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陰虛

陽盛於上而生於下,水中之氣,是曰陽根。陽氣長養,爰生木火。陽性浮動,其根一生,則浮動而親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長。而木火之生長,全賴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於東而火長於南,純陽之位,陰氣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長之政,一陽淪陷,腎氣澌亡,則下寒而病陽虛。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陰體而抱陰魂,旺則血生而神化。以血藏於肝而實生於脾,肝血溫升,而化陽神,即脾土之左旋而變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長,不止徒溫腎氣也。

天魂湯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人參(三錢),附子(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火為陽而陽升於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溫氣頹敗,則陽無生化之源。脾陷之根,因於土濕,土濕之由原於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瀉濕,乾薑、附子,暖脾而溫腎,人參、桂枝,達木而扶陽。

若肝血虛弱,不能生火,則用歸、地、首烏,以培陽神之原。以火清則神發,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純陽則仙,純陰則鬼。陽盛則壯,陰盛則病。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後世醫術乖訛,乃開滋陰之門,率以陽虛之人而投補陰之藥,禍流今古,甚可恨也。

白話文:

陽氣在上方旺盛,卻根源於下方,水中的氣,就是所謂的陽根。陽氣成長滋養,進而產生木和火。陽的性質是向上浮動的,它的根一旦產生,就會向上浮動而接近上方,這是它的本性,所以木生成後,火才能成長。而木和火的生長,完全仰賴脾土的上升,脾土向左上升,木在東方生成,火在南方成長,都是陽氣純粹的位置,陰氣在此萌生滋長,這是金和水收藏的根本。

如果脾土不能上升,木和火就失去生長的動力,陽氣一旦衰敗,腎氣也會隨之消亡,就會導致下方寒冷,形成陽虛的病症。

人們只知道木和火的衰弱,卻不知道是脾土虛弱的緣故。脾臟以陰的本質,包藏著陰的神魂,脾臟功能旺盛,就能產生血液,使精神充沛。血液儲藏在肝臟,但實際上是從脾臟產生,肝血溫和上升,化為陽氣的神,就是脾土向左旋轉變化的結果。所以應該提升肝脾的功能,來幫助生長,而不僅僅是單純地溫補腎氣。

天魂湯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人參(三錢),附子(三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熱服用。

火屬於陽,陽氣要靠肝脾來提升,脾臟功能衰退,肝木就不能生長,溫暖的氣息衰敗,陽氣就失去了生化的根源。脾臟功能衰退的根本原因,在於脾土濕氣過重,而土濕的根源,在於水寒。甘草和茯苓,可以培補脾土,排除濕氣;乾薑和附子,可以溫暖脾臟,溫補腎氣;人參和桂枝,可以疏通肝木,扶助陽氣。

如果肝血虛弱,不能產生火,就要用當歸、熟地黃、何首烏,來培補陽氣之源。因為火氣清明,精神才會煥發,血液是精神的母親。

純陽的人可以成仙,純陰的人會變成鬼。陽氣旺盛則身體強壯,陰氣旺盛則容易生病。因為陰虛而生病的人,千百個裡面才有一個,而因為陽虛而生病的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後世醫學錯誤,開啟了滋陰的門徑,總是給陽虛的人服用滋陰的藥物,導致禍害流傳到現在,實在令人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