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五 (3)
卷五 (3)
1. 消渴根原
消渴者,足厥陰之病也。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相為表裡,風木之性,專欲疏泄,土濕脾陷,乙木遏抑,疏泄不遂,而強欲疏泄,則相火失其蟄藏。手少陽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陽膽從相火化氣,手少陽陷於膀胱,故下病淋癃,足少陽逆於胸膈,故上病消渴。緣風火合邪,津血耗傷,是以燥渴也。
淋因肝脾之陷,消因膽胃之逆,脾陷而乙木不升,是以病淋,胃逆而甲木不降,是以病消。脾陷胃逆,二氣不交,則消病於上而淋病於下。但是脾陷,則淋而不消,但是胃逆,則消而不淋。淋而不消者,水藏而木不能泄也,消而不淋者,木泄而水不能藏也。木不能泄,則肝氣抑鬱而生熱,膀胱熱澀,故溲便不通,水不能藏,則腎陽泄露而生寒,腎藏寒滑,故水泉不止。
肝木生於腎水而胎心火,火之熱者,木之溫氣所化,木之溫者,水之陽根所發。水主蟄藏,木主疏泄,木虛則遏抑子氣於母家,故疏泄不行,而病淋澀,木旺則盜泄母氣於子家,故蟄藏失政,而善溲溺。
《素問·氣厥論》:心移熱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此上下俱寒,上寒則少飲,下寒則多溲。飲一溲二,是精溺之各半也,是以必死。《金匱》: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斗,小便一斗。此下寒上熱,下寒則善溲,上熱則善飲。飲一溲一,是溺多而精少也,則猶可治。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是消淋之兼病者也。
腎氣丸
地黃(二兩八錢),山萸(一兩四錢),山藥(一兩四錢),丹皮(一兩),茯苓(一兩),澤瀉(一兩),桂枝(三錢五分),附子(三錢五分)
煉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漸加。
《金匱》:消渴,飲一斗,小便一斗,上傷燥熱,下病濕寒,燥熱在肝肺之經,濕寒在脾腎之藏。腎氣丸,茯苓、澤瀉,瀉濕燥土,地黃、丹、桂,清風疏木,附子溫腎水之寒,薯蕷、山萸,斂腎精之泄,消渴之神方也。
肝主疏泄,木愈鬱而愈欲泄,泄而不通,則小便不利,泄而失藏,則水泉不止。腎氣丸能縮小便之太過,亦利小便之不通。《金匱》:小便一斗者主之,小便不利者亦主之,以其瀉濕而燥土,清風而疏木也。
豬苓湯
豬苓(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滑石(三錢,研),阿膠(三錢)
煎大半杯,入阿膠,消化,溫服。
治上消下淋者。
上渴而下淋者,土濕木鬱,而生風燥。豬、茯、滑、澤,瀉濕燥土,阿膠滋木清風,解渴通淋之良法也。
若木鬱不能疏泄,宜加桂枝,以達木氣。若消淋兼作而發熱脈浮者,是土濕木鬱而感風邪,當以五苓發其汗也。
桂附苓烏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龍骨(三錢,煅,研),牡蠣(三錢,煅,研),首烏(三錢,蒸)
煎大半杯,溫服。
治飲一溲二者。
《素問》飲一溲二,水寒土濕,木氣疏泄,宜苓、澤瀉濕燥土,薑、附暖水溫中,桂枝、首烏,達木榮肝,龍骨、牡蠣,斂精攝溺。病之初起,可以救藥,久則不治。
白話文:
