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回本書目錄

1. 卷七

2. 雜病解下

3. 中風根原

中風者,土濕陽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風邪者也。四肢,諸陽之本,營衛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實秉氣於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轉,火降而化氣。血藏於肝,氣統於肺,而行於經絡,則曰營衛。四肢之輕健而柔和者,營衛之滋榮,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陽虧土濕,中氣不能四達,四支經絡,凝澀不運,衛氣阻梗,則生麻木。麻木者,肺氣之郁,肺主皮毛,衛氣鬱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膚枯槁而頑廢也。諸筋者,司於肝而會於節,土濕木鬱,風動血耗,筋脈結澀,故支節枯硬。一日七情郁傷,八風感襲,閉其皮毛而鬱其經藏,經絡之燥盛,則筋脈急攣,支節拳縮,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臟腑之濕盛,則化生敗濁,堵塞清道,神迷言拙,頑昧不靈也。

人身之氣,愈鬱則愈盛,皮毛被感,孔竅不開,郁其筋節之燥,故成癱瘓,郁其心肺之濕,故作癡喑。

臟腑者,支節之根本,支節者,臟腑之枝葉,根本既拔,枝葉必瘁,非盡關風邪之為害也。風者,百病之長,變無常態,實以病家本氣之不一,因人而變,而風未嘗變。風無刻而不揚,人有時而病作,風同而人異也。此與外感風傷衛氣之風,原無懸殊,粗工不解,謬分西北東南,真假是非之名,以誤千古,良可傷也。

桂枝烏苓湯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首烏(三錢),茯苓(三錢),砂仁(一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左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乾薑、附子。

黃耆姜苓湯

黃耆(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右半偏枯者。、中下寒,加乾薑、附子。病重者,黃耆、生薑可用一二兩。

中風之證,因於土濕,土濕之故,原於水寒。寒水侮土,土敗不能行氣於四肢,一當七情內傷,八風外襲,則病中風。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氣而右降,氣分偏虛,則病於右,血分偏虛,則病於左,隨其所虛而病枯槁,故曰偏枯。左半偏枯,應病在足大指,足厥陰肝經行於足大指也。若手大指亦病拳曲,則是血中之氣滯也。右半偏枯,應病在手大指,手太陰肺經行於手大指也。若足大指亦病拳曲,則是氣中之血枯也。

究之左右偏枯,足大指無不病者,以足太陰脾行足大指,太陰脾土之濕,乃左右偏枯之原也。

土濕則腎水必寒,其中亦有濕鬱而生熱者。然熱在上而不在下,熱在肝膽而不在脾腎。而肝膽之燥熱,究不及脾腎寒濕者之多,總宜溫燥水土,以達肝木之郁。風襲於表,郁其肝木,木鬱風生,耗傷津血,故病攣縮。木達風息,血復筋柔,則攣縮自伸。其血枯筋燥,未嘗不宜阿膠、首烏之類,要當適可而止,過用則滋濕而敗脾陽,不可不慎。

風家支節攣縮,莫妙於熨法。右半偏枯,用黃耆、茯苓、生薑、附子,左半偏枯,用首烏、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熱熨病處關節。藥氣透徹,則寒濕消散,筋脈和柔,拳曲自松。藥用布巾縛住,外以火爐溫之,三四次後,氣味稍減,另易新者。久而經絡溫暢,發出臭汗一身,氣息非常,膠黏如飴,則支體活軟,屈伸如意矣。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強不語者,脾土之陷也。以胃土上逆,濁氣鬱蒸,化生痰涎,心竅迷塞,故昏憒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脈緊急,牽引舌本,短縮不舒,故謇澀不能言語。此總由濕氣之盛也。仲景《金匱》: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者,風邪外襲,郁其臟腑之氣,非風邪之內入於臟腑也。

一切羌、獨、艽、防驅風之法,皆庸工之妄作,切不可服!惟經臟病輕,但是鼻口偏邪,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薑、浮萍,略取微汗,偏斜即止。

其大便結燥,緣於風動血耗,而風動之由,則因土濕而木鬱。法宜阿膠、蓯蓉,清風潤燥,以滑大腸。結甚者,重用蓯蓉,滋生枯槁。龜板、地黃、天冬之類,滋濕伐陽,慎不可用,中氣一敗,則大事去矣。庸工至用大黃,可恨之極!

其痰涎膠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藶散下之,痰去則神清。

葶藶散

葶藶(三錢),白芥子(三錢),甘遂(一錢)

研細,每服五分。

宿痰即從便下。

4. 歷節根原

歷節者,風寒濕之邪,傷於筋骨者也。膝踝乃眾水之溪壑,諸筋之節奏,寒則凝冱於溪谷之中,濕則淫泆於關節之內,故歷節病焉。

足之三陰,起於足下,內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隨乎太陰之土,土濕而不升,則水木俱陷,於是癸水之寒生,乙木之風起,肉主於脾,骨屬於腎,筋司於肝,濕淫則肉傷,寒淫則骨傷,風淫則筋傷。筋骨疼痛而肌肉臃腫者,風寒濕之邪,合傷於足三陰之經也。

