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痢疾根原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氣而木主血,金生於土,木生於水,水溫土燥,則金融而氣調,木榮而血暢,水寒土濕,不能升庚金而達乙木,則金木俱陷。

白話文:

痢疾患者,是因為庚金(肺金)和乙木(肝木)鬱結陷了下去。肺金主管氣,肝木主管血。肺金生於脾土,肝木生於腎水。當腎水溫熱,脾土乾燥時,肺金就能流通而調節氣息,肝木就能旺盛而血脈暢通。但如果腎水寒冷,脾土濕潤,就不能提升肺金而到達肝木,那麼肺金和肝木都會陷落。

魄門者,腎之所司而陽明燥金之府也。金性斂而木性泄,其出而不至於遺矢者,庚金斂之也,其藏而不至於閉結者,乙木泄之也。濕土與金木俱陷,則金愈鬱而愈欲斂,木愈鬱而愈欲泄。金愈欲斂,故氣滯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脫而不藏。

白話文:

魄門(肛門)是腎臟控制的部位,也是陽明燥金的倉庫。金屬性收斂,木屬性發散。排便不會失禁,是因為庚金收斂的緣故;便不會不通,是因為乙木發散的緣故。如果濕土與金木一起陷落,金就會更加鬱積,收斂得更厲害;木就會更加鬱積,發散得更厲害。金收斂得越厲害,氣就會滯而不通;木發散得越厲害,血就會脫出而不能儲存。

木氣疏泄,而金強斂之,隧路梗阻,傳送艱難,是以便數而不利。金氣凝澀,而木強泄之,滯氣纏綿,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剝蝕摧傷,是以腸胃痛切,膿血不止。其滑白而晶瑩者,金色之下泄,其後重而腥穢者,金氣之脫陷也。久而膏血傷殘,臟腑潰敗,則絕命而死矣。

白話文:

肝膽的疏瀉功能減弱,而肺金的斂降功能過強,導致氣血運行的通道受阻,運輸困難,因此大便次數頻繁,但排出不暢。肺金的收斂功能過於凝滯,而肝木的疏泄功能過於旺盛,導致氣血停滯積聚,向下逼迫,損傷腸胃的血液黏膜,腐蝕摧毀腸胃組織,因此引起劇烈的腸胃疼痛和膿血不止。

大便中滑膩白色且晶瑩剔透,這是肺金下泄的現象;大便後重且腥臭,這是肺金功能失守的徵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長時間,會導致膏血受損,臟腑潰爛,最終導致死亡。

此其病濕寒為本,而濕熱為標。病在少陰,則始終皆寒,病在厥陰,則中變為熱,故仲景於少陰膿血,用桃花湯,於厥陰下重,用白頭翁湯。緣水病則生寒,木病則生熱,而寒熱之原,總歸於太陰之濕。蓋土濕而水侮之,則鬱而為濕寒,土濕而木克之,則鬱而為濕熱之故也。

桂枝蓯蓉湯

白話文:

這個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濕寒,而濕熱是症狀。在少陰經,疾病始終發寒;在厥陰經,疾病中期會轉為發熱。因此,張仲景針對少陰經的膿血,使用桃花湯;針對厥陰經的下重症狀,使用白頭翁湯。這是因為水屬性疾病會產生寒冷,木屬性疾病會產生熱氣,而寒熱的根源都歸於太陰經的濕氣。因為土壤濕潤時,水就會侵犯它,導致濕寒;土壤濕潤時,木就會剋制它,導致濕熱。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橘皮(三錢),肉蓯蓉(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甘草(12 克),桂枝(18 克),芍藥(18 克),丹皮(18 克),茯苓(18 克),澤瀉(18 克),橘皮(18 克),肉蓯蓉(18 克)

濕寒加乾薑,濕熱加黃芩,後重加升麻。

白話文:

如果有濕寒,可以加入乾薑;如果有濕熱,可以加入黃芩;如果後重(身體後面沉重),可以加入升麻。

痢家肝脾濕陷,脂血鬱腐,法當燥濕疏木。而以蓯蓉滋肝滑腸,盡行腐瘀為善。若結澀難下,須用重劑蓯蓉,盪滌陳宿,使滯開痢止,然後調其肝脾。其脾腎寒濕,則用桃花湯溫燥己土。其木鬱生熱,則用白頭翁涼瀉肝脾,濕熱自當應藥而瘳也。