消渴這種病,是足厥陰肝經的病變。厥陰肝經的風木之氣和少陽膽經的相火,兩者互為表裡,風木的特性是喜歡疏泄,但如果脾土濕氣過重而下陷,使得肝木受到抑制,疏泄的功能就無法順暢,反過來會更加想要疏泄,這樣就會導致相火失去潛藏的功能。手少陽三焦經以相火為主導,足少陽膽經也從相火而化生氣,如果手少陽之氣下陷到膀胱,就會導致下身出現小便不暢的疾病;如果足少陽之氣逆行到胸膈,就會導致上身出現消渴的病症。因為風火兩者結合為邪,會損耗津液和血液,因此產生口渴的症狀。
小便不暢是因為肝脾下陷,消渴則是因為膽胃逆行。脾氣下陷導致肝木無法上升,所以會小便不暢;胃氣逆行導致肝木無法下降,所以會產生消渴。脾陷和胃逆,導致脾胃二氣無法正常交流,於是產生上身消渴而下身小便不暢的病症。但如果只是脾陷,就只會有小便不暢而不會有消渴,如果只是胃逆,就只會有消渴而不會有小便不暢。小便不暢而沒有消渴,是因為體內水液無法順利排出,是肝木無法疏泄的緣故;消渴而沒有小便不暢,是因為肝木疏泄過度,是體內水液無法儲存的緣故。肝木無法疏泄,就會導致肝氣鬱結而產生熱,膀胱因為熱而變得澀滯,所以小便不暢;水液無法儲存,就會導致腎陽外洩而產生寒,腎因為寒而變得滑利,所以小便不停。
肝木的生長根源於腎水,同時也孕育了心火。火的熱是木的溫氣所化生,而木的溫氣則是腎水的陽氣所發生的。水主潛藏,木主疏泄,如果木氣虛弱,就會抑制腎水的升發,導致疏泄功能無法順利進行,而產生小便澀滯的病症。如果木氣過旺,就會過度吸取腎水的能量,導致腎水無法潛藏,而產生小便頻繁的現象。
《黃帝內經·氣厥論》說:如果心火轉移到肺,會導致肺的津液枯竭,肺津液枯竭的人,喝一杯水會排出兩杯小便,這是無法治癒的。這種情況是上下都寒,上焦寒則喝水少,下焦寒則小便多。喝一杯水排出兩杯小便,是精液和尿液各占一半,所以是必然會死亡的。《金匱要略》說:男子得了消渴,小便反而很多,喝一斗水會排出 一斗小便。這是下焦寒冷而上焦燥熱,下焦寒冷則小便多,上焦燥熱則喜歡喝水。喝一斗水排出一斗小便,是尿液多而精液少,所以還可以治療。既口渴又想喝水,同時小便又不順暢的,是消渴和小便不暢兩種病同時發生的狀況。
(以下是腎氣丸的方劑) 腎氣丸的組成: 地黃(2兩8錢),山茱萸(1兩4錢),山藥(1兩4錢),牡丹皮(1兩),茯苓(1兩),澤瀉(1兩),桂枝(3錢5分),附子(3錢5分)
將藥材煉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用酒送服15丸,每日服用兩次。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服用量。
《金匱要略》說:消渴病,喝一斗水,排出一斗小便,這是上身燥熱而下身濕寒,燥熱在肝經和肺經,濕寒在脾臟和腎臟。腎氣丸中的茯苓和澤瀉,可以去除濕氣,使脾土乾燥;地黃、丹皮、桂枝,可以清熱疏肝;附子可以溫腎水之寒;山藥和山茱萸,可以收斂腎精的洩漏,是治療消渴的良方。
肝主疏泄,木氣越鬱結就越想疏泄,如果疏泄而不通暢,就會小便不利;如果疏泄過度而不能儲藏,就會小便不止。腎氣丸能夠減少小便過多,也能治療小便不暢。《金匱要略》說:小便量多到一斗的可以用這個方子,小便不暢的也可以用這個方子,因為它能去除濕氣使脾土乾燥,清熱疏肝。
(以下是豬苓湯的方劑) 豬苓湯的組成: 豬苓(3錢),茯苓(3錢),澤瀉(3錢),滑石(3錢,研末),阿膠(3錢)
將藥材煎煮成大半杯,加入阿膠融化後,溫服。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上焦消渴而下焦小便不暢的病症。
上焦口渴而下焦小便不暢,是因為脾土濕重而肝木鬱結,進而產生風燥的現象。豬苓、茯苓、滑石、澤瀉,可以去除濕氣使脾土乾燥;阿膠可以滋養肝木,清熱疏肝,是治療口渴和疏通小便的良方。
如果肝木鬱結而無法疏泄,應該加入桂枝,以通達肝氣。如果消渴和小便不暢同時發作,並且出現發熱脈浮的現象,是因為脾土濕重而肝木鬱結,同時又感受風邪,應該用五苓散來發汗。
