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長短

長短者,陰陽之形也。長為陽而短為陰,陽升於木火,故肝脈沉滑而長,心脈浮滑而長,陰降於金水,故肺脈浮澀而短,腎脈沉澀而短也。人莫不病發於陰進而病愈於陽長,陰進則脈短,陽長則脈長,故長則氣治而短則氣病。

然不宜過長,過長則木旺而金衰矣。木者,中氣之賊,百病之長。以木性發達,而百病之起,多因於木氣之不達,生意盤郁,而克脾胃,是以氣愈鬱而脈愈長。木鬱則協水以賊土,合火而刑金,故但顯肝脈之長而不形肺脈之短。金雖剋木,而凡人之病,則金能剋木者少而木能侮金者多也。

蓋木氣之所以能達者,水土溫而根本暖也,水寒土濕,生意不遂,則木愈鬱而氣愈盛,所以肝病則脈長也。

白話文:

長短,是陰陽兩種狀態的表現。長代表陽,短代表陰。陽氣上升於木和火,所以肝脈呈現沉滑而長的狀態,心脈呈現浮滑而長的狀態。陰氣下降於金和水,所以肺脈呈現浮澀而短的狀態,腎脈呈現沉澀而短的狀態。人通常都是因為陰氣增長而生病,因為陽氣增長而康復。陰氣增長時,脈象會變短;陽氣增長時,脈象會變長。所以脈象長代表氣機順暢,脈象短代表氣機不暢。

然而,脈象也不宜過長,過長就表示木氣過旺而金氣衰弱了。木氣是傷害中氣的賊,是各種疾病產生的根源。因為木氣容易發散,而許多疾病的產生,都是因為木氣無法疏達,生機被壓抑,進而剋制脾胃,因此氣機越鬱悶,脈象就越長。木氣鬱結時,會與水氣聯合來傷害脾土,也會與火氣聯合來剋制肺金,所以只會顯示肝脈的長,而不會顯示肺脈的短。金雖然可以剋制木,但一般人的疾病,卻是金能剋制木的情況很少,反而是木能欺侮金的情況更多。

木氣之所以能疏達,是因為水土溫暖,根本穩固。如果水寒土濕,生機不順暢,那麼木氣就會更加鬱結而旺盛,所以肝病時脈象就會變長。

2. 緩緊

緩緊者,陰陽之情也。緩為陽而緊為陰。

緩者,戊土之氣也。脈法: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曰:沖氣和,名曰緩,營氣和,名曰遲。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遲則陰氣盛。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氣,而不至於溫熱,含金水之體,而不至於寒涼,雍容和暢,是以緩也。緩則熱生,脈法:緩則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靈樞·五癃津液》:中熱則胃中消穀,腸胃充廓,故胃緩也。然則傷寒陽明之脈,必實大而兼緩也。

緊者,寒水之氣也。脈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腎也。此內寒之緊也。曰: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此外寒之緊也。以水為冬氣,冬時寒盛,冰堅地坼,是以緊也。

緊則痛生。曰:營衛俱病,骨節煩痛,當發其汗。是外寒之痛也。曰:趺陽脈緊而浮,浮為風,緊為寒,浮為腸滿,緊為腹痛。浮緊相搏,腹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是內寒之痛也。

然則傷寒少陰之脈,必微細而兼緊也。蓋陽盛則緩,陰盛則緊,緩則生熱,緊則生寒。寒愈盛,則愈緊,熱愈盛,則愈緩。以陽性發泄而陰性閉藏,發而不藏,所以緩也,藏而不發,所以緊也。

白話文:

緩脈和緊脈,是陰陽兩種狀態的表現。緩脈屬陽,緊脈屬陰。

緩脈,是戊土的氣所表現出來的。脈象上,足背動脈(趺陽脈)呈現遲緩的狀態,表示胃氣正常運行。有人說,沖氣調和就稱作緩,營氣調和就稱作遲。又說,寸口脈呈現緩而遲的狀態,緩代表陽氣旺盛,遲代表陰氣強盛。因為土居於四象(東、南、西、北)的中心,兼具木火之氣,但不會過於溫熱;又含金水之體,但不會過於寒冷,所以能雍容和暢,呈現緩的狀態。緩脈代表體內產生熱,脈象上來說,緩則代表胃氣充實,胃氣充實則表示消化功能良好,能將食物消化,轉化為水液。《靈樞·五癃津液》中提到,身體內部發熱時,胃會加速消化食物,使腸胃充盈,所以說胃的狀態是緩的。因此,傷寒中的陽明病,脈象必然是洪大且兼有緩的。

緊脈,是寒水的氣所表現出來的。脈象上來說,如果因為出汗或嘔吐導致肺部受寒,就會使脈象呈現緊的狀態。如果因為咳嗽而飲用冷水,也會使脈象呈現緊的狀態。如果因為腹瀉而導致胃中虛冷,也會使脈象呈現緊的狀態,這些都是體內寒冷造成的緊脈。又說,寸口脈呈現浮而緊的狀態,浮代表風邪,緊代表寒邪,風邪會傷害衛氣,寒邪會傷害營氣,這是體外寒邪引起的緊脈。因為水代表冬季的寒冷之氣,冬天寒氣盛行,冰凍堅硬,大地龜裂,所以脈象呈現緊的狀態。

緊脈代表身體產生疼痛。有人說,營衛之氣都生病時,會出現骨節煩痛,這時應該發汗,這是體外寒邪引起的疼痛。又說,足背動脈(趺陽脈)呈現緊而浮的狀態,浮代表風邪,緊代表寒邪,浮脈代表腸道脹滿,緊脈代表腹痛。浮脈和緊脈相互搏動,就會引起腸鳴、轉動,轉動就是氣在運行,使橫膈膜的氣下降,這是體內寒邪引起的疼痛。

因此,傷寒中的少陰病,脈象必然是細微且兼有緊的狀態。總之,陽氣旺盛則脈緩,陰氣旺盛則脈緊,緩脈代表產生熱,緊脈代表產生寒。寒氣越盛,脈象就越緊;熱氣越盛,脈象就越緩。因為陽的特性是發散,陰的特性是收斂,發散而不收斂,所以呈現緩的狀態;收斂而不發散,所以呈現緊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