是因為肺氣無法下降所造成。而肺氣無法下降的根本原因,往往出在胃。胃土上逆,濁氣填塞,肺就沒有下降的通道。
肺和胃都無法下降,導致君火和相火往上燃燒,火無法向下歸根於水,就一定會產生下寒的現象。氣滯的症狀,應該讓上半身保持涼爽,下半身保持溫暖。涼則能使肺氣收斂,暖則能使腎水藏納。清肺熱、降胃氣上逆固然是治療的原則,但不能用寒涼的藥物來瀉陽氣的根源,反而損傷胃氣。因為胃氣上逆的原因,全都是因為脾胃濕氣太重,脾胃濕氣太重會導致中氣無法正常運作,所以陽明經的氣就無法下降。如果只用清潤的藥物,滋潤中焦的濕氣,反而會使下焦更加寒冷,導致肺胃之氣更加上逆,上熱也會更加嚴重,永遠無法痊癒。
下氣湯
甘草(二錢),半夏(三錢),五味子(一錢),茯苓(三錢),杏仁(三錢,泡過,去除外皮和尖端),貝母(二錢,去除中心),芍藥(二錢),橘皮(二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氣滯在胸腔、膈膜以及右側肋骨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