(以下是桂附苓烏湯的方劑) 桂附苓烏湯的組成: 茯苓(3錢),澤瀉(3錢),桂枝(3錢),乾薑(3錢),附子(3錢),龍骨(3錢,煅燒後研末),牡蠣(3錢,煅燒後研末),首烏(3錢,蒸過)
將藥材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喝一杯水排出兩杯小便的病症。
《黃帝內經》說喝一杯水排出兩杯小便,是水寒土濕,木氣疏泄,應該用茯苓、澤瀉來去除濕氣,使脾土乾燥;用乾薑、附子來溫暖腎水、溫養中焦;用桂枝、首烏來通達肝木、滋養肝臟;用龍骨、牡蠣來收斂精氣、控制小便。這種病在剛開始時還可以治療,時間久了就無法治癒了。
2. 顛狂根原
顛狂者,即驚悸之重病也。肝為木,其氣風,其志怒,其聲呼。心為火,其氣熱,其誌喜,其聲言。肺為金,其氣燥,其志悲,其聲哭。腎為水,其氣寒,其志恐,其聲呻。脾為土,其氣濕,其志憂,其聲歌。氣之方升而未升則怒,已升則為喜,氣之方降而未降則悲,已降則為恐。
蓋陷於重淵之下,志意幽淪,是以恐作。方其半陷,則淒涼而為悲,悲者,恐之先機也。升於九天之上,神氣暢達,是以喜生。方其半升,則拂鬱而為怒,怒者,喜之未遂也。
凡人一臟之氣偏盛,則一臟之志偏見,而一臟之聲偏發。顛病者,安靜而多悲恐,肺腎之氣旺也。狂病者,躁動而多喜怒,肝心之氣旺也。肺腎為陰,肝心為陽,二十難曰:重陰者顛,重陽者狂,正此義也。而金水之陰旺,則因於陽明之濕寒,木火之陽盛,則因於太陰之濕熱。
緣胃土右降,金水所從而下行,濕則不降,金水右泄而生寒,金旺則其志悲,水旺則其志恐也。脾土左升,木火所從而上行,濕則不升,木火左鬱而生熱,木旺則其志怒,火旺則其誌喜也。濕寒動則寢食皆廢,悲恐俱作,面目黃瘦,腿膝清涼,身靜而神迷,便堅而溺澀。此皆金水之旺也。
濕熱動則眠食皆善,喜怒兼生,面目紅肥,臂肘溫暖,身動而神慧,便調而水利,此皆木火之旺也。
顛緣於陰旺,狂緣於陽旺。陰陽相判,本不同氣,而顛者歷時而小狂,狂者積日而微顛。陽勝則狂生,陰復則顛作,勝復相乘而顛狂迭見,此其陰陽之俱偏者也。
苓甘姜附龍骨湯
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去心)龍骨(三錢),牡蠣(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顛病悲恐失正者。
丹皮柴胡犀角湯
丹皮(三錢),柴胡(三錢),犀角(一錢,研汁),生地(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炙)
煎大半杯,溫服。
有痰者,加蜀漆。
治狂病喜怒乖常者。
勞傷中氣,土濕木鬱,則生驚悸。濕旺痰生,迷其神智,喜怒悲恐,緣情而發,動而失節,乃病顛狂。顛狂之家,必有停痰,痰者,顛狂之標,濕者,真狂之本。顛起於驚,狂生於悸,拔本塞原之法不在痰。若宿痰膠固,以瓜蒂散上下湧泄,令臟腑上下清空,然後燥土瀉濕,以拔其本。
白話文:
所謂的「顛狂」,其實就是驚悸這種嚴重疾病的表現。
肝臟五行屬木,其氣屬風,情緒表現為憤怒,發出的聲音是呼喊。心臟五行屬火,其氣屬熱,情緒表現為喜悅,發出的聲音是說話。肺臟五行屬金,其氣屬燥,情緒表現為悲傷,發出的聲音是哭泣。腎臟五行屬水,其氣屬寒,情緒表現為恐懼,發出的聲音是呻吟。脾臟五行屬土,其氣屬濕,情緒表現為憂慮,發出的聲音是唱歌。氣的上升還沒開始時容易產生憤怒,上升之後就表現為喜悅;氣的下降還沒開始時容易產生悲傷,下降之後就表現為恐懼。
當人的意識陷入深淵的時候,意志和精神都處於低落狀態,就會產生恐懼感。當意識只陷入一半時,就會感到淒涼而產生悲傷,悲傷其實是恐懼的前兆。當精神飛到高空時,精神氣暢通,就會產生喜悅感。當精神只上升到一半時,就會感到煩悶而產生憤怒,憤怒其實是喜悅未完成的表現。