其病成則內因於主氣,其病作則外因於客邪。汗孔開張,臨風入水,水濕內傳,風寒外閉,經熱鬱發,腫痛如折。雖原於客邪之侵陵,實由於主氣之感召,久而壅腫拳屈,跛蹇疲癃。此亦中風之類也,而傷偏在足。蓋以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寒濕,地下之濁邪,同氣相感,故傷在膝踝。諸如膝風、腳氣,色目非一,而究其根原,正自相同。

凡腿上諸病,雖或木鬱而生下熱,然熱在經絡,不在骨髓,其骨髓之中,則是濕寒,必無濕熱之理。《金匱》義精而法良,當思味而會其神妙也。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四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附子(二錢),知母(四錢),防風(四錢),麻黃(二錢),生薑(五錢)

煎大半杯,溫服。

歷節風證,支節疼痛,足腫頭眩,短氣欲吐,身羸發熱,黃汗沾衣,色如柏汁。此緣飲酒汗出,當風取涼,酒氣在經,為風所閉,濕邪淫泆,傷於筋骨。濕旺土鬱,汗從土化,是以色黃。其經絡之中,則是濕熱,其骨髓之內,則是濕寒。法宜朮、甘培土,麻、桂通經,知母、芍藥,瀉熱而清風,防風、附子,去濕而濕寒。

濕寒內消,濕熱外除,腫痛自平。若其病劇,不能捷效,加黃耆以行經絡,烏頭以驅濕寒、無有不愈。一切膝風、腳氣諸證,不外此法。

烏頭用法:炮,去皮臍,切片,焙乾,蜜煎,取汁,入藥湯服。

白話文:

所謂的「歷節」,是指風、寒、濕這些邪氣侵犯到筋骨所導致的疾病。膝蓋和腳踝就像眾多河流的匯集處,也是各個筋脈的關節部位。當寒氣侵襲時,會使溪谷中的氣血凝結阻塞;濕氣侵襲時,會滲透到關節內部,因此就產生了「歷節」這種病症。

足部的三條陰經,都起源於腳底,循著腳踝和膝蓋向上延伸到胸部。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氣機是向上升發的,但是它們卻跟隨著足太陰脾經的氣機運行,如果脾土濕氣太重而無法上升,就會導致腎水和肝木的氣機都向下沉陷,於是就會產生腎水的寒氣,以及肝木的風邪。肌肉是屬於脾的,骨骼屬於腎的,筋脈屬於肝的;如果濕邪過盛,就會傷害肌肉;寒邪過盛,就會傷害骨骼;風邪過盛,就會傷害筋脈。如果出現筋骨疼痛、肌肉腫脹的現象,那就是風、寒、濕三種邪氣共同侵犯了足部三條陰經所導致的。

疾病的形成,內在原因是體內氣機的失調,而疾病的發作,外在原因是受到外界邪氣的侵襲。當汗毛孔張開時,如果吹到風或碰到水,水濕就會進入體內,而風寒會閉塞體表,導致經絡內的熱氣鬱積而發作,出現腫脹疼痛的現象,就像骨頭折斷一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外來的邪氣侵襲所導致,但實際上是因為體內氣機的失調所感召的。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關節腫脹變形、彎曲不能伸直、跛腳、疲勞無力等症狀。這也屬於中風的一種,只是侵犯的部位偏重於足部。這是因為清陽之氣往上走,濁陰之氣往下走,而寒濕屬於地下的濁陰之邪,同氣相感,所以容易侵犯到膝蓋和腳踝。像膝蓋疼痛、腳氣等各種病症,名稱雖然不同,但追溯其根本原因,其實都是相同的。

凡是腿部的各種疾病,雖然有時會因為肝木鬱結而產生下焦的熱,但這種熱是在經絡之中,而不是在骨髓裡面。骨髓裡面應該是濕寒的,絕對不可能有濕熱的情況。《金匱要略》的道理精闢,方法有效,應該仔細體會它的精髓。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四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附子(二錢)、知母(四錢)、防風(四錢)、麻黃(二錢)、生薑(五錢)

用水煎成大半杯,溫熱服用。

歷節風的病症,會出現關節疼痛、腳腫脹、頭暈、呼吸短促想吐、身體虛弱發熱、黃色汗液沾染衣服,顏色像柏樹汁液。這是因為飲酒後出汗,又受風吹而著涼,導致酒氣鬱積在經絡裡,被風邪閉塞,濕邪蔓延,傷害到筋骨。由於濕邪太盛,脾土功能受阻,汗液就從脾土化生而出,所以顏色會發黃。經絡裡面是濕熱,而骨髓裡面則是濕寒。治療方法應該用白朮和甘草來健脾益氣,用麻黃和桂枝來疏通經絡,用知母和芍藥來清熱瀉火,用防風和附子來祛濕散寒。

當體內的濕寒被消除,體外的濕熱被去除後,腫脹疼痛自然就會平復。如果病情嚴重,效果不佳,可以加入黃耆來疏通經絡,加入烏頭來驅散濕寒,沒有治不好的。一切膝蓋疼痛、腳氣等疾病,都不超出這個治療原則。

烏頭的用法:將炮製過的烏頭去掉外皮和尖端,切片後烘乾,用蜂蜜煎煮,取汁後加入藥湯中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