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腹痛根原

腹痛者,土濕而木賊之也。乙木升於己土,甲木降於戊土,肝脾左旋,膽胃右轉,土氣回運而木氣條達,故不痛也。水寒土濕,脾氣陷而胃氣逆,肝膽郁遏,是以痛作。

白話文:

腹部疼痛的人,這是因為脾胃濕熱,肝氣鬱結所造成的。肝氣上升剋制脾胃,脾氣下降剋制胃氣,肝脾向左旋轉,膽胃向右旋轉,脾胃之氣循環通暢,肝氣條達,所以就不會疼痛了。但是如果腎水寒涼,脾胃濕熱,脾氣下降,胃氣上升,肝膽氣機鬱結,就會導致疼痛發作。

蓋乙木上升,是為枝葉,甲木下降,是為根本。脾陷則乙木之枝葉不能上發,橫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則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盤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膽之經,旁循脅肋,左右並行,而三陽之病,則外歸於經,三陰之病,則內歸於藏。以陰盛於內而陽盛於外,故痛在臟腑者,厥陰之邪,痛在脅肋者,少陽之邪也。

白話文:

乙木向上生長,代表樹枝和葉子,甲木向下生長,代表樹根。脾虛的話,乙木的枝葉無法向上生長,橫著卡在地下剋制己土,所以會疼痛在小腹。胃脹氣的話,甲木的根部無法向下紮根,而盤結在地面上剋制戊土,所以會疼痛在心胸。

肝和膽的經脈,沿著肋骨兩側運行,左右並行。而三陽經的病,會外傳到經絡,三陰經的病,會內傳到臟腑。因為陰在內盛,陽在外盛,所以疼痛在臟腑的是厥陰經的邪氣,疼痛在肋骨兩側的是少陽經的邪氣。

至於中氣頹敗,木邪內侵,則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當臍,更為劇也。

此其中間,有木鬱而生風熱者。肝以風木主令,膽從相火化氣,下痛者,風多而熱少,上痛者,熱多而風少。而究其根原,總屬濕寒。

白話文:

這種情況下,有些是肝氣鬱結導致的風熱。肝臟以風木為首,膽囊從火氣中化生氣血,疼痛在下方的,是風多熱少;疼痛在上面的,是熱多風少。而探究其根本原因,總是屬於濕寒。

若有水穀停瘀,當以溫藥下之,仲景大黃附子湯,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滯,而生鬱熱,則厚朴七物湯,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氣道梗阻,而生痛者,則以破結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湯,酌其寒熱而選用焉。若無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溫寒去濕之劑,大建中、附子粳米、烏頭石脂三方,實諸痛證之準繩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水液和食物停滯不暢的情況,應使用溫熱的藥物來促使它們排出體外。仲景設計的大黃附子湯是最合適的藥方。如果體內有宿物停滯,產生鬱熱,那麼使用厚朴七物湯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出現瘀血堵塞,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則可以使用破結活血的藥物來改善情況。桂枝茯苓丸和下瘀血湯可以根據患者的寒熱情況選擇使用。如果沒有宿物停滯,應採用補益脾胃、疏通氣血,溫熱祛濕的藥方。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和烏頭石脂湯這三種湯劑是治療各種疼痛症狀的標準方劑。

姜苓桂枝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

白話文:

桂枝(15克),芍藥(15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乾薑(15克)

煎大半杯,溫服。

治脾肝下陷,痛在少腹者。

柴胡桂枝鱉甲湯

柴胡(三錢),鱉甲(三錢,醋炙),甘草(二錢),桂枝(三錢),半夏(三錢),芍藥(三錢)茯苓(三錢)

白話文:

  • 柴胡 3 錢
  • 鱉甲 3 錢(用醋炙烤過)
  • 甘草 2 錢
  • 桂枝 3 錢
  • 半夏 3 錢
  • 芍藥 3 錢
  • 茯苓 3 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胃膽上逆,痛在心胸者。

胃寒,加乾薑、川椒、附子。

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濕,木氣鬱沖所致。心腹痛劇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薑、椒、附、桂,驅寒邪而達木鬱,必重用苓、甘,瀉濕培土,而緩其迫急,其痛自止。肝以風木主令,膽從相火化氣,其間木鬱風動,火鬱熱發,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腎,無不濕寒之理。即有風熱兼作,用芍藥、柴、芩,以瀉肝膽,而脾腎之藥,必宜溫燥,此定法也。

白話文:

當腹部疼痛時,通常是由於水寒濕盛,導致肝氣鬱結向上衝擊所造成。如果腹部疼痛劇烈,有致死的感覺,四肢冰冷,嘴脣和指甲青白,應當使用生薑、花椒、附子、肉桂等藥物,以驅寒驅邪,疏肝解鬱。同時,必須重用茯苓、甘草等藥物,以利尿祛濕,培補脾土,緩解疼痛的急迫感,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肝主風木,膽受相火化氣,因此肝膽之間往往會出現木氣鬱結、風動,火氣鬱結、熱證發生的情況。進一步探究脾腎,也離不開濕寒的道理。即使夾雜有風熱的症狀,也應使用芍藥、柴胡、黃芩等藥物來疏肝利膽,同時,脾腎方面的藥物必須溫燥,這是確定不變的原則。

肝主藏血,風動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鬱怒而賊脾土,則生疼痛。若血枯木燥,宜芍藥、阿膠、歸、地、首烏之類,以滋風木。木榮風退,即當減去,不可肆用,以敗土氣。