白話文:

痢疾患者的肝脾濕氣過重,血脂沉積腐敗,應以燥濕、疏通肝氣為治療原則。而使用蓯蓉滋補肝臟、潤滑腸道,徹底清除腐敗物是很好的方法。如果大便乾澀難以排出,需要使用重劑量的蓯蓉,徹底清除體內積滯,使其通暢而痢疾停止,然後再調理肝脾。

如果患者的脾腎寒濕,則使用桃花湯溫熱乾燥脾胃。如果肝氣鬱結生熱,則使用白頭翁清涼瀉火,肝脾之熱自會得到緩解而痊癒。

2. 淋瀝根原

淋瀝者,乙木之陷於壬水也。膀胱為太陽寒水之府,少陽相火隨太陽而下行,絡膀胱而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相火在下,逢水則藏,遇木則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於遺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於閉癃,此水道所以調也。

白話文:

淋瀝這種病症,是乙木被壬水陷住所致。膀胱是太陽寒水的貯藏之處,少陽相火會隨著太陽寒水一起向下運作,並連接膀胱並約束下焦。如果膀胱太實,就會造成小便閉塞不通;如果膀胱太虛,則會導致小便失禁。

相火在下焦,遇到水就會隱藏起來,遇到木就會洩漏出來。癸水可以隱藏相火,所以小便可以洩漏出來,但不會到失禁的程度;乙木會洩漏相火,所以相火可以隱藏起來,但也不會到小便閉塞的程度。這就是水道得以調和的道理。

水之能藏,賴戊土之降,降則氣聚也,木之能泄,賴己土之升,升則氣達也。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遺溺,脾陷而木不能泄,是以閉癃。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遺溺,泄不能泄,又苦閉癃。

白話文:

水的儲藏功能,仰賴戊土下降,下降就能使氣聚集;木的疏泄功能,仰賴己土上升,上升就能使氣通暢。胃氣上逆導致水無法儲藏,因此會小便失禁;脾氣下陷導致木無法疏泄,因此會便祕。小便失禁的病症,是儲藏功能失調,導致尿液無法控制;便祕的病症,是疏泄功能失調,導致大便無法排出。

水欲藏而木泄之,故頻數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澀而不利。木欲泄而不能泄,則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則精血不秘。緣木不能泄,生氣幽鬱而為熱,溲溺所以結澀,水不能藏,陽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白話文:

水氣想要收藏,可是木氣把它泄漏出來,所以小便頻繁而不能儲存。木氣想要泄漏,可是水氣把它收藏住,所以小便不通暢而不利於健康。木氣想要泄漏卻無法泄漏,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水氣想要收藏卻無法收藏,就會導致精血無法保密。因為木氣不能泄漏,所以生氣鬱結而化為熱氣,小便因此而結澀;水氣不能收藏,所以陽氣外泄而產生寒氣,精血因此而流失。

而其寒熱之機,悉由於太陰之濕。濕則土陷而木遏,疏泄不行,淋痢皆作。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後鬱於穀道則為痢,前鬱於水府則為淋。其法總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達,則疏泄之令暢矣。

桂枝苓澤湯

白話文:

至於寒熱的發作機制,全部都是因為太陰之濕引起的。濕氣多就會導致脾胃虛弱而肝氣鬱結,無法疏通排泄功能,就會產生淋證和痢證。淋證和痢證本質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肝氣鬱結造成的。乙木氣鬱結在穀道就會造成痢疾,鬱結在膀胱就會造成淋病。治療的方法總體上是採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脾胃濕氣消除了,肝氣疏通了,疏通排泄的功能自然就順暢了。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三錢,生),桂枝(三錢),芍藥(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肝燥發渴,加阿膠。

白話文:

茯苓(9公克),澤瀉(9公克),甘草(9公克,生用),桂枝(9公克),芍藥(9公克)

脾為濕土,凡病則濕,肝為風木,凡病則燥,淋家土濕脾陷,抑遏乙木發生之氣,疏泄不暢,故病淋澀。木鬱風動,津液耗損,必生消渴。其脾土全是濕邪,而其肝木則屬風燥。血藏於肝,風動則血消,此木燥之原也。苓、澤、甘草,培土而瀉濕,桂枝、芍藥,疏木而清風,此是定法。