一般來說,如果人體某個臟器的氣過於旺盛,那麼這個臟器的情緒就會表現得特別明顯,發出的聲音也會特別突出。患有「顛病」的人,通常比較安靜,但常常感到悲傷和恐懼,這是因為肺和腎的氣比較旺盛。患有「狂病」的人,通常比較躁動,常常感到喜悅和憤怒,這是因為肝和心的氣比較旺盛。肺和腎屬陰,肝和心屬陽。《二十難》中說:「陰氣過重就會產生顛病,陽氣過重就會產生狂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當金和水這類的陰氣過於旺盛時,往往是因為陽明經的濕寒所導致;當木和火這類的陽氣過於旺盛時,往往是因為太陰經的濕熱所導致。
胃土的功能是向下走,金和水就跟著往下行。如果體內濕氣重,導致胃氣無法正常下降,金和水就會向右外泄,產生寒氣。金氣旺盛就會感到悲傷,水氣旺盛就會感到恐懼。脾土的功能是向上走,木和火就跟著往上行。如果體內濕氣重,導致脾氣無法正常上升,木和火就會向左鬱結,產生熱氣。木氣旺盛就會感到憤怒,火氣旺盛就會感到喜悅。如果體內濕寒之氣發動,就會導致飲食和睡眠都出現問題,同時感到悲傷和恐懼,臉色會變得蠟黃消瘦,腿和膝蓋會感到冰涼,身體會變得安靜但精神恍惚,大便會乾硬,小便會不暢。這些都是金和水氣旺盛的表現。
如果體內濕熱之氣發動,就會導致飲食和睡眠都很好,同時感到喜悅和憤怒,臉色會變得紅潤,手臂和手肘會感到溫熱,身體會變得躁動而精神清醒,大便會正常,小便會順暢。這些都是木和火氣旺盛的表現。
顛病是因為陰氣過於旺盛所導致,狂病是因為陽氣過於旺盛所導致。陰和陽本來就屬性相反,但患有顛病的人,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輕微的狂躁;而患有狂病的人,日子久了也會出現輕微的癲病。陽氣過於旺盛就會產生狂病,陰氣恢復正常又會產生顛病,陰陽互相影響,就會導致顛病和狂病交替出現,這就是陰陽兩方面都偏盛的情況。
苓甘姜附龍骨湯
組成為: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去心)、龍骨(三錢)、牡蠣(三錢)。
煎成一小碗,溫服。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蜀漆。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悲傷和恐懼而導致精神失常的顛病。
丹皮柴胡犀角湯
組成為:丹皮(三錢)、柴胡(三錢)、犀角(一錢,磨成汁)、生地(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炙)。
煎成一小碗,溫服。
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蜀漆。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喜悅和憤怒而導致精神失常的狂病。
如果因為勞累損傷中氣,導致脾胃濕氣過重、肝氣鬱結,就會產生驚悸。濕氣過重就會產生痰液,痰液會蒙蔽心智,導致情緒失控,產生喜怒悲恐等情緒,行為也會失常,這就會導致顛狂病。患有顛狂病的人,體內一定有痰,痰只是顛狂病的表象,濕氣才是顛狂病的根本原因。顛病起因於驚嚇,狂病起因於驚悸,所以治療顛狂病,重點不在於化痰。如果體內積累了頑固的痰液,可以使用瓜蒂散來催吐,使上下通暢,然後再去除脾胃的濕氣,才能從根本上治療顛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