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遲數

遲數者,陰陽之氣也。九難: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經脈之動,應乎漏刻,一呼再動,一吸再動,呼吸定息而脈五動,氣之常也。過則為數,減則為遲。臟陰而腑陽,數則陽盛而為腑,遲而陰盛而為臟,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數之極,則為至,遲之極,則為損。一定之法也。

然遲不盡寒,而數不盡熱。脈法: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遲則陰氣盛,陰陽相抱,營衛俱行,剛柔相得,名曰強也。是遲緩者,趺陽寸口之常脈,未可以為寒也。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發其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

是數者,陽明之陽虛,未可以為熱也。

凡脈或遲或數,乖戾失度,則死。十四難: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人之將死,脈遲者少,脈數者多。陽氣絕根,浮空欲脫,故脈見疾數。

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虛勞之家,最忌此脈。若數加常人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則死期迫矣。

白話文:

脈搏遲緩或快速,代表的是陰陽之氣的變化。根據《難經》的說法,脈搏跳動快是屬於「腑」的表現,脈搏跳動慢是屬於「臟」的表現;脈搏快代表身體有熱,脈搏慢代表身體有寒。經脈的跳動與時間刻度相應,正常情況下,一次呼吸,脈搏會跳動四次(一呼兩次,一吸兩次),呼吸平穩時脈搏跳動五次,這是正常的狀態。如果脈搏跳動超過這個頻率就是「數」(快),低於這個頻率就是「遲」(慢)。臟屬陰,腑屬陽,脈搏快代表陽氣過盛,是腑的表現;脈搏慢代表陰氣過盛,是臟的表現。陽氣盛則發熱,陰氣盛則發寒。脈搏快到極致就會變成「至」(頻率非常快),脈搏慢到極致就會變成「損」(虛弱)。這是脈象變化的基本規律。

然而,脈搏慢不一定都是寒證,脈搏快也不一定都是熱證。比如,足背動脈(趺陽脈)脈搏雖然慢而和緩,但只要胃氣正常,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寸口脈(手腕部的動脈)如果脈搏緩和且偏慢,緩和代表陽氣充足,慢代表陰氣充盛,陰陽二氣相互交融,營氣和衛氣都正常運行,陰柔和陽剛相互協調,這稱之為「強」,這是正常的脈象,並不是寒證的表現。還有,病人脈搏快,一般認為是熱證,應該吃東西幫助消化。但如果反而出現嘔吐,可能是因為發汗過多,導致陽氣虛弱,膈氣不足,脈搏才會加快。這種情況下的脈搏快是虛熱,不是實熱,是因為胃中虛寒才不能消化食物。

所以,脈搏快有可能是陽明經陽氣虛弱的表現,不一定是熱證。

總之,脈搏忽快忽慢,失去規律,就代表病情危重。根據《難經》的說法,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兩次是平脈,三次就代表經脈異常,四次代表精氣虧損,五次就代表將死,六次就代表生命將絕,這是脈搏快速的表現。如果呼吸一次,脈搏才跳一次代表經脈異常,兩次呼吸才跳一次代表精氣虧損,三次呼吸才跳一次代表將死,四次呼吸才跳一次代表生命將絕,這是脈搏遲緩虛弱的表現。人臨死時,脈搏慢的很少,脈搏快的居多,因為陽氣衰竭,無法固守,虛浮而想脫離身體,所以脈搏表現為急促而頻繁。

一般來說,一息脈搏跳動七八次以上,就已經非常危險,無法救治。對於身體虛弱的人,尤其忌諱這種脈象。如果脈搏比正常人快一倍,一息跳動十次以上,那就說明死期將近了。

2. 滑澀

滑澀者,陰陽之體也。滑則血盛而氣虛,澀則血虛而氣盛。肝藏血而肺藏氣,故肝脈滑而肺脈澀。肺性收斂,肝性生髮,收斂則澀,生髮則滑。金自上斂,木自下發,是以肺脈浮澀而肝脈沉滑。斂則氣聚,發則氣散,是以肺脈澀短而肝脈滑長。氣,陽也,而含陰,血,陰也,而抱陽,故滑為陽而澀為陰。

脈法: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長,收則浮澀而生則沉滑,長則浮滑而藏則沉澀。

滑者,生長之意,澀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氣。脈法:脈有弦、緊、浮、滑、沉、澀,名曰殘賊。以其氣血之偏,澀則氣盛而血病,滑則血盛而氣傷也。寸應滑而尺應澀,肺脈之澀者,尺之始基,肝脈之滑者,寸之初氣。尺應澀而變滑,則精遺而不藏,寸應滑而變澀,則氣痞而不通。

寸過於滑,則肺金不斂而痰嗽生,尺過於澀,則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澀之脈,均為病氣也。

白話文:

「滑澀」這種脈象,是陰陽兩種性質的體現。脈象滑表示血氣旺盛但氣相對虛弱,脈象澀則表示血虛但氣相對旺盛。肝臟儲藏血液,肺臟儲藏氣,所以肝脈常表現為滑,而肺脈常表現為澀。肺的性質是收斂,肝的性質是生髮,收斂則脈象表現為澀,生髮則脈象表現為滑。金氣(肺)自上而斂降,木氣(肝)自下而升發,所以肺脈多呈現浮而澀,肝脈多呈現沉而滑。斂降則氣聚,升發則氣散,所以肺脈表現為澀而短,肝脈表現為滑而長。氣屬陽,但其中包含陰,血屬陰,但其中包含陽,因此,滑脈屬陽,澀脈屬陰。

脈法上,大、浮、數、動、滑這些脈象屬於陽,沉、澀、弱、弦、微這些脈象屬於陰。以金水的性質為收藏,木火的性質為生長,收藏則脈象浮澀,生長則脈象沉滑,長則脈象浮滑,藏則脈象沉澀。

滑脈,代表生長之意,澀脈,代表收藏之象,但這兩種都不是平和之氣。脈法上,出現弦、緊、浮、滑、沉、澀這些脈象,被稱為殘賊,因為它們代表氣血的偏盛或偏衰。澀脈代表氣盛但血有病,滑脈代表血盛但氣受到損傷。寸脈應滑,尺脈應澀,肺脈的澀脈,是尺脈的基礎,肝脈的滑脈,是寸脈的初始之氣。尺脈應該是澀的卻轉為滑,代表精氣耗散而不能收藏,寸脈應該是滑的卻轉為澀,代表氣機堵塞而不通暢。

寸脈過於滑,則肺金收斂不住,容易產生痰嗽;尺脈過於澀,則肝木無法升發,容易產生淋病、痢疾。因此,滑脈和澀脈都不是正常的脈象,都屬於病態的表現。

3. 大小

大小者,陰陽之象也。陽盛則脈大,陰盛則脈小,大為陽而小為陰。寸大而尺小者,氣之常也,寸過於大則上熱,尺過於小則下寒。

然有大不可以為陽盛,而小不可以為陰盛者。脈法: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蓋陽衰土濕,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爍,則關寸浮大,水寒而木鬱,則關尺浮大。肺金失其收斂,肝木行其疏泄,此亡血失精,半產漏下之原。

庸工以為陰虛,投以滋潤,土敗則命殞,是大不可以為陽盛也。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者,此為欲解也。蓋邪退而正復則脈微,是小不可以為陰盛也。

凡木火泄露則脈大,金水斂藏則脈小,陽泄則上熱而下寒,陽藏則上清而下溫。勞傷虛損之脈,最忌浮大。陽根下斷,浮大無歸,則人死矣。故大則病進,小則病退。小脈未可以扶陽,大脈未可以助陰,當因委而見源,窮其大小所由來也。

白話文:

大小,是陰陽兩種屬性的表現。陽氣旺盛時脈搏會顯得粗大,陰氣旺盛時脈搏會顯得細小,粗大屬於陽,細小屬於陰。寸脈粗大而尺脈細小,是正常現象;寸脈過於粗大,表示上半身有熱;尺脈過於細小,表示下半身有寒。

然而,有些情況下脈搏粗大並不一定代表陽氣過盛,脈搏細小也不一定代表陰氣過盛。脈診方法中,如果脈象呈現弦而粗大的情況,弦代表氣血減少,粗大代表脈象空虛,氣血減少又空虛,表示體內寒氣和虛弱相互搏擊,這稱為「革脈」。婦女若出現革脈,可能會有流產或漏下的狀況;男子若出現革脈,可能會有失血或遺精的狀況。這是因為陽氣衰弱、脾土濕氣重,導致水火不相濟,火氣上炎而金氣被耗損,使得關脈和寸脈浮大;或是水寒而木氣鬱結,使得關脈和尺脈浮大。肺金失去收斂功能,肝木恣意疏泄,這就是導致失血遺精、流產漏下的原因。

庸醫如果把這種情況當作陰虛,使用滋補的藥物,會導致脾土崩潰而喪命。因此,脈象粗大不一定能視為陽氣過盛。傷寒發病三天,脈搏浮數而微弱,病人身體感到涼爽和諧,這代表病情即將好轉。這是因為邪氣退去,正氣恢復,所以脈象才會微弱。因此,脈象微弱不一定能視為陰氣過盛。

總的來說,木火之氣向外發散時脈象會顯得粗大,金水之氣向內收斂時脈象會顯得細小;陽氣向外發散時會導致上半身有熱而下半身有寒,陽氣向內收斂時會導致上半身清涼而下半身溫暖。因勞累過度或身體虛弱導致的脈象,最忌諱出現浮大。如果陽氣根基斷絕,脈象浮大而無法歸根,就會導致死亡。所以,脈象粗大代表病情惡化,脈象細小代表病情好轉。脈象細小不應急於扶陽,脈象粗大也不應急於助陰,應當仔細追究脈象產生原因,才能了解脈象大小的真正由來。