白話文:

脾臟屬性為濕土,一有疾病就會產生濕氣。肝臟屬性為風木,一有疾病就會出現燥熱。淋病是由於土濕而脾虛,壓制了肝木的生髮之氣,導致疏泄不暢,所以會出現排尿困難的症狀。肝氣鬱結、風邪作祟,會耗損津液,必然會導致消渴症。脾臟的土性全是濕邪,而肝臟的木性則屬於風燥。血液儲藏在肝臟中,風邪作祟就會耗損血液,這就是肝木燥熱的原因。茯苓、澤瀉、甘草可以調理脾土、去除濕氣;桂枝、芍藥可以調理肝木、清瀉風氣,這是治療淋病的定律。

土愈濕則木愈燥,若風木枯燥之至,芍藥不能清潤,必用阿膠。仲景豬苓湯善利小便,茯苓、豬苓、澤瀉、滑石,利水而瀉濕,阿膠清風而潤燥也。

白話文:

當土壤濕氣過重時,植物就會變得乾燥。如果風氣過於乾燥,芍藥無法潤澤,就必須使用阿膠。仲景提出的豬苓湯擅長利尿,茯苓、豬苓、澤瀉、滑石這些藥材都可以利水去濕,而阿膠則可以清風潤燥。

水性蟄藏,木性疏泄。乙木生於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溫暖,溫氣左升,則化乙木。生氣暢茂乙木發達,疏泄之令既遂,則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則相火泄露而膀胱熱澀。膀胱之熱澀者,風木相火之雙陷於膀胱也。足少陽甲木化氣於相火,與手少陽三焦並溫水藏,手少陽之相火泄則下陷於膀胱而病淋,足少陽之相火泄則上逆於胸膈而病消,其原總由於乙木之郁也。膀胱熱澀之極者,加梔子、黃柏,以清三焦之陷,則水府清矣。

白話文:

水性潛藏收斂,木性疏通發散。乙木生長在癸水中,相火被封藏,癸水溫潤,溫熱之氣向上升,就能化生成乙木。生氣旺盛,乙木生長旺盛,疏泄的功能順利進行,那麼水道就會暢通,相火就會被遏制。如果土氣強盛阻遏木氣,疏泄功能不順暢,而乙木越是想疏泄,相火就會外泄,導致膀胱出現熱痛和排尿困難。

膀胱熱痛是由於風木相火同時陷於膀胱所致。足少陽膽經的甲木之氣化生相火,與手少陽三焦經一同溫養水藏,如果手少陽經的相火外泄,就會下陷到膀胱裡引起淋病,如果足少陽經的相火外泄,就會上逆到胸膈引起消渴症,它們的根源都是由於乙木鬱結所致。膀胱熱痛嚴重時,可以加用梔子、黃柏,來清瀉三焦的鬱熱,這樣膀胱就能清涼了。

乙木之溫,生化君火,木鬱陽陷,溫氣抑遏,合之膀胱淪陷之相火,故生下熱。然熱在肝與膀胱,而脾則是濕,腎則是寒。寒水侮土,移於脾宮,則脾不但濕,而亦且病寒。其肝與膀胱之熱,不得不清,而脾土濕寒,則宜溫燥,是宜並用乾薑,以溫己土。若過清肝熱,而敗脾陽,則木火增其陷泄,膀胱熱澀,水無止期矣。

白話文:

乙木的溫暖,滋生君火(心火),當木氣鬱結陽氣不足,溫氣受到抑制,結合膀胱下陷的相火(腎火),便會產生下熱的情況。然而下熱存在於肝和膀胱,而脾則有濕,腎則有寒。寒水侵害脾土,引致脾宮也變寒,因此脾不僅有濕,還有寒症。肝和膀胱的熱必須清利,脾胃的濕寒則宜溫燥,因此要同時使用乾薑溫補脾土。如果過度清利肝熱,損傷脾陽,則木火會加重下陷泄瀉的情況,膀胱因熱而收澀,小便難以排出。

惟溫腎之藥,不宜早用,恐助膀胱之熱。若膀胱熱退,則宜附子暖水,以補肝木發生之根也。

白話文:

治療腎陽虛的藥物不要太早使用,以免加重膀胱的熱症。如果膀胱熱症消退,就可以使用附子泡水,以溫補肝木生長的根源。

腎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莫蟄藏,則精血皆下。其精液流溢,宜薯蕷、山茱以斂之。其血塊注泄,宜丹皮、桃仁以行之。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者,膀胱熱癃,溲溺煎熬所結。水曰潤下,潤下作咸,溲溺之咸者,水之潤下而成也。百川下流,則歸於海,海水熬煉,則結鹽塊,膀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鹽也。

白話文:

腎臟負責儲存精液,肝臟負責儲存血液。木屬肝,性格喜於舒展發散;水屬腎,性質沉潛收斂。如果木氣過於疏泄,水氣難以收斂,就會導致精子和血液同時向下流失。

精液流失時,可用白薯和山茱萸來斂固精氣。血塊阻塞時,可用丹皮和桃仁來疏通氣血。

尿路砂石症,可能是膀胱有熱證,導致小便灼熱濃縮所致。水性滋潤向下,而滋潤的液體是鹹的,所以小便中出現鹹味,是水液下行滋潤所造成。眾多河流最後匯入大海,大海中的水分蒸發後就會形成鹽塊。膀胱就像人體的大海,而尿路砂石就像海水中的鹽塊。

白物者,脾肺濕淫所化。濕旺津凝,則生痰涎,在脾則克其所勝,在肺則傳其所生,皆入膀胱。膀胱濕盛,而下無泄竅,濕氣淫泆,化為帶濁。白物黏聯,成塊而下,即帶濁之凝聚者也,與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見白物,上必多痰。瀉濕宜重用苓、澤,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瀉之。

白話文:

白色分泌物是由於脾臟和肺部濕氣過盛所導致。濕氣旺盛,津液凝聚,就會產生痰涎。痰涎在脾臟會剋制脾臟所勝克的器官,在肺部會傳播到肺部所生成的器官,這些痰涎最終都會進入膀胱。膀胱濕氣過盛,而又有泄竅,濕氣過度氾濫,就化為帶下白濁。白濁黏結,成塊而下,就是帶下白濁的凝結物。它的形成原理和脾肺生痰是一樣的。小便淋漓的患者出現白濁,必定是痰多。祛除濕氣應多用茯苓、澤瀉。如果痰多,可以使用仲景的「小半夏加茯苓湯」加橘皮來祛除痰濕。

女子帶濁崩漏,與男子白濁血淋同理,皆濕旺木鬱之證。內傷百病,大率由於土濕,往往兼病淋澀,而鼓脹、噎膈、消渴、黃疸之家更甚。是緣陽虛土敗,金木雙郁。燥土溫中,輔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澀自開。庸工見其下熱,乃以大黃,益敗脾陽,謬妄極矣!淋家下熱之至,但有梔子、黃柏證,無有大黃,芒硝證,其熱不在脾胃也。

白話文:

女性的白帶過多和崩漏,男性精液中帶血,道理是一樣的,都是濕氣旺盛和肝氣鬱結所致。身體內受傷導致的各種疾病,通常是源於脾胃濕氣太重,常常會伴有小便不暢、腹脹、胸悶、口渴、黃疸等症狀。這些疾病的發生,是因為陽氣虛弱,脾陽不足,導致了肝和肺氣鬱結。應當溫補脾陽,疏肝理氣,小便不暢自然就會消除。庸醫看到患者尿液中有熱,就用大黃這種瀉火藥,這會進一步損傷脾陽,實屬荒唐。小便不暢伴有尿熱的患者,只會出現梔子、黃柏等清熱藥的證狀,不會出現大黃、芒硝等瀉火的證狀。因為這種熱不在脾胃。

一切帶濁、崩漏、鼓脹、黃疸,凡是小便淋澀,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末布包,熱熨小腹,外以手爐烘之。熱氣透徹,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白話文:

對於任何腹脹、崩漏、鼓脹、黃疸,以及小便淋漓不暢的症狀,都適合採用燻法。

使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磨成粉末後包在布裡,熱敷在小腹上,並用暖爐烘烤。

當熱氣滲透到身體,小便就會自然暢通,這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