白話文: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血液。如果身體有風氣,就會導致血液消耗,肝臟就像是乾枯的乙木,生命力受到阻礙,產生鬱怒的情緒,進而影響脾臟,導致疼痛。如果血液不足,肝氣枯竭,可以使用芍藥、阿膠、當歸、地黃、何首烏等中藥材,滋養肝木。當肝木恢復生機,風氣消退,就要減少這些中藥的使用,避免過度使用損害脾氣。

血鬱痛作,或內在臟腑,或外在經絡。其證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竅於目,主藏血而華色,血瘀不能外華,故皮膚粗澀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癥結難開,加䗪蟲、虻蟲之類行之。尋常血瘀,五靈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白話文:

血氣鬱結會引發疼痛,可能發生在內臟器官或經絡。

症狀包括:皮膚粗糙發黑、雙眼昏暗、脾氣暴躁、容易健忘。因為肝臟與眼睛相通,負責儲存血液並提供養分,血氣鬱結無法外顯,所以皮膚會變得粗糙、暗沉。

建議使用丹皮、桃仁等藥材化解瘀血。如果瘀結難以消除,可以加用䗪蟲、虻蟲等藥材。對於一般的血氣鬱結,五靈脂、山羊血也有不錯的療效。

飲食停滯,土困木鬱,以致作痛,用仲景溫下之法,大黃、薑、附,瀉其食水。劇者,少加巴霜一二鱉,擴清陳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並宜此法。

白話文:

飲食不消化、積滯難排,導致腹部疼痛。根據仲景溫下醫法,使用大黃、生薑、生附子瀉下食物和水分。情況嚴重的,再加入一兩片巴霜,清除陳舊積滯,效果很顯著。所有腸胃內的宿物壅阻,都適用這個方法。

2. 腰痛根原

腰痛者,水寒而木鬱也。木生於水,水暖木榮,生髮而不鬱塞,所以不痛。腎居脊骨七節之中,正在腰間,水寒不能生木,木陷於水,結塞盤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溫暖,生意升騰,發於東方,是以木氣根痎下萌。正須溫養,忽而水結冰澌,根本失榮,生氣抑遏,則病腰痛。

白話文:

腰痛的人,是因為體內水分寒冷而肝氣鬱結。肝屬木,木生於水,水溫暖才能使木氣旺盛,滋養和暢通,就不會疼痛。腎臟位於脊椎七節之中,正好在腰部,水寒不能滋養肝氣,肝氣被水困住,鬱結堵塞,所以會疼痛。肝氣是水中的生長之氣,水泉溫暖時,生長之氣向上升,發散於東方,因此肝氣通暢,不會疼痛。如果突然遇到水結冰時,根基失去滋養,生氣就會受到抑制,就會出現腰痛症狀。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濕而木氣不達,則痛在於腹,水寒而木氣不生,則痛在於腰。然腰雖水位,而木鬱作痛之原,則必兼土病。蓋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則土燥,水旺則土濕,太陰脾土之濕,水氣之所移也。土燥則木達而陽升,土濕則木鬱而陽陷,癸水既寒,脾土秘濕,濕旺木鬱,肝氣必陷,陷而不已,墜於重淵,故腰痛作也。

白話文:

腰部是水液貯存的地方,腹部是土氣居住的地方。如果土氣過於濕潤,木氣就會受阻,那麼疼痛就會發生在腹部。如果水氣過於寒冷,木氣無法生長,那麼疼痛就會發生在腰部。

然而,雖然腰部是水的位置,但引起疼痛的原因卻是木氣鬱結,所以一定要同時考慮土氣的病變。因為土氣位於水與火之間,如果火氣旺盛,土氣就會乾燥;如果水氣旺盛,土氣就會濕潤。太陰脾土的濕潤是由於水氣的轉移。

如果土氣乾燥,木氣就會暢通,陽氣就會升發;如果土氣濕潤,木氣就會鬱結,陽氣就會沉降。癸水(腎水)寒冷,脾土濕熱,濕氣過旺導致木氣鬱結,肝氣必然沉降。肝氣沉降不止,就會墜入深淵,因此就會導致腰痛。

色過而腰痛者,精亡而氣泄也。精,陰也,而陰中之氣,是謂陽根,縱欲傷精,陽根敗泄,變溫泉而為寒冷之淵,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敗之原,疼痛所由來也。緣陰陽生長之理,本自循環,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陰之火,升於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陽之火,降於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

白話文:

腰痛是因為精氣過度耗損所致。

精屬陰,其中所含的陽氣被稱為「陽根」。縱慾過度會損傷精氣,導致陽根敗壞,原本溫暖的身體變得冰冷,猶如將溫泉變成了寒冷的深淵,將火井化成了冰雪的洞窟。這就是導致「木枯土敗」的根源,也是疼痛的來源。

陰陽生長的原理本來是循環不息的。木氣旺盛就能生火,而火氣旺盛也能生木。少陰之火升到九天之上,是木的子氣;少陽之火下降到九地之下,是木的母氣。

其生於水者,實生於水中之火。水中之陽,四象之根也,《難經》所謂腎間動氣,生氣之原也。

桂枝姜附阿膠湯

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阿膠(三錢,炒,研)

白話文:

茯苓(15公克),桂枝(15公克),甘草(10公克),乾薑(15公克),附子(15公克),阿膠(15公克,炒過後研磨)

煎大半杯,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